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张磊 米玉霞 王建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MLNM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0例NSCLC患者中,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25例,其中MLNM 25例(31.25%);术前MSCT诊断N0期34例,N1期24例,N2期22例,术前MSCT对NSCLC患者N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一般(Kappa=0.735);25例合并MLNM患者中,术前MSCT确诊19例,其对NSCLC患者MLNM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31),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0.00%、78.75%、63.33%和88.00%;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直径、胸膜凹陷与否、不同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与否以及不同淋巴结短径的NSCLC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NSCLC患者MLN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原发病灶大小、胸膜凹陷、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等多方面信息可为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清AFP和VEGF水平诊断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哈鹏 苏晓晨 付宾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82例,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采取细针穿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82例,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采取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期增强CT扫描联合血清AFP和VEGF水平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结果在本组82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43例,局灶性增生性结节(FPN)39例,MS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PLC)36例,诊断良性病灶46例;HCC病灶平扫及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分别为(33.2±1.7)、(68.2±2.4)、(61.5±1.2)和(31.9±1.6),均显著低于FPN病灶【分别为(40.1±2.5)、(92.5±3.1)、(76.8±2.6)和(63.2±3.7),P<0.05】;HCC患者血清AFP和VEGF水平分别为(310.5±25.3)ng/mL和(97.6±62.1)ng/L,均显著高于FPN患者【分别为(23.6±3.2)ng/mL和(65.4±19.8)ng/L,P<0.05】;MSCT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和97.4%,采用CT联合血清指标诊断可以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提高到97.4%。结论应用三期增强CT扫描扫描联合血清AFP和VEGF水平对判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有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内局灶性增生性结节 多层螺旋ct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分析
3
作者 陈爱娥 彭向前 陈利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指导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GCS)患者术式选择的价值。方法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GCS患者10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根据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显示情况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指导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GCS)患者术式选择的价值。方法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GCS患者10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根据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显示情况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104例GCS患者胆囊管显示率和显示评分分别为90.4%和(1.5±0.2)分,其中11例走行变异,包括2例低位胆囊管、3例右迷走胆管形成和6例高位胆囊管,胆囊动脉显示率和显示评分分别为94.2%和(1.8±0.2)分,其中13例走行变异,包括4例Ⅰb型、2例Ⅱa型和7例Ⅱb型;16例无法明确胆囊三角区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对其余88例患者均行LC术,结果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36.4±7.8)mL、(46.7±8.3)min和(6.3±1.1)d,显著少于或短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分别为(50.6±8.4)mL、(73.5±9.6)min和(8.9±1.5)d,P<0.05】;LC组术后切口感染、胆道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的25.0%(P<0.05)。结论术前MSCT检查能显示GCS患者胆囊三角情况,指导术式选择,能更精准地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炎 多层螺旋ct 胆囊切除术 诊断
下载PDF
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在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子 李伟岚 +1 位作者 郑琰 吴景辉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在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8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引导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思维导图引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在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8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引导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思维导图引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检查依从性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总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引导态度、引导及时性、引导正确性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干预能够提高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检查依从性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思维导图引导干预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EGFR突变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5
作者 张宇 甘志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增强扫描检查,并采用xTAG70pl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GFR突变情况。比较两组MSCT增强扫描征象、EGFR突变阳性率,并分析MSCT增强扫描联合EGFR突变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MSCT增强扫描征象中肺组织边界不清晰、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两组病灶位置、病灶形状及内部结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良性病变组EGFR突变阳性率为6.00%(3/50),肺癌组为63.75%(51/80),肺癌组EGFR突变阳性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χ^(2)=42.257,P<0.05)。肿瘤最大直径≥5 cm患者EGFR突变阳性率高于<5 cm患者,Ⅲ、Ⅳ期患者EGFR突变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低分化患者EGFR突变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突变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两组不同病理类型肺癌EGFR突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SCT增强扫描联合EGFR突变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92.0%,均高于MSCT增强扫描、EGFR突变检测的78.5%、87.2%和76.0%、78.5%。结论:MSCT增强扫描联合EGFR突变检测能提高肺癌诊断效能,可对肺癌临床筛查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鲁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诏安县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MSCT增强扫描,以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诏安县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MSCT增强扫描,以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及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灶的图像特征。