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0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苏二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前正中入路 外侧切口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甘宏业 王彬 +2 位作者 郝忠玉 李海涛 陈玉辉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代谢指标[骨γ-羧谷氨酸包含蛋白(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记录Harri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TGU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K、CRP和IL-6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GP、BAP和PⅠN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升高,TGUT缩短,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GU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指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切口 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代谢和创伤应激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袁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后外侧小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骨代谢、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行HA治疗的60例老年FN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究后外侧小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骨代谢、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行HA治疗的60例老年FN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外侧常规切口HA,观察组行后外侧小切口HA。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代谢指标、创伤应激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BGP)、成纤维细胞因子(FGF)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3 d,两组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高于术前,术后3 d水平低于同组术后1 d,且术后1 d、3 d观察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切口方式均对行HA治疗的老年FNF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但后外侧小切口更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后外侧标准切口 后外侧切口
下载PDF
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仲彪 吕书军 史少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41-845,共5页
目的 探究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作... 目的 探究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治疗。门诊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壁透视次数、术后下地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术后1、2、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患者的下肢最大伸膝肌力矩、最大内屈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壁透视次数及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地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89±0.98)周、(6.61±1.06)个月,均短于对照组[(6.04±1.55)周、(8.45±1.0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03.56±2.38)°、(115.68±2.77)°,均高于对照组[(92.45±5.46)°、(95.88±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在触底即时及支撑末期时最大伸膝肌力矩分别为(22.66±1.26)、(18.99±2.15) Nm,均高于对照组[(19.56±2.01)、(17.58±1.87) Nm],最大内屈角分别为(3.56±0.26)°、(6.55±0.51)°,均小于对照组[(4.55±0.31)°、(7.66±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前侧附加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相比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术后下地康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远期膝关节活动度、最大伸膝肌力矩和最大内屈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侧切口锁定钢板 前侧附加重建钢板 Müller分型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陈英华 莫凡 +2 位作者 韦武 黄巍峰 黄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外侧横切口与常规L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6
作者 丁天明 颜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比较外侧横切口入路与常规L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恢复情况及跟骨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东方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76足)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比较外侧横切口入路与常规L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恢复情况及跟骨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东方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76足)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行L切口入路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37足),行外侧横切口入路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39足),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跟骨影像学参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跟骨高度、Gissane角、Bohler角均增大,跟骨宽度均减小(均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实施外侧横切口入路与常规L切口入路均可恢复患者跟骨正常解剖结构,骨折愈合良好,临床疗效确切,但外侧横切口入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切口 常规L切口 锁定钢板 跟骨关节内骨折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入路
下载PDF
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李铖嘉 张加彬 王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57-0060,共4页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运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开始时间2020.1,结束时间2023.6,病患=40,病因复杂胫骨平台骨入院,随机抽签原则,选入均等两个小组,即20例,治疗方案依次是膝前正中直切双钢板固定术(对照组)、膝...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运用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开始时间2020.1,结束时间2023.6,病患=40,病因复杂胫骨平台骨入院,随机抽签原则,选入均等两个小组,即20例,治疗方案依次是膝前正中直切双钢板固定术(对照组)、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比对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种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有很大区别,P<0.05。