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spect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Fugacity Model to Fate Studying of POPs in China
1
作者 D Li Yong-fu, Cao Hong-ying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610041,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03B期996-1000,共5页
POPs can stay long enough to diffuse and transfer sufficiently in the environment.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it's inadequate to study POPs' fat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order to get comprehensive knowled... POPs can stay long enough to diffuse and transfer sufficiently in the environment.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it's inadequate to study POPs' fat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order to get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the POPs' fate and transfer processes in an area, experi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model simulation. Recently multimedia models have become the primary choice in simulating organic pollutant's fate and assessing exposure risk to ecosystem for they can nearly represent the real environment. Among all models, with simple structure, less required parameters, fugacity model has been an efficient tool used widely on simulating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POPs and put into practice in many countries and areas successfully. 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emphatically take up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one by one that consist of fugacity model's principle, pivotal ques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gacity model POPS transfer process FATE
下载PDF
Fate of organophosphate esters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to the Southern Ocean:Occurrence,distribution,and fugacity model simu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Tengda Shi Ruijing Li +7 位作者 Jie Fu Chao Hou Hui Gao Guanjie Cheng Haibo Zhang Shuaichen Jin Liang Kong Guangshui 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Eleven 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in the air and seawater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to the Southern Ocean during the 2018 Chinese 34th Ant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 Eleven 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in the air and seawater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to the Southern Ocean during the 2018 Chinese 34th Ant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OPEs ranged from 164.82 to 3501.79 pg/m~3in air and from 4.54 to 70.09 ng/L in seawater.Two halogenated OPEs,tri(chloropropyl)phosphate(TCPP)and tri(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were generally more abundant than the non-halogenated OPEs.A levelⅢfugacity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ransfer and fate of seven OPEs in the air and seawater regions of the central Ross Sea.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Es are transferred from the air to the seawater in the central Ross Sea in summer,during which the Ross Sea acts as a final OPE sink.Dry and wet deposition dominated the processes involving OPE transfer to seawater.The OPE degradation process was also found to be more pervasive in the atmosphere than in the seawater region.These finding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OPEs and their air–seawater interface behavior in the Antarc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 Long-range transport fugacity model ANTARCTIC FATE
原文传递
长三角全氟辛烷磺酸及前体物的迁移归趋模拟
3
作者 唐财俊 赵祯 +4 位作者 钟昊斌 孟祥周 韩宝苍 张博暄 刘劲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9,共12页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备受关注。文章利用CoZMo-POP 2逸度模型分析了1988-2022年长三角区域PFOS和其前体物(PreFOS)(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EtFOSA)、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MeFOSA)、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N-EtFO...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备受关注。文章利用CoZMo-POP 2逸度模型分析了1988-2022年长三角区域PFOS和其前体物(PreFOS)(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EtFOSA)、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MeFOSA)、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N-EtFOSE)和N-甲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N-MeFOSE))的环境行为。结果显示:1988-2022年研究区域PFOS、N-EtFOSA、N-MeFOSA、N-EtFOSE和N-MeFOSE的累计排放量分别约为26、2.5、0.16、7.8和5.9t。PFOS在土壤、淡水和沉积物中的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残差在1个对数单位内,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温度和分配系数是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关键参数。当环境系统达到平衡时,近海水体是PFOS主要的汇,占PFOS环境总量的79%;从淡水到河口到近海水体的迁移是PFOS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占PFOS总迁移量的53%;流向外部是PFOS最主要的输出途径。土壤是N-EtFOSA、N-MeFOSA、N-EtFOSE和N-MeFOSE最主要的储存库,各目标污染物分别约占其环境总量的99%、98%、91%和97%;降解反应是N-EtFOSA、N-MeFOSA、N-EtFOSE和N-MeFOSE的主要输出途径。该文探讨并明确了长江三角洲PFOS和PreFOS的迁移归趋,可为长三角的生态风险评价和污染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长江三角洲 逸度模型 迁移归趋
