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视角、叙述与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书写——巫鸿The Art of the Yellow Springs: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评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在大量美术考古材料不断出土的情况下,新方法、新视角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构成了最近30年来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的总体特征。如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这三个学术概念就建构了巫鸿新作《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 在大量美术考古材料不断出土的情况下,新方法、新视角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构成了最近30年来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的总体特征。如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这三个学术概念就建构了巫鸿新作《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的研究线索,也体现出作者希望以提出若干重要学术概念为依托,重新思考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所呈现出的叙述与分析风格及美术史观,相对于传统的中国美术通史叙述方式,则具有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这些特征都为以后的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墓葬美术史 巫鸿 《黄泉下的美术》 学术概念 叙述框架
下载PDF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Egyptian tombs
2
作者 艾比塔 龚恺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2期250-254,共5页
From the pyramids of Giza to the tombs of Thebes at Luxor, the glorious ancient Egyptian history has produced remarkable architecture. Sadly, tourists, numbering nearly four million per year, have taken a heavy toll o... From the pyramids of Giza to the tombs of Thebes at Luxor, the glorious ancient Egyptian history has produced remarkable architecture. Sadly, tourists, numbering nearly four million per year, have taken a heavy toll on many of these ancient structures. Of particular concern are many of tombs located opposite Luxor on the western bank of the Nile.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se tombs has the potential of helping to document and preserve these important historical structures. Issues concernng new and unique problems involving the photographing and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se tombs are addressed. Techniques for removing image distortions, recovering 3-D shapes and correcting for lighting imbalances are discussed. A comple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omb of Sennediem is sh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b conservation digital reconstruction photographing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the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Middle andUpper Proterozoic in the Ming Tombs Area, Beijing
3
作者 LI Ru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δ13C and δ18O) in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Gaoyuzhuangian, Yangzhuangian and Wumishanian a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δ13C and δ18O) in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Gaoyuzhuangian, Yangzhuangian and Wumishanian ages of the established Middle and Upper Proter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 the Ming Tombs area lying in western Yanshan Mountain of Beijing. Besides, sketchy determination of δ13C and δ18O was also performed for other formations and member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ear-water carbonate sediments, δ13C and δ18O, featuring smaller variation of δ13C but larger variation of δ18O, can well delineate the relative change of sea level, which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primary sedimentary settings; in the presence of terrigenous substances, δ13C values vary greatly while δ18O slightly;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show marked changes at sequence boundaries. Besides, particular patterns can be found in regar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within the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g tombs in the western Yanshan Mountains of Beijing Middle and Upper Proter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下载PDF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Dynasty
