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ith multisegmental spinal metastases as first present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Yan Kong Xiao-Wei Ma +2 位作者 Qian-Qian Zhang Yi Zhao He-Lin F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6期1490-1498,共9页
BACKGROUN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usually originates in the stomach,followed by the small intestine,rectum,and other part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is are the liver a... BACKGROUN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usually originates in the stomach,followed by the small intestine,rectum,and other part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metastasis are the liver and peritoneum,whereas spinal metastases from GIST are extremely rare.CASE SUMMARY We found a case of GIST with the first presentation of multilevel spinal metastases involving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vertebrae.A 61-year-old Chinese man presented to our clinic because of pain in his lower back and hip for 10 d without cause.Subsequently,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revealed abnormal signals in the vertebral appendages of T12 and L4 accompanied by spinal canal stenosis,which was considered as tumor metastasis.As there were no metastases to vital organs,posterior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al decompression+adnexal mass resection+pedicle internal fixation was adopted to achieve local cure and prevent nerve compression.The results of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tastasis of GIST.No local recurrence or new metastases were found at the 6-mo follow-up at the surgical site.The patient has no neurological symptoms at present.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a rectal mass was found and surgically removed 1 mo after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and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mass was GIST.CONCLUSION By reviewing 26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of spinal metastasis in GIST,it was found that spinal metastasis of GIST has become more common in recent years,so the possibility of early spinal metastasis should be recognized.CT and MRI are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and pathological biopsy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tumors.It is safe and feasible to treat isolated spinal metastasis in GIST by excising metastatic masses,decompressing the spinal canal,and stabilizing the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metastasectom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ultisegmental spinal metastas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se report
下载PDF
Short-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open vs laparoscopic multisegment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for 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 located in separate segments
2
作者 Ji-Chuan Quan Xin-Jun Zhou +8 位作者 Shi-Wen Mei Jun-Guang Liu Wen-Long Qiu Jin-Zhu Zhang Bo Li Yue-Gang Li Xi-Shan Wang Hu Chang Jian-Qiang T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9期1969-1977,共9页
BACKGROUND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laparoscopic multisegment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LMRA)is safe and advantageous over traditional open multisegment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OMRA)for treating synchronous c... BACKGROUND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laparoscopic multisegment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LMRA)is safe and advantageous over traditional open multisegment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OMRA)for treating 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SCRC)located in separate segments.AIM To compar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OMRA as well as LMRA for SCRC located in separate segments.METHODS Patients with SCRC who underwent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21 at the Cancer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the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recruited.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LMRA patients showed markedly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an OMRA patients(100 vs 200 mL,P=0.006).Compared to OMRA patients,LMRA patients exhibited markedly shorter postoperative first exhaust time(2 vs 3 d,P=0.001),postoperative first fluid intake time(3 vs 4 d,P=0.012),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9 vs 12 d,P=0.002).The incidence of tota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Clavien-Dindo grade:≥II)was 2.9%and 17.1%(P=0.025)in the LMRA and OMRA groups,respectively,while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2.9%and 7.3%(P=0.558)in the LMRA and OMRA groups,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LMRA group had a higher mean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than the OMRA group(45.2 vs 37.3,P=0.020).