下载PDF
甲烷在乳液中溶解度的计算
4
作者 王娟 严红超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468-2471,共4页
甲烷水合物相平衡研究在水合物储运和可燃冰开采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Patel-Teja状态方程迭代计算甲烷在气相中的逸度,然后以Krichevsky-Kasarnovsy方程为基础,建立体系相平衡时甲烷在乳液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并对所建数学... 甲烷水合物相平衡研究在水合物储运和可燃冰开采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Patel-Teja状态方程迭代计算甲烷在气相中的逸度,然后以Krichevsky-Kasarnovsy方程为基础,建立体系相平衡时甲烷在乳液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并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发现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文献实验测量结果之间误差较小(小于4%)。因此,当实验条件不满足或需要的数据物性手册没有时,所建的溶解度计算模型对乳液中甲烷溶解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水合物 溶解性 相平衡 逸度 模型 数学模拟
下载PDF
瑶岗仙花岗质岩浆演化与两类钨矿化成因关系研究:黑云母和石榴子石矿物化学证据
5
作者 郭聪 赵正 +2 位作者 刘战庆 吴小辉 刘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27,共26页
瑶岗仙钨矿是南岭地区唯一一个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均达大型规模的超大型矿床。两类钨矿体均产出于瑶岗仙复式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复式花岗岩体主要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但多阶段岩浆演化与两类钨矿... 瑶岗仙钨矿是南岭地区唯一一个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均达大型规模的超大型矿床。两类钨矿体均产出于瑶岗仙复式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复式花岗岩体主要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但多阶段岩浆演化与两类钨矿化关系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以瑶岗仙矿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石榴子石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两阶段花岗质岩浆氧逸度、挥发分、结晶分异程度,探讨了岩浆演化对钨矿化成因的制约。结果显示,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相较于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拥有更低的X_(Mg)值、更靠近Fe^(2+)端员、更低的Ⅳ(F)和更高的log(fHF/fHCl)^(fluid)值,指示其形成于还原性岩浆环境,且F含量更高,而后者更偏向氧化性,F含量偏低。两类花岗岩中的石榴子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锰铝榴石,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至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随着石榴子石中MnO含量的递增,CaO、FeO、MgO含量逐渐降低,Mn/(Mn+Fe)比值、Sc、Zn、Y、HREE含量随MgO降低而逐渐升高,表明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W的富集。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成矿岩浆均具有低氧逸度和高F含量的特征,与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环境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合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信息,笔者建立了瑶岗仙矿床深部勘查模型,圈定了大根垄深部石英脉型黑钨矿找矿靶区、杨梅岭深部云英岩型找矿靶区、和尚滩南东侧矽卡岩型白钨矿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石榴子石 氧逸度 挥发分 结晶分异 勘查模型 瑶岗仙钨矿
下载PDF
Geology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Dongping supergiant alkalic-hosted Au-Te deposit(>100 t Au)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China:A review
6
作者 Shi-min Zhen Da-zhao Wang +2 位作者 Zhong-jian Zha Hai-jun Bai Jiang Wang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33-550,共18页
The Dongping deposit is the largest alkalic-hosted gold deposit in China containing>100 t of Au.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understanding for Dongping ore system,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The mineralization origi... The Dongping deposit is the largest alkalic-hosted gold deposit in China containing>100 t of Au.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understanding for Dongping ore system,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The mineralization originally occurred at 400-380 Ma,simultaneous with emplacement of the Shuiquangou alkaline complex,and was overprinted by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in the Yanshanian.Isotope compositions of ores indicate metals of the deposit are mainly provided by the Shuiquangou complex.Ore-form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oxygen fugacity and decreasing sulfur fugacity,while tellurium fugacity increased in the Stage II-2 and decreased in Stage II-3.These systematic 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es of mineral precipitation and fluid evolution.Sulfide precipitation from Stage Ⅰ to Stage Ⅱ was triggered by fluid boiling,which leads to the precipitation of Pb-Bi-Te,due to decrement of sulfur fugacity.Condensation of gas phase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H_2Te leads to precipitation of Te-Au-Ag minerals and native tellurium.Based on these hypotheses,this paper present a polyphase metallogenic model as follow.During the Devonian,fluids