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9N2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from 2019 to 2021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Yi-ran ZHAO Yu-zhong +7 位作者 LIU Si-dang XIAO Yi-hong LI Ning LIU Kui-hao MENG Fan-liang ZHAO Jun LIU Meng-da LI Bao-q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81-896,共16页
H9N2 avian influenza virus(AIV) has widely circulated in poultry worldwide and sporadic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mammals. During our surveillance of chicken from 2019 to 2021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 isolated 1... H9N2 avian influenza virus(AIV) has widely circulated in poultry worldwide and sporadic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mammals. During our surveillance of chicken from 2019 to 2021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 isolated 11 H9N2AIVs. Phyl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eight gene segments of the 11 isol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several sublineages of Eurasian lineage: BJ/94-like clades(HA and NA genes), G1-like clades(PB2 and M genes), and SH/F/98-like clades(PB1, PA, NP and NS genes). The isolates showed mutation sites that preferentially bind to humanlike receptors(HA) and mammalian fitness sites(PB2, PB1 and PA), as well as mutations in antigen and drug resistance sites. Moreover, studies with mice revealed four isolate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pathogenicity. The average antibody titer of the H9N2 AIVs was 8.60 log2. Based on our results, the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H9N2 AIV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za virus phylogenetic analyses mutation sites PATHOGENICITY antibody titer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下载PDF
日本进境无花果苗中短颈剑线虫的鉴定
2
作者 齐振华 吕宁 +3 位作者 逄昔莎 厉艳 邵秀玲 季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229,共11页
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线虫,寄生于植物根部,影响寄主植物长势并降低产量。本文对青岛口岸进境的日本无花果Ficus carica苗中截获的一种剑线虫进行了形态学特征鉴定和分子序列分析,为口岸进境植物线虫检疫... 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线虫,寄生于植物根部,影响寄主植物长势并降低产量。本文对青岛口岸进境的日本无花果Ficus carica苗中截获的一种剑线虫进行了形态学特征鉴定和分子序列分析,为口岸进境植物线虫检疫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形态特征观察、测计,以及18S rDNA、ITS1、28S-D2/D3区和线粒体COXⅠ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截获的日本无花果线虫种群进行鉴定。截获的日本无花果线虫种群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短颈剑线虫相似,其主要形态特征为:虫体体型中等,热杀死后向腹面弯曲呈开螺旋“C”形,体长1713.4~1910.2μm,最大体宽35.8~47.1μm,两端渐细。唇区圆,缢缩明显,侧器囊漏斗状。齿尖针约为齿托长度的1.5倍,齿托基部呈凸缘状;导环为双环;阴门位于虫体中部,横裂,阴道长度占阴门处体宽的1/3左右。生殖管对生,均发育完全,生殖管较短,卵巢先端回折,子宫内无特殊分化。尾短圆锥形,背面弯曲,腹面直,尾尖钝圆,尾长24.0~29.5μm,等于或略长于肛门处体宽。基于rDNA ITS1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该截获种群与短颈剑线虫巴西种群、新西兰种群、比利时种群及南非种群聚类成一个独立分支,序列相似性达98.5%~98.7%;基于线粒体COXⅠ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该截获种群与短颈剑线虫5个日本种群聚类成一个独立分支,序列相似性达91.6%~93.6%。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此次截获的日本无花果线虫种群为短颈剑线虫,并首次确认了无花果为该线虫的自然寄主,海关检疫此类苗木进境时应重点关注该线虫,降低传入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颈剑线虫 寄主 无花果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
下载PDF
桂花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3
作者 刘向国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250-259,共10页
【目的】桂花叶斑病严重影响桂花的观赏价值,为明确其病原菌,并筛选出可用于防治桂花叶斑病的杀菌剂。【方法】从福州市金山公园采集桂花叶斑病样品,切片镜检,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真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所获菌株是否为桂花叶斑病... 【目的】桂花叶斑病严重影响桂花的观赏价值,为明确其病原菌,并筛选出可用于防治桂花叶斑病的杀菌剂。【方法】从福州市金山公园采集桂花叶斑病样品,切片镜检,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真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所获菌株是否为桂花叶斑病的致病菌;综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TUB、TEF、CAL和HI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到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明确了菌株FZ-GH-1是福州桂花叶斑病的病原菌,其被鉴定为Diaporthe grandiflori;FZ-GH-1在12 h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最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p H值为5.0,生长所需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蛋白胨;在供试药剂中,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对FZ-GH-1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108 mg/L和0.053 mg/L,明显低于3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结论】确定了福州桂花叶斑病的病原菌为Diaporthe grandiflori,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对该菌抑制作用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桂花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和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叶斑病 间座壳属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some genera in Oedipodidae (Orthoptera: Acridoidea) based on 16S mitochondrial partial gene sequences
