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dnavirus in the Banana (Musa spp) Major Growing Areas in Burkina Faso
1
作者 Bakary Ouattara Drissa Sérémé +4 位作者 Moustapha Koala Léon Wêndé-m’minèré Nitiéma Kadidia Koïta Emmanuel Kaboré Issa Wonn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3年第4期427-447,共21页
Banana streak virus (BSV) and 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SCBV) are two badnaviruses commonly found in all banana growing areas of the world. It is a threat to the prod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usa germplasm. In Bur... Banana streak virus (BSV) and 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SCBV) are two badnaviruses commonly found in all banana growing areas of the world. It is a threat to the prod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usa germplasm. In Burkina Faso, the presence of badnaviruses was reported in banana producing reg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BSV and SCBV in banana production areas of Burkina Faso. A survey followed by a symptomatologic study was conducted in banana plantations in 27 localities of the nine main banana producing regions from July to October 2018 and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20. In all, 251 lea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for BSV and SCBV infection by Indirect Antigen Coated Plate Assay-ELISA followed by amplification of the RT/RNase H region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Badna FP/RP and SCBV F/R primers, respectively. A variety of symptoms were observed on almost all plant organs which were revealed due to BSV by symptomatologic study. The results of ser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agnosis revealed a high overall prevalence of BSV in 80.48% of the samples tested. BSV was distributed in seven survey regions out of nine with prevalence ranging from 10% to 100% in North, Centre, Centre West, Hauts Bassins, Cascades, Centre East and Boucle of Mouhoun regions. Very low prevalence was recorded for SCBV in Cascades and East Centre region with 4.35 and 12.5%, respectively. Species detection using specific primers to each species revealed three main species: Banana streak Obino l’ewaï virus (BSOLV), Goldfinger virus (BSGFV) and Imové virus (BSIMV) in the samples tested, respectively in the proportions of 23%, 8% and 0.8%. Co-infection between BSV species was also det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ana Streak Virus 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Indirect Antigen Coated Plate Ass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sa spp
下载PDF
影响体胚发生途径香蕉(Musa spp.,AAB Group)植株再生的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春香 Bart PANIS +4 位作者 Hannelore STROSSE Rony SWENNEN 李华平 肖火根 范怀忠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香蕉品种‘Agbagaba’和‘Orishele’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在液体培养基中分别预培养1和2周后,将其接种在RD1和M3培养基上,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体胚的再生。从沉积细胞体积(SCV) 为1 mL(1 mL SCV)的ECS获得的再生体胚数量因预培养... 香蕉品种‘Agbagaba’和‘Orishele’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在液体培养基中分别预培养1和2周后,将其接种在RD1和M3培养基上,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体胚的再生。从沉积细胞体积(SCV) 为1 mL(1 mL SCV)的ECS获得的再生体胚数量因预培养时间、再生培养基的种类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异。植株的再生率及从1 mL SCV的ECS获得的再生植株数量也受上述体胚再生条件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体胚发生 体胚再生 植株再生 培养基
下载PDF
福州野生蕉(Musa spp.,AA Group)的发现及其分类学地位的初步确定 被引量:26
3
作者 赖钟雄 陈源 +2 位作者 林玉玲 赵巧阳 陈义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福建省福州野生蕉(Musa spp.,‘AB’Group)的发现、分布、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根据Simmonds和Shepherd的分类方法,确认福州野生蕉属于AA类群,并初步分析了福州野生蕉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福州野生蕉 生物学特性 分类学 从类群
