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ase of occult insulinoma localized by pancreatic dynamic enhanced spiral CT 被引量:3
1
作者 Bao, Zhao-Kang Huang, Xin-Yu +3 位作者 Zhao, Jun-Gong Zheng, Qi Wang, Xiao-Feng Wang, Hong-C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418-1421,共4页
Insulin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category of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with an annual incidence of 1-4 cases per million people.Most are intrapancreatic,benign and solitary.Therefore,they have an excellent prognosis ... Insulin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category of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with an annual incidence of 1-4 cases per million people.Most are intrapancreatic,benign and solitary.Therefore,they have an excellent prognosis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However,the localization diagnosis of insulinomas still poses a challenge to surgeons and radiologists.In this case,the tumor was occult and could not be found by either abdominal enhanced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or ultrasonography.Therefore,we tried a new method of CT scanning and localized the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OMA computed tomography Localization diagnosis dynamic enhanced scan Enhancement value
下载PDF
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
2
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1 位作者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CT图像。分别在早期动脉期(EAP)、晚期动脉期(LAP)、门静脉期(PVP)和平衡期(EP)进行了感兴趣容积(VOI)的勾画,并从中提取出这4个期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经过筛选后的特征子集分别训练7种基于不同算法的分类器,得到不同期相下的多个基分类器。然后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多准则决策的权重分配算法,按照分层融合的策略依次对同一期相下多个基分类器以及提取了不同期相信息后的模型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4种评价指标来定量评价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的性能。提出的模型与使用单一期相或多个不同期相的融合模型、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不同基分类器多样性的模型以及八种基于其他集成方法的分类器模型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提出的模型预测HCCMVI的性能在融合4个期相及7种分类器后达到最优,AUC、ACC、SEN和SPE分别为:0.828、0.766、0.877、0.648。对比实验显示,所提出的模型性能优于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以及其他集成模型。结论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HCC的MVI情况,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分类器 多准则决策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温建安 舒进鹏 +2 位作者 周旭嘉 陈涛 赵艳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CT动态增...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CT动态增强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并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6例),分析灌注值、PH、Tp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灌注值、PH水平下降,Tp更大(均P<0.05)。治疗后,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灌注值、PH水平更低,Tp更大(P<0.05)。ROC曲线显示,灌注值预测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22、0.19 mL·min^(-1)·mL^(-1),PH预测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80、57.61 HU,Tp预测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41、89.92 s;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60,高于单一参数预测(P<0.05)。结论:NSC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无关,与靶向治疗远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定量参数 病理类型 靶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明玉 胡为俊 陆东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手术病理检查。统计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肝血管瘤患者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结果: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为肝血管瘤患者共40例,其他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5例,其他49例,诊断准确率为82.35%(84/102);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6例,其他5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1(86/102)。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9.03%;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0.6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0例,其中14例病灶均匀强化,1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表现不规则形或边缘环形;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未出现明显强化10例。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1例,均出现不均匀强化,表现为不规则形或边缘环形,强化模式为慢进慢出型,9例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未出现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度 特异度 肝血管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MSCT多期扫描在肝细胞癌及其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高建军 程洪科 +2 位作者 龚磊 陈来荣 朱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多期扫描在肝细胞癌及其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作为HCC组和6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作为FNH组,比较两组MSCT多期扫描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多期扫描在肝细胞癌及其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作为HCC组和6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患者作为FNH组,比较两组MSCT多期扫描特点,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MSCT多期扫描对HCC及其病理分化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多期扫描的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于MS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准确率:92.99%vs 83.44%,χ^(2)=6.893,P<0.05;敏感度:91.40%vs 80.65%,χ^(2)=4.471,P<0.05);MSCT影像学显示,HCC组和FNH组在平扫状态、动脉期状态、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假包膜、出血坏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扫描对HCC病理分化诊断的准确度为83.87%(78/93)。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提高对HCC的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且对病理分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期扫描 病理分化
下载PDF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被引量:24
7
