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横协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双重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社瑞 韩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0,共9页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注重授权赋能为主要抓手,通过行政纵向推动力量引领新乡贤文化建设;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则以乡村内生力量、特色化的优势资源和参与式行动为依托,通过内生横向协商方式践行新乡贤文化建设。双重建设路径虽共存于乡村场域,但二者属性不同,需通过纵横协同形成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更具持续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双重路径的纵横协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双重建设路径应顺应时代新要求,遵循互嵌互融逻辑,在互动-嵌入-融合中实现纵横协同,共同服务于新乡贤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文化 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 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 协同 互嵌互融
下载PDF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士绅传统——基于“国家-社会”互构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雄刚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97-112,共16页
“士绅传统”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由来已久,士绅群体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社会颇具活动能量的特殊阶层,是名副其实的地方权威,是社会的“中间阶层”,构成中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维。纵观士绅的形成和发展,特定时期的确存在“土豪劣绅”现象... “士绅传统”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由来已久,士绅群体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社会颇具活动能量的特殊阶层,是名副其实的地方权威,是社会的“中间阶层”,构成中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维。纵观士绅的形成和发展,特定时期的确存在“土豪劣绅”现象,但总体而言,士绅充当着沟通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桥梁”,有效回避或缓冲了因国家与社会相分离而产生的冲突,维系着传统社会基本面的平稳。时至今日,在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深入发掘士绅传统中的优良因子,一方面可为“中国之治”的纵深推进提供本土化治理经验;另一方面,希冀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传统 基层社会治理 “国家—社会”互构 中间阶层
下载PDF
社会互构视域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叙事研究
3
作者 尚宇菲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博士生社会化是理解博士生培养的代表性视角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互构论,以工科女博士群体为例,建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分析框架,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考察其博士生教育经历。研究发现,工科女博士... 博士生社会化是理解博士生培养的代表性视角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互构论,以工科女博士群体为例,建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分析框架,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考察其博士生教育经历。研究发现,工科女博士在专业社会化与性别社会化两个维度,知识、身份与情感三个层面实现“社会性成人”,这是女性与社会环境悖向同变的结果。博士生教育经历具有秩序强化或再造的功能,它对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产生正反双重作用,女性在专业秩序和性别秩序的影响下体验到“双重强制”与自我冲突。工科女博士群体“社会性成人”的历程及其特点,以女性群体经验的形式折射出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困惑与矛盾。博士生教育应当将性别视角融入学理研究、在育人实践中保有性别观照,为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提供指导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女博士 社会性成人 社会互构 叙事研究
下载PDF
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多元互构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帆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10期10-16,9,共8页
公用事业行业作为紧密联系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公共产品领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公用事业改革一直是政府和学术领域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 公用事业行业作为紧密联系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公共产品领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公用事业改革一直是政府和学术领域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公用事业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近40年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的产权安排和组织形式均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具有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合一的特征,传统的运营体制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传统体制的弊端并未消除,固有体制的束缚与运行机制不畅,规制运行的现实基础还相对薄弱,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这一场域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公众等多方行动者积极参与互动,各方行动者的选择及互动对象都不是单一的或单向的,必然同时嵌入彼此并实现互构。要进一步深化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必须首先正确的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促成相互增权,引导各主体以提升彼此利益为前提,以尊重彼此地位为基础,以实现彼此共赢为目标,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到横向的沟通、磨合、妥协和合作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用事业改革 多元互构 政府-市场-社会
下载PDF
论网络社会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智斌 马晓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5,共6页
作为WEB2.0时代两个最重要的在线个人应用,博客和维基的兴起可溯源于自由软件和内容开放运动的背景,它们蕴含了互联网全部的元精神,并共同喻言了互联网作为社会空间和个人媒体的重要特征。博客和维基的核心分别是实践个人价值和公共利益... 作为WEB2.0时代两个最重要的在线个人应用,博客和维基的兴起可溯源于自由软件和内容开放运动的背景,它们蕴含了互联网全部的元精神,并共同喻言了互联网作为社会空间和个人媒体的重要特征。博客和维基的核心分别是实践个人价值和公共利益,但最后又殊途同归。博客和维基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演变表明,个人性和公共性是构建未来网络社会的两个重要的价值维度,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矛盾而又互塑互补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客 维基 个人性 公共性 社会构建
下载PDF
风险与安全:个体化社会的社会学想象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力平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18-123,152,共6页
个体化社会已然到来,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化崛起的共生互构,不断生产并再生产社会不安全,个体的不安全感不断衍生。每一个个体、团体、政府、组织都应该在自己的自我规范和社会责任中重新建立平衡。作为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应考虑并... 个体化社会已然到来,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化崛起的共生互构,不断生产并再生产社会不安全,个体的不安全感不断衍生。每一个个体、团体、政府、组织都应该在自己的自我规范和社会责任中重新建立平衡。作为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应考虑并出台有利于优化个体整合的包容性社会政策,重塑社会容纳力,作为社会终极存在的个体应坚守普遍性的责任伦理,重获本体性安全,重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安全 个体化社会 社会互构 社会学想象
