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己与利他的博弈论分析——幼儿德育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裘指挥 张丽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0,共3页
依据博弈论的观点,“互利互惠”有助于实现个人与团体利益的最优化。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实践中经过多次博弈,往往会发现“互利互惠”这一“金规则”。这一博弈的过程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状态。
关键词 博弈论 利己 利他 互惠
下载PDF
伦理学中的利己与利他之辨 被引量:6
2
作者 苟敏 李耀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6-160,共5页
利己与利他之争,自古以来,百家争鸣,观点各异,演绎出多彩多姿的异质文化图景。以利己为根据形成了个性独立的西方文化主脉,以利他为归依构建了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精魂。利己与利他本质上是一致的,互融互通,互惠互利。利己通过利他来实现... 利己与利他之争,自古以来,百家争鸣,观点各异,演绎出多彩多姿的异质文化图景。以利己为根据形成了个性独立的西方文化主脉,以利他为归依构建了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精魂。利己与利他本质上是一致的,互融互通,互惠互利。利己通过利他来实现,利他以利己而真实存在。二者相存相依,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 利他 互利
下载PDF
文化与基因有无联系?——现代达尔文主义进军社会领域的思想轨迹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敦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1,共7页
文化与基因是否有关系?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人文科学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达尔文主义入手,进而研究达尔文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根本差别,显然,达尔文主义进入人性和道德等领域过程中出现的动物行... 文化与基因是否有关系?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人文科学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达尔文主义入手,进而研究达尔文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根本差别,显然,达尔文主义进入人性和道德等领域过程中出现的动物行为学、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等学科,扩展了人们关于人自身的认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留下一系列不能简单地用基因与文化的直接关系来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作深入科学的、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社会生物学 基因 文化 相互利他主义 基因利己主义
下载PDF
养儿还能防老吗——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郑丹丹 易杨忱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的状况、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的状况,比较成年人对其父母经济、生活、情感支持的性别差异,通过检验权力、互惠、利他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的状况、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的状况,比较成年人对其父母经济、生活、情感支持的性别差异,通过检验权力、互惠、利他等三个理论模型探索代际支持背后的行为逻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会为父母提供支持,女性在对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支持略多于男性。家庭代际支持的权力模型遭到质疑,互惠和利他模型则成为分析城市家庭代际支持问题更适合的框架,说明传统社会那种无条件的孝道已经不再是不言而喻的行为准则,"养儿防老"这种传统中国家庭代际支持模式已经不再普遍适用于当下中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权力模型 互惠模型 利他模型 性别差异
下载PDF
达尔文难题及其解决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存竞争,以此建立的行为准则是,个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身获得好处。这种行为准则难以解释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利他行为,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困境。笔者认为,目前盛行的几种个体选择理论都存在一些解释力方面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存竞争,以此建立的行为准则是,个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身获得好处。这种行为准则难以解释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利他行为,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困境。笔者认为,目前盛行的几种个体选择理论都存在一些解释力方面的局限性,而副产品互助理论的引入则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其中的一些缺陷。笔者认为,亲缘选择理论、互惠理论、间接互惠理论和副产品互助理论有机综合在一起,可以较为系统和完整地解决达尔文难题,并且这种解决方式是在个体选择纲领下完成的,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选择理论 互惠利他主义 副产品互助 利他主义难题
下载PDF
人的人性与兽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家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7-43,59,共8页
人类兼具人性与兽性。从古到今有关人的人性的议论不少,但对有关人的兽性的论述不多。笔者对人的人性与兽性的来源、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搏斗谈一些看法。希望人们能增多一些人性,减少一些兽性。
关键词 人性 兽性 利己 互利 利他 公私 和平 战争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的“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内涵及其合理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2,共8页
由于互动的紧密程度、发散性以及追求、欲望的层级性,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是以"己"的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的,作为个体的"小我"就是"己"的核心。当然,"己"会圈层扩展,从而形成不断膨胀的"大我&... 由于互动的紧密程度、发散性以及追求、欲望的层级性,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是以"己"的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的,作为个体的"小我"就是"己"的核心。当然,"己"会圈层扩展,从而形成不断膨胀的"大我"。从这点上讲,人性具有利己和利他两个方面,而互惠的利他主义实际上能够更好地达到"己"的目的。因此,利他就是有效地"为己"的手段,而"为己利他"则是对真实世界中人类行为的合理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为己利他 互惠
下载PDF
关于正义的互惠性概念 被引量:2
8
作者 匡小阳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6-40,共5页
互惠性是正义的固有特性 ,它涉及对正义本质和基础的认识 ,但长期以来 ,道德学家们对互惠性的理解并不一致。分析批判霍布斯、叔本华、康德和罗尔斯等人的观点 ,可以看出 :互惠性是正义制度下的一种人际关系 ,包含着平等性、合作性和协... 互惠性是正义的固有特性 ,它涉及对正义本质和基础的认识 ,但长期以来 ,道德学家们对互惠性的理解并不一致。分析批判霍布斯、叔本华、康德和罗尔斯等人的观点 ,可以看出 :互惠性是正义制度下的一种人际关系 ,包含着平等性、合作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它是正义存在和贯彻的真正基础 ,是正义的一种独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互惠性 互利性 互爱性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下载PDF
从互害型发展走向互利型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邱耕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4,158,共10页
以利益主体身份出场的发展主体在发展实践中的核心任务就是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利益,但利益主体的求利行为是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或"利益场"中进行的,为此就必须处理好利己和利他的矛盾关系。在对利己和利他关系的处理中,利益主体... 以利益主体身份出场的发展主体在发展实践中的核心任务就是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利益,但利益主体的求利行为是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或"利益场"中进行的,为此就必须处理好利己和利他的矛盾关系。在对利己和利他关系的处理中,利益主体一般采取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的做法。如果采取零和博弈即利己损他的做法,就导致了一种互害型发展;如果采取非零和博弈即既利己又利他的做法,就会导致一种互利型发展。互害型发展是迄今较为盛行的一种发展模式,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发展问题,造成了社会发展的高代价现象。互利型发展能真正实现全民的全面的长远的利益,具有真善美的属性,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实现由互害型发展向互利型发展的转变,必须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且执行有力的"律约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型发展 互害型发展 利益关系 利己 利他
