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邹琼 杨春祥 陈世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3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检查资料,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多发性硬化病灶影像特征,并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特点进行分析,与临床...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3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检查资料,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多发性硬化病灶影像特征,并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特点进行分析,与临床特征进行比对。结果本文共33例患者,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多发性硬化病灶直径3-20mm不等,病灶多呈不规则团状,共167处,其中17例患者病灶分布双侧脑室周围,共73处;13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脑白质深部,共33处;7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脑干、基底节区及双侧小脑半球,共21处。其中侧脑室病灶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呈T1低信号,T2和FLIAIR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脑干和侧脑室旁病灶部分强化,部分不强化。结论常见的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多变,主要表现为脑干、神经受损等症状。随着MRI技术在临床医疗的快速发展,应关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MRI影像技术相结合,通过总结多发性硬化影像学的特征来提高MS的诊断准确率。MRI的影像学资料为MS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mri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述文 于清玲 +1 位作者 米霞 赵英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9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ipllesclerosis,MS)的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31例共发现病灶184个,病灶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及皮层下区最多见,其次见于脊髓小脑、脑干及胼...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ipllesclerosis,MS)的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31例共发现病灶184个,病灶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及皮层下区最多见,其次见于脊髓小脑、脑干及胼胝体,部分可见视神经受累,病灶呈卵圆形或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矢状位像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急性病灶增强扫描有的可呈结节状、环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MS有特征性表现,MRI能反应MS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MS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2例青年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分析
3
作者 赵辉 丁长青 +2 位作者 张玉娜 孙迎迎 罗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3期3242-324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临床表现与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MRI随访证实的12例MS患者的资料。结果 12例青年MS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26.3岁,男∶女为1∶3,9例(67%)病前有诱因史,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8例(75%)。临床随访表现为复...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临床表现与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MRI随访证实的12例MS患者的资料。结果 12例青年MS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26.3岁,男∶女为1∶3,9例(67%)病前有诱因史,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8例(75%)。临床随访表现为复发-缓解型占10例(83%),继发进展型2例(17%)。临床以头晕、记忆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视力受损等为主要就医原因。MR主要位于白质区,主要累及部位:9例位于侧脑室周围,2例位于颈髓,1例位于视神经,表现为长T1WI长T2WI信号,部分伴病变区域形态异常,MR随访病变数量、形态信号与临床症状多呈正相关。结论 MS具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MRI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mri 诊断 随访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疾病50例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大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疾病的临床及核磁共振(MRI)信号特点。方法对50例MS患者的部位、范围、病变处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的特征性表现为同时累及多个不同的部位的斑片状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扫...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疾病的临床及核磁共振(MRI)信号特点。方法对50例MS患者的部位、范围、病变处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的特征性表现为同时累及多个不同的部位的斑片状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活动期病变明显强化,静止期病变无强化或强化减弱。结论MRI定位准确,不仅有助于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而且是目前MS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低场MRI诊断
5
作者 郭红 马金祥 《青海医药杂志》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MRI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 0例经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MRI表现,对病灶的形态、分布、数目、大小、信号及强化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脑... 目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MRI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 0例经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MRI表现,对病灶的形态、分布、数目、大小、信号及强化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脑室旁白质内、胼胝体及脊髓内多发病灶,其中脑室旁病灶垂直于侧脑室。脊髓内病变长度大于宽度,病变横径小于脊髓断面1 / 2 ,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变在急性或活动期有强化。结论:MRI是目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 低场mri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mri表现 mri特征 诊断水平 双侧脑室 病变长度 脊髓内 病灶 性表现 胼胝体 活动期 强化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26例MRI表现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昇涛 张有祥 +1 位作者 张茗 冯瑞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4期1836-183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头颅、脊髓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扫均可发现病灶,头颅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表现为多发的...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头颅、脊髓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扫均可发现病灶,头颅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表现为多发的、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影,呈等/长T1长T2信号,病灶长轴多与脑室壁垂直排列;脊髓病灶主要发生在颈段,病灶表现为纵行长条状等/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静止期病灶无强化,活动期病灶可见斑片状、环状或边缘强化;活动期病灶经激素治疗范围缩小,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综合分析MRI表现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增强扫描
下载PDF
20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分析
7
作者 白志勇 滕国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20例,结合文献,分析其头颅、脊髓MRI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脑或脊髓平扫均发现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或颈段脊髓。双侧脑室周围病灶表现为多发大小、形态不一的斑...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20例,结合文献,分析其头颅、脊髓MRI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脑或脊髓平扫均发现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或颈段脊髓。双侧脑室周围病灶表现为多发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长轴多与脑室壁垂直排列。脊髓病灶表现为纵行长条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性病灶呈斑片状、斑点状或边缘强化。经激素治疗病变范围缩小或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儿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海燕 吴海香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4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儿童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男4例,女11例,发病年龄4~13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例,视力下降12例,肢体瘫痪11例,共济失调、智力下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各...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儿童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男4例,女11例,发病年龄4~13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例,视力下降12例,肢体瘫痪11例,共济失调、智力下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各3例,复视、尿便障碍各2例,癫痫发作1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13例,听觉诱发电位异常8例,15例磁共振(MRI)检查均有2处以上的病灶,经激素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儿童MS以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以视力下降、肢体瘫痪常见;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可发现亚临床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发作期激素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3.0T磁共振在脑白质疏松症及多发性硬化鉴别诊断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秀丽 李文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edicalResonanceImagin,MRI)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确诊的42例MS和64例LA患者,均采用常规3.0TMRI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edicalResonanceImagin,MRI)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及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确诊的42例MS和64例LA患者,均采用常规3.0TMRI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检查,比较MS与LA患者的PVH分型以及不同分型FA值与ADC值的变化情况,分析PVH分级1型中不同部位脑白质病灶FA值与ADC值的差异。结果:LA组PVH分型较MS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分级越高,MS与LA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呈逐渐增高趋势(r=0.641、0.785,P=0.002、0.000),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nisotropy,FA)值呈逐渐降低趋势(r=-0.415、-0.582,P=0.005、0.006);PVH分级1型中LA组侧脑室后角周围白质区、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区、放射冠FA值以及放射冠ADC值均低于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侧脑室后角周围白质区、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区ADC值低于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MRIDTI检查可较为准确的鉴别早期LA与MS病灶,为临床早期诊治MS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白质疏松症 3.0T mri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