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Strategies for Infant and Child Care Servic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on of Medical Care,Parenting,and Education,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1
作者 Jie W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3年第12期351-357,共7页
The collaboration of medical care,parenting,and education aims to integrate nursing,midwifery,infant and child care services,and management with speech and hearing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among other elements relate... The collaboration of medical care,parenting,and education aims to integrate nursing,midwifery,infant and child care services,and management with speech and hearing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among other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infant care industry chain.This integration targets pediatrics talent training in nine infant care positions,including nursing,infant health care and management,and child rehabilitation,to ensure that the capabilities and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can meet the health care need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This article briefly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of the“collaboration of medical care,parenting,and education,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I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infant and child care service talen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collaboration of medical care,parenting,and education,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we conducted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infant and child care service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on of medical care parenting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fant and child care service profession Talent cultiv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下载PD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 Engineering Competency Training i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Junwei Du Quan Liu +2 位作者 Guozhu Liu Meijiao Xu Xinglu Ma 《计算机教育》 2020年第12期11-19,共9页
Engineering competency is a basic and important quality of being an engineer,but it is one of the weak points in today’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Tak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as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 Engineering competency is a basic and important quality of being an engineer,but it is one of the weak points in today’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Tak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as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competency,the authors design an integrate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which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UST).The system adopts a“project driven”teaching method and a“swimming poolTM”training mode and establishes a teaching,administration,feedback and evaluation platform consist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training in an in-depth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competency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习、能力与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白雪梅 郭日发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性、颠覆性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文章从学习、能力、评价三个向度,探讨了AIGC何以赋能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和大规模协作学习、AIGC何以赋...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性、颠覆性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文章从学习、能力、评价三个向度,探讨了AIGC何以赋能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和大规模协作学习、AIGC何以赋能学习者能力培养、AIGC何以赋能学习评价三个关键问题:AIGC赋能学习呈现从“千人一面”转为“千人千面”的特征,可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答疑解惑、学习反馈五个方面赋能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并从适应性群体形成、专家促进、虚拟代理、智能调节四个方面赋能大规模协作学习;AIGC赋能能力呈现从“千篇一律”转为“标新领异”的特征,可促进学习者“传统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并为学习者“21世纪技能”的培养与评价提供支持;AIGC赋能评价呈现从评价学习转为理解学习、促进学习与重塑学习的特征,通过提供细粒度信息、提供及时评价与反馈、赋能学习评价达成AIGC赋能评价的目的。文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AIGC的赋能作用,并为推动AIGC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AIGC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协作学习 能力培养 学习评价 AIGC ChatGPT
下载PDF
创新教育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一体两翼四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义峰 张颖 +2 位作者 丁成富 曲庆峰 秦海彬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近年来,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在高等院校加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没能摆脱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引... 近年来,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在高等院校加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没能摆脱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一体两翼四驱动”教学模式,开展“一体两翼四驱动”协同育人改革实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一体两翼四驱动” 协同育人 培养模式
下载PDF
AIGC技术冲击下外语人才培养的破壁与升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雪 顾晓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同时也使教育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破解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困境的方法和路径。文章基于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和人机协作教...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同时也使教育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破解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困境的方法和路径。文章基于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和人机协作教育理论,阐释如何在人工智能(AI)时代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AI赋能,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的破壁与升级。文章提出AI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包括拓展立德树人途径、加快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创新交叉融合型跨学科课程群、重构教学环境、开辟人机协作式教育模式、智能化评价方式,以培养跨学科、跨领域、懂AI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文章强调外语界亟须主动求变,从工业化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型,既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要调整人才培养的重心与方式,形成“师—机—生”三元协同的育人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 AIGC技术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人机协作教育理论 “新文科”建设
下载PDF