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OS)and disease-free survival(DFS)rates in OMRA patients were 82.9%and 78.3%,respectively,while these rates in LMRA patients were 78.2%and 72.8%,respectively.Multivariate prognos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 stage[OS:HR hazard ratio(HR)=10.161,P=0.026;DFS:HR=13.017,P=0.013],but not the surgical method(LMRA/OMRA)(OS:HR=0.834,P=0.749;DFS:HR=0.812,P=0.712),was th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 OS and DFS of patients with SCRC.CONCLUSION LMRA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patients with SCRC located in separate segments.Compared to OMRA,the LMRA approach has more advantages related to short-term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 Separate segments Laparoscopic surgery multisegmental resection Short-term efficacy Prognosis
下载PDF
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罗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分析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 目的:分析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缝线悬吊门轴干预;观察组实施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影像学观测指标(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_(2)~C_(7)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结果: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_(2)~C_(7)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_(4)、C_(6)门轴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C_(4)、C_(6)门轴骨愈合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应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恢复颈椎功能,减轻对最窄节段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门轴骨愈合情况及椎管扩大程度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线缝合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 Centerpiece支撑钢板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仓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零切迹融合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量表评分较高,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可获得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以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手指多段离断再植与功能康复 被引量:21
5
作者 康庆林 卢全中 +2 位作者 潘风雨 宋海涛 田万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多段离断再植与功能康复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将手指多段离断的术前处理、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康复及晚期功能重建一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对28指多段离断进行再植和系统康复训练,全部病例进行术后功能随访。结果:术后6个月... 目的:探讨手指多段离断再植与功能康复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将手指多段离断的术前处理、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康复及晚期功能重建一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对28指多段离断进行再植和系统康复训练,全部病例进行术后功能随访。结果:术后6个月时,全部患指功能伸屈度>100°,11指两点辨别觉<10mm;术后1年时,测定指总伸屈度值优良率786%(22/28),两点辨别觉<10mm者21指。结论:一体化功能康复计划将指多段再植的每个康复过程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患者得到不间断的连续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多段离断 功能康复
下载PDF
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8
6
作者 羊明智 叶晓健 +1 位作者 贾连顺 滕红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年龄>60岁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路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该组病例JOA评分在6~13,平均9.2分。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年龄>60岁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路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该组病例JOA评分在6~13,平均9.2分。术后1个月该组病例JOA评分为7~16分,平均为15.3分,平均改善率为42.3%;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7~17分,平均改善率为54.4%;44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3个月,JOA评分为8~17分,平均改善率为65.3%。依据平林冽法评定其中优12例(27.2%),良18例(45.4%),可10例(22.7%),差4例(4.7)%。结论: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以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节段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多节段颈椎病的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选择性 多节段 颈椎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附12例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玉敏 高国一 +5 位作者 包映晖 潘耀华 万杰青 殷玉华 罗其中 江基尧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489-490,共2页
目的总结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2例多节段(>4个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颈段、颈胸段、胸段、腰骶段各3例;髓外硬脊膜下5例,软脊膜下2例,硬脊膜外2例,髓内... 目的总结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2例多节段(>4个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颈段、颈胸段、胸段、腰骶段各3例;髓外硬脊膜下5例,软脊膜下2例,硬脊膜外2例,髓内3例。均行显微手术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5例,好转6例,无变化1例。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起病时症状可较轻微,逐渐加重。早期显微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多节段椎管内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化多束组神经移植修复马尾神经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蒋纯志 王黎明 +1 位作者 费俊梁 梁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预制血管化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多束组移植修复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接诊8例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经手术、MR或神经肌电检测证实,确诊为马尾神经的不全损伤或完全性损伤。术中切除残存椎板... 目的:研究预制血管化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多束组移植修复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接诊8例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经手术、MR或神经肌电检测证实,确诊为马尾神经的不全损伤或完全性损伤。