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dual-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SF_6/O_2 plasma and plasma texturing of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东升 邹帅 +2 位作者 辛煜 苏晓东 王栩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61-369,共9页
Due to it be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ry plasma texturing technique serving as an alternative candidate for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mc-Si) surface texturing. In this paper,... Due to it be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ry plasma texturing technique serving as an alternative candidate for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mc-Si) surface texturing. In this paper,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CCP) driven by a dual frequency (DF) of 40.68 MHz and 13.56 MHz is first used for plasma texturing of mc-Si with SF6/O2 gas mixture. Using a hairpin resonant probe and optical emission techniques, DF-CC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c-silicon surface plasma texturing a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flow rate ratios, pressures, and radio-frequency (RF) input pow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uitable plasma texturing of mc-silicon occurs only in a narrow range of plasma parameters, where electron density ne must be larger than 6.3 x 109 cm-3 and the spectral intensity ratio of the F atom to that of the O atom ([F]/[O]) in the plasma must be between 0.8 and 0.3. Out of this range, no cone-like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mc-silicon surface. In our experiments, the lowest reflectance of about 7.3% for mc-silicon surface texturing is obtained at an [F]/[O] of 0.5 and ne of 6.9 × 109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plasma texturing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electrondensity
下载PDF
Effect of hydrogen annealing on characteristics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2
作者 GOU Xianfang XU Ying LI Xudong HENG Yang MA Lifen REN Bingya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173-175,共3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c-Si used for solar cells during H2 ambient annealing at 800-1200 ℃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TIR and QSSPC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grain boundaries or defects in mc-Si may facilitate 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c-Si used for solar cells during H2 ambient annealing at 800-1200 ℃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TIR and QSSPC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grain boundaries or defects in mc-Si may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precipitates, and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precipitates has deleterious effect on the lifetime of mc-Si. Decreasing lifetime could result from the formation of new recombination during annealing. Additionally, It is found that hydrogen may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precipitates in mc-Si.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ffusion of hydrogen may passivate the defects/boundaries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lifetime of m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oxygen and carbon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ANNEALING
