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雪薇 高兴彪 +3 位作者 张旭旭 张天娇 方海宇 周德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随着生理学结合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将实现盐胁迫下发酵微生物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的精准解析,为有效调控盐卤发酵、实现传统发酵食品风味提升奠定基础。文章综述了发酵食品中常见的耐盐微生物、主要耐盐机制、高盐环境中的促发酵特性以及研... 随着生理学结合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将实现盐胁迫下发酵微生物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的精准解析,为有效调控盐卤发酵、实现传统发酵食品风味提升奠定基础。文章综述了发酵食品中常见的耐盐微生物、主要耐盐机制、高盐环境中的促发酵特性以及研究耐盐及促发酵机制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发酵微生物 耐盐机制 促发酵机制 多组学技术
下载PDF
发酵马乳中特异性风味物质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巴哈提古丽·马那提拜 李燕 +6 位作者 姚伟琴 努尔扎提·瓦合提 胡都斯·艾尔肯 白梅花 张飞宇 徐鹏 巩志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7,共6页
食品风味物质是决定食品品质等级和直接影响消费者喜好的重要指标,几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新疆和内蒙古作为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乳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乳类产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尤其是传统发酵马乳及马乳制品,因环境和发酵特... 食品风味物质是决定食品品质等级和直接影响消费者喜好的重要指标,几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新疆和内蒙古作为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乳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乳类产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尤其是传统发酵马乳及马乳制品,因环境和发酵特点等因素不同而具有独特风味。文献对新疆和内蒙古发酵马乳中其他芳香物质研究较多,对新疆马乳醇类物质、酮类物质和醛类风味物质鲜有报道。因此文章对我国新疆和内蒙古地区畜牧业产区具有地域特色传统发酵马乳中特异性风味物质形成来源、成分、特征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地域特色发酵马乳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特色 发酵马乳 芳香风味物质 检测技术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
3
作者 郭艳 褚继萍 杨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2-155,共4页
根据项目实施期间实践经验,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乌鲁木齐地区林下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培养料配比、培养料发酵、栽培方式及温湿度管理等多项技术,通过配套技术开展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获得了较好的产量,每667 m^(2)产量达2 000~... 根据项目实施期间实践经验,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乌鲁木齐地区林下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培养料配比、培养料发酵、栽培方式及温湿度管理等多项技术,通过配套技术开展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获得了较好的产量,每667 m^(2)产量达2 000~2 500 kg,从而为项目区林下种植大球盖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林下 栽培技术 发酵料 栽培料配方
下载PDF
白酒酒醅水分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综述
4
作者 刘瑞华 刘勇 +1 位作者 杨甲平 孙云权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酒醅作为白酒发酵和酿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水分在酿酒过程中影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整个酿酒发酵阶段以及后续工艺流程,酒醅的常规理化分析(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等)是酿酒企业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检测结果对于酿酒生... 酒醅作为白酒发酵和酿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水分在酿酒过程中影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整个酿酒发酵阶段以及后续工艺流程,酒醅的常规理化分析(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等)是酿酒企业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检测结果对于酿酒生产指导、酒醅配料调整、质量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现有酒醅水分检测技术原理及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分析干燥法、电测技术、近红外光谱这三种主流检测技术在酒醅水分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结合当前白酒行业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对水分检测技术在酒醅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白酒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水分检测 干燥法 电测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
下载PDF
水中粪大肠菌群四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俞伟 施泠西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3期166-169,共4页
粪大肠菌群作为一项能够反映水质卫生安全程度的因子,已成为水体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主流的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酶底物法和滤膜法4种。从原理、阳性判别方式、适用范围、检出限、方法特点和干扰... 粪大肠菌群作为一项能够反映水质卫生安全程度的因子,已成为水体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主流的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酶底物法和滤膜法4种。从原理、阳性判别方式、适用范围、检出限、方法特点和干扰因素等方面对上述4种方法进行对比论述,表明了4种方法所具有的特性,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有助于提升监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纸片快速法 酶底物法 滤膜法
下载PDF
基于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比较的污泥粪大肠菌群测定
6
作者 刘小萍 黄宁 +4 位作者 李世龙 何东明 闭潇予 甘琳瑶 刘珂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60-164,共5页