结果:MS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83%,较MSCT平扫的90.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确诊为阳性31例,阴性61例,MSCT平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81.97%、67.65%、86.21%,MSCT增强扫描分别为96.77%、95.08%、90.91%、98.31%,MS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MS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肝癌病灶检出准确率较MS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有清晰边界,呈稍低密度影,动脉期病灶对比增强,边缘呈片状或结节状,静脉期边缘强化向中央发展;肝囊肿呈低密度影,病灶内无明显钙化及强化现象;局灶性结节增生呈低密度改变,也可呈等密度改变,增强扫描时可见内有中央瘢痕填充,或出现高密度影;肝癌边界模糊不清,整体呈低密度影,部分区域可见等密度或高密度影,动脉期强化效果明显,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结论:MS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辅助医师准确鉴别病灶类型,清晰显示病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图像质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不同时相扫描对多中心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刘平安 陈忠英 +4 位作者 孙雪 朱欢 薛靖文 王春风 房蒙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时相扫描对多中心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多中心性肝细胞癌患者,均于病理检查前接受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不同时相扫描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正常肝脏组织与肝癌病灶MS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时相扫描对多中心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多中心性肝细胞癌患者,均于病理检查前接受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不同时相扫描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比较正常肝脏组织与肝癌病灶MSCT不同时相扫描的CT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4例多中心性肝细胞癌患者共96个病灶,MSCT检查共检出94个病灶,检出率为97.92%。MSCT增强扫描动脉期检出88个病灶,检出率为91.67%,高于门脉期的78.12%和延迟期的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脏组织CT平扫、动脉期CT值均明显低于肝癌病灶,门脉期、延迟期CT值均明显高于肝癌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中心性肝细胞癌CT平扫可见肝脏体积增大,形态欠规整;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模式,动脉期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延迟期呈低密度影。结论MSCT增强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多中心性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提高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性肝细胞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三维重组扫描诊断对跟骨骨折的诊断能效分析
8
作者 王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扫描诊断对跟骨骨折的诊断能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7例疑似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X线检查及MSCT三维重组扫描检查.检查结果的分析均由医院2名经验丰富的...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扫描诊断对跟骨骨折的诊断能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77例疑似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X线检查及MSCT三维重组扫描检查.检查结果的分析均由医院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通过双盲法完成.分析不同诊断方法应用于跟骨骨折中的诊断效能.此外,比较不同诊断方法评估骨折程度、位移情况以及关节受累情况的效能.结果:X线检查共检出跟骨骨折113例,其中漏诊35例,误诊7例.MSCT三维重组扫描共检出跟骨骨折141例,其中漏诊0例,误诊0例.以临床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三维重组扫描诊断跟骨骨折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高于X线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组扫描诊断单线骨折、粉碎性骨折、碎片位移及关节受累的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组扫描诊断对跟骨骨折的诊断能效较高,具有较为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组扫描 诊断能效 X线检查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optical scan condition for imaging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liver perfusion in rats 被引量:7
9
作者 BAI Rong-jie WANG Jin-e +4 位作者 JIANG Hui-jie HAO Xue-jia DONG Xu-peng HUANG Ya-hua WEI L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4742-4746,共5页
Background Multi-slice CT liver perfus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liver lesions, and is usually performed as an adjunct to a conventional CT examination because of its hi... Background Multi-slice CT liver perfus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liver lesions, and is usually performed as an adjunct to a conventional CT examina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simple protocol,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ability to measure hemodynamic changes of liver tissues at the capillary level. Experimental rat models, especially those of induced liver cancer, are often used in studies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liver cancer. Carcinogenesis in rats has a similar pathological progres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resembling those in human liver cancer; as a result, rat models are often used as ideal animal models in the study of human liver cancer. However, liver perfusion imaging in rats is difficult to perform, because rats' livers are so small th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low rates, and dose of contrast agents during the CT perfusion scanning can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liver perfusion images in ra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refor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scan protocol for the imaging of hepatic perfusion using a deconvolution mathematical method in rats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rats in different injection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st agent, including concentration, rate and time. Methods Plain CT scan conditions in eighty 2-month-old male Wistar rats were 5.0 mm slice thickness, 5.0 mm interval, 1.0 pitch, 120 kV tube voltage, 60 mA tube current, 512x512 matrix, and FOV 9.6 cm. Perfusion scanning was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iatrizoate (19%, 38%, 57%, and 76%), different injection rates (0.3 and 0.5 ml/s), and different injection times (1, 2-3, 4-5, and 6 seconds). The above conditions were randomly matched and adjust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perfusion