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fulness of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Method in Cerebral CT Perfusion Study Using Multi-Detector Row CT
1
作者 Kenya Murase Takafumi Nanjo +2 位作者 Yoshifumi Sugawara Masaaki Hirata Teruhito Mochizuki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5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Purpose: To present an application of the anisotropic diffusion (AD)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functional images of perfusion parameters such as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and m... Purpose: To present an application of the anisotropic diffusion (AD)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functional images of perfusion parameters such as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and mean transit time (MTT) generated from cerebral CT perfusion studies using multi-detector row CT (MD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tinuous scans (1 sec/rotation ×60 sec) consisting of four 5-mm-thick contiguous slices were acquired after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 in 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using an MDCT scanner with a tube voltage of 80 kVp and a tube current of 200 mA. New image data were generated by thinning out the above original images at an interval of 2 sec or 3 sec. The thinned-out images were then interpolated by linear interpolation to generate the same number of images as originally acquired. The CBF, CBV and MTT images were generated using deconvolution analysis based 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Results: When using the AD metho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MTT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and thinned-out imag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urthermore,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CBF, CBV and MTT values in the white matt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to not using the AD method.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D method is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functional images of perfusion parameters and for reducing radiation exposure in cerebral CT perfusion studies using 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IC Diffusion Method CEREBRAL ct PERFUSION STUDY multi-detector row ct Radiation Exposure
下载PDF
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恩森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媛 郭应坤 余建群 邓渝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3-907,共5页
探讨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39例单发性肺癌空洞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对空洞及邻近结构的CT征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空洞好发于上叶和... 探讨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单发性肺结核空洞和39例单发性肺癌空洞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对空洞及邻近结构的CT征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结核空洞好发于上叶和下叶背段,且以洞壁钙化、边缘光滑整齐和卫星灶、病变周围炎、淋巴结钙化及病变较小、空洞壁较薄为多见,而肺癌空洞好发部位无明显特点,以壁结节、偏心空洞、深分叶、粗短毛刺和淋巴结肿大无钙化、血管集束征及病变较大、空洞壁较厚为多见。因此得出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成像特点,可以详细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从而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性肺空洞 结核 恶性肿瘤 对照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麻增林 贺丽英 +4 位作者 闫玉昌 张斌 吕秀华 苑文洁 曹保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胆道 梗阻性疾病
下载PDF
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剂量负担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路鹤晴 卓维海 +3 位作者 朱国英 高林峰 沈耀芳 陈丽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研究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的剂量负担。方法: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频率,并调查X射线CT检查中成年人头部、胸部、腹部检查部位的标准扫描条件,结合CT剂量指数的测量结果和应用CT剂量... 目的:研究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的剂量负担。方法: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频率,并调查X射线CT检查中成年人头部、胸部、腹部检查部位的标准扫描条件,结合CT剂量指数的测量结果和应用CT剂量评价软件,估算上海市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的剂量负担。结果:上海市目前有在用医用X射线CT机151台,2007年CT检查年频率为128.16人次/千人口。在头部、胸部、腹部等常规扫描中,一次检查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分别为0.93mSv、4.6mSv和4.9mSv。2007年上海市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剂最是4868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0.35 3mSv。结论: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公众剂量负担呈增长趋势,频率水平和单次检查有效剂量的增长是导致公众剂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层ct ct剂量指数 有效剂量 螺距
下载PDF