were released from alkaline magmas,which carried ore-forming materials form the surrounding rocks and precipitate the early ores.During the Jurassic-Cretaceous,fluorine-rich fluids exsolved from highly factionated Shangshuiquan granite,which extracted and concentrated Au from the Shuiquangou complex and the Sanggan Group metamorphic rocks,and finally formed the Dongping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Alkaline intrusion Au deposit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Metallogenic model Oxygen fugacity Sulfur fugacity Mechanisms of mineral precipitation Fluid boiling Fluorine-enriched fluid Dongping gold deposit North China Craton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下载PDF
DDTs沿扎龙湿地典型食物网的传递与富集规律
7
作者 罗金明 高忠燕 李洪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5-622,共8页
使用逸度模型模拟有机氯农药DDTs沿扎龙湿地典型食物网的传递和富集特征,评估环境中残留的DDTs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等大型水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物的逸度比值与物种的营养位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大... 使用逸度模型模拟有机氯农药DDTs沿扎龙湿地典型食物网的传递和富集特征,评估环境中残留的DDTs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等大型水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物的逸度比值与物种的营养位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大型水禽与其食物之间的逸度比值较高,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逸度比值达到6.33,丹顶鹤及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的逸度比值分别高达13.17和14.55。食物摄入是丹顶鹤等大型水禽体内DDTs水平发生显著富集的重要途径,丹顶鹤和东方白鹳的排泄、新陈代谢及生物体的生长稀释是降低体内DDTs水平的主要途径,且排泄通量大于其他2种消减通量。逸度模型揭示了DDTs沿扎龙湿地典型食物网的迁移和归趋特征。随着湿地环境中残留的DDTs水平显著降低,丹顶鹤体内富集的DDTs水平(34.50 ng/g)也显著低于风险阈值(3100 ng/g),当前残留浓度不足以对丹顶鹤的生态健康带来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物关系 有机氯农药 逸度模型 珍稀水禽
下载PDF
顺北高温高压油井沥青质沉积规律研究
8
作者 杨小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1期48-53,共6页
顺北区块SHB-X井埋深达8225 m,地层温度高达166.00℃、压力高达83.81 MPa、气油比高达491 m^(3)/m^(3),油井生产过程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原油稳定体系破坏发生沥青质/蜡沉积堵塞井筒现象,制约了油田的上产工作。本研究采用固相沉积... 顺北区块SHB-X井埋深达8225 m,地层温度高达166.00℃、压力高达83.81 MPa、气油比高达491 m^(3)/m^(3),油井生产过程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原油稳定体系破坏发生沥青质/蜡沉积堵塞井筒现象,制约了油田的上产工作。本研究采用固相沉积测试仪研究了温度、压力、气油比对SHB-X井沥青质沉积的影响,绘制了沥青质沉积包络线,预测沥青质初始沉积位置,并基于气-液逸度理论推导了沥青质沉积量、沉积速率计算模型,明晰了SHB-X井沥青质沉积规律。结果表明,SHB-X井原油在6900 m开始沉积,沥青质沉积量、沉积速率由模型计算得到在井筒深度200 m处达到最大,与现场遇阻位置偏差80 m,研究成果对顺北油田开展沥青质解堵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稳定性 高温高压井 沥青质沉积规律 固相沉积测定仪 气-液逸度理论 沥青质沉积模型
下载PDF
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9
作者 张子慕 杨崇铭 +3 位作者 全红梅 陶然 刘雪萌 金光洙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很难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在污染物排入环境之前或缺少环境实测数据时,应用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归趋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该研究综述基于逸... 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很难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在污染物排入环境之前或缺少环境实测数据时,应用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归趋是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该研究综述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的原理和应用现状,介绍了QWASI模型、CoZMo-POP模型和ACC-HUMAN模型等几种典型的基于逸度方法的多介质环境模型,对它们在污染物多介质归趋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阐述,以便对我国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的模型研究提供信息和借鉴,为区域污染物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 环境污染 多介质模型 归趋
下载PDF
Nontarget screening using passive air and water sampling with a level Ⅱ fugacity model to identify unregulate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被引量:2
10
作者 In-Young Chung Yu-Mi Park +7 位作者 Hyun-Jeoung Lee Hyuk Kim Dong-Hoon Kim Il-Gyu Kim Sang-Min Kim Young-Sun Do Kwang-Seol Seok Jung-Hwan Kw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4-91,共8页
It is thought that there are many unregulated anthropogenic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For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t is essential to estimate the predicted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As an effort of identi... It is thought that there are many unregulated anthropogenic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For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t is essential to estimate the predicted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As an effort of identifying residual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air and water in Korea, nontarget screening using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 × GC-TOFMS) was conducted at 10 sites using polyurethane foam passive air sampler and at 6 sites using polydimethyl siloxane(PDMS) passive water sampler in three different seasons in 2014. More than 600 