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aricidal activities of whole cell suspension,cell-free supernatant,and crude cell extract of Xenorhabdus stokiae against mushroom mite (Luciaphorus sp.) 被引量:2
1
作者 Prapassorn BUSSAMAN Chirayu SA-UTH +1 位作者 Paweena RATTANASENA Angsumarn CHANDRAPATY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61-266,共6页
Xenorhabdus bacterium has been us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inst Luciaphorus sp., a mushroom mite endemic in Thailand.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formulation ofXenorhabdus stokiae, treatments using different par... Xenorhabdus bacterium has been us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inst Luciaphorus sp., a mushroom mite endemic in Thailand.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formulation ofXenorhabdus stokiae, treatments using different parts of X. stokiae isolate PB09 culture, including whole cell suspension, cell-free supernatant, and crude cell extract,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parts ofX. stokiae isolate PB09 culture could induce variable effects on mite mortality and fecundity. Application with cell-free supernatant of X. stokiae culture resulted in both the highest mite mortality rate [(89.00+3.60)%] and the lowest mite fecundity [(41.33_+23.69) eggs/gravid female]. Whole cell suspen- sion of X. stokiae isolate PB09 culture was found to be slightly less effective than its cell-free supernatant, suggesting that X. stokiae was more likely to release its metabolites with acaricidal activities to the surrounding culture media. Crude cell extract of X. stokiae was not effective against mites. Cell-free supematant of X. stokiae isolate PB09 was the most effectiv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nd it could be conveniently used in future formulations instead of live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NORHABDUS Luciaphorus Whole cell suspension Cell-free supematant Crude cell extract mushroom mite
原文传递
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鉴定
2
作者 李辉平 朱家漘 +6 位作者 林金盛 姜雅 蒋宁 徐平 侯立娟 马林 曲绍轩 《食药用菌》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接螨法,初步鉴定了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绿色木霉对42个草菇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6%~55.0%,其中有12株抑制率低于20%,占...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接螨法,初步鉴定了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绿色木霉对42个草菇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6%~55.0%,其中有12株抑制率低于20%,占比28.6%,以V01、C1和C43个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抗性最强;有13个菌株在与绿色木霉对峙培养3天后产生了明显的拮抗线。腐食酪螨对供试菌株的为害级别在3.25~9.0,产生抗、中抗、感和高感反应,其中以C1、C3和C4等10个菌株对腐食酪螨的抗性较强,占比23.8%。最终从42个供试菌株中初步筛选出同时具有绿色木霉抗性和螨虫抗性的菌株2个(C1、C4),为草菇多抗品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绿色木霉 腐食酪螨 对峙培养 抗螨性
下载PDF
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兰清秀 卢政辉 范青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螨害是食用菌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现状,目前我国食用菌螨类主要有29科,重点阐述了福建食用菌螨类隶属23科,52种,阐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捕食性螨类应用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螨害是食用菌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现状,目前我国食用菌螨类主要有29科,重点阐述了福建食用菌螨类隶属23科,52种,阐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捕食性螨类应用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用菌生产和害螨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捕食螨的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种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相关基因鉴定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曲绍轩 骆昕 +6 位作者 徐平 侯子强 李辉平 林金盛 侯立娟 蒋宁 马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624,共8页