术中切除残存椎板2个节段,切开硬膜达蛛网膜下腔,先观察马尾神经粘连范围及程度,显微镜下细致将马尾间和马尾与蛛网膜间粘连分离,避免损伤马尾神经。9-0线在显微镜下缝合血管化腓肠神经腓总神经,多束组移植修复。进行长期临床疗效观察,行神经肌电检测及下肢会阴部功能观察。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2年3个月,5例患者会阴部感觉较术前有所恢复,大小便功能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陈旧性马尾神经损伤术后马尾神经残端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神经不全损伤后的异常放电神经过敏现象经神经松解手术后症状缓解。术后神经电生理检测股四头肌肌肉传导速度及潜伏期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有所增加。结论:采用血管化的腓肠和腓总神经与马尾神经吻合术,可以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和大小便功能及少量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马尾神经 血管化 多束组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钟元 张继东 +2 位作者 刘中远 周健 韦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5-577,共3页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2 4例颈椎病患者 ,累及椎间隙 2个 2 1例 ,3个 3例。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取自体髂骨移植 ,并用颈前路纯钛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均...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2 4例颈椎病患者 ,累及椎间隙 2个 2 1例 ,3个 3例。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取自体髂骨移植 ,并用颈前路纯钛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对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2 2 .5个月。术后 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 10 0 % ,无椎间高度再丢失 ,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按Odom标准评定 ,优 15例 ,良 6例 ,可 3例。手术优良率为 87.5 %。结论 因减压彻底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手术效果好。植骨钢板内固定后 ,保证了颈椎术后的即时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多节段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除术 内固定 手术减压
下载PDF
PLIG技术在治疗中老年多节段腰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关玉成 贾勇 +4 位作者 腾勇 梁景灏 范相成 马在松 杨君礼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PLIG技术治疗中老年腰椎多节段退行性变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248例中老年患者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技术(PLIG),即一期彻底切除椎间盘,选择性椎管减压、后路单侧斜入式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恢复节段间的正常序... 目的:评价应用PLIG技术治疗中老年腰椎多节段退行性变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248例中老年患者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技术(PLIG),即一期彻底切除椎间盘,选择性椎管减压、后路单侧斜入式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恢复节段间的正常序列,使腰椎即刻稳定。结果:随访6个月~5年,优158例,良8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6.37%。术后3、6、8、12个月摄X线片显示复位稳定,椎间植骨良好,8个月后均获得骨性融合,6例由于骨质疏松出现椎间隙高度部分丢失,5例出现骨吸收现象,10例异体骨融合期延长,2例出现相邻间隙退行性变。结论:该技术治疗中老年多节段腰椎不稳,可彻底清除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保存正常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植骨技术 中老年 腰椎间融合 多节段腰椎不稳
下载PDF
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国毓 程志坚 +2 位作者 杨保辉 贺西京 李浩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取前后路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术前常规化疗2~4周,平均3周,手术先采用胸腰椎后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再行侧...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取前后路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术前常规化疗2~4周,平均3周,手术先采用胸腰椎后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再行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内脓肿、死骨、肉芽组织及坏死椎间盘,在病椎上下正常椎体内行内固定,采用“钛网+自体髂骨植骨支撑”15例、自体髂骨植骨支撑10例、自体肋骨植骨支撑3例。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1~6年的随访,平均2.2年。其中合并脊髓损伤伴不全瘫者17例,按Frank分级:B级2例,C级11例,D级4例。B级2例恢复到C级;C级11例中,其中5例恢复到D级,6例恢复到E级;D级4例均恢复到E级。病灶静止、骨性融合26例,术后半年内有2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重新行病灶清除,去除植骨块改用钛网加髂骨植骨8个月后骨性融合;1例抗痨治疗无效,患者放弃治疗。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术前常规化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继续化疗,是外科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胸腰椎结核 外科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斌 黄砖枝 +2 位作者 郭志民 刘晖 沙漠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行MRI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均行后路常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0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植...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行MRI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均行后路常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0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植骨融合良好。术后6个月按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D级13例恢复至E级10例,3例无恢复。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治疗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明显改善。多节段椎板切开术后应给予脊柱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多节段 钉棒系统
下载PDF
双凹形植骨在颈椎多节段前开槽式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佐伦 袁泽农 +2 位作者 刘立成 王大川 颜廷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颈椎前开槽式多节段减压术后的植骨形式。方法 :通过 334例颈椎疾病前路多节段减压术后双凹形植骨的回顾性观察 ,对其中 1 0 7例疗效进行 1 0年以上随访。结果 :334例中无 1例植骨块移位或不愈合 ,术后 1 0年以上 36...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颈椎前开槽式多节段减压术后的植骨形式。方法 :通过 334例颈椎疾病前路多节段减压术后双凹形植骨的回顾性观察 ,对其中 1 0 7例疗效进行 1 0年以上随访。结果 :334例中无 1例植骨块移位或不愈合 ,术后 1 0年以上 36例X线检查普遍表现颈椎曲度的改变。结论 :双凹形植骨较为适合颈椎前开槽多节段减压术后植骨融合术。其优点是植骨块牢固、不易移位 ,接触面积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开槽多段减压术 双凹形植骨融合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斌伟 廖壮文 +1 位作者 黄帅 刘圣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93-3797,共5页