4
作者 Xiang-Chu Yin Xin-Jiang Li +4 位作者 Wen-Qiang Wang Hong Yin Cheng-Quan Cao Bao-Hua Ye Zhan Yi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1-476,共6页
Basedonthe 16S mitochondrial partial gene sequences of 29 genera, containing 26 from Oedipodidae and one each from Tanaoceridae, Pyrgomorphidae and Tetrigidae (as outgroups), the homologus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an... Basedonthe 16S mitochondrial partial gene sequences of 29 genera, containing 26 from Oedipodidae and one each from Tanaoceridae, Pyrgomorphidae and Tetrigidae (as outgroups), the homologus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inferred by neighbor-joining (N J). The results of sequences compared show that: (i) in a total of 574 bp of Oedipodidae, the number of substituted nucleotides was 265 bp and the average percentages ofT, C, A and G were 38.3%, 11.4%, 31.8% and 18.5%,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ent of A+T (70.1%) was distinctly richer than that of C+G (29.9%); and (ii) the average nucleotide divergence of 16S rDNA sequences among genera of Oedipodidae were 9.0%, among families of Acridoidea were 17.0%, and between superfamilies (Tetrigoidea and Acridoidea) were 23.9%, respectively. The phylogenetic tree indicated: (i) the Oedipodidae was a monophyletic group,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is family was confirmed; (ii) the genus Heteropternis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Oedipodids first and had another unique sound-producing structure in morphology, which is the type-genus of subfamily Heteropterninae; and (iii) the relative intergeneric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same continent was closer than that of different continents, and between the Eurasian genera and the African genera, was closer than that between Eurasians and Ameri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dipodidae ACRIDOIDEA ORTHOPTERA 16S rDNA phylogenetic analyses
原文传递
Multiple Data Sources Reveal a New Asian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 1925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2
5
作者 Shengchao SHI Tuo SHEN +2 位作者 Xin WANG Jianping JIANG Bin WANG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65-94,I0004,共31页
A new species of Leptobrachella is described from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China.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e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new species is g... A new species of Leptobrachella is described from Sichuan Province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China.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e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new species is genetically divergent from its congeners.It could be identified from its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followings characters:body size of male 29.1-34.1 mm(n=14),female 34.1-34.9 mm(n=4);dorsal skin rough with large tubercles in size of humeral glands,without conical spines;fringes on toes narrow;ventral body basically floral white with deep grey pigments all over;dorsal body deep greyish brown with smoky black markings;iris gold above,gradually silver bellow;tibia-tarsal articulation reaches the level of the middle of the eye when leg being stretched forward;the main call type with dominant frequency4.08 ± 0.16 kHz(14.1-14.9℃),call duration 170.35± 15.19ms,the number of pulses for the first note in a call 3.50±0.89,and the number of pulses for the second note in a call 5.08±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COUSTICS MEGOPHRYID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morphology new species