下载PDF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CHUP1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炜婳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5-883,共9页
CHUP1(chloroplast unusual positioning 1)参与了叶绿体移动信号转导过程,对植物避免光伤害及提高光合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植物抗寒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 CHUP1(chloroplast unusual positioning 1)参与了叶绿体移动信号转导过程,对植物避免光伤害及提高光合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植物抗寒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出CHUP1基因cDNA和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123753、JX880084,命名为Mu-CHUP1。Mu-CHUP1 cDNA全长3 232 bp,ORF 2 931 bp,编码976个氨基酸。福州宦溪野生蕉Mu-CHUP1 cDNA序列与小果野蕉(M.acuminata,AA Group)全基因组测序中的CHUP1 cDNA序列的相似性为84.71%;福州宦溪野生蕉Mu-CHUP1 ORF的DNA序列含8个内含子、9个外显子,而小果野蕉全基因组测序中的CHUP1基因组DNA序列则有11个内含子、12个外显子,两者相差较大。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表明,Mu-CHUP1磷酸化位点多达62个,并且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可能与其行使多样性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CHUP1 基因克隆 内含子分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福州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Mn-SOD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锐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5-2222,共8页
以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幼嫩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野生蕉试管苗Mn-SOD基因c DNA序列。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Mn-SOD的c DNA全长序列共831 bp,其中5′UTR为137 bp,3′UTR为151 bp,3′端含有17个poly... 以旗山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试管苗幼嫩叶片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野生蕉试管苗Mn-SOD基因c DNA序列。结果表明:旗山野生蕉Mn-SOD的c DNA全长序列共831 bp,其中5′UTR为137 bp,3′UTR为151 bp,3′端含有17个poly(A)尾。开放阅读框(ORF)共有543个碱基组成,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Mn-SOD蛋白分子量为20 108.8 u,等电点7.92,属于碱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山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试管苗 基因克隆 Mn—SOD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2个PSAG成员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刘炜婳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3,共8页
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Ⅴ(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Ⅴ,简称PSAG或PSⅠ-G)是光合系统Ⅰ的主要组件,具有维持PSⅠ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与抗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 植物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亚基Ⅴ(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Ⅴ,简称PSAG或PSⅠ-G)是光合系统Ⅰ的主要组件,具有维持PSⅠ复合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与抗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州宦溪野生蕉(Musa spp.AB group)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 ,首次分离到PSAG基因的2个成员:PSAG1、PSAG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317082、JX317083),分别为800、827 bp,分别编码150、160个氨基酸;PSAG1、PSAG2的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个成员均没有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AG1、PSAG2具有PSⅠ的Ⅹ亚基超家族(photosystemⅠreaction center subunitⅩpsaK)保守结构域,是不具有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具有亲水性;PSAG1、PSAG2均有4个位点发生磷酸化。宦溪野生蕉PSAG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结构特征,即PSAG1和PSAG2没有内含子,并且在不同物种间保守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保持PSAG功能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溪野生蕉(musa spp. AB group) PSAG 基因克隆 内含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Field Efficacy of a Biopesticide Based on <i>Tithonia diversifolia</i>against Black Sigatoka Disease of Plantain (<i>Musa</i>spp., AAB)
7
作者 Cécile Annie Ewané Robinson Nembot Tatsegouock +1 位作者 Arouna Meshuneke Nicolas Niemenak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年第8期730-743,共14页
