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全基因组NBS抗病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梦雅 李伟明 +1 位作者 吴伟 葛学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6-494,共9页
为探讨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中NBS基因的功能,基于新近发表的小果野蕉全基因组序列,对NB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类和染色体定位,解析基因的复制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及上游启动子调控元件类别,推测这些基因在小果野蕉中可能的功能。结... 为探讨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中NBS基因的功能,基于新近发表的小果野蕉全基因组序列,对NB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类和染色体定位,解析基因的复制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及上游启动子调控元件类别,推测这些基因在小果野蕉中可能的功能。结果表明,在小果野蕉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25个NBS基因,包括78个标准和47个非标准NBS基因。多数NBS基因在染色体上以基因簇形式存在,串联复制是NBS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动力。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标准NBS基因形成两大分支,77个标准NBS基因有EST表达支持。这为群体水平的抗病基因型筛选提供了本底信息,促进栽培香蕉分子抗病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野蕉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 NBS抗病基因
下载PDF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misolid jelly produced by Musa acuminata Colla(AAA Group) peels 被引量:1
2
作者 Noor Azwani Mohd Rasidek Mariam Firdhaus Mad Nordin Kamyar Shamel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jelly formulation produced by Musa acuminata Colla(AAA Group) peels and evaluate it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product quality.Methods:The formulations of peel jelly were e... Objective:To study the jelly formulation produced by Musa acuminata Colla(AAA Group) peels and evaluate it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product quality.Methods:The formulations of peel jelly were established under two-level full factorial designs within two blocks and one center point.Regarding response optimizer,the amount of sugar and citric acid was obtained;hence,the peel jellies were produced.The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properties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otal phenolic content(TPC)assay and 1,1 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 free radical assay.Results:The TPC of peel powder varied from 91.8 to 602.26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s/100 g dry weight,and 5%-7% peel jellies had phenolic content ranging from 29.38 to 48.31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s/100 g dry weight.The results of DPPH test indicated that at 10 mg/mL,the peel powder showed 89% DPPH inhibition,while 7% peel jelly prominently exhibited 84% DPPH inhibition.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PPH IC50 value and TPC of peel powder as well as peel jelly was quite reasonably high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anging from 0.843 7 to 0.995.Conclusions:TPC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in assessing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PC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activity BANANA PEEL JELLY FORMULATION musa acuminata Colla Total phenolic content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Selected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anana (Musa acuminata L.) Using Potassium Silicate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 Grown in vitro
3
作者 Hosny Abdel Aziz Mohamed Sharaf +7 位作者 Magdy Omar Ahmed Abou El-Yazied Nada Ibrahim AlJwaizea Shaimaa Ismail Mohamed M.A.Omar Khadiga Alharbi Amr Elkelish Moataz Tawfik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3年第4期1019-1036,共18页
Drought stress has become more common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banana crops and other fruit trees.Th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Musa spp are severely impacted by the ... Drought stress has become more common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banana crops and other fruit trees.Th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Musa spp are severely impacted by the gradual degrad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rratic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The aim of the work includes increased drought tolerance in light of water scarcity in the world as a result of