结论 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价值突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此法治疗,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提升,并发症少,预后好,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膝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膝关节功能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Muscle-sparing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在开胸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李李 江春苗 +2 位作者 夏俊 高从荣 聂弘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2-33,35,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MST)与后外侧切口开胸(PT)在开胸术后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手术前后FEV1及MVV测定,了解两种开胸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需接受开胸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MST组和PT组... 目的:通过比较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MST)与后外侧切口开胸(PT)在开胸术后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手术前后FEV1及MVV测定,了解两种开胸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需接受开胸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MST组和PT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肺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在营养情况、肺功能情况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ST组未发生术后切口并发症,PT组术后出现4例切口并发症;MST组在术后疼痛评分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组;MST组FEV1及MVV在手术前后的差异不明显(P>0.05);PT组FEV1及MVV在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ST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PT组。MST组相对于PT组而言,对开胸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le-sparing切口 后外侧切口 开胸手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俊 胡磊 +2 位作者 周骏武 丁伟 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别为(53.1±10.3)min、(4.3±0.9)cm,明显短于对照组[(84.0±15.3)min、(11.1±1.2)cm],术后疼痛评分为(1.8±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强度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足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 外侧L形切口 骨折复位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长刚 陆松华 +1 位作者 景仕银 吴斌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214-,21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6 min,术中出血量60~250 ml,平均80 ml,术后住院8~15 d,平均10 d,术后随访4~24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微创、安全、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腋下muscle-sparing切口 外科手术
下载PDF
Muscle-Sparing切口和改良关胸方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金山 王树军 +3 位作者 刘刚 张道忠 李杰 曹亮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1期84-84,共1页
目的探讨Muscle-Sparing切口和改良关胸方法在胸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标准MS切口开胸,完成胸内操作后,关胸时经切口下缘肋骨钻孔关闭肋间隙。结果使用标准Muscle-Sparing切口和改良关胸方法,有术后早期疼痛轻,对胸壁肌肉张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Muscle-Sparing切口和改良关胸方法在胸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标准MS切口开胸,完成胸内操作后,关胸时经切口下缘肋骨钻孔关闭肋间隙。结果使用标准Muscle-Sparing切口和改良关胸方法,有术后早期疼痛轻,对胸壁肌肉张力的影响小,利于术后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远期具有肩关节活动范围大,消除了胸部长期紧束感及疼痛不适,较为美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缺点是术野显露范围不及标准后外侧切口,对照明及胸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的要求高,不适用于胸膜腔广泛严重粘连,肺门解剖困难。结论Muscle-Sparing切口和改良关胸方法可逐步取代传统的开关胸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le-sparing切口 关胸方法 改良 临床应用 标准后外侧切口 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肺部并发症 关节活动范围
下载PDF
3种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临床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松涛 蒋伟 +3 位作者 范虹 谭黎杰 郭卫刚 王群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2-794,共3页
目的:Muscle-Sparing(MS)剖胸切口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微创剖胸切口,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通过对传统MS切口、改良MS切口和听诊三角MS切口3种不同剖胸方法的比较,探讨其各自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1999年12月—2006年6月,应用上述3种MS剖... 目的:Muscle-Sparing(MS)剖胸切口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微创剖胸切口,有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通过对传统MS切口、改良MS切口和听诊三角MS切口3种不同剖胸方法的比较,探讨其各自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1999年12月—2006年6月,应用上述3种MS剖胸切口共完成各种胸部手术327例,包括周围型肺癌191例,肺转移性肿瘤39例,肺部良性肿瘤64例,纵隔肿瘤10例,自发性气胸16例,食管平滑肌瘤7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生长时间漏气21例,伤口血肿7例。传统的MS切口开胸时间最短(平均10.5 min),术野面积最大(平均148cm^2),但从创伤和美观的角度来看不及另两种切口。改良的MS切口完整地保留了胸壁肌群,但为显露前锯肌后缘需大范围游离皮瓣及背阔肌,术中上胸部骨性胸廓显露较差,进胸时间最长(平均18.1 min),术野显露不及传统的MS切口。听诊三角MS切口则利用斜方肌与背阔肌、前锯肌之间的间隙进胸,其术野面积最小(平均87 cm^2)。结论:3种不同的MS切口均适用于肺楔形切除、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等简单手术。其中传统MS切口术野显露最佳,可应用于上叶切除、全肺切除、食管平滑肌瘤摘除、纵隔肿瘤切除等相对复杂的手术。对于原发性肺癌,该切口可适用于大部分临床分期为Ⅰa至Ⅱb的病例以及部分Ⅲa期病例。改良的MS切口对于肺叶切除则限于下叶和中叶,对于原发性肺癌的治疗一般应限于临床分期为Ⅰ期的病例以及部分Ⅱ期病例。听诊三角MS切口因术野较小,即便行肺楔形切除术,也应选择病变位于切口附近的病例,对于原发性肺癌仅限于少数临床分期为Ⅰ期的病例,还适用于简单的后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只要掌握各种切口特点,合理选择病例并恰当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MS剖胸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剖胸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胸术 muscle-sparing 切口 比较
下载PDF