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开俊 朱星谕 黄炳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7,共15页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视角,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结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视角,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结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瓶颈是过度指标考核及学术导向,导致校企联合培养质量打折扣;行业企业参与联合培养成本高、供需错位,导致动力性不强;专业学位点及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滞后,难以跟上生产实践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松散,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难以支撑“有组织育人”。分类发展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亟待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优化政校院企多元主体协同新机制,以教育为主体深化分类培养改革,以科技为支撑促进科教深度融合,以人才为支点强化人才能力导向,以产业为依托深化区域产教融合,以制度为保障优化多元主体组织架构,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支撑作用,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需求导向 协同培养
下载PDF
“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应用型本科食品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杰 刘杰 盘赛昆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134-136,共3页
高职应用型本科项目的实施,为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出有益探索。概述了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了分析;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洋大学联合开展的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 高职应用型本科项目的实施,为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出有益探索。概述了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了分析;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海洋大学联合开展的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4+0”项目)为例,探讨了“校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食品人才的实施路径及协同育人成效,以期为同类项目实施和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校校企”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校企行协同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育模式构建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婉亭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行业、企业和学校是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培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探讨校企行协同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育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分级标准体系缺位、提升课程稀缺、评价方式... 行业、企业和学校是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培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探讨校企行协同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育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存在的分级标准体系缺位、提升课程稀缺、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校企行协同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育模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行协同 高职教师 教学能力 培育模式 构建策略
下载PDF
构建科教企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9
作者 岳利军 沈禹颖 +3 位作者 乐祥鹏 杨倩 翁秀秀 张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64,230,共5页
为了全面提高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了科教企协同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创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教学实验室—高新科研平台—野外试验站—行业企业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立了院... 为了全面提高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了科教企协同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创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教学实验室—高新科研平台—野外试验站—行业企业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立了院士领衔的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发展成长体系,融汇了创新实践内容—平台—指导—竞赛于一体,以科教企协同融合支撑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从课程思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学科特色教学资源和有组织的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建设,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础。该模式显著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了兰州大学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草业科学专业和草学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创新人才培养 科教企协同融合 实验教学模式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王怡 郭萌 董朕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立足地方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是其定位职责。认识惯性制约、外部环境压力等原因使地方高校对服务地方认识不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明晰的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立足地方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是其定位职责。认识惯性制约、外部环境压力等原因使地方高校对服务地方认识不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缺少明晰的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连通地方与高校的新纽带,地方高校应重新认识与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突破点与抓手,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抓手,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通过乡情固德、研创双驱,浸润融合地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地双向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 校地协作
下载PDF
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模式与实践
11
作者 陈昊 刘萍 +5 位作者 李钰 耿莉敏 杨阳 段晨东 谢旭良 文常保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
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是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总结长安大学在... 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是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总结长安大学在能源动力类别(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基于产教融合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的模式及实践工作,提出软-硬件协同构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理念,具体阐述该理念在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等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以期为能源动力类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能源动力类别 研究生培养 软-硬件协同 联合培养基地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12
作者 桂文龙 胡新岗 苏治国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23-28,共6页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在研究新农科建设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出的新内涵、分析其面临的新困境基础上,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目标...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在研究新农科建设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出的新内涵、分析其面临的新困境基础上,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目标、原则、内容、主体和举措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职“12345”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新农科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与指导,为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 产学研协同育人 育人模式 新农科
下载PDF
导师组协同制联合分阶段递进培养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13
