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长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作用
1
作者 陈真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等长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等长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等长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等长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颈椎功能活动度分别为(44.45±8.73)、(47.73±9.52)、(51.18±10.29)、(50.61±11.15)°,治疗后分别为(59.14±11.58)、(61.02±12.57)、(77.20±12.55)、(75.36±13.31)°;对照组治疗前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颈椎功能活动度分别为(44.47±8.69)、(47.69±9.50)、(51.20±10.31)、(50.58±11.21)°,治疗后分别为(52.31±10.62)、(53.15±11.63)、(70.09±12.10)、(69.01±12.14)°。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颈椎功能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DI评分(14.50±2.14)分低于对照组的(21.08±3.39)分(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等长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治疗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等长抗阻训练 八段锦 椎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等长阻力训练对下肢各关节角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井兰香 刘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144,共5页
为测试超等长阻力训练前后原地垂直纵跳动作下肢各关节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计算下肢各关节角刚度,观察超等长阻力训练对下肢各关节角动力学的影响。将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超等长阻力训练组和常规训练对照组。采用VICON和三维... 为测试超等长阻力训练前后原地垂直纵跳动作下肢各关节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计算下肢各关节角刚度,观察超等长阻力训练对下肢各关节角动力学的影响。将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超等长阻力训练组和常规训练对照组。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每个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计算下肢各关节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并经逆动力学方法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结果可见,超等长阻力训练组髋、踝关节角速度和角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角速度及角刚度两组没有明显差异;超等长阻力训练组髋、膝、踝关节角加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超等长阻力训练可降低拉长-缩短周期支撑时间、缩短摊还期、增强肌肉-肌腱复合体能量转换能力、提高下肢肌肉爆发力。适于需要关节角速度、角加速度及爆发力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超等长阻力训练 关节角速度 关节角加速度 关节角刚度
下载PDF
不同加压抗阻训练模式对运动后人体生理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兵 张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探讨单次不同阻力运动搭配不同加压负荷对运动后代谢压力与合成激素反应的影响,招募10名女子网球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按照平衡次序法分别进行5种训练模式,即高强度抗阻(HR)、低强度抗阻(LR)、高强度抗阻+低加压(HRLO)、低强度抗阻+... 为探讨单次不同阻力运动搭配不同加压负荷对运动后代谢压力与合成激素反应的影响,招募10名女子网球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按照平衡次序法分别进行5种训练模式,即高强度抗阻(HR)、低强度抗阻(LR)、高强度抗阻+低加压(HRLO)、低强度抗阻+高加压(LRHO)、低强度抗阻+低加压(LRLO),并于运动后即刻、15 min、30 min、60 min测量相应血清生长激素、睾固酮、乳酸及自觉费力程度(RPE)等指标,结果显示:①高强度抗阻训练与高强度抗阻+低加压训练模式在运动后皆有较高的生长素质量浓度且能持续至运动后30 min,HRLO模式优于HR模式;②与低强度抗阻力训练3种模式相比,HRLO训练模式在运动后即刻有较高的睾固酮质量浓度且能在运动后引起较高的压力反应,即高乳酸浓度与高RPE得分;③与低强度抗阻力训练3种模式相比,HRLO模式训练后60 min膝关节伸展最大等长肌力呈显著下降,而股外肌在最大等长肌力测试中的肌电均方根(RMS)值显著上升,从而增加肌纤维招募.认为高强度抗阻运动搭配低加压训练模式可显著提高体内代谢压力,同时可刺激更多生长素与睾固酮分泌,因而对肌肉组织合成有正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运动 抗阻训练 生长素 肌电 生理反应 等长肌力
下载PDF
加压放松对越野滑雪运动大强度抗阻训练疲劳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科 魏文哲 赵之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6,共8页
目的:观察加压放松对上、下肢大强度抗阻运动后人体整体和局部疲劳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索加压放松在越野滑雪等上、下肢共同参与的全身性运动后疲劳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上肢和下肢运动,通过上肢实验观察加压放松对局部肌肉功能的影... 目的:观察加压放松对上、下肢大强度抗阻运动后人体整体和局部疲劳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索加压放松在越野滑雪等上、下肢共同参与的全身性运动后疲劳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上肢和下肢运动,通过上肢实验观察加压放松对局部肌肉功能的影响,通过下肢实验观察加压放松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对象为8名健康成年男性。1)上肢实验:以50%最大等长力量为阻力进行6组力竭性哑铃屈肘运动。进行2次实验,每次随机选取一侧上肢在训练后进行5组捆绑压为35 mmHg、充气压为200 mmHg,5 min加压、3 min间歇的加压放松,另一侧上肢安静休息。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放松后、运动后24 h测试肌肉疼痛诱发压力、50%最大屈肘等长阻力的肌电RMS和屈肘90°最大等长力量。2)下肢实验:进行6组70%1 RM力竭性深蹲运动。进行2次实验,在其中一次运动后对两侧下肢进行5组捆绑压为40 mmHg、充气压为350 mmHg,5 min加压、3min间歇的加压放松,对照组安静休息。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 h测试HGH、睾酮、CK和IL-6。结果:大强度屈肘运动后24 h加压组力量、肌电RMS、屈肘肌疼痛诱发压力恢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大负荷深蹲运动后,加压组和对照组CK无显著差异,但加压组的增幅仅为对照组的1/2;运动后24 h加压组IL-6恢复到运动前,对照组仍显著高于运动前;运动前后各时间点各组血睾酮水平无显著差异;运动后即刻,各组HGH均显著提高,但无组间差异。结论:加压放松可促进越野滑雪运动上肢大强度抗阻训练次日力量的恢复,减轻肌肉酸痛感和疲劳程度;加压放松有助于减轻越野滑雪运动大强度下肢抗阻训练后的肌细胞损伤和肌肉炎症反应。建议可在越野滑雪短距离比赛间歇期,以及大强度抗阻训练后即刻进行加压放松,有助于次日疲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抗阻训练 均方根 加压放松 肌肉疼痛诱发压力 等长力量 细胞肿胀