scan protocol. Three-phase contrast-enhanced scanning was performed after CT perfusi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iver tissues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s was done after CT scanning. Result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 was 19% or 38%, no pseudo-color map was created. The viscosity increas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 was 76%; so it is difficult to inject the contrast agent at such a high concentration. Also no pseudo-color map was generated when the injection time was short (1, 2-3, and 4-5 seconds) or the injection rate was low (0.3 ml/s). The best perfusion images and perfusion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during 50 seconds scanning. Each rat was given an injection of 57% diatrizoate at 0.5 mils via the tail vein using a high-pressure syringe for 6 seconds. The perfusion parameters included hepatic blood flow (HBF), hepatic blood volume (HBV), mean transit time (MTT) of the contrast agent, capillary 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 (PS), hepatic arterial index (HAl), 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HAP), and hepatic portal perfusion (HPP). All these parameters reflected the perfusion status of liver parenchyma in normal rats. Three phases of enhancement wer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time-density curves (TDCs) of the perfusion imaging: hepatic arterial phase (7 seconds), hepatic portal venous phase (15 seconds), and a delayed phase (23-31 seconds). On examination by microscopy, the liver tissues were pathologically normal. Conclusions The appropriate protocol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liver perfusion reflected normal liver hemodynamics in rats. This study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cancer in a rat model, and w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and reference for conventional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scan protocol rats hemodynamics
原文传递
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急诊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明建中 刘涛 +2 位作者 相呈县 仇容 吴京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分析多层增强CT检查对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的多层CT急诊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结果: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中,骨盆骨折8例(CT增强显示:1伴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例左侧髂总动脉破裂,5例... 目的:分析多层增强CT检查对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的多层CT急诊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结果: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中,骨盆骨折8例(CT增强显示:1伴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例左侧髂总动脉破裂,5例伴一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例双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伴肝破裂出血2例,脾破裂出血3例,肾破裂1例);小肠及系膜损伤并多发断裂1例伴肝脾破裂;肝破裂1例;脾破裂4例;左侧臀上动脉破裂1例。增强CT可直接显示造影剂外溢及脏器破口外伤改变。结论:多层增强CT与单纯平扫CT比较,在显示血管破裂及脏器出血定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条件的医院可积极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0
11
作者 郑玉飞 朱丽丽 徐辉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31-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CT全腹部平扫以及增强三期扫描,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分析肠梗阻病因及有无肠缺血。以临床治疗及手术情况为标准,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肠梗阻患者,术前均行CT全腹部平扫以及增强三期扫描,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分析肠梗阻病因及有无肠缺血。以临床治疗及手术情况为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肠梗阻病因及评价肠缺血中的价值。结果60例肠梗阻患者中,常规横断位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图像正确诊断肠梗阻病因各35例、55例,正确率分别为58.3%、91.7%。粘连性肠梗阻36例,CT正确诊断32例,3例肠壁黏膜慢性炎症及1例小肠憩室炎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未能正确诊断;肠道肿瘤导致肠梗阻15例,腹股沟疝导致的肠梗阻4例,腹股沟疝所致绞窄性肠梗阻1例,术前CT均正确诊断;阑尾炎及阑尾脓肿导致肠梗阻3例,CT正确诊断2例,1例阑尾脓肿导致肠梗阻误诊为结肠肿瘤导致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1例,CT正确诊断,曲面重建图像可清晰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小肠粪石导致肠梗阻1例,临床治疗前CT正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同时能评估有无肠缺血存在,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后处理技术 病因 肠缺血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金剑 白峻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显示率及病灶阳性诊断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显示率分别为95.56%、91.11%、95.56%,对照组CT平扫显示率为75.56%,研究组各期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诊断肝癌42例,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肝癌26例,诊断阳性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肝癌诊断率方面,研究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10%、87.50%,对照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00%、20.00%,其中结节型、弥漫型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进行多期扫描,能够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对于结节型、弥漫型等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癌 多期扫描 影像特征 价值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脓肿并肾周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桂安 欧新伟 +1 位作者 赵师仲 陈思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脓肿并肾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或CT扫描检查证实的肾脓肿并肾周感染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整理5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脓肿并肾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或CT扫描检查证实的肾脓肿并肾周感染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整理5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其CT扫描图像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58例患者中,35例为单发,23例为多发,其中右侧发病31例,左侧发病27例。病灶大小约为2.03mm^6.17mm。CT扫描示:病灶部位平扫呈等密度、稍低低密度,形态多为楔形、圆形或类圆形;增强扫描后可见肾实质呈圆形或弧形缺损且肾盂肾盏受病灶压迫呈现出弧形移位。部分患者可于增强扫描后于病灶周边见轻度强化的环状影,且与周围的一圈低密度带形成典型的"双环征"或"月晕征"。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脓肿并肾周感染进行扫描,能根据图像直观、全面的准确显示肾脏的病变部位,有利于临床对病变的精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肾脓肿 肾周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应用优越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强 岳军艳 +2 位作者 吴清武 刘小焕 王明盛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208-210,207,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比较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无差异,P>0...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比较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无差异,P>0.05;患者经多层螺旋CT诊断后,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1.43%;比较病灶检出符合率也无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诊断此病能提高确诊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 扫描成像 影像学特征 优越性