作者 黄琴 周彬 +4 位作者 郑佳曼 朱丁季 任昊 杨敏 贾会明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6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索导师组协同制联合分阶段递进培养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风湿免疫科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住培学员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 目的探索导师组协同制联合分阶段递进培养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风湿免疫科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住培学员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培养模式,试验组采用导师组协同制联合分阶段递进培养模式。培训结束后,通过出科考核、综合评价和满意度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出科考核总得分、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和病例分析题得分分别为(84.10±3.88)、(88.40±4.48)、(82.50±5.06)和(85.86±7.62)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的(77.05±3.07)、(82.50±6.43)、(77.17±6.42)和(75.25±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综合评价总得分为(90.45±2.50)分,高于对照组的(86.60±3.56)分;试验组在临床能力及临床思维方面得分分别为(18.50±0.89)、(17.85±1.27)分,高于对照组的(17.10±1.62)、(16.85±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住培学员对培训方法、师资力量及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95%vs.75%,100%vs.75%,95%vs.65%,均P<0.05]。结论导师组协同制联合分阶段递进培养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培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提升学员的理论、技能水平以及临床思维能力,且得到学员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组协同制 分阶段递进培养模式 风湿免疫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BIM技术在“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权洁 王大仓 孙艳超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智能矿山建设大背景之下,采矿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以采矿专业“采矿学”课程为例,开展了基于BIM技术的采矿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实践。首先,介绍了BIM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矿业领域的应用;其次,分析了采矿专业及采矿学课程的特点,提出... 智能矿山建设大背景之下,采矿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以采矿专业“采矿学”课程为例,开展了基于BIM技术的采矿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实践。首先,介绍了BIM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矿业领域的应用;其次,分析了采矿专业及采矿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教学改革思路及目标;优化设计了采矿学课程内容,介绍了BIM构建三维矿井模型的实现过程;最后,展示了BIM技术在矿山场景三维漫游、采矿流程动态演示、灾害动态仿真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BIM技术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矿山井巷布置、采煤方法、工艺流程等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协同育人 采矿工程 智慧矿山 BIM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食品包装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5
作者 范小平 杜冰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的关键区分领域。从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结合乡村振兴对食品包装实践能力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基于村校协同、产教协同的研究生食品包装...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的关键区分领域。从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结合乡村振兴对食品包装实践能力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基于村校协同、产教协同的研究生食品包装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包括建立“2+3+3”村校协同育人模式、实施食品包装专业实践项目(案例)、优化乡村振兴“双导师”制、发挥高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纽带作用、推进研究生专项制改革等方法。经验证,该模式应用成效显著,可以作为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食品包装相关的其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的参考或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食品包装 乡村振兴 实践能力培养 村校协同 产教协同
下载PDF
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砾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8期28-31,共4页
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是包括合作培养的主体、客体、中介、环体等要素在内的各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合作培育的角度来看,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有一个最好... 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是包括合作培养的主体、客体、中介、环体等要素在内的各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合作培育的角度来看,建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要有一个最好的顶层设计和一个整体的计划,要有一个协作的生命态链,要搭建一个多维的育人平台,要充分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能够更好地运转起来。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双创”教育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培养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协同研究生基地建设构想——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17
作者 李重情 聂士斌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分析当前研究生招生形势基础上,从研究生内在成长、高校联动发展、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协同培养基地成立内生动力来源,并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介绍了协同培养基地在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长效... 在分析当前研究生招生形势基础上,从研究生内在成长、高校联动发展、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协同培养基地成立内生动力来源,并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介绍了协同培养基地在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长效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构想,旨在通过“1+2”培养模式和“2+3+N”建设模式进行研究生协同培养,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培养 基地建设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食品专业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18
作者 郭红英 闫小多 王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肩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责。针对传统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食品专业的特点,从团队构建、考核制度、聘请行业专家...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肩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责。针对传统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食品专业的特点,从团队构建、考核制度、聘请行业专家、及时调整完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专业覆盖面广、产学融合的食品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以期优化研究生成长的条件,培养出德才兼备、勇于探索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研究生 研究生导师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康养旅游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梅花 《科教导刊》 2024年第6期67-69,共3页
康养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康养旅游从业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加快康养旅游人才培养步伐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梳理酒店业态康养方向的发展现状,剖析市场对康养旅游人才的需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机制、重构课程... 康养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康养旅游从业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加快康养旅游人才培养步伐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梳理酒店业态康养方向的发展现状,剖析市场对康养旅游人才的需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机制、重构课程体系、开拓多元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四个方面,探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康养方向)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温州康养旅游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 协同培养机制
下载PDF
基于PBL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
作者 胡志力 华林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7期77-80,85,共5页
该文从分析高校汽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创新实践,探索汽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 该文从分析高校汽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创新实践,探索汽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团队式多维协同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培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