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1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基于多标签语义分割的硬笔字笔画提取
2
作者 余嘉云 李丁宇 +2 位作者 徐占洋 王晶弘 林巍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9期174-182,共9页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因其复杂的结构区别于其他文字.笔画作为汉字的基本单元,在硬笔字评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提取笔画,是硬笔字评价的首要步骤.现有的笔画提取方法多数是基于规则的,由于汉字的复杂性,这些规则通常无法顾及...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因其复杂的结构区别于其他文字.笔画作为汉字的基本单元,在硬笔字评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提取笔画,是硬笔字评价的首要步骤.现有的笔画提取方法多数是基于规则的,由于汉字的复杂性,这些规则通常无法顾及所有特征,且在评价时无法根据笔顺等信息与模板字笔画匹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将笔画提取转化为多标签语义分割问题,提出了多标签语义分割模型(M-TransUNet),利用深度卷积模型以汉字为单位任务进行训练,保留了笔画原有结构,避免了笔画段组合的二义性,同时得到了硬笔字的笔顺,有利于笔画评价等下游任务.由于硬笔字图像只分为前景和背景,没有额外颜色信息,所以更容易产生FP(false positive)分割噪声.为解决此问题,本文还提出了一种针对笔画分割结果的局部平滑策略(local smooth strategy on stroke,LSSS),淡化噪声的影响.最后,本文对M-TransUNet的分割性能以及效率进行了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在很小性能损失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同时对LSSS算法进行了实验,证明其在FP噪声消除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笔字 笔画提取 多标签语义分割 局部平滑策略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影响
3
作者 吴华丽 彭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11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入院的前后顺序进行标号,随...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11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入院的前后顺序进行标号,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5)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55)予以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MD(16.01±1.97)分、HAMA(14.37±1.48)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MMSE(28.74±3.16分)、BI(83.09±7.81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的多层次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PSD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认知行为 多层次护理 生活质量 康复 精神症状
下载PDF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加鹏 王卫宁 +2 位作者 徐冬艳 王念宏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16例、19例。对照组中1例因提前出院而脱落;试验组中4例因多种原因中止或脱落,最终2组均纳入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步行训练,其中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伸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运动控制训练和体位转移训练等,4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常规步行训练包括骨盆控制训练、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等,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关节联动FES治疗,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吉步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速、步幅、双支撑相(步态周期中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双膝最大屈伸角度平均值);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FMA-L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FMA-LE评分和治疗4周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步速、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步幅、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关节联动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有效性探讨
5
作者 程磊 王玲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临床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以及...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临床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以及多螺旋CT诊断,以数字血管减影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数字血管减影诊断结果显示,阳性患者42例,阴性患者38例;多螺旋CT诊断出阳性30例,50例为阴性;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出阳性41例,阴性39例。与多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73.68%)、灵敏度(47.62%)以及准确度(60.00%)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各项诊断效能(97.37%、95.24%、96.2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9、23.333、30.756,P均<0.05)。结论 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多螺旋CT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时结果具有差异,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效能更高,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多螺旋CT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卒中后疲劳患者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干预
6
作者 张赛赛 高彩云 +5 位作者 王永清 马小花 张娜丽 石钰峰 裴欢欣 董新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干预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74例住院卒中后疲劳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方案3个月。于干... 目的探讨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干预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74例住院卒中后疲劳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理论模型的行为改变方案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评估两组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及随访。两组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均P<0.05),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试验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多理论模型的卒中后疲劳行为改变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疲劳 多理论模型 行为改变 行为维持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园月 李加斌 +2 位作者 蒯凤 彭丽丽 项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刺激的顺序。阳性刺激在多通道FES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阴性刺激在伪刺激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间隔1 d。每次训练时,采用fNIRS测量患者双侧前额叶皮质(PFC)、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MC)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计算总体功能连接强度和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结果与阴性刺激相比,阳性刺激下,大脑皮质总体功能连接强度降低(t=-2.735,P<0.05),损伤对侧PFC-损伤同侧PFC和损伤对侧PFC-损伤对侧PMC的功能连接降低(P<0.05)。结论多通道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优化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皮质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训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脑功能网络
下载PDF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多源时序数据的急性脑卒中预测研究
8
作者 兰蓝 罗佳伟 +2 位作者 李瑞 管玲 王伊龙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5期770-776,共7页
目的 开发能够实时预测急性脑卒中的模型,辅助医生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方法 利用无感式智能床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医院多源信息系统时序数据,通过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等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脑卒中实时预测模型。采用... 目的 开发能够实时预测急性脑卒中的模型,辅助医生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方法 利用无感式智能床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医院多源信息系统时序数据,通过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等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脑卒中实时预测模型。采用夏普利可加性解释值对重要预测因子进行排序。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测的最佳表现均来自GRU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9和0.94,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测的最佳表现来自随机森林模型,AUROC为0.89。年龄、性别、疾病史以及血压、呼吸、脉搏对脑卒中的发生是重要的。结论 本研究通过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多模态时序数据有效地识别了急性脑卒中,并揭示了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外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 脑卒中 预测