下载PDF
低剂量胸部CT扫描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晶 周珏榕 +2 位作者 黄雨琴 续晋铭 钱琳琳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期159-161,5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胸部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均为男18例,女32例。身高1.60~1.78m,体重50~80kg。常规A组采用管电流90mAs,对照B组管电流70mAs。管电压均为120kV,两组胸部扫描的差异对比采... 目的探讨低剂量CT胸部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均为男18例,女32例。身高1.60~1.78m,体重50~80kg。常规A组采用管电流90mAs,对照B组管电流70mAs。管电压均为120kV,两组胸部扫描的差异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扫描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进行盲审。结果两组对比单次扫描剂量CTDI分别为6.84mGy、5.32mGy,降幅为23.3%。常规组的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75.83±4.92)mAs、(2092±128.14)mAs和(5.77±0.42)mGy。低剂量组分别为(56.24±5.87)mAs、(1592±114.02)mAs和(4.29±0.69)mG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t=35.41,t=5.48,P〈0.05)。常规组的图像噪声为(11.4±2.97)HU,低剂量组为(14.22±3.39)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技术可明显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胸部扫描 低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俊武 韩万智 刘书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2期59-6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对50例受检者行肺部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5或50mAs,并进行标准与肺模式两种方式重建。结果 50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对50例受检者行肺部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5或50mAs,并进行标准与肺模式两种方式重建。结果 50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普查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肺部 体检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胸部扫描中减少辐射剂量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波 王海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扫描过程中调整了扫描的参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材料和方法:将120例胸部多层面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57例。CT扫描采用GElightspeedQX/I多层螺旋CT机,对照组扫描参数为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扫描过程中调整了扫描的参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材料和方法:将120例胸部多层面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57例。CT扫描采用GElightspeedQX/I多层螺旋CT机,对照组扫描参数为管球电压120kV,电流300mA;实验组扫描参数为管球电压120kV,电流30~50mA,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T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均达到诊断要求。对照组与实验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平均值分别为9.8mGy,1.1mGy,实验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减少对患者的照射剂量,且能达到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扫描剂量 辐射防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儒 侯佳辰 +1 位作者 郭兴 廖明壮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鼻窦炎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剂量分为A组(100 kV/100 mA)、B组(100 kV/25 mA)、C组(100 kV/40 mA),各50例。3组均进行两次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鼻窦炎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剂量分为A组(100 kV/100 mA)、B组(100 kV/25 mA)、C组(100 kV/40 mA),各50例。3组均进行两次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3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结果3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患儿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100 kV/40 mA)扫描诊断儿童鼻窦炎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鼻窦炎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邹萍 管英 李继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急性胰腺炎的MSCT图像表现,记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急性胰腺炎的MSCT图像表现,记录患者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显示60例患者中急性水肿型患者31例,急性坏死型患者29例。MSCT检查显示60例患者中急性水肿型患者27例,诊断正确率为87.10%;急性坏死型患者24例,诊断正确率为82.76%。结论MS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可对MS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急性胰腺炎 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强 陆纪元 谈炎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和相关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总结B3型纵...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和相关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总结B3型纵隔胸腺瘤手术前后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中的图像特征,且以手术过程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的正确率及在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共72个病灶,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其病灶检出率和平扫比较(97.22%vs94.44%)无差异(P>0.05),但增强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χ2=4.086,P=0.043);术前在多层螺旋CT平扫中,绝大部分显示在前纵隔处可见类圆形或类椭圆形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的软组织块,且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缘与前部心包分界不清,局部心包显示增厚。可有局灶钙化,少数呈小的弧形钙化。而在增强扫描中,前纵隔所见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不明显强化坏死区,且病灶边缘与前部心包局部分界不清,而在静脉期病灶显示持续不均强化。而术后复查多层螺旋CT平扫示前纵隔肿块处较术前比较明显消散且存在少许絮状物,前部心包局部稍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B3型纵隔胸腺瘤的检出及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中增强扫描检查较平扫而言,其诊断符合率更高,可更为清晰的显示出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B3型纵隔胸腺瘤 影像学特征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