作者 罗娅红 于韬 +7 位作者 王洋 邱岩 于波 段阳 迟达 何翠菊 刘凡 罗汀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或随访前均同时行MSCT及MRI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生观察胰腺MSCT及MRI影像,...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或随访前均同时行MSCT及MRI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生观察胰腺MSCT及MRI影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统计其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的统计学差异;统计MSCT、MRI及二者组合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等多见于胰腺癌;病变内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以上征象在胰腺癌组与慢性胰腺炎组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各种MSCT和MRI影像学方法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其诊断准确度均优于任何以上单一影像学技术(P<0.05);而MS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诊断准确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和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 MRI 增强扫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超 黄显龙 +5 位作者 杨华 李必强 唐茁月 胡源浩 李宗文 陈修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CTA)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和CTA对肺内肿块血供的显示。结果肺癌主要由支气管...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CTA)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肿块患者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和CTA对肺内肿块血供的显示。结果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BA)供血,部分可由体动脉供血,肺癌组供血动脉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肺癌组CT增强峰值显著大于结核球组、炎性假瘤组及错构瘤组(P<0.05),但与血管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与良性病变各组的增强动态曲线不同:肺癌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主动脉期CT值迅速升高,120s形成强化高峰,延迟期缓慢下降;结核球组增强扫描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炎性假瘤组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CT值逐渐升高,90s左右出现高峰;错构瘤组强化不明显;血管瘤增强扫描后在肺动脉期迅速强化,在15s左右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有效鉴别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肿块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多期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 支气管动脉
下载PDF
无钙化肺结核球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永生 苏锦权 +1 位作者 许晓矛 江庆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无钙化肺结核球的CT增强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别对56例孤立性无钙化性肺结核球(直径1.1~4.2cm)进行2~3mm薄层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56例结核球中45例无强化;7例呈薄层... 目的探讨无钙化肺结核球的CT增强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别对56例孤立性无钙化性肺结核球(直径1.1~4.2cm)进行2~3mm薄层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56例结核球中45例无强化;7例呈薄层环状强化;4例呈厚环状强化。病理切片显示:无强化区主要是干酪样坏死组织,少数为液化性坏死。边缘强化部分是类上皮肉芽组织或纤维疤痕组织。结论结核球主要为干酪坏死组织组成,增强扫描大多无强化,少数呈不同程度的环状强化,藉此能将绝大部分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CT增强扫描是诊断不典型结核球的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钙化 肺结核球 断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正铿 江燕萍 +1 位作者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6-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达84.6%。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及其累及周围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前列腺病变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傅玉存 孙茸 +4 位作者 李明利 马勇 郭芸 柳玉新 崔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7期497-499,共3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正常组织、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这三种组织的增强特点 ,根据时间密度曲线求得检出前列腺癌的螺旋CT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采用SIEMENSPLUS 4螺旋CT ,对 10例无泌尿系症状、31例前列腺癌、4 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 目的 :研究前列腺正常组织、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这三种组织的增强特点 ,根据时间密度曲线求得检出前列腺癌的螺旋CT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采用SIEMENSPLUS 4螺旋CT ,对 10例无泌尿系症状、31例前列腺癌、4 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用碘海醇 10 0ml( 30 0mg·I/ml) ,3.0ml/s ,延迟时间 30s,SLICE 5mm。同层动态扫描 2 0层。结果 :正常前列腺组织呈缓慢上升型 ,平均峰值时间为注药后 90s,最佳延迟时间 84~ 96s;前列腺癌均匀增强呈快升慢降型 ,平均峰值时间 6 6s,最佳延迟时间 6 0~ 72s;前列腺增生中央带呈斑片状强化 ,平均峰值时间 70s,最佳延迟时间 6 4~ 76s。结论 :大部分前列腺癌具有早期增强的特点 ,检出癌灶最佳延迟时间为 6 0~ 72s。在此时间内扫描前列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时间密度曲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娜 崔凤珍 +2 位作者 张哲 赵月芹 王世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三期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1);CT平扫发现,患者均出现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可伴局部呈结节样改变,病变区域肠壁与正常肠壁分界较清楚,23例患者病灶呈现偏心性生长,其余多表现为不规则形状,无正常肠壁形态。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发现,患者肠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形态不规则,病灶多为菜花状,黏膜表面凹凸不平,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内部结构及与邻近脏器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期动态增强 直肠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肝细胞癌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表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东 龙莉玲 +2 位作者 黄仲奎 卢炳丰 秦宇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9-481,共3页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 (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形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包膜的HCC在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特点 ,着重观察肿瘤包膜、包膜密度、包膜是否完整并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  3...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 (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形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包膜的HCC在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特点 ,着重观察肿瘤包膜、包膜密度、包膜是否完整并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  34例中 ,动脉期未显示明确肿瘤包膜 ,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影 1 8例 (5 2 .9% ) ;动脉期肿瘤包膜呈低密度 ,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 9例 (2 6 .5 % ) ;三期扫描均显示完整或不完整线状环形高密度影 4例 (1 1 .8% ) ;动、门脉期未见显示包膜 ,延迟期显示包膜呈高密度影 2例(5 .9% ) ;三期扫描均未显示明确的肿瘤包膜 1例 (2 .9% )。在多期扫描图像上 ,Ⅰ~Ⅱ级高分化HCC包膜以完整环状强化为主 ;Ⅲ~Ⅳ级低分化HCC包膜以不完整环状强化为主。与病理结果作对照 ,不完整环状强化判断包膜不完整的符合率为 92 .9%。结论 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形式多样 ;依据CT边缘强化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螺旋CT 诊断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玉柱 张玉敏 +2 位作者 寇永妹 陈晖 韩龙才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期157-159,116,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在多期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将动脉早、中及晚期相互组合,优化出诊断PHC的最佳扫捕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PHC的患者92例,共140个...