为揭示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机制,通过RNA-seq技术获得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胁迫下腐食酪螨转录组序列,鉴定到13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被注释到解毒代谢中,包括4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1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P450)和3个羧酸酯酶... 为揭示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机制,通过RNA-seq技术获得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胁迫下腐食酪螨转录组序列,鉴定到13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被注释到解毒代谢中,包括4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1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P450)和3个羧酸酯酶基因(CarE)。利用RNAi技术沉默差异表达的11个解毒代谢基因后,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发生显著性变化,毒力指数在0.65~6.05。结果显示,GST家族中TPGST7、TPGST45和TPGST49以及P450基因TPCYP3A9、TPCYP3A13和TPCYP4C3均参与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此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GLT)家族基因TPGLT28首次被证实参与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害螨 抗性相关基因 RNAI 抗药性
下载PDF
福建和西藏地区食用菌螨类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兰清秀 王梓清 +4 位作者 卢恩振 扎西旺堆 罗佳 吴梅香 范青海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采用直接采集菌袋或采集菇床1cm~5cm表层培养料的方法,对福建省的1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娘热乡平菇生产基地进行螨类调查,共采集了茶树菇、香菇、灵芝等17种常见食用菌菌样137份。应用塔氏装置... 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采用直接采集菌袋或采集菇床1cm~5cm表层培养料的方法,对福建省的1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娘热乡平菇生产基地进行螨类调查,共采集了茶树菇、香菇、灵芝等17种常见食用菌菌样137份。应用塔氏装置分离法分离,制作玻片标本1000余片。鉴定出螨类共3个亚目、20个科、33个属、36个种。害螨主要有粉螨科、薄口螨科、矮蒲螨科及跗线螨科,捕食螨主要有厉螨科、囊螨科、巨螯螨科、寄螨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害螨 捕食螨 调查 福建 西藏
下载PDF
淮南地区食用菌粉螨孳生研究(粉螨亚目)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朋飞 李娜 +2 位作者 徐海丰 祝海滨 李朝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1725,共5页
目的 调查淮南地区食用菌孳生粉螨种类及生物多样性。方法 分别于1-5月份、8-12月份(每月1次),从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6种食用菌及其培养料。采用直接镜检法、避光爬附法和电热集螨法分离粉螨、制片与鉴定。计算样本中物种多样性(Shann... 目的 调查淮南地区食用菌孳生粉螨种类及生物多样性。方法 分别于1-5月份、8-12月份(每月1次),从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6种食用菌及其培养料。采用直接镜检法、避光爬附法和电热集螨法分离粉螨、制片与鉴定。计算样本中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结果 淮南地区食用菌中共分离出5种粉螨,隶属于3科4属。1年中粉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06-1.683,其中3、4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02-0.982,其中4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为1.003-1.493,其中8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结论 淮南地区食用菌中有多种粉螨孳生。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螨孳生,以防食用菌质量和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螨 食用菌 淮南
下载PDF
蘑菇房害螨侵染途径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光荣 刘乾开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29-432,共4页
引起蘑菇房害螨发生的原因很多。害螨常可通过菌种、培养料、复土、环境等途径传播,其中以菌种带螨最重要,菌种带螨率常达13.3%~48.9%,平均18.6%。从环境中侵入的害螨往往先在近门,窗边的菇床上发生,然后逐渐向内扩散蔓延。
关键词 蘑菇 害螨 侵染途径
下载PDF
基于BSA-seq技术挖掘糙皮侧耳抗螨候选基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辉平 骆昕 +6 位作者 侯子强 蒋宁 林金盛 侯立娟 徐平 马林 曲绍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48-1656,共9页