Muscle-sparing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德胜 龙煊 岳世昌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Muscle-sparing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手术56例,其中周围型肺癌行肺叶切除术39例,随机抽取同期39例肺癌患者及其他病变行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病例共计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术后切口... 目的探讨胸部Muscle-sparing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uscle-sparing切口开胸手术56例,其中周围型肺癌行肺叶切除术39例,随机抽取同期39例肺癌患者及其他病变行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病例共计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术后切口疼痛、术侧肩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肩关节功能的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法;术后切口疼痛的评估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结果治疗组术后3天、1周、4周切口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侧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皮下积液、切口血肿发生。结论有选择地应用Muscle-sparing切口,可以在保证手术质量和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LE sparing切口 后外侧切口 术后切口疼痛 术侧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腋下小切口(改良Muscle-Sparing切口)治疗COPD肺癌患者59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轶灵 张胜辉 吴新天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7年第5期310-311,共2页
长久以来,传统的后外侧剖胸切口一直是胸外科最常用的进胸方式,但是由于该切口存在切口长,切断多组胸背肌,切断或去除部分肋骨等缺点,术后容易引起术后疼痛,肺功能减退等。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概念的深入,近年来,腋下保留... 长久以来,传统的后外侧剖胸切口一直是胸外科最常用的进胸方式,但是由于该切口存在切口长,切断多组胸背肌,切断或去除部分肋骨等缺点,术后容易引起术后疼痛,肺功能减退等。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概念的深入,近年来,腋下保留肌肉切口(Muscle-Sparing切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它切口小,保留胸壁肌肉,不切断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le-sparing切口 临床分析 腋下小切口 肺癌患者 COPD 微创外科技术 腋下保留肌肉 治疗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直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16
作者 夏欣 毛兆光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直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直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DeCoster et al分级标准评估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HSS评分、关节活动...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直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直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DeCoster et al分级标准评估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HSS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根据DeCoster et al分级标准评价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优36例,可6例。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周。患者弃拐完全负重时间12~18周,行走活动时无跛行及膝关节疼痛等症状。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位、关节不稳定、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5%;膝关节伸直0°~5°,屈曲100°~135°;踝关节无僵硬,活动正常,背伸20°~30°,跖屈40°~50°。结论改良前外侧直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可保护髂胫束,既能满足术区暴露的同时又能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少,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切口 内固定物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霄 张智勇 +2 位作者 陈宗文 孟庆丰 徐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20,共6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与跟骨力线纠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与跟骨力线纠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踝足关节功能,比较两组跟骨力线解剖学参数和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踝足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在踝足关节功能恢复、内侧壁复位、跟骨力线纠正方面无差异,但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外侧L切口 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和AOFAS评分,降低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微创切口 外侧L形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足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腋下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庆武 王群 徐松涛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864-865,共2页
目的 :探讨腋下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对 35例行Muscle-Sparing剖胸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uscle -Sparing剖胸切口手术时显露较差 ,操作较困难 ,但术后肺功能影响小 ,疼痛轻 ,胸壁肌肉保留... 目的 :探讨腋下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对 35例行Muscle-Sparing剖胸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uscle -Sparing剖胸切口手术时显露较差 ,操作较困难 ,但术后肺功能影响小 ,疼痛轻 ,胸壁肌肉保留完整 ,伤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受限轻、恢复快。结论 :对适当病例Mus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 临床应用 肌肉牵开 病例选择
下载PDF
外侧“L”形切口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钱志鹏 袁亚兵 周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比较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 目的 比较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治疗的70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小切口组(34例)和“L”形切口组(36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长)、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评分)、B?hler角、Gissane角、术后足部恢复优良率(Maryland足踝部评分标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结果 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长均显著低于“L”形切口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小切口组术后6个月评分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hler角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Gissane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小切口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及SF-36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小切口组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外侧“L”切口,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足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形切口 跗骨窦小切口 SanderⅡ型跟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