the bananas’being gluttonous for water needs.This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from 2019 to 2020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tassium silicate on morphological growth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Musa acuminata L under drought stress by PEG.As a result,drought stress reduc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hoots number,shoot length,roots number,and survival percentage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hlorophyll a,b,carotenoids,stomatal status,and RWC.While proline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leaf of M.acuminata L.Media complemented with K2SiO3(2 to 6 mM)either individual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EG led to an improvement in al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e activities of CAT,POD,and PPO enzym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control.Furthermore,the lowest PPO,CAT,and POD activity were achieved.Additionally,K2SiO3 treatments under drought stress successfully enhanced the leaf stomatal behavior.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K2SiO3 can help to maintain plant integrity in the tested cultivar under drought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a acuminata L potassium silicate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STOMATA enzymatic activity
下载PDF
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和膳食风险评估
4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4 位作者 罗激光 吉训聪 徐志 王明月 马晨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 香蕉生产中普遍使用啶氧菌酯,这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为了评估膳食风险,我们拟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残留行为,在海南和云南两地分别开展香蕉中啶氧菌酯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于施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样品中啶氧菌酯残留,并计算膳食风险商。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0.02~1.0 mg/kg范围内,香蕉中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1%~4.0%,最小检出量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8.7~13.8 d,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45 mg/kg,施药60 d后香蕉中啶氧菌酯降解率大于99.62%。我国普通成人啶氧菌酯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估计为0.35 mg,风险商(RQ)为0.06,远远小于1。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水平不会对普通成人造成膳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啶氧菌酯 残留 膳食风险 回收率
下载PDF
香蕉ELF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5
作者 郝思怡 张君珂 +3 位作者 王斌 曲朋燕 李瑞得 程春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早花基因3(EARLY FLOWERING3,ELF3)是生物钟系统核心振荡器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植物生物钟和开花调控及逆境胁迫等过程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尚无香蕉ELF3的相关报道,为揭示ELF3在香蕉抵御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对其进行了鉴定、克隆和表... 【目的】早花基因3(EARLY FLOWERING3,ELF3)是生物钟系统核心振荡器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植物生物钟和开花调控及逆境胁迫等过程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尚无香蕉ELF3的相关报道,为揭示ELF3在香蕉抵御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对其进行了鉴定、克隆和表达分析。【方法】克隆了从香蕉基因组鉴定获得的4个MaELF3成员(MaELF3-1-MaELF3-4),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它们的序列特征,基于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它们在高低温胁迫、香蕉枯萎病菌FocTR4侵染及茉莉酸甲酯(MeJA)和脱落酸(ABA)处理后的表达模式。【结果】4个MaELF3的CDS长度介于2 058-2 301 bp,可编码685-766 aa。除MaELF3-4含3个外显子外,其余MaELF3s均含4个外显子。4个MaELF3s均为定位于细胞核的不稳定碱性蛋白;与温带植物ELF3s不同,MaELF3s和多种热带植物的ELF3均无朊病毒样结构域(PrD)。系统进化结果显示,MaELF3-2和MaELF3-4与拟南芥ELF3(At2g25930)亲缘关系最近;MaELF3-1和MaELF3-3分别与粗柄象腿蕉(Ensete ventricosum)和野蕉(Musa balbisiana)ELF3亲缘关系最近。MaELF3s启动子上存在一些光、激素(MeJA、ABA等)和逆境胁迫(干旱、低温等)响应相关元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所有4个MaELF3s在香蕉叶片中的表达均受ABA和JA影响,且它们在香蕉根系中的表达受FocTR4显著抑制;除MaELF3-4外其他成员的表达均受高低温显著抑制。【结论】MaELF3s参与了香蕉对不同逆境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基因3 香蕉 基因克隆 序列和表达分析 逆境响应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芭蕉先锋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动态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光明 唐建维 +1 位作者 施济普 白坤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6,共5页
