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机构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粮中添加绿豆提取物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1
作者 陈颋 罗想想 +3 位作者 罗琪 蒋家霞 陈心乐 张保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3-135,共23页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绿豆提取物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体重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保育仔猪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仅饲喂基...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绿豆提取物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体重5 kg左右的环江香猪保育仔猪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0,2000,4000 mg/kg绿豆提取物的基础日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测定各组试验期间的生长性能指标(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头试验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肌肉品质性状指标(肉色值、系水力、剪切力、熟肉率、pH45 min值、pH24 h值)和肌肉风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肉色值及天冬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系水力、剪切力、熟肉率、pH45 min值、pH24 h值和其他风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末重、肉色值及天冬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系水力、剪切力、熟肉率、pH45 min值、pH24 h值和其他风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试验Ⅱ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肉色值最高,料重比和剪切力最低;试验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系水力、熟肉率、谷氨酸含量、天冬氨酸含量、丙氨酸含量、甘氨酸含量、脯氨酸含量、苏氨酸含量、丝氨酸含量、呈鲜味氨基酸总量、呈甜味氨基酸总量和风味氨基酸总量最高。说明日粮中添加2000 mg/kg和4000 mg/kg的绿豆提取物可有效提高环江香猪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肌肉品质和风味。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绿豆提取物的推荐添加量为20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提取物 环江香猪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风味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方式提取的绿豆膳食纤维理化性质比较
2
作者 刘金阁 滕聪 +4 位作者 黎素玲 胡昕迪 任贵兴 陈新 李莹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197,共10页
以绿豆为原料,运用超声辅助酶法和碱法提取绿豆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以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对胆酸盐、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吸附能力以及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 以绿豆为原料,运用超声辅助酶法和碱法提取绿豆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以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对胆酸盐、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吸附能力以及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能力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提取方式对绿豆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DF比SDF具有更好的持油力和膨胀力,对于胆酸钠的吸附能力更稳定;SDF具有更高的持水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酶法提取DF的持油力和胆酸盐吸附能力优于碱法提取;碱法提取DF的膨胀力、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优于酶法提取。其中,酶法提取的SDF持水力较高为5.27 g/g,IDF持油力较高为3.98 g/g;碱法提取的IDF膨胀力较高为3.17 mL/g;酶法和碱法提取的SDF对胰脂肪酶活性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3.50 mg/mL和1.26 mg/mL。四种膳食纤维均有较强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酶法和碱法提取的绿豆DF在降脂的理化性质上各有优势。该研究旨在为绿豆膳食纤维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提取方式 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绿豆多酚的提取纯化、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吴彤 盛亚男 +1 位作者 田禹 王长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4,共9页
绿豆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但绿豆多酚的提取量较少且纯度较低,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绿豆多酚进行提取和纯化,并对纯化前后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纯化后的多酚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绿豆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但绿豆多酚的提取量较少且纯度较低,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绿豆多酚进行提取和纯化,并对纯化前后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纯化后的多酚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52 min、乙醇体积分数87%、超声功率500 W、料液比为1.0∶11.5(g/mL)时,绿豆多酚的提取量最大,为(13.62±0.66)mg/g。用AB-8树脂对绿豆多酚进行纯化,吸附时上样质量浓度0.8 mg/mL、pH 6、流速1 BV/h、上样体积60 mL,解吸时乙醇体积分数80%,纯化后绿豆多酚纯度为40.36%。通过HPLC分析,绿豆多酚中牡荆素(2841μg/g)、荭草苷(68.5μg/g)、阿魏酸(37.0μg/g)、咖啡酸(28.6μg/g)的含量较高。此外,与多酚粗提液相比,纯化后多酚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多酚 提取 纯化 抗氧化 成分鉴定
下载PDF
绿豆多糖制备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钟葵 曾志红 +2 位作者 林伟静 王强 周素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绿豆仁中多糖碱液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分离纯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绿豆多糖(Alkali extraction mung bean polysaccharides,AEMP)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0.02 mol/L,液料比20∶1 mL/g... 采用响应面法对绿豆仁中多糖碱液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分离纯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绿豆多糖(Alkali extraction mung bean polysaccharides,AEMP)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0.02 mol/L,液料比20∶1 mL/g,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最终AEMP得率9.70 mg GE/g DW。进一步采用DEAE-2纤维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绿豆多糖,得到一个中性组分AEMP-1和一个酸性组分AEMP-2。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AEMP及其纯化组分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良好清除效果,AEMP-2抗氧化活性最强,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71 mg/mL和1.03×10-1mg/mL。表明绿豆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提绿豆多糖 制备 分离纯化 抗氧化特性