下载PDF
ASPECTS评分及多模态CT定量分析在AIS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书芹 郑璇 +1 位作者 孟影 朱广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ASPECTS评分及多模态CT中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4月诊断为AIS并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多模态CT(包括NCCT、CTA、CTP)检查的患者93例,3个月后... 目的探讨ASPECTS评分及多模态CT中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4月诊断为AIS并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多模态CT(包括NCCT、CTA、CTP)检查的患者93例,3个月后随访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CT定量参数比较其在预测AIS中预后中有无意义。结果一般资料分析可见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基线NIHSS评分、远端侧支循环及ASPECTS评分均与预后良好组之间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CT灌注定量参数分析可见预后不良组CBF较低,而MTT、Tmax、TTP较预后良好组延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HSS、远端侧支循环及Tmax为影响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IHSS、远端侧支循环、ASPECTS及多模态CT可以对AIS的预后进行评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中Tmax及NIHSS预测效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ASPECTS评分 多模态CT CT灌注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琳琳 杨妍妍 +1 位作者 王婷婷 李晓晖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分析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两组... 目的分析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两组均院内干预14d联合院外持续干预,总干预3个月。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比较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采用双变量Pearson分析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干预3个月时,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0.37±1.25)分、(11.26±1.33)分、(9.93±3.6)分,低于对照组(15.34±2.18)分、(14.57±2.54)分、(13.37±4.00)分,两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554、0.517,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联合叙事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并可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的方式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叙事护理 多感官刺激 抑郁 焦虑 睡眠质量
下载PDF
MDT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龚秀明 王凤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0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对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邵武市立医院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择84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 目的 观察在对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邵武市立医院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择84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2例,开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2例,开展MDT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血压、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评估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检测与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护理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过程中开展MDT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学科协作团队 医护一体化 机械取栓术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缺损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12
作者 高洋洋 徐淑娟 郭仕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8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 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104例AIS患者。均完善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采用F-stroke软件处理分析脑CT灌注成像,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按照采用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0.6 mg/kg体质量,n=53)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体质量,n=54)。通过对比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临床有效性,通过比较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率、泌尿道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8.49%(31/53),标准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9.26%(3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低于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24 h HT发生率、24 h SICH发生率、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1.89%(1/53)、1.89%(1/53)、3.77%(2/53)、1.89%(1/53)、1.89%(1/53),标准剂量组分别为9.26%(5/54)、7.41%(4/54)、1.85%(1/54)、5.56%(3/54)、1.85%(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筛选指导下发病在4.5~9.0 h的AIS患者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小剂量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超时间窗 小剂量 标准剂量 疗效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采取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
13
作者 张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35-37,42,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多层螺旋CT诊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0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MRA、多层螺旋CT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多层螺旋CT诊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00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MRA、多层螺旋CT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结果:MRA检查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颈内左右动脉、左右大脑中动脉及不同病变位置总检出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A进行检查可获取较好效果,该检查方式能够明确疾病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提升疾病的检出率,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的构建
14
作者 张赛赛 董新寨 +2 位作者 张娜丽 石钰峰 裴欢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28-3632,共5页
目的:基于多理论模型构建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方法:基于循证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以多理论模型为指导,经小组讨论形成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形成方案终稿。结果:2轮... 目的:基于多理论模型构建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方法:基于循证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以多理论模型为指导,经小组讨论形成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形成方案终稿。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3.3%、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7,0.89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9,0.186(均P<0.001)。最终形成的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结论: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必要性及实用性,能够为脑卒中后疲劳病人行为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疲劳 德尔菲法 健康行为 多理论模型 行为管理