chemical peaks were identified satisfying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in air and water samples, respectively, providing a list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Chemical substances with reported national emission rates in2014(n = 149) were also screened for potential existence in the environment using a level Ⅱ fugacity model. Most of chemical substances classified as not detectable were not identified with detection frequency greater than 20% by nontarget screening, indicating that a simple equilibrium model has a strong potential to be used to exclude chemicals that are not likely to remain in the environment after emissions from targeted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arget screening GC × GC-TOFMS Passive sampling 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PRTR) fugacity model
原文传递
天津污灌区苯并(a)芘的分布和迁移通量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喜龙 徐福留 +3 位作者 王学军 李本纲 曹军 陶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93,共6页
建立了估算苯并 (a)芘在天津污灌区气、水、土壤及沉积物相间的迁移通量和浓度分布的逸度模型框架 ,利用通量资料作为模型输入 ,利用实测浓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模型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和沉积物中浓度的估算大体吻合 ... 建立了估算苯并 (a)芘在天津污灌区气、水、土壤及沉积物相间的迁移通量和浓度分布的逸度模型框架 ,利用通量资料作为模型输入 ,利用实测浓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模型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和沉积物中浓度的估算大体吻合 ,沉积物和土壤是苯并 (a)芘的主要环境归宿 ,而大气中的平衡浓度相对较低 ,水体及土壤中的苯并 (a)芘可能通过作物和鱼体富集而进入生态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污灌区 迁移通量模型 苯并(a) 逸度模型 多环芳烃 环境污染 环境评价
下载PDF
估算天津环境中γ-HCH归宿的逸度模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曹红英 龚钟明 +3 位作者 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全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模型 ,用Matlab软件计算了γ HCH(林丹 )在环境各相中的浓度和相间迁移通量 .γ HCH在天津气、水、土壤、沉积物、鱼、作物、蔬菜各相中的浓度分别为 1 5 7× 1 0 - 11、7 95×1 0 - ... 以全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模型 ,用Matlab软件计算了γ HCH(林丹 )在环境各相中的浓度和相间迁移通量 .γ HCH在天津气、水、土壤、沉积物、鱼、作物、蔬菜各相中的浓度分别为 1 5 7× 1 0 - 11、7 95×1 0 - 7、1 1 7× 1 0 - 4、4 5 8× 1 0 - 4、6 0 3× 1 0 - 4、1 60× 1 0 - 4和 6 42× 1 0 - 5mol/m3,在数量级上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估算结果表明农业施用和农药厂废水是该地区环境中γ HCH最主要的来源 ,最大的汇是土壤和沉积相 (占环境中总量的 99%) ,最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水 沉、气 土的扩散和沉降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降解是γ HCH消失的最主要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CH 逸度模型 多介质模型 通量
下载PDF
天津地区菲的空间分异多介质归趋模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曹红英 陶澍 +7 位作者 王喜龙 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刘文新 沈伟然 秦宝平 孙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9,共6页
在稳态假设条件下研究了菲在天津市的多介质分布和相间迁移 .在探讨了废气排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中菲降解速率常数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 ,建立了具有空间变异特征的多介质模型 .并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对平均浓度加以验证 .所研究的 4种... 在稳态假设条件下研究了菲在天津市的多介质分布和相间迁移 .在探讨了废气排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中菲降解速率常数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 ,建立了具有空间变异特征的多介质模型 .并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对平均浓度加以验证 .所研究的 4种介质的模型误差在 0 5个对数单位左右 ,完全符合区域多介质模型的精度要求 .土壤菲含量空间计算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在宏观尺度上表现出一致的趋势 .作为过程模型 ,这样的结果有助于解释形成其空间分异的原因 ,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土壤和沉积物是该地区菲的主要汇 ,特别是沉积物中积累了菲总量的 70 %以上 .大气菲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服从其人为排放特征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菲降解速率的影响决定了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模型 多介质模型 区域分异
下载PDF
天津地区六六六的归宿和跨界面迁移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红英 曹军 +7 位作者 徐福留 李本纲 王学军 刘文新 陶澍 沈伟然 秦宝平 孙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8-554,共7页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以 80年代有机氯农药禁用前为时限 ,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条件下六六六的四种异构体在环境各相中的迁移和分布 .模型估算结果用同期各主要介质的实测浓度加以验证 .结果表明 ,农业施用和农药厂排放是...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 ,以 80年代有机氯农药禁用前为时限 ,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条件下六六六的四种异构体在环境各相中的迁移和分布 .模型估算结果用同期各主要介质的实测浓度加以验证 .结果表明 ,农业施用和农药厂排放是该地区环境中六六六的主要来源 ,最大的汇则是土壤和水体沉积物 ,该地区最主要的界面迁移过程包括大气向土壤的沉降、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以及气相平流输出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六六六 跨界面迁移 多介质模型 逸度 迁移通量 农药污染
下载PDF