下载PDF
绿豆中四种蛋白质的分级提取与功能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乔宁 张坤生 任云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83-87,共5页
采用Osborne方法分级分离了绿豆中的蛋白质,得到四种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并对其进行功能性质评价。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溶解度大小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四种蛋白组分中,谷蛋白持水与持油... 采用Osborne方法分级分离了绿豆中的蛋白质,得到四种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并对其进行功能性质评价。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溶解度大小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四种蛋白组分中,谷蛋白持水与持油能力较好,清蛋白起泡性较好,醇溶蛋白颜色最好、感官接受度较高,四种蛋白组分在碱性条件下均有较好的乳化性,且均在270-280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蛋白 分级提取 功能性质
下载PDF
绿豆皮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磊 姬青华 +3 位作者 焦昆鹏 朱文学 关宁宁 薛依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115,共7页
本研究对绿豆皮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绿豆皮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5∶1,微波时间80 s,微波功率540 W,乙醇体积分数70%时,绿豆皮黄酮的提取量达到8.467 mg/g。15种树脂... 本研究对绿豆皮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绿豆皮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5∶1,微波时间80 s,微波功率540 W,乙醇体积分数70%时,绿豆皮黄酮的提取量达到8.467 mg/g。15种树脂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绿豆皮黄酮有较好的纯化效果,纯化后黄酮的纯度由37.14%提高到71.08%,黄酮回收率可达82.8%。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绿豆皮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与作用时间成反比,与提取液质量浓度成正比;绿豆皮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经NKA-9树脂初步纯化后,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黄酮 提取 纯化 抗氧化
下载PDF
绿豆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咏 杨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2-274,共3页
以水为提取剂从绿豆粉中提取蛋白质,研究了pH值、提取温度和用水量对绿豆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12、温度30℃、用水量10ml/g。该条件下豆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为108.4824mg/g dw。
关键词 绿豆 蛋白质 提取工艺 优化
下载PDF
绿豆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健 王旭 刘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680-683,共4页
探讨了绿豆总提取物和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正丁醇萃取物为抑菌活性有效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 探讨了绿豆总提取物和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试验表明,正丁醇萃取物为抑菌活性有效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30~70℃,pH值为7.0~8.0的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抑菌稳定性,且不受紫外线照射的影响;正丁醇萃取物利用薄层色谱分离为五种成分,经过颜色反应和薄层检识,确定一种黄酮类成分和三种皂苷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提取物 有效成分 抑菌
下载PDF
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婷婷 徐娟 +2 位作者 赵珺 金苗 屠春燕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0-64,共5页
研究了绿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点,设计4因素3水平实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绿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50,φ(乙醇)为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 i... 研究了绿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点,设计4因素3水平实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绿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50,φ(乙醇)为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 in。在此基础上得到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27.57 mg/g,且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5%,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达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黄酮 绿豆皮
下载PDF
绿豆皮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竞竞 易建勇 +2 位作者 王宝刚 曹冬冬 姜微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4-66,共3页
通过分析提取溶剂、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绿豆皮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甲醇溶液对绿豆皮抗氧化物质提取效果最好;温度和甲醇浓度对抗氧化物质溶出有明显影响;绿豆皮抗氧化物质提取最佳条件为:75℃,45%甲... 通过分析提取溶剂、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绿豆皮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甲醇溶液对绿豆皮抗氧化物质提取效果最好;温度和甲醇浓度对抗氧化物质溶出有明显影响;绿豆皮抗氧化物质提取最佳条件为:75℃,45%甲醇,料液比1∶100,2h;绿豆皮中约50%的抗氧化物质为黄酮物质,并且可能主要是黄酮类和黄酮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抗氧化能力 提取
下载PDF
微波-超声协同提取废弃绿豆种皮中的绿色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传虎 杨周生 +2 位作者 秦英月 李昌龙 吴福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以绿豆芽生产中废弃的绿豆种皮为原料,采用微波一超声波协同提取绿豆种皮色素;通过紫外一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光谱,初步判定绿豆皮色素的成分;研究了影响绿豆皮色素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绿豆皮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乙... 以绿豆芽生产中废弃的绿豆种皮为原料,采用微波一超声波协同提取绿豆种皮色素;通过紫外一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光谱,初步判定绿豆皮色素的成分;研究了影响绿豆皮色素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绿豆皮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80%,温度80℃,时间15min,微波功率30w,超声协同;初步判定绿豆皮色素的主要显色成分为叶绿素;绿豆皮色素在温度小于80oC、pH=7—9时比较稳定;Fe^2+、Fe^3+、Al^3+等金属离子对绿豆皮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遇Cu2+、Zn^2+离子分别有沉淀生成;随氧化剂的增大,色素吸光度有变小趋势,这可能是氧化剂破坏绿豆皮色素中的不饱和键所致;还原剂对该色素吸光度的影响很小,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无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叶绿素 微波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绿豆芽中异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银卯 唐冬雁 +1 位作者 何聪芬 赵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46-5747,5802,共3页