下载PDF
Phylogeograph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Oriental weaverbirds(Ploceus spp.):A gradual increase of eurytopy
6
作者 Abdul Razaq Giovanni Forcina +5 位作者 Urban Olsson Qian Tang Robert Tizard Naing Lin Nila Pwint Aleem Ahmed Khan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511-522,共12页
Weaverbirds are a speciose group of colorful passerines inhabiting the Old World Tropics.Nevertheless,the Oriental weaverbirds(Ploceus spp.),widespread across southern Asia,are much less diverse and restricted to a fe... Weaverbirds are a speciose group of colorful passerines inhabiting the Old World Tropics.Nevertheless,the Oriental weaverbirds(Ploceus spp.),widespread across southern Asia,are much less diverse and restricted to a few ecological niches compared to their African counterpart.To investigate their phylogeography,we retrieved 101 samples of Baya Weaver(P.philippinus),Streaked Weaver(P.manyar),Black-Throated Weaver(P.benghalensis)and Asian Golden Weaver(P.hypoxanthus)along with GenBank sequences of Finn's Weaver(P.megarhynchus).We reconstructed the first molecular phylogeny based on a dataset consisting of both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es,dating 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 of Oriental Ploceus to~11 mya.Subsequent speciation appears to have been a combination of divergence with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dispersal across a barrier situated betwee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the Indochinese region,which provided habitats with a varying degree of isolations and ultimately promoted divergences in allopatry.Two descendants of the earliest nodes,P.megarhynchus and P.hypoxanthus,are both rare and local,often found near large river systems,which perhaps reflects niche conservatism and a lack of adaptive potential.The three smaller species are all widespread,common and less habitat specific.The most recent divergence,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P.philippinus populations,is supported by both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pointing toward limited gene flow between them.However,a zone of intergradation may exist in Myanmar and Brahmaputra flood plains,thus preventing a recommendation for species level recognition without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phylogenetics Indian subcontinent Indochinese region Multilocus analyses Ploceidae
下载PDF
我国与韩国禽流感H9N2病毒血凝素分子特性的区别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金华 吴清民 +3 位作者 史为民 陈福勇 郭玉璞 Hiroshi Kida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中国与韩国都发生了H9N2亚型禽流感,且都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韩国的H9N2亚型流感是由中国通过禽肉及其相关产品的输入而引起。本研究针对这一情况对从中国大陆分离的H9N2病毒和自GeneBank读取的韩国H9N2病毒... 中国与韩国都发生了H9N2亚型禽流感,且都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韩国的H9N2亚型流感是由中国通过禽肉及其相关产品的输入而引起。本研究针对这一情况对从中国大陆分离的H9N2病毒和自GeneBank读取的韩国H9N2病毒的血凝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所有中国H9N2病毒的血凝素裂解位点都为-RSSR/G-,而韩国H9N2病毒的血凝素裂解位点为-ASVR/G-、-ASYR/G-或-ASGR/G-。韩国H9N2病毒血凝素的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在第183、190和226位点分别H、E和Q;而中国毒株的变异较大,在第183位点全部为N,190位点为A、T或V,第226位点为L或Q。因此,中韩两国的H9N2病毒血凝素分子特性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禽流感 H9N2病毒 血凝素 分子特性
下载PDF
中国“人-猪-禽”基因重排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全基因克隆及遗传进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义祥 蒙雪琼 +7 位作者 刘棋 黄夏 黄胜斌 刘翠权 施开创 郭建刚 陈芳芳 胡丽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目的】为了研究2006年从广西病猪肺组织中分离的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A/Swine/Guangxi/13/2006(H1N2)(Sw/GX/13/06)的遗传学特性和8个基因的来源。【方法】运用RT-PCR方法对其全基因进行了克隆并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其基因序列进... 【目的】为了研究2006年从广西病猪肺组织中分离的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A/Swine/Guangxi/13/2006(H1N2)(Sw/GX/13/06)的遗传学特性和8个基因的来源。【方法】运用RT-PCR方法对其全基因进行了克隆并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血凝素(HA)、核蛋白(NP)、基质蛋白(M)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来源于猪古典H1N1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和聚合酶蛋白(PB1)基因来源于人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蛋白(PA)和聚合酶蛋白(PB2)基因来自于禽流感病毒。【结论】可见Sw/GX/13/06是一株"人-猪-禽"三源基因重排H1N2亚型SIV,且与美国(1999?2001年)和韩国(2002年)分离到该型病毒的有明显的亲缘关系。据我们所知,这是中国首次报道含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重排H1N2SIV,该病毒是否对养猪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1N2亚型 基因重排 遗传进化