为验证酶底物法用于污泥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可行性,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同时对120组4个浓度梯度的污泥样品进行检测,用t检验比较2种方法用于污泥粪大肠菌群检测的相关性和结果的一致性。2种方法相关性系数r=0.400~0.855,表明酶底... 为验证酶底物法用于污泥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可行性,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同时对120组4个浓度梯度的污泥样品进行检测,用t检验比较2种方法用于污泥粪大肠菌群检测的相关性和结果的一致性。2种方法相关性系数r=0.400~0.855,表明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测定污泥的粪大肠菌群相关性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2种方法的高浓度(大于1.0×10^(5) MPN/g)、中高浓度[(1.0×10^(4))~(1.0×10^(5) MPN/g)]的P>0.05,说明2个方法在高浓度和中高浓度2个水平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中低浓度(100~1.0×10^(4) MPN/g)、低浓度(小于100 MPN/g)P<0.05,说明2个方法在中低浓度和低浓度两个水平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但该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可接受。因此酶底物法可以用于快速检测污泥中粪大肠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 多管发酵法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of Non-Lactose Fermenting Bacteria from Clinical Refuses in Major Hospitals of Khyber Pakhtunkhwa, Pakistan 被引量:1
7
作者 Muhammad Zahid Minhas Akbar +9 位作者 Aftab Alam Sthanadar Pir Asmat Ali Mudassir Shah Iram Alam Sthanadar Muhammad Kaleem Muhammad Aslam Khayyam   Nasrullah   Muhammad Ismail Khan Syeda Mahreen Ul Hassan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ied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from clinical isolates. The bacteria were morp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ied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from clinical isolates. The bacteria were morp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through culturing and gram stai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bacterial strains. Methods: A total of 32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after they were diagnosed by physicians at different hospitals at district Peshawar. Samples were morphologically identified by blood agar, MacConkey agar and Eosine Methylene Blue, identified by gram staining techniques. Modified 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in-vitro susceptibility of the identified isolates to different antibiotics. Results: The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amples of blood (33.30%), pus/ wound (33.30%), urine (23.30%) and from ascetic/pleural fluids (10.20%).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Pseudomonas aeroginosa show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Gentamicin (74%) and Aztreonam (74%), followed by Ciprofloxacin (59.20%) and Amikacin (33.30). Tazocin was active as low resistance (18.50%) is shown. More resistance was seen in Morganella morganii against Aztreonam (77.7%) followed by Gentamicin (62.90%), Ciprofloxacin (40.70%). Tazocin show low resistance (3.70%). Multidrug resistant Proteus mirabillis was highly resistance to Gentamicin (66.60%), followed by Aztreonam (62.90%), Amikacin (55.50%), Ciprofloxacin (40.20%) and low resistance to Tazocin was (22.20%). Salmonella typhi demonstrat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Amikacin (62.90%), followed by Aztreonam (48.10%), Tazocin (40.70%). Gentamicin showed low resistance (29.60%), and hence it is more active against S. typhi. Conclus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resent study that different species of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have shown a different resistivity pattern. This study is a gate way for better and suitabl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he infections caused by non-Lactose fermenting bacteria in the sampling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 Resistant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Disc Diffusion technique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of Non-Lactose Fermenting Bacteria from Clinical Isolates
8
作者 Minhas Akbar Muhammad Zahid +10 位作者 Pir Asmat Ali Aftab Alam Sthanadar Mudassir Shah Iram Alam Sthanadar Muhammad Kaleem Muhammad Aslam Khayyam   Zahirullah   Syeda Mahreen Ul Hassan Noor Jehan Muhammad Ismail Khan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Purpose: We studie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microbes from clinical isolat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were observed through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by carrying out gram staining techn... Purpose: We studie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microbes from clinical isolat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were observed through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by carrying out gram staining techniques while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were carried out by biochemical test. Methods: A total of 32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spected patients visiting different hospitals at district Peshawar. For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samples of clinical isolates were analyzed by blood agar, MacConkey agar and Eosine Methylene Blue, identified by gram staining and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biochemical tests.