下载PDF
PECVD 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培育 季静佳 +1 位作者 王振交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9-1552,共4页
首先使用正交设计法对SiN_X和SiO_2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两种膜的最佳沉积条件。然后使用PECVD在P型多晶硅片发射极上沉积了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并与SiN_X单层钝化膜进行比较。通过测试硅... 首先使用正交设计法对SiN_X和SiO_2膜的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了两种膜的最佳沉积条件。然后使用PECVD在P型多晶硅片发射极上沉积了SiO_2-SiN_X叠层钝化膜,并与SiN_X单层钝化膜进行比较。通过测试硅片在退火前后少子寿命的变化,考察了两种钝化膜对太阳电池发射极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SiO_2-SiN_X叠层膜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利用反射率测试仪测试了两种膜的反射率,其反射率曲线基本相同。最后,测量了采用该叠层膜制作的太阳电池的量子效率和电性能,其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比采用SiN_X单层膜的电池要好,转换效率提高了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太阳电池 PECVD 氮化硅 二氧化硅 减反射 钝化
下载PDF
掺Sn改善UMG-Si铸锭中铁对少子寿命的影响作用
4
作者 何秋湘 李京伟 +4 位作者 白枭龙 孙继飞 班伯源 刘加威 陈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25,共6页
为削弱有害杂质元素Fe对多晶硅性能的影响,采用Si-Sn微合金化的途径,研究Sn对不同Fe污染程度时提纯多晶硅(UMG-Si)定向凝固后少子寿命的变化。掺入30ppmw或100ppmw Fe杂质后,在Sn元素含量分别为0ppmw、15ppmw、30ppmw、50ppmw时,测试定... 为削弱有害杂质元素Fe对多晶硅性能的影响,采用Si-Sn微合金化的途径,研究Sn对不同Fe污染程度时提纯多晶硅(UMG-Si)定向凝固后少子寿命的变化。掺入30ppmw或100ppmw Fe杂质后,在Sn元素含量分别为0ppmw、15ppmw、30ppmw、50ppmw时,测试定向凝固多晶硅少子寿命变化。随着Fe含量增加硅锭少子寿命减少,初始杂质Fe含量为0ppmw、30ppmw、100ppmw时,硅锭中部平均少子寿命分别为0.81μs、0.52μs和0.40μs。掺入适量的Sn元素,能有效削弱杂质Fe的危害,提高少子寿命。当初始Fe含量为30ppmw时,掺入Sn为15ppmw、30ppmw后,硅锭中部平均少子寿命提高23%、25%。当Fe含量为100ppmw时,掺入Sn含量为15ppmw、30ppmw、50ppmw后,少子寿命可提高40%、50%、40%。原子半径比Si大的Sn原子引入晶格应力,抑制间隙原子Fe成核、阻碍Fe扩散,有效减少杂质Fe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杂质 Fe 多晶硅 少子寿命
下载PDF
CA-LBM数值模型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迎新 黄会明 +2 位作者 曹峰源 李学琳 陈洪建 《科技通报》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本文通过建立CA-LBM(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了多晶硅定向凝固过程中FET(小平面柱状晶-等轴晶转化)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碳杂质浓度达到临界值后,小平面界面前沿通过在SiC上形核实现向等轴晶生长转化;凝固... 本文通过建立CA-LBM(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了多晶硅定向凝固过程中FET(小平面柱状晶-等轴晶转化)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碳杂质浓度达到临界值后,小平面界面前沿通过在SiC上形核实现向等轴晶生长转化;凝固过程中碳杂质浓度的高低决定等轴晶形态,高的碳杂质浓度等轴晶形态为热等轴枝晶,低的碳杂质浓度等轴晶的形态为等轴晶粒;多晶硅最终微观组织结构受形核密度和形核过冷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数值模拟 小平面 格子玻尔兹曼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太阳能多晶硅锭中夹杂的物相与分布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邓太平 毛文行 +3 位作者 尹传强 刘兵发 杜国平 周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9-452,共4页
多晶硅锭中经常出现硬质夹杂颗粒,严重影响线切割硅片的表面质量,严重时造成硅片切割生产中断线。我们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特征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定向凝固多晶硅锭中的夹杂进行了分析。采用溶解硅基体后沉淀萃取... 多晶硅锭中经常出现硬质夹杂颗粒,严重影响线切割硅片的表面质量,严重时造成硅片切割生产中断线。我们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特征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定向凝固多晶硅锭中的夹杂进行了分析。采用溶解硅基体后沉淀萃取的方法取得硅锭不同部位的夹杂。分析结果表明,硅锭中夹杂的物相主要有两种:β-SiC和β-Si3N4,SiC的数量较多;二者形貌有显著区别:前者呈不规则块状,而后者则呈平直杆状。硅锭的顶表面附近夹杂高度富集,但内部仍偶有大于100微米的较大的碳化硅夹杂颗粒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多晶硅 夹杂
下载PDF
大晶粒多晶硅铸锭生长的热场设计与模拟 被引量:22
7
作者 娄中士 左然 +1 位作者 苏文佳 杨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2-1606,共5页