运用Levins(1968)和Pianka(1973)提出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aColla)先锋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值列前五位的种群是:小果野芭蕉(1.6157)、木奶果(BaccaurearamifloraLour.,1.53... 运用Levins(1968)和Pianka(1973)提出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aColla)先锋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值列前五位的种群是:小果野芭蕉(1.6157)、木奶果(BaccaurearamifloraLour.,1.5315)、榕树(Ficusspp.,1.2438)、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Hance,1.2290)和苎麻(Boehmeriaspp.,0.9453);小果野芭蕉的生态位宽度值随着演替进行逐渐增大;群落中除小果野芭蕉与其余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大外,接骨木、木奶果、苎麻和榕树与它种植物之间具有较大幅度的生态位重叠:在三个演替阶段,小果野芭蕉同其余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变化呈“V”字形规律。文章还描述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更替与种群大小变化及种间竞争概况并预测了群落演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野芭蕉 先锋群落 优势种群 生态位 演替
下载PDF
香蕉(Musa acuminata)MaGBSSⅠ-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凯星 苗红霞 +6 位作者 孙佩光 贾彩红 刘菊华 张建斌 王静毅 金志强 徐碧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3-969,共7页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GBSSⅠ)是决定果实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研究GBSSⅠ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将为其蛋白功能验证奠定基础。本研究从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AAA group cv.Brazi... 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GBSSⅠ)是决定果实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研究GBSSⅠ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将为其蛋白功能验证奠定基础。本研究从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AAA group cv.Brazilian)果实中克隆到一个GBSSⅠ成员,命名为Ma GBSSⅠ-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 GBSSⅠ-3开放阅读框为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5.12 k D,等电点为5.38。聚类分析发现Ma GBSSⅠ-3与油棕Eg GBBSⅠ的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显示,Ma GBSSⅠ-3定位于细胞膜。酵母表达系统分析发现,Ma GBSSⅠ-3蛋白的大小约为55.0 k D,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相一致,说明已成功获得了Ma GBSSⅠ-3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验证Ma GBSSⅠ-3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musa acuminata) MaGBSSⅠ-3 亚细胞定位 酵母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抗香蕉枯萎病的野生蕉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克隆与表达(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雅平 陈云风 +2 位作者 赵杰堂 黄霞 黄学林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7-573,共7页
野生蕉是香蕉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为了分离野生蕉中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设计简并性引物,以经过鉴定的抗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野生蕉(Musa acuminata)叶... 野生蕉是香蕉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为了分离野生蕉中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设计简并性引物,以经过鉴定的抗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野生蕉(Musa acuminata)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过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了6个500 bp左右的RGAs片段。其中有2个RGA(WNB1和WNB2)具有NB-ARC保守结构域特征,并且WNB1具有连续的ORF。其余4个RGAs(WST1、WST2、WST3和WST4)均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特征,且WST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抗叶斑病基因Xa21同源性很高。用半定量PCR分析枯萎病菌诱导后野生蕉叶片中RG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NB1和WST3受枯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增强,这表明WNB1和WST3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蕉(musa acuminata) 枯萎病 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GAs)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芭蕉先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演替动态 被引量:14
9
作者 唐建维 施济普 +7 位作者 张光明 白坤甲 郭贤明 朱胜忠 段文桂 宋军平 刀建红 黄建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46,共10页
对西双版纳勐腊县麻木树地区的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不同演替阶段的野芭蕉先锋植物群落进行了植物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在 10 0 0m2 的样地上 ,随着群落的发展和演替的... 对西双版纳勐腊县麻木树地区的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不同演替阶段的野芭蕉先锋植物群落进行了植物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在 10 0 0m2 的样地上 ,随着群落的发展和演替的进行 ,群落的科、属、种组成日趋复杂 ,从侵入阶段的 17科 2 7属 30种 ,上升到定居阶段的5 0科 74属 98种 ,至扩散阶段已达 5 5科 87属 113种。 3个不同林龄阶段的群落区系组成可分为 9种类型 ,均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 ,占 90 %左右。随着群落的发展 ,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 (印度—马来西亚 )分布所占的比例随林龄逐渐增大 ,而旧世界热带分布及东亚至北美洲间断分布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减少。群落的层次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 ,野芭蕉的种群数量急剧增长 ,各龄级的个体分布逐渐增多 ,群落正向着湿润性的热带森林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野芭蕉 先锋植物 群落结构 结构特征 演替动态
