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 Tong and the Silk Road Ensemble’s Celebration of World Music
1
作者 ZHANG HUI 《China Today》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WESTERNERS in the 59th Grammy Awards audience wowed songstress Adele’s five-trophy sweep and basked in Beyonce’s epic performance of a five-song medley.Chinese music lovers,meanwhile,delighted in Wu Tong of the Silk... WESTERNERS in the 59th Grammy Awards audience wowed songstress Adele’s five-trophy sweep and basked in Beyonce’s epic performance of a five-song medley.Chinese music lovers,meanwhile,delighted in Wu Tong of the Silk Road Ensemble’s Best World Music award for the album Sing Me Home.It was Wu’s second Grammy."I’m happy,though not astonished,to get the award,because it means that more people will 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阅读 理解 时事
下载PDF
从“乐者乐也”谈《乐记》的接受美学思想
2
作者 杨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96-198,共3页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 《乐记》除审美功能外更多被赋予本体以外的特殊内涵。儒家将“乐”与人的心性、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赋予“乐”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与社会教化功能,使其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并从文本、创作主体及读者之维提出了不同的审美要求与期待视野。作为音乐文本其形式应突显“和”与“简”的特性,其内容需符合“礼”与“仁”的道德标准。作为创作主体首先要“明道”,其次如“圣人”般具有至善至美的人格品质,人心和美才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应以“君子”为榜样,通过礼乐相济涵养性情,克制私欲,通达“乐者乐也”的精神审美之境,继而推己及人,实现对民众教化的目的,人心美善社会自然安定和谐,这也是《乐记》接受美学思想之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者乐也 接受美学 审美期待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3
作者 张立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中的贪暴、动乱;激发起人的善心,以至于真善美的境界,而导向孔颜之乐。人是有情的和合存在,这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感受。中西情感有异,是为乐感情感与罪感情感。中国从人性善出发,乐于求道、问道、悟道于自然、社会。人生实践,是多元、多样实践的体悟和感受,而激荡于乐感情感。由于人的无止境的求道,其理论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因而构建乐山乐水、乐而忘忧的孔颜之乐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下载PDF
阅览室背景音乐的设置与效果测评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燕 宫梅玲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49,共2页
阅览室设置背景音乐,有助于读者平静心态、解除烦恼,提高学习兴趣。经我们反复试验发现:由百余首世界经典名曲剪辑而成的《爱和乐》作阅览室的背景音乐效果很好。
关键词 阅览室 背景音乐 爱和乐
下载PDF
中国社会早期“乐”概念的三大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成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90,共7页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将中国社会早期的"乐"视为音乐史研究的专属对象。但事实上,它却代表了中国人对于艺术、人生、自然的整体判断。首先,中国上古乐论强调诗、乐、舞一体,"乐"指代音乐,更...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中,人们已习惯于将中国社会早期的"乐"视为音乐史研究的专属对象。但事实上,它却代表了中国人对于艺术、人生、自然的整体判断。首先,中国上古乐论强调诗、乐、舞一体,"乐"指代音乐,更是诗、乐、舞等诸种艺术的总称。其次,中国上古时期"乐(yue)""乐(le)"不分,它既指称艺术对象,也指主体感受。再者,音乐无孔不入、无限弥漫的特性,使其成为充塞天地、感通人神的宇宙映像形式,同时也因其超越品质而指向哲学的形上之境。据此来看,中国社会早期的"乐",是一个中心清晰又表意宽泛的概念。如以现代西方艺术分类模式来切分出一部孤立的中国音乐史,不但是对其实然存在状况的误判,而且也削弱了音乐纵贯中国艺术、哲学乃至宗教的强大功能。现在应是对这种状况作出改变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乐论 乐(yue) 乐(le) 诗乐舞一体 音乐哲学
下载PDF
《乐经》探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90,共12页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先秦已有"六经"之说,《乐经》即其一。然而,自汉文帝立《诗》学博士,至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立博士,独《乐经》未立。汉平帝时王莽奏立《乐经》博士,后人多以...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先秦已有"六经"之说,《乐经》即其一。然而,自汉文帝立《诗》学博士,至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皆立博士,独《乐经》未立。汉平帝时王莽奏立《乐经》博士,后人多以为其伪造经典,《乐经》遂成经学之秘。有人认为《乐经》亡于秦火。有人认为"乐经"仅口耳相传。更多人认为《乐经》仍存世,但意见不一:或说《周礼·大司乐》章即《乐经》,或说《礼记·乐记》即《乐经》,或说《诗经》即《乐经》,或说《乐经》散存于众经之中。通过考察相关文献,汲取历代学者的研究经验,可以得出《周礼》的《大司乐》章是《乐经》的结论。西周礼乐文化中的"乐"不仅指称音乐,凡使人快乐者均可称之为"乐"。作为主管学校教育的大司乐,其"乐教"也不单是音乐教育,而是艺术教育、语言教育、文学教育、行为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儒家"乐教"继承的正是大司乐教育传统,其要旨在引导弟子理解礼乐文化的快乐精神,养成君子人格。《大司乐》章所述"乐教"正是周代礼乐文化环境下"乐教"的内容,而不是汉代君主集权制度下的音乐教育。说《大司乐》即先秦儒教《乐经》,是符合儒家"乐教"的历史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经》 乐教 六经 《大司乐》 《乐记》 《诗经》 音乐 快乐
下载PDF