为了生长大晶粒的多晶硅铸锭,晶体从形核到后续生长的热场环境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侧加热器与散热块之间加一可移动的隔热环。通过向上移动隔热环,并在底部喷射氩气冷却,对生长工艺进行优化控制。然后利用数值模拟,对改进后的生长... 为了生长大晶粒的多晶硅铸锭,晶体从形核到后续生长的热场环境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侧加热器与散热块之间加一可移动的隔热环。通过向上移动隔热环,并在底部喷射氩气冷却,对生长工艺进行优化控制。然后利用数值模拟,对改进后的生长界面形状、晶体和熔体中的等温线、晶体和熔体的轴向温度分布以及冷却量对生长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冷却速率的最佳值在5~15 W/m2之间,且优化后的晶体和熔体中等温线更平坦,晶体轴向温度梯度增大约1.72 K/cm,从而可有效地避免侧壁形核,促进大晶粒的生长,同时提高了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隔热环 喷射冷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晶硅的真空感应熔炼及定向凝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亚萍 张剑 +1 位作者 高学鹏 李廷举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2-794,共3页
以工业硅为原料进行了多晶硅的真空感应熔炼及定向凝固研究,用自行设计的真空定向凝固设备制备了多晶硅铸锭。金相显微镜观察显示铸锭的显微组织为粗大的柱状晶,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其纯度由99·50%提高到99·86%... 以工业硅为原料进行了多晶硅的真空感应熔炼及定向凝固研究,用自行设计的真空定向凝固设备制备了多晶硅铸锭。金相显微镜观察显示铸锭的显微组织为粗大的柱状晶,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其纯度由99·50%提高到99·86%,各种杂质含量都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感应熔炼 定向凝固 多晶硅
下载PDF
表面钝化对多晶硅绒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坤霞 冯仕猛 +6 位作者 徐华天 单以洪 田嘉彤 黄建华 杨树泉 黄璐 周利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39,共4页
多晶硅表面制绒技术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亟待突破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根据多晶硅强酸制绒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表面活性剂钝化多晶硅表面以降低硅原子与酸反应速度从而改善多晶硅绒面形貌的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添加剂对酸液刻蚀多晶硅... 多晶硅表面制绒技术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亟待突破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根据多晶硅强酸制绒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表面活性剂钝化多晶硅表面以降低硅原子与酸反应速度从而改善多晶硅绒面形貌的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添加剂对酸液刻蚀多晶硅绒面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对应的绒面结构,用积分反射仪测量其绒面的表面反射率.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活性剂后酸液能使多晶硅表面陷阱坑分布更加均匀,并且能有效消除产生漏电流的缺陷性深沟槽,样品表面反射率比较低,其表面反射率降低到21.5%.与传统酸液腐蚀的多晶硅绒面结构相比,陷阱坑密度明显增加,这种方法在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中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绒面技术 陷光效应 反射率
下载PDF
复合定向凝固法制备多晶硅铸锭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剑 马晓东 +3 位作者 罗大伟 刘德华 刘宁 李廷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46-1150,共5页
采用复合定向凝固法制备多晶硅铸锭,在精炼和定向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场控制柱状晶生长过程。实验制得平行于铸锭中心轴的柱状晶,直径约为1mm,铸锭表面质量良好。分析表明金属杂质并未在晶界处发生聚集;且沿铸锭轴向分布也有明显改善,增... 采用复合定向凝固法制备多晶硅铸锭,在精炼和定向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场控制柱状晶生长过程。实验制得平行于铸锭中心轴的柱状晶,直径约为1mm,铸锭表面质量良好。分析表明金属杂质并未在晶界处发生聚集;且沿铸锭轴向分布也有明显改善,增加了铸锭的有效提纯长度。并通过理论计算探讨了晶体生长速度和定向凝固次数对杂质去除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定向凝固法 提纯
下载PDF
多晶Si太阳电池表面酸腐蚀制绒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文明 檀柏梅 +2 位作者 刘玉岭 牛新环 边征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7-631,共5页
研究了采用HF和HNO3非择优腐蚀多晶硅表面制备绒面的机理。通过实验分析了酸混合液的体积浓度配比、添加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腐蚀速率和腐蚀后表面形貌的影响;总结出了多晶Si的酸腐蚀规律,得到了制备理想绒面的酸混合液体积配比(V(HF... 研究了采用HF和HNO3非择优腐蚀多晶硅表面制备绒面的机理。通过实验分析了酸混合液的体积浓度配比、添加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腐蚀速率和腐蚀后表面形貌的影响;总结出了多晶Si的酸腐蚀规律,得到了制备理想绒面的酸混合液体积配比(V(HF):V(HNO3):V(CH3COOH)=1∶12∶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廉价的水代替醋酸作为缓蚀剂,腐蚀过程置于超声槽中进行,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使反应生成的气泡快速脱离多晶Si片表面,同时使腐蚀液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制备出效果更佳的多晶Si绒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太阳电池 酸腐蚀 表面形貌 腐蚀速率 多晶硅片制绒