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by Modified 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in-vitro susceptibility of the identified isolates to different antibiotics such as Ceftazidime, Ceftazidime, Ceftriaxone, Cefepime and Imipenem. Results: These resistant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amples of pus/wound (33.30%, n = 108/324), blood (33.30%, n = 108/324), urine (23.30%, n = 75/324) and from ascetic/pleural fluids (10.20%, n = 33/324).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non-fermenting bacterial infection was higher in females (53%) as compared to males (47%) along with higher infection observed in the age group of 11 - 30 years. Pseudomonas aeroginosa show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Cefepime (88.80%), followed by Cefoperazone (55.50%), Ceftazidime (48.10%), Ceftriaxone (33.30%). Imipenem was active with low resistance (7.40%). More resistance was seen in Morganella morganii against Imipenem (66.70%) followed by Cefoperazone (55.50%), Ceftriaxone (55.50%). Cefepime showed low resistance (11%). Multi-drug resistant Proteus mirabillis was highly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 (74.07%), followed by Cefepime (59.20%), Cefoperazone (44.40%) and low resistance for Imipenem (25.90%). Salmonella typhi demonstrat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Imipenem (74.07%), followed by Ceftriaxone (40.70%), Ceftazidime (37.03%). Cefepime showed low resistance (3.70%), hence it is more active against S. typhi. Conclusions: The different species of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have shown a different resistivity patter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identification of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looking after their resistivity/susceptibility pattern are important for suitable management of the infections caused by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 Resistant Non-Lactose fermenting GRAM Negative BACTERIA Disc Diffusion technique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花生及其副产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解梦汐 孙玉 +2 位作者 张良晨 石太渊 于淼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5,共6页
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是榨油、食用兼具的经济作物。花生在深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包括花生粕、花生皮、花生壳、花生茎叶等,这些副产物虽然营养物质丰富,例如蛋白质、膳食纤维、多酚和黄酮等成分,但利用率却不高。... 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是榨油、食用兼具的经济作物。花生在深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包括花生粕、花生皮、花生壳、花生茎叶等,这些副产物虽然营养物质丰富,例如蛋白质、膳食纤维、多酚和黄酮等成分,但利用率却不高。目前花生及其副产物发酵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副产物的营养成分作为畜禽饲料,而其他领域利用研究的较少。该文对花生及其副产物和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微生物发酵技术在花生及其副产物中的应用、花生及其副产物发酵后在营养成分、风味、致敏性以及抗氧化物质等方面变化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花生及其副产物的附加值和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技术 花生 副产物 应用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殿伟 张玉华 +4 位作者 马元辰 王胜男 廖永红 王凤寰 刘慧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40-151,共12页
生物胺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代谢物之一,过量摄入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由于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发酵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因素,导致生物胺的产... 生物胺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代谢物之一,过量摄入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不良反应,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由于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发酵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因素,导致生物胺的产生和积累。同时生物胺与食品腐败密切相关,其含量可作为衡量食品质量和新鲜度的指标,因此,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针对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了生物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生物胺 检测技术 色谱 传感器
下载PDF