Black Sigatoka disease (BSD) is a foliar disease caused by <em>Mycosphaerella fijiensis</em>, responsible of reduc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area of banana plant and yield at harvest since it has an influe... Black Sigatoka disease (BSD) is a foliar disease caused by <em>Mycosphaerella fijiensis</em>, responsible of reduc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area of banana plant and yield at harvest since it has an influence on fruit physiology. The control of BSD relies on the use of chemicals which are not affordable for the small holder farmers and increas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Moreover, this chemical control is ineffective, negatively impa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and is at the origin of strain resistance. <em>Tithonia diversifolia</em> is known as rich in many compounds such as mineral elements, defense metabolites, some phytochemicals;and it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agriculture. Recentl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m>Tithonia diversifolia</em> liquid extract against BSD development on plantain vivoplants in the nursery was highlighted.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 biopesticide base on <em>Tithonia diversifolia</em> on the BSD development in a plantain field under high disease pressure. The effect of<em> Tithonia diversifolia</em> biopesticide on <em>Mycosphaerella fijiensis</em> mycelial growth<em> in vitro</em> was evaluated. An experimental field at the flowering stage was 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 the biopesticide base on <em>Tithonia diversifolia</em> at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undiluted (100%), diluted at 1/2 (50%) and diluted at 1/4 (25%) for 17 weeks. The disease severity, the number of functional leaves, the youngest spotted leaf (YSL) and the youngest necrotic leaf (YNL) were evaluated in course of time. The biopesticide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P < 0.001) reduce the BSD severity in course of time, but it is more effective for the most diluted concentration (25%). The number of leaves increases in course of time as well as the rank of the YSL and the YNL confirming the efficiency of BSD control. The efficacy of this biopesticide base on <em>Tithonia diversifolia</em> could be a hopeful ecoresponsible solution for the plantain sector in general and in particular for poor small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ain (musa spp.) Black Sigatoka Disease (BSD)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Tithonia diversifolia Biopesticide Efficacy
下载PDF
香蕉AP2/ERFs超家族的重新鉴定及在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
8
作者 张海波 郑云柯 +4 位作者 付毛妮 张建斌 贾彩红 李新国 刘菊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重新鉴定香蕉A基因组中的AP2/ERF家族成员,研究其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明确可能参与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对香蕉A基因组中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结构特征、蛋白质特性、保守结构域分析和两大类主栽品种巴西蕉(AAA)和粉蕉(ABB)果实采后成熟不同阶段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AP2/ERFs家族共有317个家族成员,分为AP2(49个)、ERF(253)和RAV(15)三个亚家族,他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特征,ERF又分为a、b、c、d、e、f、h、i、j和k共10个亚类。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巴西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15、36、42和AP2-28。在粉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AP2/ERFs家族成员有74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有MaERF42和AP2-28。同时在巴西蕉和粉蕉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57个,其中高水平表达的基因有MaERF15、42和AP2-28,只在巴西蕉果实中特异表达的有20个,只在粉蕉中特异表达的有17个。【结论】重新鉴定了香蕉AP2/ERFs超家族成员及其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特性,为系统深入解析香蕉AP2/ERF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对为调控香蕉果实成熟提供靶标基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AP2/ERFs 全基因组分析 果实成熟 差异表达分析