下载PDF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孟倩 王依玟 +3 位作者 崔娜 白敏 杨乐 丁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0-699,共10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已有多年研究,但是仍没有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其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近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高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能够在单...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尽管已有多年研究,但是仍没有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其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近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高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能够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蛋白组等多组学联合进行高通量测序,为发现生物标志物及解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标志物及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多组学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雷 石凤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2019年5月至2021年5于我院的1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多螺旋CT,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度。结果和DSA诊断结果相...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2019年5月至2021年5于我院的1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多螺旋CT,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度。结果和DSA诊断结果相比,MRA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为66.7%,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6.2%,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4.6%,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89.7%。和DSA诊断结果相比,MRA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为33.3%,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6.9%,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89.2%,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9.3%。MRA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多螺旋CT高,且漏诊率比多螺旋CT低(P<0.05)。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相较于多螺旋CT,MRA应用价值更高,其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多螺旋CT高,且漏诊率低,能为临床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螺旋CT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GT-power的五冲程发动机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晨光 王思政 +2 位作者 胡博 伍朝兵 李怡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5,共9页
五冲程发动机独特的二次膨胀冲程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独特的工作特性使其适合应用于增程式汽车。为探究高/低压缸进排气正时和点火时间对五冲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GT-Power建立五冲程发动机一维模型,并在限制扭矩的条件下运用DOE... 五冲程发动机独特的二次膨胀冲程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独特的工作特性使其适合应用于增程式汽车。为探究高/低压缸进排气正时和点火时间对五冲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GT-Power建立五冲程发动机一维模型,并在限制扭矩的条件下运用DOE工具开展目标为功率最大、比燃油消耗率和NO_(x)排放最低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低压缸气门重叠角可以有效降低排气流动损失,提升废气做功的效率;最终,各个目标值分别实现了3.26%、2.50%和0.47%的优化。多目标优化方法在五冲程发动机参数优化上的应用,保证了变量在可行域范围内实现多目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冲程发动机 压缩比 多目标优化 气门正时
下载PDF
多回击地闪特征参数及其对直流线路故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杨 赵淳 +3 位作者 雷梦飞 卢泽军 王宇 龚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12,共9页
基于浙江和西藏两地区的地闪活动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两地地闪参数的特征,并建立了多回击地闪雷击线路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闪特征参数对线路动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地区的多回击地闪百分比、地闪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 基于浙江和西藏两地区的地闪活动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两地地闪参数的特征,并建立了多回击地闪雷击线路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闪特征参数对线路动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地区的多回击地闪百分比、地闪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击时间间隔和地闪回击强度等参数均要大于西藏地区,两地多回击地闪的地闪持续时间大于500ms的比例和后续回击大于首次回击的比例均不可忽视;多回击地闪作用下的线路耐雷水平与单次回击作用下的线路耐雷水平相等,线路的重启失败率随着多回击地闪的地闪回击次数增大和地闪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当延长线路重启过程的去游离时间以及增加线路重启次数,有助于提高多回击地闪作用下线路的重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击地闪 特征参数 输电线路 线路动作特性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特征构建列线图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风险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柳平 陈盈 +2 位作者 陈虹秀 周福波 邢英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构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8月-2021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住院的720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目的构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8月-2021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住院的720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颈动脉超声特征,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用R4.2.2“rms”包构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720例患者中,295例归为症状组,余425例归为无症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狭窄程度、斑块回声、斑块形态及斑块厚度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7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AUC为0.801(95%CI 0.769~0.833)。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793;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结论本研究基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颈动脉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多参数特征 列线图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雅尹 赵满红 +2 位作者 李迪 韩杰 陈忠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机械取栓治疗的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依据术前评估方式分为多模式CT组(multimode computed tomography,MM... 目的评价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机械取栓治疗的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依据术前评估方式分为多模式CT组(multimode computed tomography,MMCT)和非增强CT组(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分析其疗效,通过对比症状性出血转化风险和死亡率等分析其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纳入分析118例,MMCT组58例、NCCT组60例,两组术后3个月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9%vs 31.7%,P=0.034),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多模式CT评估筛选及基线NIHS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能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与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未来仍需开展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栓塞 多模式CT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