4
《China Today》 2001年第5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Dynasty
下载PDF
THE MYSTERY OF Leshan Tombs
5
作者 ZHAO HUIMIN 《China's Tibet》 2001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THE MYSTERY OF Leshan tombs
下载PDF
New Discoveries of the Han Imperial Tombs
6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New Discoveries of the Han Imperial tombs
下载PDF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7
《ChinAfrica》 2018年第8期60-61,共2页
Built between 1368 and 1911,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1368- 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lies includes Xianling Tombs of theMing Dynast). Eastern and Western Qing Tornbs,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关键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下载PDF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2021~2022年清理简报
8
作者 韩建华 白文龙 +7 位作者 周静 蔡瑞珍 陈宗瑞 石晶(执笔/拍摄) 张杲光(执笔/拍摄) 赵孟林 李振远 郭迎光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I0001,42-44,F0003,共16页
为了厘清血渭一号大墓的形制与营建,帮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2021~2022年,热水联合考古队对血渭一号大墓进行了重新清理,清理范围主要包括血渭一号大墓的墓室、附属建筑及大墓南侧的第4、5号殉马沟。通过清理发现,血渭一号墓营... 为了厘清血渭一号大墓的形制与营建,帮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2021~2022年,热水联合考古队对血渭一号大墓进行了重新清理,清理范围主要包括血渭一号大墓的墓室、附属建筑及大墓南侧的第4、5号殉马沟。通过清理发现,血渭一号墓营建于自然山体平台上,有覆斗式封土,墓室为木石结构的多室墓,附属建筑位于平台东北部,由3座建筑基址组成。血渭一号墓南侧4号殉马沟内发现马骨17具,5号殉马沟内发现马骨21具,结合早年刊布的1~3号殉马沟的马匹数量,可知殉马沟内殉马总数为90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都兰县 热水墓群 血渭一号墓 重新清理 形制与营建
下载PDF
牛马不同槽——嘉峪关魏晋墓两幅壁画的现实表达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文斌 黄婷婷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为对应,例如祭祀中的牛马,图像中的牛马合犋犁耕、牧马牧牛、牛车鞍马,宗教语境下的牛头马面等。“牛马不同槽”从民间俗语到文献与图像的表达,反映了古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马不同槽 嘉峪关墓葬壁画 牛车鞍马 牛头马面
下载PDF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墓地M274葬具木材研究
10
作者 唐丽雅 祝静 +1 位作者 赵军 罗运兵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云梦郑家湖C区墓葬均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的秦文化中小型饱水墓葬。其中M274一棺一椁制且规模较小,从形制规模和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应当为一名下层吏士。本文作者从M274的棺、椁上分别取样9份,除去一份腐烂严重无法鉴定,其余8份鉴定结果... 云梦郑家湖C区墓葬均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的秦文化中小型饱水墓葬。其中M274一棺一椁制且规模较小,从形制规模和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应当为一名下层吏士。本文作者从M274的棺、椁上分别取样9份,除去一份腐烂严重无法鉴定,其余8份鉴定结果均为紫葳科梓属(Catalpa sp.)。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应用梓木,且梓木是楚地乡土树种,就地取材作为棺椁很合理,但当时梓木葬具还不是高等贵族的专属。西汉及以后,梓木葬具与社会等级之间的关系得到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云梦 郑家湖墓地 葬具 木材
下载PDF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妇女身份考——以服饰器物与图像程式为中心
11
作者 张蓓蓓 刘红文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西安曲江翠竹园壁画墓出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完整、风格独特,是研究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针对壁画中东壁与南壁五位妇女的身份认定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服饰器物、图像程式的角度出发,通过与汉... 西安曲江翠竹园壁画墓出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完整、风格独特,是研究西汉丧葬习俗以及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现有研究针对壁画中东壁与南壁五位妇女的身份认定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服饰器物、图像程式的角度出发,通过与汉代相关文献与出土文物进行互证、比对,系统考证这些妇女的身份。研究认为,曲江翠竹园壁画墓侧壁人物绘画构成的母题来源,应为早期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帛画与民安四号汉墓帛画;其人物身份组合也延续着母题中“贵人—侍者”的图像程式,其中东壁屏风图像是图像中“贵人”身份的符号象征。结合人物服饰器物,笔者推测包括东壁人物三、人物四以及南壁人物三、人物四、人物五在内的十位妇女,其真实身份应均为侍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身份 服饰 图像程式 翠竹园西汉壁画墓
下载PDF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札记二则
12