下载PDF
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长海 辛永健 +2 位作者 赵学良 谢云港 张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6期1247-1251,共5页
目的探讨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期间在衡水市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 目的探讨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期间在衡水市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共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颈部疼痛强度[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颈部功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颈椎活动度、颈肌最大肌力。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I、VAS、PP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RI、VAS、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D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D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颈肌最大肌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颈肌最大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颈椎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强脊手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颈部局部活动受限,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通督强脊手法 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 推拿 肌力
下载PDF
论力量训练与变阻力练习思路的形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志珍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46,49,共3页
力量训练是各专项运动训练必备的辅助性体能训练内容。对于阻力练习与肌肉力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区分增加肌肉粗壮的练习与增强肌力的练习的界限是重要的。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决定了各种训练程序的不同特性。为了发展最... 力量训练是各专项运动训练必备的辅助性体能训练内容。对于阻力练习与肌肉力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区分增加肌肉粗壮的练习与增强肌力的练习的界限是重要的。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决定了各种训练程序的不同特性。为了发展最大力量,需要增加强度,而不是练习的数量。变阻力训练思路的形成基于固定阻力训练中两方面的局限性。作为力量训练中的最新进展,变阻力训练思路来自于对等动训练和等张训练的比较,证明等动训练程序显然优于等张训练程序,等动训练能恰当地给特定速度的运动提供调节阻力。本文还介绍了几种提高肌肉力量的常用重力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变阻力练习 等张练习 等动练习
下载PDF
采用手握法进行等张抗阻训练对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杰 张文芳 +2 位作者 许宏飞 曹欣娣 金阳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4期1850-185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手握法进行等张抗阻训练对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采用手握法进行等张抗阻训练对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握法进行等张抗阻训练干预。采用TM.2430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及P1200A—A动态心电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监测,对2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分别为(10.16±1.95)、(12.6±7.15)%,对照组分别为(12.92±2.79)、(17.38±4.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0、4.435,均P〈0.05);干预组的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全程内差值超过50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三角指数4项分别是(173.3±58.5)ms、115.9±74.4、(54.8±24.1)%、53.3±15.1,对照组分别是(128.7±40.2)ms、82.1±35.2、(39.9±17.1)%、30.6±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9--3.207,均P〈0.05)。结论采用手握法进行等张抗阻训练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提高其心率变异性,利于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握法 等张抗阻训练 高血压缺血性小卒中 血压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机械性颈椎曲度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磊 赵晓光 +2 位作者 孙甫 周永新 王卫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4期6769-6771,共3页
目的:探究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性颈痛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牵引、推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 目的:探究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性颈痛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牵引、推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观察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对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颈椎曲度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60例患者进行等长抗阻力训练治疗(20.4±2.3)次,患者颈痛均消失,且36例患者颈椎曲度基本恢复至颈椎生理曲度,21例患者有所好转,3例患者无效,颈椎曲度改善情况较佳,有效率为95%,术治疗后患者VAS,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对机械性颈痛患者的颈椎曲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恢复效果,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 机械性颈痛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