食管及贲门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印隆林 杨志刚 +3 位作者 李媛 李真林 余建群 白红利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8-791,811,共5页
目的运用首次通过法多层螺旋CT(MDCT)灌注成像前瞻性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且未接受抗癌治疗的44例食管及贲门癌患者进行MDCT灌注成像,另纳入21例食管正常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食管癌组与... 目的运用首次通过法多层螺旋CT(MDCT)灌注成像前瞻性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且未接受抗癌治疗的44例食管及贲门癌患者进行MDCT灌注成像,另纳入21例食管正常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食管癌组与对照组、鳞癌组与腺癌组、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的灌注参数有无差异。结果食管癌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更短的峰值到达时间(TT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的灌注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具有更短的TTP及更高的BF,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血管分布或血管生成与其组织学类型无关;高BF值及短TTP值可能有助于预测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食管/贲门 灌注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6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尿路病变CT尿路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学勤 董海鹏 +2 位作者 陈克敏 方文强 凌华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尿路病变患者的CTU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16层CT进行平扫、增强及CTU(排泄期成像)检查,并将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尿路病变患者的CTU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16层CT进行平扫、增强及CTU(排泄期成像)检查,并将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曲面重建(CPR)和三维容积重建(VR)。将各种重建方法所得图像诊断价值分为三级:0级:不能进行定位定性分析;1级:可定位分析但不能定性分析;2级:能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比较各种重建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CT平扫、增强及CTU图像对各类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曲面重建和MIP重建方法在CTU成像中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平扫、增强及CTU图像对不同类型的尿路疾病诊断价值不同。结论:对于尿路病变CTU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类型的尿路病变应合理地选用C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病变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
下载PDF
64排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静 周茂义 +4 位作者 杨春波 李立新 赵兴圣 岳奎涛 邵伟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曹代荣 游瑞雄 +4 位作者 李银官 郑贤应 李玉萍 江飞 郑义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 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 ,并行肺部血管重建 (MPR ,MIP ,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 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 ,并行肺部血管重建 (MPR ,MIP ,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 ,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 ,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 ,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 诊断 肺动静脉瘘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CT评价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武华 黄丹江 +1 位作者 樊琦玮 郑海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测量的颈动脉直径和脑血管症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阈值。方法以接受MDCTA检查的230例可疑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无大脑前循环障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DCTA检... 目的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测量的颈动脉直径和脑血管症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阈值。方法以接受MDCTA检查的230例可疑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无大脑前循环障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DCTA检查测量狭窄颈动脉直径,同时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利用ROC曲线对症状和狭窄颈动脉直径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阈值,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症状与狭窄颈动脉直径、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症状组颈动脉直径明显较无症状组小,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20,出现脑缺血症状的最佳预测值为1.6mm,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638。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是脑血管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利用MDCTA测量颈动脉直径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脑缺血症状,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密切相关,这对于MDCTA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症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胰腺供血动脉64层螺旋CT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洪顺 许乙凯 全显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对胰腺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80例健康查体者行胰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胰腺供血动脉。结果:胰腺供血动脉胰十二脂肠上前动脉(ASPDA)、胰十二脂肠上后动脉(PS...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对胰腺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80例健康查体者行胰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胰腺供血动脉。