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艳花 程坤 +10 位作者 刘艺茹 丁健 白飞荣 张欣 王荃 宋智泉 张娜 谢九艳 李婷 姚粟 胡广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28-333,共6页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要求,分析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并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应用,为开展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饲喂微生物 发酵制品生产菌株 鉴定技术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
12
作者 安靖 杨艺 +5 位作者 吴文旋 周传社 陈鑫珠 王翀 茅慧玲 朱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16-652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为开发利用缓释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以4只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应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产气,体外发酵底物分别为含48%苜蓿不含...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为开发利用缓释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以4只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应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产气,体外发酵底物分别为含48%苜蓿不含缓释尿素的饲粮(对照组)、含24%苜蓿和0.5%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1组)、不含苜蓿含1.0%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2组),持续发酵72 h后终止发酵,测定指标包括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结果显示: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GP 24)、48 h累积产气量(GP 48)、72 h累积产气量(GP 72)、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潜在产气量(a+b)、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产气速率(c)数值依次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1组pH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数值差异极小;试验1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乙酸/丙酸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与甲烷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体外发酵条件下,适宜水平的缓释尿素可替代苜蓿蛋白,有利于瘤胃体外发酵。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5%的缓释尿素替代50%的苜蓿蛋白(饲粮中苜蓿占比由48%降至24%)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苜蓿 体外产气法 瘤胃发酵参数 山羊
下载PDF
超高压前处理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倪慧 蔡文超 +2 位作者 郭壮 唐凤仙 单春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206,共5页
该研究使用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和500 MPa超高压对红枣汁进行了前处理,其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Z27-2进行了发酵,以热处理红枣汁为对照,从乳酸菌活菌数、颜色、风味、滋味和稳定性解析了超高... 该研究使用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和500 MPa超高压对红枣汁进行了前处理,其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Z27-2进行了发酵,以热处理红枣汁为对照,从乳酸菌活菌数、颜色、风味、滋味和稳定性解析了超高压前处理对乳酸菌发酵红枣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前处理对发酵红枣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以显著提高发酵红枣汁的a*值和b*值(P<0.05),显著降低L*值(P<0.05),对发酵红枣汁滋味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芳香类物质敏感的传感器W1C、W3C和W5C对发酵红枣汁的响应值均显著增大(P<0.05);400 MPa前处理的发酵红枣汁热处理和乙醇处理稳定性均没有显著变化,而强制老化稳定性得以提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0 MPa时发酵红枣汁的风味品质较佳,颜色更鲜红,同时稳定性更好。由此可见,可以使用超高压对乳酸菌发酵红枣汁进行前处理,最佳处理压力为4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色差仪 电子舌 电子鼻 发酵红枣汁
下载PDF
纯花生植物基酸奶的制备工艺配方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泰霞 徐新丽 马春华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5期35-40,共6页
以花生仁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研发纯花生植物基酸奶。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酸奶制备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纯花生植物基酸奶最佳工艺配方为:花生与水研磨比1∶5(g/mL),蔗糖... 以花生仁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研发纯花生植物基酸奶。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酸奶制备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纯花生植物基酸奶最佳工艺配方为:花生与水研磨比1∶5(g/mL),蔗糖添加量8%,果胶添加量0.10%,发酵剂接种量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5 h。按此条件制备的产品色泽乳白,凝乳均匀,口感细腻,花生味明显,香气协调,酸甜适中,无乳清析出,感官评分为92分,理化及微生物检验结果均符合现行有效团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酸奶 植物基 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猴头菌生物活性物质的液态发酵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舰 黄钧浩 +3 位作者 叶帮伟 许韩山 孙培龙 杨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52-360,共9页
猴头菌是常用的食药兼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液态发酵培养猴头菌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菌丝体、发酵液及各种活性物质。其工艺设备较简单,生产过程及产品品质便于控制。因此,液态发酵已成... 猴头菌是常用的食药兼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液态发酵培养猴头菌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菌丝体、发酵液及各种活性物质。其工艺设备较简单,生产过程及产品品质便于控制。因此,液态发酵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途径。诱导调控技术能促进食用菌活性物质快速产生,在液态发酵中具有绿色、高效等优点。该文从菌株选育、培养工艺以及诱导技术三方面综述了猴头菌生物活性物质液态发酵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为猴头菌深层发酵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液态发酵 生物活性物质 培养条件优化 诱导技术