下载PDF
我国狍子源鞭虫的分子鉴定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高俊峰 侯美如 +1 位作者 崔宇超 王丽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为鉴定我国黑龙江省分离的狍子源鞭虫的种类及确定其在鞭虫中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首先对鞭虫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并利用PCR方法扩增该鞭虫r DNA ITS序列,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r DNA ITS序列全长为1 371 bp,其中ITS1、5.8S及ITS2大小分别为8... 为鉴定我国黑龙江省分离的狍子源鞭虫的种类及确定其在鞭虫中的分类地位,本研究首先对鞭虫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并利用PCR方法扩增该鞭虫r DNA ITS序列,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r DNA ITS序列全长为1 371 bp,其中ITS1、5.8S及ITS2大小分别为800 bp、163 bp及408 bp,与之前报道的狍子源鞭虫同源性达99.8%。将其与NCBI数据库中相应鞭虫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将r DNA ITS序列作为基因标记构建鞭虫属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分离的狍子源鞭虫与其他不同宿主的无色鞭虫均处于同一个分支,因此可鉴定本研究分离的我国狍子源鞭虫为无色鞭虫。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对狍子源鞭虫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为草食动物的鞭虫病分子鉴别诊断和鞭虫系统进化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虫 形态学 RDNA ITS序列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的柔鱼亚科系统进化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桂静 唐峰华 +2 位作者 马春艳 张凤英 马凌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2-530,共9页
测定了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中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的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 Bank中获得的... 测定了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中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的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 Bank中获得的玻璃乌贼(Hyaloteuthis pelagica)、鸟柔鱼(Ornithoteuthis volatilis)、大西洋鸟柔鱼(Ornithoteuthis antillarum)的同源序列,以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外群,运用贝叶斯法(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同时联合了2个基因片段序列,运用贝叶斯联合模型综合探讨了柔鱼亚科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发现,除16S rRNA基因外,COI基因片段和联合模型所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结合形态学资料,发现玻璃乌贼、发光乌贼和鸢柔鱼亲缘关系较近,且形态上都出现了外套膜大型发光器,是柔鱼亚科中分化较晚的种类;其次茎柔鱼、柔鱼与其它种类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形态上丢失了内脏和眼球发光器,可能预示着柔鱼亚科种类一个新的进化方向;鸟柔鱼属两个种为柔鱼亚科中最原始种类,且为褶柔鱼亚科向柔鱼亚科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亚科 线粒体DNA 贝叶斯分析 系统进化关系
下载PDF
川陕哲罗鲑Cyt b基因克隆及其在鲑亚科中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祁得林 晁燕 +2 位作者 杨成 申志新 唐文家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5-809,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首次报道该基因的全长序列(1140bp,GenBank登录号FJ597623),并与鲑亚科中其他5属14个物种的Cyt b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白鲑亚科...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首次报道该基因的全长序列(1140bp,GenBank登录号FJ597623),并与鲑亚科中其他5属14个物种的Cyt b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白鲑亚科的白鲑Coregonus lavaretus作为外群构建了ML、NJ和MP系统发育树。遗传距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川陕哲罗鲑与细鳞鲑属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小(8.47%),在系统发育树上两者聚在一起,提示川陕哲罗鲑与细鳞鱼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结果与以往的形态学分类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克隆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从12S rRNA基因第三结构域序列分析探讨蜘蛛若干重要类群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琛 宋大祥 朱明生 《蛛形学报》 2002年第2期65-73,共9页
本文将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应用于研究若干重要蜘蛛类群的系统关系,以对传统的分类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和补充,并且探讨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蜘蛛系统发生研究中的适用性。根据12S rRNA基因第3结构域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得出结论:1.圆网类... 本文将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应用于研究若干重要蜘蛛类群的系统关系,以对传统的分类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和补充,并且探讨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蜘蛛系统发生研究中的适用性。根据12S rRNA基因第3结构域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得出结论:1.圆网类(即妖面蛛总科与园蛛总科)并非单系;2.隙蛛与暗蛛较漏斗蛛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3.壁钱和拟壁钱并不近缘;4.有筛器类蜘蛛为复系类群;5.12S rRNA基因第3结构域片段对推断近缘科属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是有效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RRNA基因 第三结构域 序列分析 蜘蛛 类群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系统发生分析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新基因亚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兴然 肖昌 +3 位作者 梁龙 余兴龙 张青婵 涂长春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6期626-631,共6页