结果:胰腺供血动脉胰十二脂肠上前动脉(ASPDA)、胰十二脂肠上后动脉(PSPDA)、胰十二脂肠下前动脉(AIPDA)、胰十二脂肠下后动脉(PIPDA)、胰背动脉(DPA)、胰横动脉(TPA)、胰大动脉(PMA)、胰前动脉弓(AAA)、胰后动脉弓(PAA)在MIP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0例)、100%(80例)、98%(78例)、95%(76例)、95%(76例)、83%(60例)、90%(72例)、43%(34例)、35%(28例)。结论:64层螺旋CT胰腺动脉血管成像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显示胰腺供血动脉检查手段,MIP多角度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胰腺供血动脉解剖与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动脉血管造影术 多层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3 位作者 刘丹 刘晓峰 王克礼 张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血管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组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定量术前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多排CT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震 褚倩 +4 位作者 肖明 沈亚琪 宋金梅 张进华 胡道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6-731,共6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多排螺旋CT(MDCT)定量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胰腺癌42例术前进行MDCT检查,采用表面容积重建法(VR)和多层面容积重建法(MPVR)对下腔静脉、腹腔干、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分析,结合原始图片... 目的:前瞻性研究多排螺旋CT(MDCT)定量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胰腺癌42例术前进行MDCT检查,采用表面容积重建法(VR)和多层面容积重建法(MPVR)对下腔静脉、腹腔干、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分析,结合原始图片评价胰腺癌及其胰腺周围血管,并进行量化测量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做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探查胰腺癌手术治疗患者42例的252支血管,其中77支血管不同程度受侵犯,其中腹腔干受侵12例,敏感性84.6%,特异性96.6%肠系膜上动脉受侵13例,敏感性100%,特异性96.7%;肝动脉受侵9例,敏感性81.2%,特异性100%;门静脉主干受侵16例,敏感性93.3%特异性92.6%;下腔静脉受侵犯6例,敏感性100%,特异性97.3%;肠系膜上静脉受侵21例敏感性90%,特异性86.7%.MDCT发现在栓子形成与手术结果完全相吻合.在侵犯长度方面,仅肠系膜上动静脉各有1例欠准确.在受侵段与血管分支部位的距离测量方面,仅肠系膜上动脉1例不准确.结论:胰腺癌术前MDCT血管三维重建能准确量化血管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对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计算机X线成像 胰腺癌 双期扫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 Pinpoint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玉林 陈宪 +4 位作者 安连峰 陈军 杜东屏 郑之青 蒋春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系统 (Pinpoint系统 )在多层面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32例发现体部肿块者进行MSCT下Pinpoint系统导向穿刺。包括肺部病变 2 5例 ,纵隔 4例 ,胸腔入口、肝、胰各 1例。取出标本分别作组织...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系统 (Pinpoint系统 )在多层面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32例发现体部肿块者进行MSCT下Pinpoint系统导向穿刺。包括肺部病变 2 5例 ,纵隔 4例 ,胸腔入口、肝、胰各 1例。取出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评价穿刺的到位率、病检的准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2例经Pinpoint系统均成功取材 ,穿刺针到位率 10 0 % ,一针刺中率 71.9%。穿刺病理诊断准确性 87.5 % (2 8/32 )。 5例 (15 .6 % )发生并发症 ,其中 1例出血 ,4例气胸。结论 Pinpoint系统与MSCT配合使用可以取得较高的活检准确率 ,是一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面螺旋ct Pinpoint 临床应用 立体定向穿刺系统 诊断 ct导向
下载PDF
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排螺旋CT和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啸峰 丁玉芹 +1 位作者 何德明 周建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型AF MDCT、MRI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3例,腹腔2例,结肠脾曲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 目的: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型AF MDCT、MRI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3例,腹腔2例,结肠脾曲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5例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局部边界均不清或欠清,与邻近血管、系膜及脏器粘连。平扫CT接近肌肉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渐进性欠均匀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条片状无强化区;T1加权像信号同肌肉相仿,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及弥散加权成像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渐进性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较CT明显,病灶内见条片状T1加权像、T2加权像低信号不强化或轻度延迟强化区;MDCT后处理技术和MRI均能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MDCT和MRI能显示腹内型AF的主要病理改变,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AF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腹腔 多排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学农 张文清 +3 位作者 胡宴宾 陈仲平 和建冰 李刚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食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胸部多排螺旋检查,并对食管癌进行分期,术后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期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单用超声内镜... 目的探究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食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胸部多排螺旋检查,并对食管癌进行分期,术后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期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单用超声内镜、单用胸部多排螺旋及二者联合应用三种检查方法T与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二者联合应用在T1、T2分期准确性高于MDCT,但与EUS差异小,T3、T4分期准确性及总准确性要高于单用EUS及单用MDCT;二者联合应用在N分期上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ROC曲线面积均高于单用EUS、单用MDCT,单用EUS敏感性为68.5%、特异性为70.6%、准确性为68.9%,ROC曲线面积为0.901;单用MDCT敏感性为63.0%、特异性为64.7%、准确性为63.3%,ROC曲线面积为0.853;二者联合应用敏感性86.3%、特异性82.4%、准确性为85.6%,ROC曲线面积为0.952。