下载PDF
野芭蕉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梁烨 李天资 +2 位作者 陆高翔 蓝家富 李近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24-2326,共3页
目的探讨野芭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选取24只SHR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给苯那普利组[洛汀新10 mg/(kg·d)-1],治疗组分别给野芭蕉药饮0.1 ml/d,0.5 ml/d和1 ml/d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野芭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选取24只SHR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给苯那普利组[洛汀新10 mg/(kg·d)-1],治疗组分别给野芭蕉药饮0.1 ml/d,0.5 ml/d和1 ml/d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后测血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与健康大鼠比较。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压、PAI、vWF和MDA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tPA和SOD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芭蕉可有效降低SHR的高血压,其机理可能与抑制SHR的血小板活化,纠正血栓前状态和氧化功能紊乱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芭蕉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疗效机制
下载PDF
香蕉rbc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德兵 魏军亚 +4 位作者 李飞 贺军虎 魏守兴 谢子四 陈业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以巴西香蕉为材料,根据已经获得的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1对专一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了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长811 bp,含有2个内含子。根据其基因组序列设... 以巴西香蕉为材料,根据已经获得的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1对专一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了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长811 bp,含有2个内含子。根据其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SEFA-PCR方法,以总DNA为模板克隆了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长1 681 bp。用PLACE软件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包含多个胁迫诱导元件,如光诱导元件、赤霉素、低温诱导元件、昼夜节律调控元件等。该序列的克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香蕉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 启动子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类型淀粉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苗红霞 金志强 +3 位作者 刘伟鑫 张建平 孙佩光 徐碧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180-5187,共8页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机理,为选育高抗性淀粉香蕉品种和调控抗性淀粉合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AAA group cv.Brazilian)果肉为试材,对香蕉果实采前和采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类型... 【目的】研究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机理,为选育高抗性淀粉香蕉品种和调控抗性淀粉合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AAA group cv.Brazilian)果肉为试材,对香蕉果实采前和采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类型淀粉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后熟过程中各种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乙烯处理加速了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降解,但抗性淀粉降解速度较自然后熟慢;1-MCP处理香蕉果实各种淀粉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蕉采前果实抗性淀粉合成与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1-MCP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变化与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总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结论】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形成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在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可通过调控直链淀粉含量促进抗性淀粉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果实 抗性淀粉 直链淀粉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野芭蕉辅助治疗高血压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炎症反应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潘兴寿 梁烨 +5 位作者 李天资 蓝家富 陆高翔 韦彤雁 赖腾芳 李近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探讨野芭蕉抑制高血压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PH+SAP)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行PCI术的PH+SAP患者,用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治疗(治疗组)1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野芭蕉抑制高血压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PH+SAP)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行PCI术的PH+SAP患者,用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治疗(治疗组)1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hs-CRP、TNF-α、IL-6和IL-18,分别为(25.31±5.27)mg/L、(17.88±6.37)ng/L、(19.65±6.82)ng/L和(122.5±23.4)pg/L,治疗后为(27.46±5.56)mg/L、(19.03±6.19)ng/L、(21.88±6.43)ng/L和(132.7±25.7)p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26.01±4.96)mg/L、(18.35±6.96)ng/L、(18.99±6.52)ng/L和(123.8±23.8)pg/L,治疗后为(31.46±7.56)mg/L、(26.83±7.55)ng/L、(26.73±8.36)ng/L和1(61.3±39.5)pg/L,与治疗前比较,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P<0.01),IL-18平均水平降低(P<0.01)。结论西药联合野芭蕉处方可有效缓解PH+SAP患者PCI治疗后短暂的低度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芭蕉 原发性高血压 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症因子