下载PDF
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赵丽娟 杜浩 +3 位作者 只佳增 周劲松 张建春 刘学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对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以40份云南香蕉种质资源为试材,观测记录花蕾24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个花蕾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 对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以40份云南香蕉种质资源为试材,观测记录花蕾24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个花蕾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199~1.249,其中苞尖形状、柱头颜色、子房底色等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4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68%,反映了香蕉种质花蕾表型性状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40份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包含7份大蕉和3份粉蕉品种,类群Ⅱ为14份香牙蕉品种,类群Ⅲ包含3份尖叶蕉、1份阿宽蕉、2份野生蕉,类群Ⅳ包含4份长梗蕉、5份野生蕉、1份龙牙蕉。苞片脱落前表现、雄蕾形状、苞片蜡粉、复合花瓣着色、复合花瓣裂片颜色、子房形状、游离花瓣顶端发育程度、苞片内色、花柱形状、复合花瓣着色为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花蕾性状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4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花蕾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质资源 花蕾 表型性状 多样性
下载PDF
香蕉长链非编码RNA Malnc2310 启动子区域分析及上游调控因子筛选
10
作者 李文彬 于晓玲 +1 位作者 闫羿辰 孙建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香蕉长链非编码RNA Malnc2310的功能和特性,对Malnc2310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病原菌响应模式及结合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将Malnc2310全长启动子P1(1625 bp)及从5′端到3′端序列互补的启动子片段P2(400 bp)...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香蕉长链非编码RNA Malnc2310的功能和特性,对Malnc2310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病原菌响应模式及结合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将Malnc2310全长启动子P1(1625 bp)及从5′端到3′端序列互补的启动子片段P2(400 bp)、P3(800 bp)和P4(425 bp)转入拟南芥,研究其在高盐和尖孢镰刀菌粗毒素胁迫下的响应模式;以Malnc2310启动子P1为诱饵,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获得与该启动子结合的转录因子,并确定启动子的核心功能区。[结果]Malnc2310的启动子包含多个与光照、病原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所有启动子片段在尖孢镰刀菌粗毒素处理的GUS活性比高盐处理后更高,且P3驱动下GUS的活性与全长P1驱动下的活性相似;通过酵母单杂文库筛选到128个潜在的结合因子序列,其中双C2H2结构的锌指蛋白ZFP-WIP2经点对点酵母单杂交验证可与P1和P3互相结合。[结论]Malnc2310的启动子对尖孢镰刀菌粗毒素比对高盐处理更敏感,筛选到1个锌指蛋白ZFP-WIP2可与启动子核心功能区(425~1225 bp)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Malnc2310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调控因子
下载PDF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基因转化早期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霞 黄学林 +2 位作者 李哲 陈云凤 李筱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2,共5页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 30 1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inoculation)转化“6 4 1”香蕉 (MusaAAACavendishsubgroupcv.6 4 - 1)的薄片外植体 ,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对转化早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EHA10 ...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 30 1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inoculation)转化“6 4 1”香蕉 (MusaAAACavendishsubgroupcv.6 4 - 1)的薄片外植体 ,通过测定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对转化早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EHA10 5较适合于介导转化。将薄片置于固体高渗培养基上培养 4h后 ,通过真空减压法使农杆菌接种于其上 ,获得了较高的瞬时表达率 (41 6 7% ) ,是对照 (8 33% )的 5倍 ,农杆菌悬液稀释 5倍用于转化较好 ,共培养 3d为宜。薄片外植体越靠近根部 ,瞬时表达率越高。而外植体预培养会降低瞬时表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香蕉 基因转化 瞬时表达 转基因植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8个香蕉品种果实性状评估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厚彬 李建国 +3 位作者 冯奇瑞 徐春香 杨贺年 吕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评估我国香蕉品种的农艺学表现,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在3年2茬种植期内,对28个香蕉(Musaspp.,AAAGroup,'Cavendish')品种的果穗形状、果穗质量、果梳数、果指数、果指长度、粗度、弯曲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为了评估我国香蕉品种的农艺学表现,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在3年2茬种植期内,对28个香蕉(Musaspp.,AAAGroup,'Cavendish')品种的果穗形状、果穗质量、果梳数、果指数、果指长度、粗度、弯曲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脚遁地蕾'、'威廉斯'、'巴西蕉'等的果穗较匀称,矮把蕉的果穗尖削度较大;第一茬株产20~30kg,第二茬株产约提高5kg,'矮脚遁地蕾'2茬蕉的总株产(73 8kg)比'巴西蕉'和'威廉斯'高21%.