下载PDF
太阳电池用多晶硅及其吸杂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洪军 陈秀华 +2 位作者 马文会 梅向阳 蒋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35-140,共6页
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太阳电池用多晶硅及其吸杂研究现状。评述了当前太阳电池领域涉及到的几类多晶硅如铸造多晶硅、冶金法多晶硅、西门子法多晶硅等的优缺点。详细描述了多晶硅的吸杂类型、吸杂过程、吸杂影响因素等。给出了本课题组关于... 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太阳电池用多晶硅及其吸杂研究现状。评述了当前太阳电池领域涉及到的几类多晶硅如铸造多晶硅、冶金法多晶硅、西门子法多晶硅等的优缺点。详细描述了多晶硅的吸杂类型、吸杂过程、吸杂影响因素等。给出了本课题组关于冶金法多晶硅吸杂实验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展望了多晶硅及其吸杂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太阳电池 吸杂
下载PDF
太阳能多晶硅锭中硬质夹杂及其形成 被引量:9
13
作者 毛文行 邓太平 +1 位作者 杜国平 周浪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多晶硅锭中常出现的硬质夹杂是造成硅片线切割生产中断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我们采用扫描电镜-特征X射线能谱仪、3D数码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定向凝固多晶硅断面、抛光面、溶解沉淀以及硅片中的... 多晶硅锭中常出现的硬质夹杂是造成硅片线切割生产中断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我们采用扫描电镜-特征X射线能谱仪、3D数码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定向凝固多晶硅断面、抛光面、溶解沉淀以及硅片中的游离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锭顶表层出现大量SiC和Si3N4夹杂,其数量随深度迅速减小;硅锭内部SiC十分稀少,尺寸也一般很小,但有时会出现大颗粒(-100μm)。硅片中游离碳含量远低于形成SiC所需临界平衡C浓度。就以上结果对SiC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减少SiC夹杂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夹杂 SIC
下载PDF
多晶硅铸锭炉热场结构的改进与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玉峰 宋华伟 +3 位作者 张发云 饶森林 彭华厦 王发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64-68,共5页
在多晶硅铸锭炉内采用了凹坑坩埚和凹坑坩埚平台组合的改进结构,并结合COMSOL4.3a模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热场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相比,在改进后的热场结构中,硅熔体结晶界面趋于平坦,等温线更加均匀,熔体轴向温度梯度增加了... 在多晶硅铸锭炉内采用了凹坑坩埚和凹坑坩埚平台组合的改进结构,并结合COMSOL4.3a模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热场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相比,在改进后的热场结构中,硅熔体结晶界面趋于平坦,等温线更加均匀,熔体轴向温度梯度增加了大约2 K/cm,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硅熔体对流强度增大,可以使溶质分布更加均匀;GL/VS变大、溶质边界层厚度减小,有利于阻碍结晶界面前沿发生组分过冷,进一步抑制结晶界面细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凹坑坩埚 热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定向凝固制备多晶硅柱状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向阳 马文会 +2 位作者 魏奎先 杨斌 戴永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89-91,共3页
为了控制定向凝固过程中柱状晶的稳定生长,结合真空定向凝固技术,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下,利用真空定向凝固设备成功制备出具有单向凝固组织的多晶硅材料,通过对制备的多晶硅锭从纵截面和不同位置横截面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定向... 为了控制定向凝固过程中柱状晶的稳定生长,结合真空定向凝固技术,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下,利用真空定向凝固设备成功制备出具有单向凝固组织的多晶硅材料,通过对制备的多晶硅锭从纵截面和不同位置横截面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定向凝固过程中多晶硅垂直于底部的柱状晶和大晶粒形成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X射线衍射检测,显示晶体择优取向为<111>面,文章还利用晶粒淘汰机制和柱状晶合并机制合理解释柱状晶体长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定向凝固 柱状晶体
下载PDF
多晶硅表面暗纹的形成以及消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华天 冯仕猛 +5 位作者 单以洪 田嘉彤 周玲 杨树泉 雷刚 鞠雪梅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0-693,714,共5页
通过改变氢氟酸和硝酸的比列,进行了多晶硅表面腐蚀实验,实验研究发现不同配比酸液能刻蚀形貌不同的陷阱坑,消除深沟槽,但陷阱坑开口大,反射率比较高;在优化氢氟酸和硝酸配比的基础上加入阴离子活性剂,然后腐蚀多晶硅表面。实验样品的SE... 通过改变氢氟酸和硝酸的比列,进行了多晶硅表面腐蚀实验,实验研究发现不同配比酸液能刻蚀形貌不同的陷阱坑,消除深沟槽,但陷阱坑开口大,反射率比较高;在优化氢氟酸和硝酸配比的基础上加入阴离子活性剂,然后腐蚀多晶硅表面。实验样品的SEM显示,多晶硅表面能形成比较均匀开口小的陷阱坑,其表面反射率也比较低,而且能有效消除长而深的腐蚀沟槽,这对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绒面技术 陷光效应 反射率 暗纹