下载PDF
家族企业家族主义信任研究
10
作者 常振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信任为出发点,在重新界定家族企业范畴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家族主义信任的两个主要因素,即利他性和互利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家族成员对亲近关系的敏感度和其自身能力的强弱是影响家族主义信任系统效用最大化的主要因素。因此... 以信任为出发点,在重新界定家族企业范畴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家族主义信任的两个主要因素,即利他性和互利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家族成员对亲近关系的敏感度和其自身能力的强弱是影响家族主义信任系统效用最大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家族企业在调节和管理家族主义信任关系中,需要体现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同时还需要增强家族成员的家族主义信任价值理念,以提高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主义信任 利他性 互利性 核心竞争力
下载PDF
经济利他主义界说
11
作者 史砚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4,共6页
经济利他主义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哲学上,利他倾向的自在力量展示为“他”对“己”的生成意义以及人性中的社会化取向;伦理学上,利他选择展示的实践理性成为破解囚徒困境、缔结和维护互惠的必要策略;经济学上,利他经济行为具备满足信... 经济利他主义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哲学上,利他倾向的自在力量展示为“他”对“己”的生成意义以及人性中的社会化取向;伦理学上,利他选择展示的实践理性成为破解囚徒困境、缔结和维护互惠的必要策略;经济学上,利他经济行为具备满足信息传递的特有效率与现实化的途径。作为实践理性的能动扩展,经济利他主义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自觉自为取向,同时践履“外在利益”和“内在利益”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利他主义 实践理性 互惠 效率
下载PDF
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利他和互利因素分析
12
作者 陈亮 《经济论坛》 2021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2020年11月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中国东盟合作推向新层次。现有解释国际合作的理论和模型大多以欧洲一体化为蓝本,难以说明中国在合作中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方式。在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修改... 2020年11月签订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中国东盟合作推向新层次。现有解释国际合作的理论和模型大多以欧洲一体化为蓝本,难以说明中国在合作中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方式。在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利己理性的假设前提,引入利他因素和互利因素可以说明合作的缘起和持续。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利他体现在中国充分肯定和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通过单边支付的方式,积极参与东盟的机制性建设,以东盟主导的方式主动深化与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互利体现在双方不断挖掘经贸往来的潜力,推动政治机制建设,增强政治互信,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未来,中国东盟合作还将顺应亚太区一体化建设的大趋势,在数字经济领域寻找新发展机遇,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合作 东亚合作 利他 互利 一体化
下载PDF
互利主义:道德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13
作者 韩昌跃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7-38,45,共3页
"经济人"奉行利己主义行为准则,"道德人"奉行利他主义行为准则。"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互利主义。
关键词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互利主义 道德经济人
下载PDF
学校情境中利他主义的基础与重塑
14
作者 屠翔天 鞠玉翠 《基础教育》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他精神作为伦理学中受到推崇的道德之一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愈发失去立足之地。为此,应重审利他的概念,从人际交往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找到其立足的基础。进而学校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应区分为递进的四个层次:无妨碍的利他行为、互惠的利... 利他精神作为伦理学中受到推崇的道德之一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愈发失去立足之地。为此,应重审利他的概念,从人际交往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找到其立足的基础。进而学校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应区分为递进的四个层次:无妨碍的利他行为、互惠的利他行为、利群的利他行为和无私的利他行为,以使学校教育能循序完善利他行为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主义 利己 互惠 利群
下载PDF
互尊和自尊的伦理学——从罗尔斯的“相互冷淡”谈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小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3,74,共9页
文章围绕着相互冷淡与利己主义之关系问题,对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作的"相互冷淡"假设的诸种可能的含义及其变化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文章力图表明,虽然"相互冷淡"假设确实留存有社会契约论的人性自利说的印痕,... 文章围绕着相互冷淡与利己主义之关系问题,对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作的"相互冷淡"假设的诸种可能的含义及其变化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文章力图表明,虽然"相互冷淡"假设确实留存有社会契约论的人性自利说的印痕,但罗尔斯对之的解释,尤其是他将相互冷淡与善的多元性之间等同,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拒绝了利己主义的指控,而且最终指示了一种他希望建构的自尊与互尊的伦理学。这一伦理学不仅使得正义与仁慈有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得以结合,而且构成了对康德目的王国的独特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相互冷淡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尊重
原文传递
从互害型社会走向互利型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应对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善根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83,共9页
社会互害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较为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体现,如不加以有效规制,将演化为互害型社会。社会互害的典型特征是易粪相食、破坏性发展和交互相害,... 社会互害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较为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体现,如不加以有效规制,将演化为互害型社会。社会互害的典型特征是易粪相食、破坏性发展和交互相害,而本质则是过度利己主义的短视。社会互害的危害对个体而言,将导致人人自危、相互过度防卫,其不仅会导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成为受害者,也使每个人将成为潜在的侵害人;对社会而言,将解构并推毁社会信任体系,可能导致社会自身的崩溃;对国家而言,将严重制约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可能导致国家的失序。社会互害的形成,与改革开放以来片面强调个人私利所导致的极端利己主义紧密相关,而法律的功能缺失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规制和调整利益关系,阻断过度利己主义的危害,使互害转化为互利,是当前法治规制的目标和功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害 社会矛盾转化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法治规制 社会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