[目的]确定绿豆芽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及绿豆发芽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类成分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豆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用HPLC法测定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在绿豆发芽过程中(0~6 d)的含量。[结... [目的]确定绿豆芽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及绿豆发芽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类成分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绿豆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用HPLC法测定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在绿豆发芽过程中(0~6 d)的含量。[结果]绿豆芽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为1∶50。绿豆发芽第4天,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最高,但均低于其在绿豆中的含量。[结论]该研究为绿豆及绿豆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提取工艺 牡荆素 异牡荆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下载PDF
绿豆提取液的抗内毒素作用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健 王旭 +1 位作者 刘宁 陈姝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1,315,共3页
研究了绿豆提取液对细菌内毒素的清除作用,利用终点显色基质法测定内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绿豆提取液在体外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并以内毒素的清除率为标准,探讨了不同提取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60℃... 研究了绿豆提取液对细菌内毒素的清除作用,利用终点显色基质法测定内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绿豆提取液在体外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并以内毒素的清除率为标准,探讨了不同提取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6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20,提取物中抗内毒素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最后通过两相萃取分离,发现绿豆中抗内毒素成分主要集中在正丁醇提取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抗内毒素 提取
下载PDF
基于优选NIR光谱波数的绿豆产地无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燕 王璐 +2 位作者 关海鸥 左锋 钱丽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8-1193,共6页
产地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产地溯源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农产品产地检测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法,其操作繁琐且存在破坏性和耗时较长等不足的问题,以北方寒地绿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白城、杜蒙、泰来等优质绿豆主产... 产地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产地溯源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农产品产地检测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法,其操作繁琐且存在破坏性和耗时较长等不足的问题,以北方寒地绿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白城、杜蒙、泰来等优质绿豆主产区,获取绿豆的籽粒和粉末两种状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NIR),利用优选NIR光谱特征波数,建立了绿豆产地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首先在吸光度值较强的10105.37~4078.655 cm^(-1)波数范围内,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不同产地的绿豆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光谱干扰信息。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优选不同产地绿豆籽粒和粉末状态的光谱特征波数,以减少光谱曲线的特征向量维度。最后利用前馈神经网络(BP)自适应推理机制,建立了绿豆产地与其光谱特征波数之间非线性映射模型,并将网络输出的编码向量解析至产地名称,作为绿豆产地检测的输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原始光谱经过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后,绿豆粉末光谱曲线的误差从12.87降到3.20,绿豆籽粒光谱曲线的误差从153.04降到27.73,提供有效可靠的光谱数据。(2)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提取绿豆光谱曲线的重要特征波数,从籽粒和粉末状态原始2114个波数中,分别优化为61个和107个特征波数,波段总数目减少了94.94%以上,并将其作为绿豆产地识别的特征指标。(3)创新性提出了MSC-CARS-BP绿豆产地检测模型,以优选出的光谱特征波数为定量依据,分别对绿豆籽粒和粉末进行产地检测,预测集准确率为92.59%和98.63%,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该方法能够利用近红外光谱处理技术,实现绿豆产地无损检测的目标,为农产品产地自动快速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产地 光谱技术 提取特征 无损检测 溯源模型
下载PDF
绿豆蛋白热水浸提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维坚 潘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4-157,共4页
为得到最佳绿豆蛋白的提取工艺,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绿豆蛋白,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绿豆蛋白的提取工艺。利用单因素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用水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绿豆蛋白质的提取条件:温度40℃、提取时间2h、用水量15mL/g。... 为得到最佳绿豆蛋白的提取工艺,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绿豆蛋白,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绿豆蛋白的提取工艺。利用单因素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用水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绿豆蛋白质的提取条件:温度40℃、提取时间2h、用水量15mL/g。在该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显示,绿豆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42℃、提取时间2.3h、用水量15.3mL/g,该工艺条件下测得的蛋白质含量为813.24μg/mL,与理论值814.06μg/mL相差0.1%。因此,利用响应面法对绿豆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蛋白质 提取