浅析音乐美育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智萍 周金鑫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21世纪开始的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的精髓,基础与立场为重新确立人的感性地位;再次审视什么是"音乐美学"中的"音乐";强调音乐的特殊性和对音乐审美问题的基本认识.它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将产...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21世纪开始的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的精髓,基础与立场为重新确立人的感性地位;再次审视什么是"音乐美学"中的"音乐";强调音乐的特殊性和对音乐审美问题的基本认识.它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将产生积极作用,根据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观性、丰富性、稳定性、整体等四大特点,逐一论述音乐美育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大学生 幸福感 影响
下载PDF
“乐者”何以“乐也”——审美活动与道德自觉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民 王宝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96-100,共5页
《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 《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即创作),其逻辑路径为:乐(快乐)——仁——善——情——声——音——乐(音乐)。音乐向听者内心渗透就是快乐之所归(即欣赏),其逻辑路径为:乐(音乐)——情——善——仁——乐(快乐)。作乐者由快乐的仁心发端为动人的音乐,鉴赏者再由动人的音乐开启快乐的仁心,以此建立起儒家视阈中审美活动与道德自觉完美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快乐 审美活动 道德自觉
下载PDF
简析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特点和传承保护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刚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自古就能歌善舞。羌族萨朗是羌族最为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歌起舞起,有歌必舞,有舞必歌。羌族萨朗分很多种,且在音乐和舞蹈上风格迥异,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积极探讨羌族萨朗舞...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自古就能歌善舞。羌族萨朗是羌族最为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歌起舞起,有歌必舞,有舞必歌。羌族萨朗分很多种,且在音乐和舞蹈上风格迥异,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积极探讨羌族萨朗舞曲的分类和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羌族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萨朗舞曲 喜事萨朗 忧事萨朗 特点 传承保护
下载PDF
潘神的幸福:景观创意中的音乐元素——记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主题雕塑《绽放》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山 王锐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主题雕塑《绽放》由南京林业大学景观设计研究所创作完成,获得社会广泛好评。本文围绕《绽放》的创作动因与设计构思,结合古希腊神话故事,深入讨论如何以视觉再现方式表达音乐主题,又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表达人性关怀... 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主题雕塑《绽放》由南京林业大学景观设计研究所创作完成,获得社会广泛好评。本文围绕《绽放》的创作动因与设计构思,结合古希腊神话故事,深入讨论如何以视觉再现方式表达音乐主题,又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表达人性关怀,凸显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景观设计 花卉 设计创意 幸福 音乐 潘神 《绽放》
下载PDF
音响一何悲——谈中国古代音乐鉴赏中的“以悲为美”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夔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本文勾勒了中国古代音乐鉴赏中“以悲为美”现象的发展脉络,进而运用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功能的论述来阐释悲曲何以能产生美,认为正是由于音乐之“悲”可以宣泄听众的不良情感,故而使受怜悯、恐惧或其他情感骚扰的人能感受到一种轻松和愉... 本文勾勒了中国古代音乐鉴赏中“以悲为美”现象的发展脉络,进而运用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功能的论述来阐释悲曲何以能产生美,认为正是由于音乐之“悲”可以宣泄听众的不良情感,故而使受怜悯、恐惧或其他情感骚扰的人能感受到一种轻松和愉快,“以悲为美”才有了产生和流行的依据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乐 以悲为美 亚里士多德 宣泄
下载PDF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学习札记 被引量:3
12
作者 匡学飞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经黄海怀先生由东北民间管子曲移植过来,一经问世,即不胫而走,迅速传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演奏家们的喜爱。《江河水》,如泣如诉,哀婉动人。半个世纪过去了,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依然保持着旺盛...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经黄海怀先生由东北民间管子曲移植过来,一经问世,即不胫而走,迅速传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演奏家们的喜爱。《江河水》,如泣如诉,哀婉动人。半个世纪过去了,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极为优秀的好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怀 二胡独奏曲 《江河水》 学习札记
下载PDF
“成于乐”: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向度——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5,共9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文学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多数学者以为"成于乐"与古代"乐教"和周代音乐教育有关,是培养人才"立身成德"的最高阶段。也有学者指出"成于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文学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多数学者以为"成于乐"与古代"乐教"和周代音乐教育有关,是培养人才"立身成德"的最高阶段。也有学者指出"成于乐"是要通过教育养成学者的快乐精神。由于上古教育"诗""礼""乐"相辅相成,相须为用,并不存在深浅高下之分,音乐教育贯串整个教育过程,故不能将音乐教育理解为教育的高级阶段。上古"乐"有二音二义:音岳指音乐,音洛指快乐。"成于乐"既可指音乐教育的一个完整教学过程,也可指在教育实践中培养目标的最后达成。孔子重视弟子的君子人格培养,"成于乐"主要指养成儒家君子人格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向度,即坦荡与快乐。"成于乐"是在长期音乐教育和诗礼熏陶下形成的,它不仅不排斥全面而完整的音乐教育,而且以之作为依托和凭借。这样辩证理解"成于乐",才能准确把握孔子文学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丰富内涵及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于乐 音乐教育 君子人格 快乐精神