下载PDF
Participation of H_2O_2 in Enhancement of Cold Chilling by Salicylic Acid in Banana Seedlings 被引量:27
14
作者 康国章 王正询 孙谷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5期567-573,共7页
The possibl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enhancement of cold tolerance by salicylic acid (SA) in banana seedlings ( Musa acuminata cv. Williams 8188) was explored. Measurements of leakage electrolyte after 2 d of re... The possibl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enhancement of cold tolerance by salicylic acid (SA) in banana seedlings ( Musa acuminata cv. Williams 8188) was explored. Measurements of leakage electrolyte after 2 d of recovery at 30/22 ℃ (day/night) following 3 d of cold stress at 7 ℃ showed that pretreatment with hydroponic solution containing SA 0.3-0.9 mmol/L as foliar spray under normal growth conditions (30/22 ℃)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cold tolerance of banana plants. The highest enhancing effect of SA occurred at 0.5 mmol/L and it showed the lowest leakage rate of electrolyte or smaller leaf wilting area after 2 d of recovery at normal temperature from 3 d of 7 ℃ or 5 ℃ cold stress. Higher concentrations (≥2.5 mmol/L) of SA, however, caused more electrolyte leakage, indicating that they aggravated chilling damage. Enhanced cold tolerance by SA could be related to H 2O 2 metabolism. Compared with water_treated seedlings (control), SA 0.5 mmol/L treatment inhibited activities of catalase (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increased peroxidase (POX) activity, but did not affect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under normal growth conditions, and these changes might lead to an accumulation of H 2O 2, whereas SA pretreatment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CAT and APX, and reduced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s of H 2O 2 and thiobarbituric acid_reaction substances (TBARS) during subsequent 7 ℃ cold stress and recovery periods. Exogenous H 2O 2 treatments (1.5 -2.5 mmol/L) also increased cold tolerance of banana seedlings. Furthermore, pretreatment of banana seedlings with dimethylthiourea (a trap for H 2O 2)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old tolerance induced by SA.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ndogenous H 2O 2 may be required for SA_enhanced cold toler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action of SA, H 2O 2 and H 2O 2_metabolizing enzymes during cold stress has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cylic acid banana ( musa acuminata cv. Williams 8188) cold stres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cold tolerance H 2O 2 metabolism
下载PDF
天宝蕉HOS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炜婳 林争春 +1 位作者 冯新 赖钟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0-825,共6页
以天宝蕉叶片为材料,分离天宝蕉HOS1基因的启动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天宝蕉HOS1启动子与马来西亚小果野蕉HOS1启动子序列相似性达到92.43%,并含有35种类型顺式作用元件,其中含有多种类型的激素应答作用元件和非生物胁迫... 以天宝蕉叶片为材料,分离天宝蕉HOS1基因的启动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天宝蕉HOS1启动子与马来西亚小果野蕉HOS1启动子序列相似性达到92.43%,并含有35种类型顺式作用元件,其中含有多种类型的激素应答作用元件和非生物胁迫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可能与天宝蕉的冷胁迫应答有密切关系;天宝蕉HOS1启动子预测含有2个CpG岛,暗示天宝蕉的冷胁迫应答与甲基化也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蕉musa acuminata AAA GROUP HOS1 启动子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小果野芭蕉种子散布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令曾 高秀霞 陈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以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型先锋草本植物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为研究材料,研究其种子初次散布过程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小果野芭蕉的成熟果实有75%在夜间被取食和传播,在白天消失的果实则占25%。蝙蝠是其最主要... 