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在多期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将动脉早、中及晚期相互组合,优化出诊断PHC的最佳扫捕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PHC的患者92例,共140个PHC病灶;其中男75例,女17例,年龄28~77岁。采用飞利浦螺旋Brilliancel6扫描机行增强后多期扫描,增强扫描采用3~4期(动脉早期、中期、晚期及门静脉期),动脉早期为22s,动脉中期为29s,动脉晚期为37s,门脉期为75s,延迟期为5min,每个全肝扫描周期为8.2s;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并对肝脏与肿瘤实性部分的CT密度值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差值行统计学分析。将动脉早、中、晚期组合成4种方案,计算其各自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本组140个病灶中,瘤径在增强后的动脉早期、动脉中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各期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H=55.268,P=0.000〈0.01)。动脉早期检出率最低为35.71%,动脉晚期检出率最高为78.57%,动脉早、中、晚期及门静脉期对于病灶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3.985,P=0.000);动脉早期+晚期(80.00%)与多动脉期(80.00%)联合扫描的检出率一致且最高,同时与单纯动脉早、中或晚期扫捕相比,动脉早期+晚期扫描及多动脉期联合扫描的检出率最高。结论采用MS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将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使显示富血供肿瘤强化的机会增加,同时较薄层面的扫捕也提高了PHC病灶检出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16层螺旋CT机 动态增强扫描 多期增强扫描 全肝扫描
下载PDF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耀初 周伟文 +3 位作者 陈俏倩 符有文 张扬贵 全国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病灶呈肿块型15例(60%)、浸润狭窄型5例(20%)、腔内生长型3例(12%),有2例(8%)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以边缘为主的轻度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分隔状、片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重要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病理学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脑胶质瘤在CT平扫及三期增强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绍山 付强 +2 位作者 秦虎 王增亮 周庆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典型影像特征,同时探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对脑胶质瘤的显示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7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临床及...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典型影像特征,同时探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对脑胶质瘤的显示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7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分析脑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大小、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等CT影像特征。结果 CT平扫图像上4例表现为高密度、16例表现为低密度、9例表现为中等密度、6例表现为混杂密度、3例表现为等密度,其中45例伴钙化现象出现,3例伴出血。肿瘤边界多较模糊,形态多不规则,肿瘤出现明显占位现象,且周围水肿区显像明显。CT增强扫描三期,肿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且水肿区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多环状轻度或重度强化,部分可有强化的壁结节影出现。结论 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脑间质瘤显示良好,具有典型的脑胶质瘤影像特征,且对肿瘤形态、大小以及其对周期组织的侵犯情况显示清楚,能对脑胶质瘤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CT 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影像特征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啸峰 黄述斌 胡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活检。依据病理结果,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性、敏感性及...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活检。依据病理结果,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并对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中,恶性结节67例、良性结节14例,炎性结节14例;(2)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性质的特异性为83.33%,敏感性为95.38%,准确性为91.58%;(3)恶性结节及炎症结节患者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时间点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在CT动态增强扫描300及480 s时,炎性结节组CT值较恶性结节组下降显著(P<0.05);(4)恶性结节组及炎性结节组结节强化值(PH)、孤立性肺结节PH与主动脉PH之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论:对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可以为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动态增强扫描 时间密度曲线 特征参数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多层CT影像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宏伟 蒋元文 +3 位作者 张祖林 王新玲 于江 刘新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7期66-67,102,共3页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多层CT动态增强
下载PDF
双期薄层动态增强CT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玉 宋琦 +3 位作者 金涵弢 方文强 Manavendra Upadhyaya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定量分析胰岛素瘤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相的强化特点,探讨胰岛素瘤术前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肿瘤的形态特点、各期相的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及CT定位诊断的敏感度及假阴性的... 目的:定量分析胰岛素瘤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相的强化特点,探讨胰岛素瘤术前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肿瘤的形态特点、各期相的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及CT定位诊断的敏感度及假阴性的潜在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胰岛素瘤术前薄层双期增强CT诊断的敏感度为81.6%,单纯动脉期CT诊断的敏感度为81.6%,门静脉期为60.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胰岛素瘤平扫时平均CT值(40.32±8.13)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平均CT值为(44.48±6.75)HU,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38例中有36例肿瘤至少在一个期相上强化明显。动脉期胰岛素瘤的平均CT值(113.66±27.26)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80.5±15.43)HU;门静脉期胰岛素瘤的平均CT值为(111.59±19.05)HU,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90.5±13.91)HU,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岛素瘤动脉期强化值(73.44±29.23)HU,门静脉期为(71.22±21.64)HU,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27);胰岛素瘤动脉期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程度为(33.16±20.64)HU,门静脉期为(20.09±16.31)HU,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例漏诊的病例中,5例呈等密度,2例为异位胰岛素瘤。结论:薄层双期CT增强扫描对检查胰岛素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动脉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琳 黎海亮 +3 位作者 张建伟 刘海泉 窦新民 吴越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7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60s、120s和180s测量病灶的CT值,获得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肺癌与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60s、120s和180s测量病灶的CT值,获得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结核瘤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三种病变的TAC形态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