下载PDF
粉丝生产中提高绿豆淀粉收率的浸泡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德培 白卫东 李志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1-156,共6页
为了提高粉丝生产中豆类淀粉的收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剂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对粉丝生产中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影响,得到了提高淀粉收率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研究表明浸泡温度是影响淀粉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宜取20~30℃的... 为了提高粉丝生产中豆类淀粉的收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剂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对粉丝生产中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影响,得到了提高淀粉收率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研究表明浸泡温度是影响淀粉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宜取20~30℃的温度进行浸泡;≤0.2%的HCl溶液浸泡与传统的水浸泡(酸浆沉淀法)没有显著差异;0.2%NaHSO3在30℃温度下浸泡48h,可使淀粉收率从83.7%提高到91.6%~96.3%;0.04%NaOH液在室温(20℃左右)下浸泡48h,可使淀粉收率提高到93.4%~98.3%;浸泡时间也是影响绿豆淀粉分离、提取的重要因素,以24~48h为宜,亦可根据浸泡温度(T)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式t=905T-1.12(10℃≤T≤30℃)控制浸泡温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分离 提取 浸泡时间 浸泡温度
下载PDF
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1
17
作者 朱文学 焦昆鹏 +4 位作者 罗磊 白喜婷 马丽苹 翟浩宇 李玉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17,共6页
对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液料比为自变量,以绿豆皮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通... 对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液料比为自变量,以绿豆皮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优化得到绿豆皮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19 W(实际采用400 W)、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75 min、液料比45∶1(m L/g),在此条件下绿豆皮总黄酮提取量可达(10.18±0.03)mg/g。在对绿豆皮水提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发现经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的绿豆皮水提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VC相当,而其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VC,绿豆皮水提黄酮对2种自由基清除的IC50分别为6.57μg/m L和54.21μg/m L,VC的IC50值分别为6.12μg/m L和16.58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皮 超声辅助提取 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去皮绿豆多糖提取工艺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稳稳 吴晖 +3 位作者 赖富饶 闵甜 黄洁明 雷灼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36-240,共5页
以去皮绿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绿豆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且在单因素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绿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提取去皮绿豆多... 以去皮绿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绿豆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且在单因素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绿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提取去皮绿豆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5.5℃,提取时间3h,料液比为21∶1,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去皮绿豆中可溶性粗多糖的得率可以达到4.32%。经Sevag法脱蛋白后,其中多糖纯度为50.35%,蛋白含量为3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多糖 热水浸提 响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超高压对绿豆中4种蛋白质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宁 张坤生 任云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89,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对绿豆蛋白性质的影响,采用Osborne法对绿豆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进行分级分离,研究了不同的压力(200~800 MPa)和保压时间(10,20 min)对这4种蛋白组分紫外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对绿豆蛋白性质的影响,采用Osborne法对绿豆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进行分级分离,研究了不同的压力(200~800 MPa)和保压时间(10,20 min)对这4种蛋白组分紫外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压力处理后清蛋白的紫外吸收峰值均出现在265 nm处;压力处理10min能增强球蛋白的紫外吸收;压力处理会降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紫外吸收强度;不同的压力处理对4种蛋白组分的热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蛋白 分级提取 超高压 紫外吸收 热变性温度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明绿豆SOD工艺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梅青 张瑜 +2 位作者 代蕾莉 孔祥淋 杜晓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了充分提取明绿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选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明绿豆SOD比活力的7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液固比、磷酸盐缓冲液p H值和超声水浴温度。在... 为了充分提取明绿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选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明绿豆SOD比活力的7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液固比、磷酸盐缓冲液p H值和超声水浴温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水平。结果表明:采用液固比22∶1(m L/g)、磷酸盐缓冲液p H 7、超声功率140 W、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水浴温度44℃、水浴浸提时间1.5 h、水浴浸提温度60℃的组合,明绿豆SOD的实际比活力为856.95 U/mg。与传统SOD源相比,明绿豆SOD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成为一种新的植物SOD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绿豆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声辅助提取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