下载PDF
试论“寓教于乐”在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宝利 史晓眉 王凤侠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欲教无乐"、单向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无视学生专业特点等是导致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音乐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普遍原则和总体... "欲教无乐"、单向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无视学生专业特点等是导致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音乐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还要认清和把握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增强课堂吸引力,这对提高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培养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教于乐 音乐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齐物论》与竹林玄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少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7,共8页
《庄子》作为“三玄”之一,在魏晋玄学中大行其道。阮籍和嵇康是两位在任自然的旗帜下发挥庄子思想的名士。分析发现,阮籍对庄子的理解,大致来自《齐物论》。然《齐物论》对他的意义是双重的:既排遣其对现实的不满,又给因对现实的无能... 《庄子》作为“三玄”之一,在魏晋玄学中大行其道。阮籍和嵇康是两位在任自然的旗帜下发挥庄子思想的名士。分析发现,阮籍对庄子的理解,大致来自《齐物论》。然《齐物论》对他的意义是双重的:既排遣其对现实的不满,又给因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而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提供掩饰。嵇康学理上的表现在于,其“声无哀乐”的见解,以乐论的形式,对《齐物论》中齐是非的观点作独特的补充,同时,却又在讨论人格的公(诚)私(伪)之分时,把它同是非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显露自己无法掩饰的价值立场。阮、嵇无论是言还是行的矛盾,都与庄子齐是非的悖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魏晋玄学 《声无哀乐论》 是非
下载PDF
楚音以悲为美论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惠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9,共4页
楚音之源为南音 ,产生于南楚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 ,混融其它音乐文化要素 ,却不失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楚音以悲为美的审美特性 ,与楚地之巫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与楚人没有受到儒家实践理性的彻底洗礼 ,较少精神束缚有关 。
关键词 楚音 历史文化 以悲为美 审美特性 音乐作品
下载PDF
论幸福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文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5,共6页
幸福历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幸福是人们先经过感受,继而进行判断、反思得出正向阈值后的心理感受与精神体验,它产生于苦乐比较之后,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结合之处。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是创造和谐社会、发展经济、修德养性,并实现主... 幸福历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幸福是人们先经过感受,继而进行判断、反思得出正向阈值后的心理感受与精神体验,它产生于苦乐比较之后,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结合之处。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是创造和谐社会、发展经济、修德养性,并实现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苦乐 正向阈值 主客观 路径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振军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声无哀乐论》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音乐"自律"等美学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不能表现感情也不能唤起人相应的感情,是独立的... 《声无哀乐论》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音乐"自律"等美学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不能表现感情也不能唤起人相应的感情,是独立的存在,不会为人的意志而转移。同时,他也肯定了音乐移风易俗、娱乐和养生的作用,但是否定了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嵇康 声无哀乐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对《乐记》的回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2-45,共4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在音乐和情感、音乐与政治关系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这对传统的《乐记》是一个很大的颠覆,二者冲突的实质是对音乐本质认知的差异;《声无哀乐论》提出的音乐观点实际是对儒家"礼乐"传统的质疑。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政治 自然
下载PDF
哀伤与欢乐的对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夜莺与云雀意象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德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夜莺与云雀一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最爱吟咏的对象 ,但它们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象和含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夜莺的意象是多元化的 ,有喜也有悲 ;而云雀的意象则是一元化的 ,即自由和欢乐的象征。
关键词 哀伤 欢乐 对比 反衬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