下载PDF
民生风险感知如何影响捐赠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乐 李森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8,共17页
以慈善捐赠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有效引导和支持人们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研究发现,民生风险感知显著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捐赠行为,公众受教育水平能够对这种促进效应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 以慈善捐赠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有效引导和支持人们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研究发现,民生风险感知显著促进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捐赠行为,公众受教育水平能够对这种促进效应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家庭经济水平并未发挥显著调节作用。民生风险感知对慈善捐赠的影响效应在加入工具变量的内生性讨论和替换变量度量方式的稳健性检验中依然存在。上述结论澄清了风险情境下个人与社会互构共变关系的形成过程、依存条件和发生机制的理论意涵,为推进我国第三次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福利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可以从民生风险治理、社会责任认知、慈善文化建设和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的配套社会政策体系等多个方面发力,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风险感知 个人与社会 互构共变 第三次分配 慈善捐赠
下载PDF
消费主义与农村个体化趋势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京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消费主义开始向农村渗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关系,特别是互助关系。通过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农业生产、住房建设、公共事务、红白喜丧等四个领域系统分析农村个体化过程。研究发现,消费主义对互助关系进行... 消费主义开始向农村渗透,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关系,特别是互助关系。通过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农业生产、住房建设、公共事务、红白喜丧等四个领域系统分析农村个体化过程。研究发现,消费主义对互助关系进行瓦解,建立在个人和民间实践基础上的"助"的理念和体系遭到破坏,乡村社会日趋个体化。传统互助团体开始走向衰落,村民从各种共同体中"游离"出来,走向原子化,从而导致了农村社会关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个体化 农村社会关系 互助关系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学方法论的新探索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晓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社会互构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元问题的追索,真正找到了整合、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理论的终极根源,成功超越这些经典二元对立式的社会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经验的强大解释工具。社会互构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发出了自己... 社会互构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元问题的追索,真正找到了整合、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理论的终极根源,成功超越这些经典二元对立式的社会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经验的强大解释工具。社会互构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发出了自己的理论声音,提振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同行面前的自信心,这方面的贡献可能超过该理论本身,对于建设具有"神州气派"、"中国特质"的中国社会学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个人与社会关系 二元对立
下载PDF
女性参与:互构中的个体化进程 被引量:7
10
作者 闵学勤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1,共7页
嵌入中国男权社会的女性参与,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式个体化迎面相逢,两者相互启蒙、互为因果。论文通过分析两届北京市政协提案中女性委员的参与频度和效度,发现十年间女性委员的人均提案总量、人均优秀提案数及优秀提案产出率均全面超过男... 嵌入中国男权社会的女性参与,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式个体化迎面相逢,两者相互启蒙、互为因果。论文通过分析两届北京市政协提案中女性委员的参与频度和效度,发现十年间女性委员的人均提案总量、人均优秀提案数及优秀提案产出率均全面超过男性,且呈现"后起式"及"脱域式"的参与特征。这一高层次女性参与缩影显示,在女性参与总量不断递增、内容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治理内核的进程中,强调自我认同、突出自助发展的个体化浪潮与之互相推涌,即便前路艰险,但持续发展的态势已不可阻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参与 个体化 互构
下载PDF
网络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君 范和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6-31,共6页
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网络社会党对意识形态话语的掌控既要面临挑战,又需警惕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网络社会价值引导危机、话语权排他性介入危机、网络生态格局建设危机等。化解党在网络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危机,需坚持马克... 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网络社会党对意识形态话语的掌控既要面临挑战,又需警惕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网络社会价值引导危机、话语权排他性介入危机、网络生态格局建设危机等。化解党在网络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危机,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扩大网络参与主体思想基础、开展新的历史特点的意识形态网络斗争,为团结和引领广大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服务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互构
下载PDF
文化建构下的月经态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行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月经态度是指个体和社会对于月经的看法和信念。女性个体层面的月经态度受个体经验和文化的塑造。社会层面的月经态度,经由个体的心理运作机制发生,受群体中传统文化、流行文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消极态度的月经态度对女性心理... 月经态度是指个体和社会对于月经的看法和信念。女性个体层面的月经态度受个体经验和文化的塑造。社会层面的月经态度,经由个体的心理运作机制发生,受群体中传统文化、流行文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消极态度的月经态度对女性心理和行为都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而积极的月经态度有助于女性重新审视月经和自身。未来希望在月经态度的文化差异和积极月经态度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态度 文化建构 个体和社会 积极月经态度
下载PDF
美国社会的文化与伦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延光 《唐都学刊》 2015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所见所闻的美国社会现象和生活现实的梳理和思考,发现美国的文化伦理特征是个人主义的,追求个人自由和享受的,但同时又有社会行善互助的良好风气。美国年轻人的性开放被社会接受,但对待婚姻较为严肃;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淡漠,但对不同人... 对所见所闻的美国社会现象和生活现实的梳理和思考,发现美国的文化伦理特征是个人主义的,追求个人自由和享受的,但同时又有社会行善互助的良好风气。美国年轻人的性开放被社会接受,但对待婚姻较为严肃;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淡漠,但对不同人群较为宽容;美国人注重人的尊严,视任何职业的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认为劳动是平等和尊严的基础;美国人的自立、自主教育形成了美国人个性直率、诚实、自信的个人素质等等。讨论美国社会的文化和伦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社会 文化与伦理 个人主义 行善互助