目的探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采用后路单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伴骨质疏松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30例应用可... 目的探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采用后路单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伴骨质疏松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30例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设为观察组,30例应用常规椎弓根钉设为对照组,均随访2年以上。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螺钉松脱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ODI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手术时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各时段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对照组中2例(6.7%,2/30)患者共发生4枚螺钉出现松动。结论对于伴骨质疏松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时,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但增加手术时间,建议在病情条件允许时实行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钉 骨质疏松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文刚 余灵琪 +3 位作者 郭翊 孙正文 庄宗兴 张智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譬拿竺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12例。结果 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譬拿竺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12例。结果 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肱骨 多段骨折 骨切开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义拉图 林森 +3 位作者 陈欣 杨勇 刘刚 刘亚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治疗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治疗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路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治疗,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对2组围术期疼痛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 d、3 d及5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 70%,低于对照组的13. 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用于多节段颈椎病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微创手术 多节段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内固定 直观模拟量表 颈椎病
下载PDF
多段叶支气管重建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向宁 刘超 +2 位作者 赵波 孙威 黄畦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总结多段叶支气管成形、扩大袖式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8例多叶段支气管成形术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以下四种手术类型 :Ⅰ型左上舌段与左固有上叶重建叶支气管 ,再与左主支气管吻合 ;Ⅱ型左舌段与左固有上叶重建 ,再与... 目的 总结多段叶支气管成形、扩大袖式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8例多叶段支气管成形术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以下四种手术类型 :Ⅰ型左上舌段与左固有上叶重建叶支气管 ,再与左主支气管吻合 ;Ⅱ型左舌段与左固有上叶重建 ,再与左主支气管吻合 ;Ⅲ型左下叶基底段和背段支气管重建 ,再与主支气管吻合 ;Ⅳ型右下叶基底段、背段和中叶支气管重建 ,再与右主支气管吻合。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 ,肿瘤完整切除 ,吻合效果较好 ,无支气管胸膜瘘及吻合口狭窄 ,也无手术死亡和复发。所有病人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多段叶支气管成形扩大袖式肺叶切除术切除肿瘤较彻底 ,避免了全肺切除 ,尤其适用于肺功能受损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段叶支气管成形 袖式肺叶切除术 NSCLC
下载PDF
椎板成形术在多节段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全 肖绍文 +4 位作者 谭源福 张超元 廖兴胜 路星 宗少晖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板成形术在多节段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56例多节段(6~7个节段14例,3~5个节段42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术中使用磨钻磨开两侧的椎板,形成棘突椎板复合体后取出,切除椎管内... 目的探讨椎板成形术在多节段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56例多节段(6~7个节段14例,3~5个节段42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术中使用磨钻磨开两侧的椎板,形成棘突椎板复合体后取出,切除椎管内病变后复位,用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本组病变全切除52例,全切率为92.9%。椎管成形术中未损伤硬脊膜及脊神经根,术后复查MRI及CT均显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术后随访1~5年,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现继发性椎管狭窄、脊柱后凸畸形及脊柱不稳。结论对于多节段椎管内病变,术中对椎板的处理采用椎管成形术,可使椎管的骨性结构得到解剖复位,可保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防止医源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管内病变 椎板成形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直线与高精度细分曲面交点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建宁 王敏杰 +1 位作者 魏兆成 曹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1,共6页
为解决直线与高精度细分曲面求交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细分曲面网格拓扑结构特性,研究直线与Catmull-Clark细分曲面求交的高效方法.首先,构造一个新的数据结构,实现Catmull-Clark细分曲面的分片表示.然后,对每个细分曲面面片创... 为解决直线与高精度细分曲面求交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细分曲面网格拓扑结构特性,研究直线与Catmull-Clark细分曲面求交的高效方法.首先,构造一个新的数据结构,实现Catmull-Clark细分曲面的分片表示.然后,对每个细分曲面面片创建轴对称包围盒,结合包围盒干涉检测技术,快速排除不与直线相交的细分曲面面片,根据细分曲面面片网格拓扑结构特性,提出细分曲面面片多级分割技术.最后,通过一定级别的分割并结合轴对称包围盒干涉检测技术,快速锁定与直线相交的四边形面片并获得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与细分曲面求交 数据结构 分治策略 多级分割
下载PDF
对脊柱侧凸畸形手术矫治中整体观点的探讨
20
作者 何善健 罗彩琴 李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12,共2页
根据脊柱侧凸的三个主要畸形:某段脊柱的弯曲,凸侧剃刀背的隆起,及凹侧的塌陷。作者在哈灵顿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剃刀背部分肋骨节段切除,弯曲脊柱的撑开和凹侧肋骨的提升等手术,对改善外观有明显效果。强调在矫形手术时,必须具... 根据脊柱侧凸的三个主要畸形:某段脊柱的弯曲,凸侧剃刀背的隆起,及凹侧的塌陷。作者在哈灵顿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剃刀背部分肋骨节段切除,弯曲脊柱的撑开和凹侧肋骨的提升等手术,对改善外观有明显效果。强调在矫形手术时,必须具有整体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剃刀背 哈灵顿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