根据前期不同糙皮侧耳菌株抗螨性差异调查结果,构建了糙皮侧耳孢子单核体群体,群体内479个菌株抗螨性呈正态分布。利用BSA-seq技术对高抗和高感混池进行SNP和InDel位点的欧氏距离关联分析,将抗螨性候选基因定位到一条染色体上,2个相邻... 根据前期不同糙皮侧耳菌株抗螨性差异调查结果,构建了糙皮侧耳孢子单核体群体,群体内479个菌株抗螨性呈正态分布。利用BSA-seq技术对高抗和高感混池进行SNP和InDel位点的欧氏距离关联分析,将抗螨性候选基因定位到一条染色体上,2个相邻候选区域总长度为1.75 Mb,内有基因605个,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353个,移码突变基因89个。经功能注释以及GO和KEGG通路富集等分析,发现26个候选基因参与了信号传导、防御过程和次级代谢相关通路,推测这些候选基因可能与糙皮侧耳抗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平菇) 抗螨候选基因 群体分离分析法
下载PDF
蘑菇菌种害螨检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光荣 虞轶俊 沈水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利用分离器检查蘑菇菌种害螨,方法简便有效。菌种内害螨分离时间随菌种料量、光照度而不同。在分离器上按装25W和40W灯泡,放置100克菌种料,分离48小时即可。检查棉塞内害螨,15W、25W和40W灯泡均适用,单塞分离... 利用分离器检查蘑菇菌种害螨,方法简便有效。菌种内害螨分离时间随菌种料量、光照度而不同。在分离器上按装25W和40W灯泡,放置100克菌种料,分离48小时即可。检查棉塞内害螨,15W、25W和40W灯泡均适用,单塞分离时间24小时。害螨在菌种料中的数量与棉塞中的分布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换塞检查即可确定菌种内带螨与否。换塞检查步骤为:棉塞高温高压灭菌,用以代换原棉塞,其外部用纸包扎,在室温下放置7~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菌种 害螨 检查
下载PDF
栽培食用菌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怀文 杨秀芬 张金霞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无害化技术控制栽培食用菌害虫是当前食用菌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查阅了近20年来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献,归纳报道较多的、作者认为有可能成为生产应用的技术成果,并就本研究组的研究结果和对已... 利用无害化技术控制栽培食用菌害虫是当前食用菌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查阅了近20年来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献,归纳报道较多的、作者认为有可能成为生产应用的技术成果,并就本研究组的研究结果和对已有生防技术优缺点的认识,提出在我国开展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食用菌害虫 生物防治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 昆虫病原线虫 捕食螨
下载PDF
冷冻法防治蘑菇害螨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吴菊芳 刘林德 李服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82-85,共4页
蓝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Kaczal)是上海蘑菇的主要害螨。主要侵染源是染有该害螨的蘑菇栽培种。将此类菌种置冷库中于-10℃处理24h,杀螨效果理想。实验室和郊区菇床实地应用结果表明,以-10℃处理过的菌种栽培,蘑菇生长正常,其产... 蓝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Kaczal)是上海蘑菇的主要害螨。主要侵染源是染有该害螨的蘑菇栽培种。将此类菌种置冷库中于-10℃处理24h,杀螨效果理想。实验室和郊区菇床实地应用结果表明,以-10℃处理过的菌种栽培,蘑菇生长正常,其产量和无害螨对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氏布伦螨 蘑菇 冷冻治螨法 虫害
下载PDF
蓝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的主要侵染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中霞 孙红 +1 位作者 谭琦 余宝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71-74,共4页
本试验对蓝氏前微异螨侵染蘑菇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螨在蘑菇制种期入侵,危害最严重,是造成绝收的主要原因;在栽培期入侵,则引起减产。本研究结果对制定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菌种厂必须有严格的卫生环境,操作人员要... 本试验对蓝氏前微异螨侵染蘑菇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螨在蘑菇制种期入侵,危害最严重,是造成绝收的主要原因;在栽培期入侵,则引起减产。本研究结果对制定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菌种厂必须有严格的卫生环境,操作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以杜绝该螨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害螨 蓝氏前微异螨 侵染
下载PDF
蘑菇菌种害螨侵染途径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光荣 虞轶俊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侵染蘑菇菌种的害螨主要有腐食酪螨Tyrophagous putresentiae、矩形拟矮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蘑菇拟矮螨P.agarici、费氏穗螨Siteroptes flechtmanni、食菌穗螨S.mesembrinae和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等,它们在菌种场... 侵染蘑菇菌种的害螨主要有腐食酪螨Tyrophagous putresentiae、矩形拟矮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蘑菇拟矮螨P.agarici、费氏穗螨Siteroptes flechtmanni、食菌穗螨S.mesembrinae和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等,它们在菌种场环境中的分布相当普遍。在堆放的菌种中,菌种带螨率和含螨量以底层最高,上层最少,呈现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害螨侵入菌种有两条途径:①菌种培养期间,环境中害螨从地面爬入菌种,或经飞行昆虫携带或气流飘逸到菌种上;②接种时因工具或种源(原种)带螨直接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菌种 害螨 侵染途径 食用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