结论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胸段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多排螺旋ct 食管癌术前分期 超声内镜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多排螺旋CT表现:胰腺坏死程度与腹膜后扩展及临床严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燕 宋彬 +3 位作者 徐隽 闵鹏秋 刘杰 吴苾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spiralCT,MDCT)征象;探讨ANP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炎性扩展范围以及ANP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经16排MDCT标准化增...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spiralCT,MDCT)征象;探讨ANP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炎性扩展范围以及ANP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经16排MDCT标准化增强扫描并确诊为ANP的病例90例,进行胰腺坏死计分和Balthazar分级;对其中的44例进行了Ranson分级和CT严重指数(CTseverityindex,CTSI)计分。在观察横断面CT图像的同时,还作了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等图像重建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评价关联性。结果①90例ANP中胰腺坏死程度<30%者40例,30%~50%者23例,>50%者27例;胰周脂肪密度改变90例(100%);胰周及腹膜后积液78例(86.7%);小网膜囊积液12例(13.3%);肾前筋膜增厚90例(100%);胃后壁肿胀增厚71例(78.9%);出现肠郁张87例(96.7%);腹腔积液35例(38.9%);脾梗死4例(4.4%);胸腔积液82例(91.1%)。②90例ANP腹膜后扩展范围按Balthazar分级,C级12例,D级42例和E级36例,ANP坏死程度分级与Balthazar分级呈正相关联。③44例ANP病例按Ranson分级,轻度12例(27.3%),中度23例(52.3%),重度9例(20.5%);CTSI计分分级,轻度0例,中度25例(56.8%),重度19例(43.2%),CTSI计分分级与临床Ranson分级存在正相关联。结论MDCT可以清晰显示ANP的胰腺实质坏死和腹膜后扩散等征象;胰腺实质坏死程度与腹膜后扩散范围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ANP的CTSI评分与临床严重度也存在正向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多排螺旋ct 临床严重度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燕 宋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2 3例 ,使用 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 ,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2 3例 ,使用 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 ,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开放的侧支循环血管。结果 显示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 2 0例 ,食管旁静脉曲张 7例 ;胃左静脉曲张 18例 ,胃短静脉曲张 16例 ;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 8例 ;脐旁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 9例 ;脾肾、胃肾之间分流 7例 ;腹膜后分流 11例。结论 MDCT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能良好地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 侧支循环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儿童腹膜后肾周间隙肾脏肿瘤与肾周肿瘤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邬颖华 宋彬 +5 位作者 龚启勇 吴苾 陈卫霞 刘荣波 伍兵 李真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8-291,30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肾周间隙肾脏与肾周起源肿瘤的主要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膜后肾周间隙肿瘤40例,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肾脏肿瘤组(n=14)和肾周肿瘤组(n=26),并对其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对照...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肾周间隙肾脏与肾周起源肿瘤的主要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膜后肾周间隙肿瘤40例,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肾脏肿瘤组(n=14)和肾周肿瘤组(n=26),并对其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肾脏肿瘤组的定位及起源征象以"新月征"、"鸟嘴征"、"肾脏嵌入征"、"肿瘤供血动脉征"多见,而肾周肿瘤组以肾脏移位伴肾轴旋转、肿瘤中心层面位于肾轮廓外多见。肾脏肿瘤组肿瘤的主要CT征象以"假包膜"、"囊变、坏死"、肿瘤血管丰富、下腔静脉内瘤栓及远处转移多见,而肾周肿瘤组以"分叶征"、"瘤内钙化"多见。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用于儿童腹膜后肿瘤的位置、起源及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的观察,其相应的CT征象有助于儿童腹膜后肾周间隙肾脏与肾周起源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周间隙 肿瘤 多层螺旋ct 对照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啸峰 翟建 +1 位作者 董江宁 钱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SPTP患者的MD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2例,4例呈混合性,...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SPTP患者的MD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2例,4例呈混合性,1例为实性。5例均有包膜,与胰腺实质分界清楚,其中1例恶性SPTP肿块巨大,包膜不完整,局部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4例良性SPTP包膜完整,边界清楚。三期增强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进一步强化,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部分三期均未见强化,介于囊实性密度之间的过渡区呈轻度延迟强化,肿瘤包膜亦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边缘见点条状钙化。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肿块与胰腺呈"杯口"状相交或"抱球"状改变,并可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MDCT能显示SPTP的主要病理改变,其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本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