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用于脊柱肿瘤术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政宇 关凯 +3 位作者 孙勇伟 王劲乐 霍红军 金鑫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研究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用于脊柱肿瘤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多节段椎体切除术,观察组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脊柱序列,对照... 目的研究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用于脊柱肿瘤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多节段椎体切除术,观察组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脊柱序列,对照组采用钛网材料重建脊柱序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切除节段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1、3个月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椎体后缘高度(HPB)、cobb角度,并计算术后1、3个月HAB、HPB、cobb角度下降值;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切除节段数、住院时间、术后7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至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2、3个月JOA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B减小值、HPB减小值、cobb角减小值均较小(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用于脊椎肿瘤切除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低术中出血量、促进脊柱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内植物沉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多节段全椎体切除术 3D打印 人工椎体重建 疗效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切除多节段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附12例报道) 被引量:8
2
作者 田学丰 冯春国 +3 位作者 王先祥 程宏伟 李志范 张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切除多节段(3个或3个节段以上)椎管内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2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手术,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切除多节段(3个或3个节段以上)椎管内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2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手术,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椎弓根或侧块(颈段)钉棒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后柱。结果 5例室管膜瘤、2例脊膜瘤和2例硬膜外血管畸形均全切除,2例脂肪瘤大部切除,1例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切除;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9例术前有下肢肌力下降,术后2周明显好转;2例脂肪瘤术后出现下肢疼痛和麻木,但未出现肌力下降加重。术后X线检查示,内固定置入物基本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无固定装置断裂、移位病例。结论脊柱内固定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在切除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同时、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脊柱内固定技术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石磊 栗向东 +4 位作者 王玲 付军 李小康 黄海 郭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2-790,共9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5~64岁,平均41.7±10.5岁,随访18.3±11.4个月(6~36个月)。9例均为原发肿瘤:T5~T7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T7~T8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T10~T11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例,T11~L1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T6~T8共2例,T2~T3、T4~T5、T11~L1各1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袭程度,采取单纯后路手术方式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1例行多节段全椎体切除,并通过激光选区融化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通过术后X线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CT(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用Brantigan&Steffee脊柱融合分级评估人工椎体稳定性、界面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定期观察肿瘤是否复发生原位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其中2个节段椎体切除4例,3个节段椎体切除5例。患者手术时间433.3±174.6min(235~740min),术中出血量4816.7±3221.2ml(1000~14000ml)。术前的VAS评分4.1±1.1分,术后7d患者的VAS评分1.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3例患者术后7d时有2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6例E级患者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3D打印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匹配情况良好,无松动、下沉及移位,同时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后6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接触紧密,开始出现界面骨长入,术后12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出现骨性连接,发生骨性融合。随访期内7例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安罗替尼治疗后肿瘤无恶化,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全身多发转移于术后18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可以满足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要求,精确恢复椎体连续性,精准匹配相邻椎体,自身孔隙结构利于骨的长入,是一种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理想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3D打印 多节段全椎体切除术 人工椎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