各品种果梳数7~9梳,总果指数140~170条,头梳的蕉指数25~30条,质量4~7kg,均是尾梳的2~3倍;果指长度20~22cm,粗度偏大(约40mm).综合来看,一些地方品种如'矮脚遁地蕾'等的株产、穗形、果指长度和果指形状等比引进品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品种 果实性状 农艺学表现 气候条件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和定殖巴西蕉和粉蕉根系的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立佳 梁昌聪 +4 位作者 张建华 杨腊英 王国芬 刘磊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62-2266,共5页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对巴西蕉和粉蕉的致病性不同,其在巴西蕉和粉蕉根系的侵染和定殖过程是否不同仍未阐明。笔者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1号(T320)和4号(B2-63)生理小种菌株分别接种巴西蕉和粉蕉,借助激光共聚焦显...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对巴西蕉和粉蕉的致病性不同,其在巴西蕉和粉蕉根系的侵染和定殖过程是否不同仍未阐明。笔者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1号(T320)和4号(B2-63)生理小种菌株分别接种巴西蕉和粉蕉,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侵染过程。发现这2个生理小种菌株菌丝均可沿巴西蕉和粉蕉根系表层细胞之间的凹槽生长,并进一步侵入维管束;而且B2-63侵入粉蕉根系维管束快于其侵入巴西蕉根系维管束。在接种T320菌株15 d后,在轻微褐变的巴西蕉球茎组织中未观察到其菌丝体,而在褐变粉蕉球茎中可观察到。推测T320在粉蕉根系维管束中的扩展较其在巴西蕉根系维管束中的扩展容易。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小种与不同基因型香蕉的互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侵染 定殖 香蕉
下载PDF
29个香蕉基因型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子四 刘德兵 +3 位作者 魏守兴 陈业渊 谢建吉 魏军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7-1552,共6页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9个香蕉品种(系)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6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24条条带;UPGAM聚类图显示所有供试的29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2个类群且与基因型相一致;实验结果与形态、农...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9个香蕉品种(系)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6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24条条带;UPGAM聚类图显示所有供试的29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2个类群且与基因型相一致;实验结果与形态、农艺性状标记分类基本一致。研究表明,SRAP技术可有效运用于香蕉基因型的遗传和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SRA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香蕉基因组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军亚 刘德兵 +2 位作者 魏守兴 谢子四 陈业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6,共5页
为建立并优化适于香蕉(Musaspp.)SRAP分析的扩增体系,对影响香蕉SRAP反应的dNTP、Mg2+、模板DNA、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的优化扩增体系为Mg2+2.5mmol.L-1,dNTP250μmol.L-1,Taq酶1.0U,引物0.5μmol.L-1,模板DNA20ng,... 为建立并优化适于香蕉(Musaspp.)SRAP分析的扩增体系,对影响香蕉SRAP反应的dNTP、Mg2+、模板DNA、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的优化扩增体系为Mg2+2.5mmol.L-1,dNTP250μmol.L-1,Taq酶1.0U,引物0.5μmol.L-1,模板DNA20ng,10×PCRbuffer2.5μL,在此条件下SRAP扩增香蕉基因组DNA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该体系在29个香蕉基因组中获得较好的扩增结果,可望在香蕉植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SRAP 扩增条件优化
下载PDF
香蕉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锦爱 蔡鸿娇 +3 位作者 石妞妞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利用ISSR标记对3个基因型(AAA,AA和ABB)共35份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 000bp,27条具有DNA多态性,多态性为71.05%,遗传距离为4.30%~33.33%。用UPGMA聚... 利用ISSR标记对3个基因型(AAA,AA和ABB)共35份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 000bp,27条具有DNA多态性,多态性为71.05%,遗传距离为4.30%~33.33%。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25%为阈值,35份香蕉种质可分成6个类群,除贡蕉(AA)和金粉1号(ABB)分别归为Ⅲ和Ⅳ两个类群之外,其余33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包含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基因型为AAA和ABB的22份香蕉种质。