下载PDF
食品工业中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具体应用及安全检验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坤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4期171-173,189,共4页
在食品工业中,发酵食品的独特口感离不开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发酵食品在满足人们口味需求的同时,其中一些有害微生物的超标也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食品工业中发酵食... 在食品工业中,发酵食品的独特口感离不开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发酵食品在满足人们口味需求的同时,其中一些有害微生物的超标也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食品工业中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检验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全面分析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具体内容,系统性探寻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发酵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方法,进而为强化发酵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提升发酵食品安全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发酵食品 微生物检验 检验技术
下载PDF
发酵豆渣替代豆粕养鸡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鲜梅 梁建瑞 +1 位作者 苏信锋 陈少丽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2期80-82,共3页
近年,随着我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的推出,寻找和发现豆粕替代饲用豆粕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豆渣是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健康且价格低廉易得的食品原料。其不仅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 近年,随着我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的推出,寻找和发现豆粕替代饲用豆粕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豆渣是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健康且价格低廉易得的食品原料。其不仅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具有调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等功能。但生豆渣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含水量较高、不易保存、容易发霉变质等缺点也成为豆渣替代豆粕应用于畜禽养殖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发酵豆渣营养分析及饲喂优势、豆腐渣发酵技术、发酵豆渣的饲喂技术和发酵豆渣养鸡的效益分析4个方面探讨微生物发酵后全面改善性质的豆渣替代豆粕的养鸡应用技术,期望为养鸡户提供客观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渣 替代豆粕 养鸡 饲喂技术
下载PDF
一种提升阿卡波糖发酵水平的补料控制方法
18
作者 俞晓芸 李娜 高双玉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191-195,共5页
通过探究补料控制工艺以提高阿卡波糖的发酵水平。采用摇瓶发酵方式,在原补料工艺(3.0%葡萄糖)基础上,考察补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麦芽糖、不同种类的氮源或复合氮源对阿卡波糖发酵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时间点72,96,120 h时分别补... 通过探究补料控制工艺以提高阿卡波糖的发酵水平。采用摇瓶发酵方式,在原补料工艺(3.0%葡萄糖)基础上,考察补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麦芽糖、不同种类的氮源或复合氮源对阿卡波糖发酵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时间点72,96,120 h时分别补加麦芽糖1.5%,3.0%,5.0%,均能促进阿卡波糖的合成,发酵单位超过7000μg/mL,较对照提高21.0%~27.0%;2)补加质量分数为3.0%的葡萄糖和1.5%的麦芽糖后,再分别补加0.4%的黄豆粉、0.05%的味精或0.025%的(NH 4)2SO 4时,阿卡波糖发酵水平提升较为显著;3)当补料配方为葡萄糖3.0%、麦芽糖1.5%,并以0.4%黄豆粉和0.05%味精作复合氮源时,摇瓶发酵单位最高,达8227μg/mL,效价较只补加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实验组提升14.1%;4)中试放大实验中,优化后的补料工艺能较大地提升阿卡波糖发酵水平,实验组发酵水平较原补料工艺提升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糖发酵 补料工艺 麦芽糖 氮源
下载PDF
水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比较 被引量:31
19
作者 孙宗科 吴榕 +5 位作者 丁培 薛金荣 陈西平 张雅婕 张淑红 遇晓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498,共2页
目的比较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的优劣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加标试验和实际水样检测的方式,比较酶底物法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假阳性率。结果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 目的比较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的优劣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加标试验和实际水样检测的方式,比较酶底物法与传统的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假阳性率。结果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9),假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1·000)。结论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 快速检测 给水卫生
下载PDF
番茄米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殿锋 张志轩 +2 位作者 朱学文 刘秀波 吴春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6,共3页
以番茄汁和大米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处理,研制出了番茄米酒。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番茄米酒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黄酒干酵母接种量0.15%,增香酵母菌接种量0.2%,番茄汁浓度90%,发酵温度19℃。番茄米酒不但营养丰... 以番茄汁和大米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处理,研制出了番茄米酒。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番茄米酒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黄酒干酵母接种量0.15%,增香酵母菌接种量0.2%,番茄汁浓度90%,发酵温度19℃。番茄米酒不但营养丰富、风味优雅,而且还具有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大米 米酒 发酵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