以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型先锋草本植物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为研究材料,研究其种子初次散布过程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小果野芭蕉的成熟果实有75%在夜间被取食和传播,在白天消失的果实则占25%。蝙蝠是其最主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在其种子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工摆放种子试验结果显示小果野芭蕉种子的主要转移者是小型啮齿类(鼠类)和蚁类:在开放处理下3d后转移率为86%,排除蚁类(鼠类可进入)处理下种子转移率为69%以及排除鼠类(蚂蚁可进入)处理下种子被转移率为56%。季节、地点和生境均显著影响人工摆放种子被转移强度:雨季显著高于旱季(p<0.001),野芭蕉生境显著高于与其相连的自然森林和荒地(p<0.001),在人为干扰较少的补蚌自然保护区显著低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新山,而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地点和生境以及季节、地点和生境都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与相邻的森林和荒地相比,野芭蕉群落中种子被鼠类捕食的强度最大且受蚁类二次转移的比例最少,森林和荒地中种子被鼠类捕食的强度相对较小且蚁类对种子的二次转移比例较高,从而更好地帮助种子逃避鼠类捕食。因此,依赖于食果动物(主要是蝙蝠,也包括鸟类)的初次散布是小果野芭蕉种子逃避捕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野芭蕉 种子散布 种子转移 时空差异 蝙蝠 鼠类 蚁类 西双版纳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小果野芭蕉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施济普 张光明 +1 位作者 白坤甲 唐建维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标准木法和回归分析法 (乔木层 )研究了小果野芭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 ,小果野芭蕉的侵入在正常情况下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由于人为干扰 ,可以明显地降低群落生物量。人为... 采用标准木法和回归分析法 (乔木层 )研究了小果野芭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 ,小果野芭蕉的侵入在正常情况下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由于人为干扰 ,可以明显地降低群落生物量。人为干扰使得小果野芭蕉群落长期保持在一个种群数量较大、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和重要值较大的状态。轮歇丢荒地小果野芭蕉的侵入和迅速发展 ,是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野芭焦 生物量 多样性
下载PDF
粉蕉ACC氧化酶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永红 易干军 +2 位作者 周碧容 曾继吾 吴元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33-639,共7页
本研究根据GeneBank公布的ACC氧化酶(ACO)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成熟粉蕉果实(ABBgroup)中克隆到一条新的香蕉ACO基因全序列。该氧化酶cDNA全长1172bp,基因编码区共957bp,推测其编码318个氨基酸。分析发现,该基... 本研究根据GeneBank公布的ACC氧化酶(ACO)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成熟粉蕉果实(ABBgroup)中克隆到一条新的香蕉ACO基因全序列。该氧化酶cDNA全长1172bp,基因编码区共957bp,推测其编码318个氨基酸。分析发现,该基因除了与登录号为X95599的香蕉ACO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4%外,与其它基因库上公布的香蕉ACO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4% ̄98%,而且,这些香蕉ACO基因核苷酸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总体一致性为95.8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的果实克隆出的香蕉ACO氨基酸具有更多的同源性。另外,将该香蕉ACO氨基酸与其它12种重要的果实的ACO氨基酸相比较,其序列一致性也很高。其与芒果一致性高达98%,与菠萝、番木瓜、葡萄、苹果,桃、梨、柑、橙等一致性也在68% ̄76%之间。同时发现这13种ACO氨基酸有9个较长的保守结构域。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相似的生长环境和相似的生理特性的果实ACO基因具有更多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ACO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克隆
下载PDF
在继代培养中贡蕉胚性悬浮细胞的分化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肖望 陈晓娜 黄少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6-949,共4页
将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AA)]胚性悬浮细胞通过不同时间的培养后,对其体胚发生能力和染色体数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贡蕉胚性悬浮细胞的体胚发生能力下降,继代培养1.5a的悬浮细胞体胚发生能力为1.76×10... 将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AA)]胚性悬浮细胞通过不同时间的培养后,对其体胚发生能力和染色体数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贡蕉胚性悬浮细胞的体胚发生能力下降,继代培养1.5a的悬浮细胞体胚发生能力为1.76×104个/mLPCV(packed cell volume,细胞密实体积)胚性悬浮细胞,继代培养3a后下降到0.85×104个/mL PCV胚性悬浮细胞。整个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混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从3个到70个不等,既有含染色体数目为整倍体的细胞,也含有大量染色体数目为非整倍体的细胞;继代培养1.5a时,含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比例为15.8%,继代培养3.0a时下降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蕉 胚性悬浮细胞 体胚发生 染色体数目
下载PDF
香蕉试管苗混倍性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正询 刘鸿先 周伯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首次报道了香蕉试管苗变异中一种重要的类型──混倍性变异体,并且以形态变异、染色体数量变异、同工酶(MDH,EST,POX)变异和内源激素(iPAs和LAA)变异等项检测为主要手段,研究了这种混倍性变异体在试管繁殖过程... 首次报道了香蕉试管苗变异中一种重要的类型──混倍性变异体,并且以形态变异、染色体数量变异、同工酶(MDH,EST,POX)变异和内源激素(iPAs和LAA)变异等项检测为主要手段,研究了这种混倍性变异体在试管繁殖过程中的变异性质。用混倍性变异体作外植体培养时,细胞水平染色体数量畸变具有起点高和前15代增长快的特点,同工酶变异率比正常有显著增加。检测了用混倍性变异体作外植体培养所得的大棚苗的染色体数量畸变。统计显示,混倍性变异体与对照相比,整株变异和其中的形态变异的比率明显提高,进一步肯定了混倍性变异体在组培过程促进变异率上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试管苗 变异 混倍体 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