作者 刘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38年经西北联合大学“修理”后得到更好保护。在收集、整理新发现档案资料、原始资料后,认为现在将当时对该墓所做的工作通称“发掘”,不符合当时的目的、经过,以及当事人、当时人记述。对... 城固饶家营“张骞墓”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1938年经西北联合大学“修理”后得到更好保护。在收集、整理新发现档案资料、原始资料后,认为现在将当时对该墓所做的工作通称“发掘”,不符合当时的目的、经过,以及当事人、当时人记述。对墓中出土“封泥”的性质,应以陈直先生“决不可目为泥封”为正,当回归何士骥先生“字纹陶片”的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墓 修理 字纹陶片
下载PDF
汉晋南朝买地券镇墓功能探析——以砖质买地券为中心
13
作者 张剑光 李忠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所具备的镇墓属性。这种镇墓属性是买地券作为“冥契”的固有属性,其存在与否与券文中宗教神仙色彩的有无强弱无关。汉末吴晋时期,买地券诸要项日渐完备,宗教神仙色彩日益浓厚,并出现了程式化演变趋势,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并未发生改变,其镇墓功能亦并未实现根本性的增强。汉末出现的糅杂了解注文内容的特殊买地券,不代表这一时期买地券演变的主流趋势。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深入影响,一系列厌镇神仙鬼吏、慰抚亡魂、护佑生人的宗教语言出现在买地券文之中,至南梁时期,这种新式的券文书写模式已成为南朝各地买地券文的主流。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增强了买地券的镇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买地券 镇墓 砖刻文献
下载PDF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14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景区文旅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
15
作者 孙有霞 王辉 宋诗文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是我国东汉时期重要的墓葬遗迹,保留了大量技艺精湛的石刻画像与壁画,为研究东汉时期中上层阶级的社会生活状况、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东汉石刻画像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河南新密提供了旅游...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是我国东汉时期重要的墓葬遗迹,保留了大量技艺精湛的石刻画像与壁画,为研究东汉时期中上层阶级的社会生活状况、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东汉石刻画像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河南新密提供了旅游文化资源,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树立特色文旅品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以“汉乐神游”为主题,提取打虎亭汉墓壁画中的汉代生活场景及奇珍异兽等图形元素,探索与开发具有国潮风格的包装与广告设计,以期顺应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个性化、审美化、体验化的需求,提升打虎亭汉墓景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虎亭汉墓 壁画 包装设计 文旅产品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襲”字考
16
作者 贾玺增 杨蝉溪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80,共12页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期汉墓遣策记载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秦汉时期,“襲”在服饰名称、穿戴动作及礼仪方面有规范的用法;《制衣》中“襲”为无下裙拼接的短款上衣,结合遣策、文献典籍记载,证明其为真实存在的;“襲”衣的形制、用途、使用人群在秦代、西汉初期至西汉中晚期经历了快速变化;“襲”字在“裼襲礼”中的使用有吉丧之分,结合遣策推测,在丧礼中“襲”衣为地方官府所赠裞衣,用以抚恤已故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 《制衣》 “襲” 遣策 三礼
下载PDF
宋元时期墓室壁画“六鹤图”考论
17
作者 邵军 王怀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24,共12页
宋元时期几处墓葬中所遗存的屏风鹤画,是以唐薛稷“屏风六扇鹤样”为祖源,主要传写五代黄筌“六鹤图”而成的。墓葬中鹤画的丰富反映了宋元时期“六鹤图”的流变脉络。宋元时期墓葬中鹤画的流行以及各种“六鹤图”的绘制,是重道修道时... 宋元时期几处墓葬中所遗存的屏风鹤画,是以唐薛稷“屏风六扇鹤样”为祖源,主要传写五代黄筌“六鹤图”而成的。墓葬中鹤画的丰富反映了宋元时期“六鹤图”的流变脉络。宋元时期墓葬中鹤画的流行以及各种“六鹤图”的绘制,是重道修道时代风气和丧葬观念影响的产物。在墓室壁画中,“六鹤图”被视为一种祥瑞及胎仙,通过屏风鹤画及相关空间营构,寄寓了宋元社会世人升仙重生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鹤图 屏风六扇鹤样 墓室壁画 瑞鸟仙禽
下载PDF
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足三阴脉循行考证
18
作者 程施瑞 邱科 +4 位作者 孙睿睿 张乙小 周兴兰 梁繁荣 曾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结合早期经脉相关文物文献及同墓穴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对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足少阴脉进行考证,研究其循行方向及路径特点,对于研究早期经络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老官山汉墓 经穴髹漆人像 足三阴脉 经脉学说
下载PDF
郭嗣本与唐贞观时期北疆经营探究
19
作者 赵海军 王庆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特别是郭嗣本曾参与了唐初与突厥的战争和交往等,对于研究唐初与突厥的关系也起到作用,志文还记载了郭嗣本曾担任鸿胪寺卿,对于了解和认识唐初的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嗣本墓志 突厥 贞观 鸿胪寺
下载PDF
汉墓出土龙形车马饰发微
20
作者 赵丹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西汉诸侯王、列侯墓随葬车马器之中出土一定数量与龙有关的饰件与纹饰,其存在形式与在车马器中的位置不同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有所差别,尤其是龙首辀饰应是显示威仪,进一步展示墓主社会身份等级内容。两汉时期墓内车马随葬与车马出行仪仗... 西汉诸侯王、列侯墓随葬车马器之中出土一定数量与龙有关的饰件与纹饰,其存在形式与在车马器中的位置不同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有所差别,尤其是龙首辀饰应是显示威仪,进一步展示墓主社会身份等级内容。两汉时期墓内车马随葬与车马出行仪仗皆带有等级特征,但两者内涵完全不同,综合反映出两汉时期车马在丧葬中的作用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龙形车马饰 车马随葬 车马出行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