上海城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汪祖丞 刘敏 +1 位作者 杨毅 谢雨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4-990,共7页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上海城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植物等中的浓度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直接排放输入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上海城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植物等中的浓度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直接排放输入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降和侵蚀等,平流输出是其在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和沉积物是PAHs主要的汇(占94.4%),其在不透水层上覆盖的膜中浓度达到最大(156g/m3),PAHs在沉积物和土壤中停留时间最长;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在水体、植被和土壤中的降解损失所占比例从2.3%逐渐增加至48.9%,而在大气中的降解损失则从91.5%减少至4.0%.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模型 多环芳烃 多介质归趋 上海
下载PDF
苯并(a)芘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宿模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静 吕永龙 +5 位作者 王铁宇 焦文涛 史雅娟 罗维 汪光 王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利用Level III逸度模型,模拟分析了苯并(a)芘在天津地区气、水、土和沉积物多介质相间的浓度分布、迁移通量和累积趋势,结果表明:气、水相的平流输入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和沉积物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38%;在气... 利用Level III逸度模型,模拟分析了苯并(a)芘在天津地区气、水、土和沉积物多介质相间的浓度分布、迁移通量和累积趋势,结果表明:气、水相的平流输入是该区域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土壤和沉积物是其最大的储库,占总残留量的99.38%;在气、水、土和沉积相中的浓度分别为1.96×10-10mol/m3、3.26×10-6mol/m3、1.34×10-3mol/m3和7.74×10-3mol/m3时,模型估测结果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逸度模型 多介质迁移 归宿
下载PDF
兰州地区DDT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继元 王式功 +3 位作者 高宏 尚可政 姚焕炬 成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9-522,共4页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 利用LevelIII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DDT在兰州地区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布。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农业施用是该区域DDT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气-土沉降、气-水沉降、土壤侵蚀,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这是DDT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土壤中DDT占总残留量的99.83%。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2.80×10-11mol·m-3,2.72×10-7mol·m-3,2.47×10-3mol·m-3和3.16×10-5mol·m-3。模型计算浓度与同期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DDT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下载PDF
粤港澳地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明金 徐志新 +3 位作者 左谦 黄铭洪 张干 陶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0-673,共4页
以广东省及港澳两地为研究区域,在完全混合和稳态假设下采用多介质逸度模型估算了目前状况下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16)在环境各相中的质量浓度及跨界面迁移通量,并采用实测质量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除个别数据外,预测质量浓度与验证质... 以广东省及港澳两地为研究区域,在完全混合和稳态假设下采用多介质逸度模型估算了目前状况下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16)在环境各相中的质量浓度及跨界面迁移通量,并采用实测质量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除个别数据外,预测质量浓度与验证质量浓度的差别在一个数量级以下,且多数在半个量级之内。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当地PAH16的主要来源,大气和土壤中的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途径,PAH16在该地区的最重要界面迁移过程是气地(水)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多介质模型 迁移通量 逸度
下载PDF
北京地区二噁英类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齐丽 周志广 +4 位作者 许鹏军 李楠 任玥 刘爱民 黄业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二噁英类为研究对象,利用Level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二噁英类在北京地区空气相、水相、土壤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二噁英类在空气和土壤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以I-TEQ计,全文同)范围分... 以二噁英类为研究对象,利用LevelⅢ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稳态假设下二噁英类在北京地区空气相、水相、土壤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二噁英类在空气和土壤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以I-TEQ计,全文同)范围分别为0.32~0.34 pg/m3和0.33~1.14 ng/kg,而相应环境相中的实测值分别为0.33 pg/m3和1.48 ng/kg,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北京地区二噁英类的主要迁移过程为空气相—土相沉降和空气相—水相沉降.土壤和大气降解是二噁英类的主要消亡途径,二者占总降解量的99.1%.土壤相是二噁英类的最大储库,其占总量的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逸度模型 二噁英类 毒性当量浓度 迁移通量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化学品多介质逸度模型软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丹 张圣虎 +3 位作者 刘济宁 丁洁 石利利 姚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1-900,共10页
因化学品而产生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多数化学品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使得化学品的暴露水平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介质中的生态效应,多介质模型可以预测化学品在环境各介质中的浓度水平,为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生态风... 因化学品而产生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多数化学品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使得化学品的暴露水平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介质中的生态效应,多介质模型可以预测化学品在环境各介质中的浓度水平,为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支撑.本文详细调查了近年来基于逸度理论开发的多介质模型软件的应用状况,分析和总结了常用逸度模型软件的功能、特点、应用领域等,并展望了化学品多介质模型逸度软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暴露评估 风险评价 逸度 模型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