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获得的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Changchun 184(CC-184)和猪源牛病毒 性腹泻病毒ZM-95进行了遗传衍化关系研究。选择主要抗原E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RT-PCR及套式PCR 克隆得到CC-184和ZM-95的E2片段,通过... 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获得的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Changchun 184(CC-184)和猪源牛病毒 性腹泻病毒ZM-95进行了遗传衍化关系研究。选择主要抗原E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RT-PCR及套式PCR 克隆得到CC-184和ZM-95的E2片段,通过序列测定发现CC-184和ZM-95 E2基因长度分别为1,122bp和1, 125bp,各自编码374和375个氨基酸残基。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株病毒均属于BVDV-1, CC-184与Osloss亲缘关系最近,都属于已有的b基因亚型,其E2基因同源性达91.8%。而ZM-95的E2基因有 一个特征性的变异区,包含一个密码子序列插入,这一变异区编码了一段有别于其他瘟病毒的五肽氨基酸序列 HYKKK。结果还表明ZM-95与BVDV-1现有的5个基因亚型的亲缘关系均较远,E2基因同源性最高(与Oregon c24v)只有72.4%。而BVDV-1亚型内毒株间的同源性大于85%,亚型间的同源性在69%~75%之间,充分说明 ZM-95是BVDV-1中一个新发现的基因亚型。通常认为猪源BVDV来源于牛,应该与牛源BVDV有十分近的遗 传关系,但是本研究发现ZM-95与其他已知牛源BVDV较低的基因同源性说明猪源BVDV还具有独立的遗传衍 化与传播来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 BVDV E2 基因 系统发生 新基因亚型
下载PDF
衣藻属的系统发育分析——基于形态形状和nrDNA ITS序列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弛 胡鸿钧 +2 位作者 李中奎 李夜光 钟扬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189-194,共6页
通过实验分析莱茵衣藻 (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1个种和互连网获得衣藻属 1 5个种及丝藻属 1个种 ( Ulothrix zonata) ,共 1 7个种的 nr DNA ITS序列 ,并以 U.zonata为外类群 ,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及构建分子系统发... 通过实验分析莱茵衣藻 (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1个种和互连网获得衣藻属 1 5个种及丝藻属 1个种 ( Ulothrix zonata) ,共 1 7个种的 nr DNA ITS序列 ,并以 U.zonata为外类群 ,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及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图。同时以 1 2个传统分类性状 ,对此 1 6种衣藻构建数据矩阵 ;以 U.zonata动孢子的相应性状为外类群原始性状 ,用Wagner法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分枝分析 ;然后比较并分析分子系统树和表征性状分支分析树的异同。初步尝试以 ITS分子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作为传统性状分析的补充来研究衣藻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藻属 系统发育 nrDNAITS 分支分析 表征性状
下载PDF
新疆甘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军 郑素慧 +4 位作者 毛培宏 金湘 常玮 房世杰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57-1059,共3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研磨分离法从甘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129株内生细菌,经鉴定属于13个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棒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肠杆菌属、库克菌属、微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雷氏...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研磨分离法从甘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129株内生细菌,经鉴定属于13个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棒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肠杆菌属、库克菌属、微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雷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同时运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新疆胀果甘草中可培养内生细菌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内生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Ⅱ型猪链球菌浙江分离株cps2J、ef、mr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苹苹 朱函坪 +3 位作者 朱水荣 张政 梅玲玲 陆群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阐明浙江省猪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型,分析其与国内外其他猪链球菌Ⅱ型(SS2)菌株cps2J、ef、mrp毒力基因的差异。方法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cps2J、ef、mrp毒力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6株浙江省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cps2J、ef、mrp... 目的阐明浙江省猪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型,分析其与国内外其他猪链球菌Ⅱ型(SS2)菌株cps2J、ef、mrp毒力基因的差异。