基因型为AAA和ABB的香蕉种质并不被简单地划分成两类,部分基因型相同的香蕉种质之间没有表现出紧密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所用的6条引物能把香蕉种质区分开,ISSR分子标记对研究香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亲缘关系 ISS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利用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香蕉枯萎病抗性离体筛选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春香 陈佳越 +2 位作者 潘晓 王泽槐 陈厚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6-690,F0003,共6页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 以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ECS)为试材,进行抗枯萎病离体筛选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不同的γ射线(60Co)辐射剂量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的枯萎病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为选择压力,研究FOC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离体抗性筛选。结果表明,ECS的植株再生能力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半致死剂量为70~80Gy。同样地,未经辐射处理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也随着FO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经辐射处理过的ECS其植株再生能力与CK相比成倍地增加;当FOC体积分数达到12%后,只有从经80Gy辐射后的ECS获得了再生植株。这表明ECS耐FOC的能力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辐射 病原菌毒素粗滤液(FOC) 体细胞胚发生 离体筛选
下载PDF
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蕉区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素梅 韦莉萍 +7 位作者 李朝生 覃柳燕 韦弟 田丹丹 龙盛风 何章飞 周维 韦绍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0-2536,共7页
【目的】综合比较不同抗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的种植表现,为广西选种和选育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重病蕉地种植GCTCV-105、GCTCV-119、GCTCV-215、GCTCV-217和GCTCV-218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以桂蕉... 【目的】综合比较不同抗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的种植表现,为广西选种和选育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重病蕉地种植GCTCV-105、GCTCV-119、GCTCV-215、GCTCV-217和GCTCV-218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以桂蕉1号为对照(CK),连续3年考察其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分析各品种(系)在广西的发展潜力。【结果】5个抗病香蕉品种(系)的生育期排序为GCTCV-105<GCTCV-215<GCTCV-217<GCTCV-218<GCTCV-119,其中,生育期最短的GCTCV-105比CK晚熟约1周,而生育期最长的GCTCV-119易受寒害,果实很难正常成熟。GCTCV-119新植蕉和宿根蕉的株高最高,分别为299.1和306.8 cm,GCTCV-218次之;GCTCV-218新植蕉和宿根蕉的假茎基围最大,分别为79.5和81.4 cm,GCTCV-119次之;GCTCV-105、GCTCV-215和GCTCV-217植株相对较细瘦,株高和假茎基围差异不明显。各品种(系)的单株产量表现为GCTCV-218>CK>GCTCV-217>GCTCV-215>GCTCV-105>GCTCV-119,其中GCTCV-218平均产量达29.1 kg/株。在果实品质及感官性状方面,GCTCV-105表现最佳(香味浓郁,口感软糯),其次为GCTCV-218,GCTCV-217和GCTCV-215表现中等(果肉香甜、细滑),而GCTCV-119因受寒害影响口感相对稍差。田间发病植株统计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抗性表现中,其中,GCTCV-119表现最强,其次为GCTCV-217和GCTCV-105,GCTCV-215和GCTCV-218表现相对较弱。【结论】GCTCV-217产量中等、抗性强、果肉较甜,GCTCV-105产量稍低、抗性强、果肉香味浓郁、甜糯细滑,GCTCV-215产量稍低、抗性中等、果肉细滑,该3个品种(系)的生育期均较短,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GCTCV-218生育期较长、抗性中等、高产、果肉香甜细滑,可在广西有充足日照和积温的地域种植;GCTCV-119生育期过长、产量低,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枯萎病品种(系) 引种表现 广西
下载PDF
香蕉与枯萎病菌4号小种互作过程中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蕊 陈琦光 +2 位作者 禄璐 唐倩菲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PAL、POD、PPO和SOD酶活性都高于未接种的对照香蕉苗,且各种酶活性变化也比未接种的变化复杂,表明这4种酶在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中积极参与了香蕉苗体内的抗病反应;但接种与未接种的香蕉苗体内CAT活性变化大致相似,表明CAT活性的变化与枯萎病菌的侵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菌 寄主一病原菌互作 防御酶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春华 魏岳荣 +2 位作者 易干军 黄秉智 黄永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高效遗传转化系统,本研究以雄性花诱导产生的贡蕉胚性悬浮系为转化受体,从潮霉素筛选浓度和筛选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贡蕉悬浮系在M2液体培养下潮霉素的适合筛选浓度为5mg/L。将液体共培养7d...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高效遗传转化系统,本研究以雄性花诱导产生的贡蕉胚性悬浮系为转化受体,从潮霉素筛选浓度和筛选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贡蕉悬浮系在M2液体培养下潮霉素的适合筛选浓度为5mg/L。将液体共培养7d后的贡蕉胚性悬浮系转接到M2液体筛选培养基进行培养,每10d继代一次。GUS组织染色表明,经过3代抗性筛选的ECS几乎全为转化细胞。经过3个月的胚诱导培养获得成熟抗性体细胞胚,平均抗性体细胞胚得率为4580个/mLPCV。同时,转化苗的PCR检测结果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贡蕉基因组中。本研究表明液体筛选系统有利于转化胚性悬浮细胞的增殖,大大地提高了香蕉转基因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液体共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