下载PDF
定向凝固法制备铸造多晶硅技术现状及发展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冰川 李昆 +3 位作者 亢若谷 邱建备 王宏杰 史彩云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4年第1期183-186,189,共5页
光生伏特效应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面临的核心课题。铸造多晶硅技术因其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转化效率,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对定向凝固法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工艺原理... 光生伏特效应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面临的核心课题。铸造多晶硅技术因其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转化效率,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对定向凝固法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工艺原理进行了简介,对铸造多晶硅制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当前的准单晶铸造、计算机模拟、高效多晶等研究热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多晶硅 准单晶硅 高效多晶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高效多晶黑硅电池的产线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长安 邹帅 +4 位作者 李建江 曹芳 王栩生 章灵军 苏晓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64-2169,共6页
在产线工艺的基础上,研发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制备出具有微米/纳米复合绒面结构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通过对黑硅纳米结构的修正刻蚀,实现电池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同步提高;通过系统的优化,黑硅电池的性能特圳是其短路电流提高r... 在产线工艺的基础上,研发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制备出具有微米/纳米复合绒面结构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通过对黑硅纳米结构的修正刻蚀,实现电池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同步提高;通过系统的优化,黑硅电池的性能特圳是其短路电流提高rI50~300mA,这主要得益于电池蓝光响应特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黑硅电池 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 纳米绒面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低成本多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妹玉 张宁 +1 位作者 翁铭华 陈朝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6,240,共5页
通过沉积SiNx薄膜和H2退火表面处理工艺对低成本多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处理,对表面处理前后的电池效率进行了对比测试,详细地研究了这两种表面处理工艺对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沉积了SiNx薄膜... 通过沉积SiNx薄膜和H2退火表面处理工艺对低成本多晶硅太阳电池进行了处理,对表面处理前后的电池效率进行了对比测试,详细地研究了这两种表面处理工艺对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沉积了SiNx薄膜的低成本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8%左右;而经过H2退火后的电池效率则出现了效率衰减。与此同时,对成本相对高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电池也进行了H2退火,与低成本多晶硅电池相比,其效率增加明显,与低成本太阳电池呈现了相反的现象。最后分析了两种表面处理工艺对电池性能造成影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电池 低成本 表面处理
下载PDF
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的气相刻蚀制绒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小梅 陈文浩 +1 位作者 李妙 周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采用气相刻蚀制绒法研究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制绒.加热体积比1:3、总体积400mL的HF-HNO3酸混合溶液到90℃,使酸混合溶液受热产生气相,利用气相对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表面进行制绒.结果表明,制绒15min之后,硅片表面的切割纹被完全... 采用气相刻蚀制绒法研究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制绒.加热体积比1:3、总体积400mL的HF-HNO3酸混合溶液到90℃,使酸混合溶液受热产生气相,利用气相对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表面进行制绒.结果表明,制绒15min之后,硅片表面的切割纹被完全去除;小腐蚀坑密布硅片表面,尺寸小于1μm,而传统湿法酸制绒所形成的腐蚀坑尺寸大于10μm.气相刻蚀后的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的微观粗糙度比传统酸混液制绒后的金刚石线锯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的微观粗糙度高3倍多.气相制绒效果明显,并仅有12.11%的低反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气相刻蚀 金刚石线锯切割 切割纹 反射率 制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