方法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cps2J、ef、mrp毒力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6株浙江省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cps2J、ef、mrp全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cps2J、ef、mrp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999bp、2532bp、3771bp,各自编码333、843、1256个氨基酸。经对cps2J、ef、mrp毒力基因的序列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6株浙江分离株均分布在SS2发生群中,与国内外其他SS2菌株cps2J、ef、mrp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8.39%~100.0%、99.6%~100.0%和99.4%~100.0%,分离的年代和地区对基因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支影响不大。结论 6株浙江省猪链球菌分离株为2型菌株,cps2J、ef、mrp基因序列非常保守,与GenBank上国内及欧洲SS2菌株中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可能有着相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毒力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1918年流感世界大流行病毒株溯源 被引量:5
17
作者 韦天彬 李康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0,共3页
发生于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夺走至少两千万人的生命,这场灾难赋予了科学家探求其来源的巨大责任感。病毒学家发挥了严谨而又富有创造性的科研精神,使流感病毒的真实面目得以逐步揭开。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流感病毒本身的... 发生于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夺走至少两千万人的生命,这场灾难赋予了科学家探求其来源的巨大责任感。病毒学家发挥了严谨而又富有创造性的科研精神,使流感病毒的真实面目得以逐步揭开。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流感病毒本身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世界大流行 1918年流感病毒 溯源 种系发生学分析
下载PDF
中国6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胜利 严家新 +2 位作者 徐葛林 吴杰 杨晓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年第4期6-13,共8页
实验研究中对分离于中国的6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的5个结构基因(N、P、M、G和L)的核苷酸和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以及非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与来自GenBank的40株毒株从全基因组水平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 实验研究中对分离于中国的6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的5个结构基因(N、P、M、G和L)的核苷酸和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以及非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与来自GenBank的40株毒株从全基因组水平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所测6株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介于11 907 nt(CQ92)和11 924 nt(SH06和gg4)之间,基因组结构相同,用全基因组和不同的结构基因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相似,基因组3′和5′末端高度保守而且末端11个核苷酸互补配对,5个结构基因的保守性依次是N>L>M>G>P,核苷酸同源性的最小值依次分别是81.9%、81.7%、80.7%、78.3%和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全基因组 进化分析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GP5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望旺 杨克礼 +4 位作者 伍锐 熊忠良 刘泽文 段正赢 徐涤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5-599,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国内的分子遗传进化情况,对中国大陆1996-2008年问33株PRRSV分离毒株(29株来自GenBank)的GP5序列与国外部分代表毒株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选PRRSV中国分离毒株中有32株属于北... 为进一步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国内的分子遗传进化情况,对中国大陆1996-2008年问33株PRRSV分离毒株(29株来自GenBank)的GP5序列与国外部分代表毒株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选PRRSV中国分离毒株中有32株属于北美洲型(NA),并大致可分为2个基因亚群,1株属于欧洲型(EU)。其中,自2006年在我国暴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属于亚群1,且与YA株亲缘关系较近;亚群2毒株则与Ingelvac的弱毒疫苗株及其亲本株VR-233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进化分析 GP5 ORF5
下载PDF
异形同刺线虫形态学鉴定及基于核糖体ITS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俊峰 王丽坤 +2 位作者 李洪斌 崔宇超 侯美如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50,共4页
对采自黑龙江省某鹅场莱茵鹅盲肠内的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采取PCR方法扩增虫体核糖体ITS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以ITS序列为标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该线虫与其他虫体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虫体为异形同刺线虫(Ganguletera... 对采自黑龙江省某鹅场莱茵鹅盲肠内的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采取PCR方法扩增虫体核糖体ITS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以ITS序列为标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该线虫与其他虫体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虫体为异形同刺线虫(Ganguleterakis dispar),该线虫ITS序列全长为957 bp,其中ITS-1,5.8S和ITS-2大小分别为424 bp,157 bp和376 bp。应用BI,MP,NJ 3种方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相同,在尖尾目线虫的分支中,本研究的5条异形同刺线虫聚集在一起,与同科的鸡异刺线虫亲缘关系较海绵异刺线虫和Heterakis dahomensis接近。该结果为禽类异形同刺线虫病的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同刺线虫 ITS序列 分子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