下载PDF
宪法社会公德条款的规范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小建 朱俊亭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2期42-58,共17页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传统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相善其群,现代社会公德指向一种整合性的功能要求,在多元的个体道德取向和社会共同道德要求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宪法作为共同体的组织规则,需要在“...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传统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相善其群,现代社会公德指向一种整合性的功能要求,在多元的个体道德取向和社会共同道德要求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宪法作为共同体的组织规则,需要在“个体—社会—国家”的整体框架中进行持续性整合。基于社会公德的整合作用,宪法将其纳入规范体系,促进其整合功能实现。宪法社会公德条款承载着个体实现社会化、维系社会共同体、作为个体与国家的联结中介等理想功能。然而,由于相关文本的规范品格未获充分确认,文本表述不够清晰,实施动力略显不足,导致其功能受到一定阻滞。应当在规范目标的导引下,依托宪法解释,确认宪法社会公德条款的规范品格,阐明其规范内涵,并夯实规范实施的社会基础,促进其理想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德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整合 宪法解释 “个体—社会—国家”结构
下载PDF
论“社会-个体互构”的政治和谐观——基于扬弃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视角
15
作者 施晓花 李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我们在利益结构迅速分化和重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呈现拉大趋势的今天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以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既是对自由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的...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我们在利益结构迅速分化和重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呈现拉大趋势的今天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以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既是对自由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经典总结,也促使我们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现实关系进行审慎反思。扬弃两种自由观,构建"社会-个体互构"的政治和谐观、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个体互构 政治和谐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公民社会
下载PDF
传统庙会的现代境遇——以昆明市中谊村天皇会为例
16
作者 木薇 田维扬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基于昆明市滇池西南岸的中谊村天皇会的变迁,分析国家力量对中谊村群体资源获取和权利分配的影响,以及乡村社会如何适应和反作用于国家话语控制。庙会不仅建构了民众心目中的民俗空间,也给予了社会与国家互构更为具体的情景,对这些民间... 基于昆明市滇池西南岸的中谊村天皇会的变迁,分析国家力量对中谊村群体资源获取和权利分配的影响,以及乡村社会如何适应和反作用于国家话语控制。庙会不仅建构了民众心目中的民俗空间,也给予了社会与国家互构更为具体的情景,对这些民间仪式性、生活型组织进行关怀,能够为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庙会 国家 地方社会 互构
下载PDF
我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完善问题研究——基于三大类服务体系的探讨
17
作者 李倩 韩晋雅 王艳子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本文在阐述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大类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着重探讨了它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三大类服务体系有必要通过互助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互助合作的形式有:合同制、行... 本文在阐述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大类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着重探讨了它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三大类服务体系有必要通过互助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互助合作的形式有:合同制、行业管理组织、体系共建等。互助合作的保障措施有3个关键点:思想观念的转变、坚持基本原则和体系制度的完善。旨在为我国三大类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信息 咨询服务体系 互助合作 合同制 行业管理组织 体系共建 机构 企业 个人
下载PDF
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刚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通过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来不断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建设 和谐社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论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19
作者 陈建平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2,共7页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华文明演绎的主题,以和谐为特征的文化精神可谓生生不息。追求秩序、崇尚和谐作为我们一种深厚的文化情结无疑也是我们当前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制度伦理具有规范、协调和创新等功能,这对于建构...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华文明演绎的主题,以和谐为特征的文化精神可谓生生不息。追求秩序、崇尚和谐作为我们一种深厚的文化情结无疑也是我们当前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制度伦理具有规范、协调和创新等功能,这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来说是不无助益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制度伦理是对建构和谐社会“良序情结”的一种回应。更为关键的是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在理性诉求和终极眷注方面是可公度、可通约的,二者都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耦合,马克思所谓“大写的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深层次的问题域,同时这些也是二者在伦理生态方面重要的整合点与互动点,可以说,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性的关系,体现了人类社会追求真善美有机统一之境界的共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制度伦理 伦理生态 互构互益
下载PDF
“民企帮村”: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20
作者 梁兴英 王向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上,还是在农村开发性扶贫上都有比较优势。"民企帮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看,"民企帮村"创... 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上,还是在农村开发性扶贫上都有比较优势。"民企帮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看,"民企帮村"创造出了各具特色又扎实有效的模式。"民企帮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涉及的层面比较多,需要政府、企业、商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企帮村” 新农村建设 互惠双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