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ug Resistance Trends and Patter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Turkey
1
作者 Esra Yazar Pinar Yildiz +4 位作者 Gulsah Gunluoglu Sedat Altin Veysel Yilmaz Derya Gencer Hatice Yazisiz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4年第4期155-159,共5页
Background: We aim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s and patterns of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drugs: isoniazid (H), rifampicin (R), ethambutol (E) and streptomycin (S) amo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Methods: Strain... Background: We aim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s and patterns of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drugs: isoniazid (H), rifampicin (R), ethambutol (E) and streptomycin (S) amo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Methods: St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1584 culture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ll specimens were inoculated into L?wenstein-Jensen media (LJ) and TK selective;drug susceptibility tests (DST) were performed for first-line drugs. Results: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were detected in 146 (9.2%) isolates. Three hundred (18.9%)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H;220 (13.9%) to R;168 (10.6%) to S;137 (8.6%) to E. Any drug resistance was detected in 442 (27.9%) isolates. MDR rate was higher in male patients than females (P = 0.006). MDR rates we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age groups (P = 0.02). The highest rate was in 35 - 44 years and the lowest rate was in 15 - 24 years. Conclusions: We foun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middle age and male gender and MDR tubercu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PATTERNS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下载PDF
尘肺结核患者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耐药基因突变研究
2
作者 陆军 叶松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研究尘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在97例尘肺结核患者痰中检出MTB菌株28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并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 研究尘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在97例尘肺结核患者痰中检出MTB菌株28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并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2.86%(12/28)、42.86%(12/28)和32.14%(9/28),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64.23%(18/28)、60.71%(17/28)和53.57%(15/28),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中多耐药株20例(71.43%),包括耐三种药物12例(42.86%),耐两种药8例(28.57%),单耐药株6例(21.43%),敏感株2例,耐药率92.86%。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8株,与AST法符合率为66.67%(8/12);2个基因突变5株,符合率为62.50%(5/8);单基因突变2株,符合率为33.33%(2/6)。结果表明:PCR-SSCP技术适用于MTB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对指导尘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药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KATG基因 RPOB基因 RPSL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nti-tubercular activity of linolenic acid and conjugatedlinoleic acid as effective inhibitors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被引量:4
3
作者 Won Hyung Cho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new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effect of linolenic acid(α- and γ-form) and conjugated-linoleic acid(CLA) caus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Methods: The an...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new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effect of linolenic acid(α- and γ-form) and conjugated-linoleic acid(CLA) caus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Methods: The anti-Mtb activity/effect of linolenic acid and CLA were determined using different anti-Mtb indicator methods such as resazurin microtiter assay(REMA) and MGIT 960 system assay. The Mtb was incub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12.5–200) μg/m L of the compounds and anti-Mtb first-line drugs for 5 d in the REMA, and for 3 wk in MGIT 960 system assay. Results: Linolenic acid and CLA obviously indicated their anti-Mtb activity/effect by strongly inhibiting the growth/proliferation of Mtb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the REMA and the MGIT 960 system assay. Interestingly, linolenic acid and CLA consistently induced anti-Mtb activity/effect by effectively inhibiting the growth/proliferation of Mtb in MGIT 960 system for 21 d with a single-treatment, and their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as 200 μg/m 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nolenic acid and CLA not only have effective anti-Mtb activity/properties, but also induce the selective-anti-Mtb effects by strongly inhibiting and blocking the growth/proliferation of Mtb through a new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ac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novel perspectives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m and the potential that can be used as potent anti-Mtb candidate drugs, as well as suggests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the cost and/or time for developing a new/substantive drug by effectively repurposing the existing drugs or compounds as one of new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tubercu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IT 960 system tuberculosis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γ-linolenic acid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 assay in pyrazinamid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被引量:2
4
作者 HUANG Zi-kun LUO Qing +3 位作者 JIANG Bi-xia LI Wei-ting XU Xiao-meng XIONG Guo-liang and LI Jun-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334-4339,共6页
Background Drug susceptibility assay is very important in tuberculosis therapy. Pyrazinamide is a first 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 and diagnosis of its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 tuberculosis) is d... Background Drug susceptibility assay is very important in tuberculosis therapy. Pyrazinamide is a first 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 and diagnosis of its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 tuberculosis) is difficult and time consuming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 (MODS) assay in the detection of pyrazinamide resistance in M. tuberculosis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Wayne assay and Lowenstein-Jensen (L J) proportion method. Methods M. tuberculosis clinical isolates (n=132) were tested by the MODS and the Wayne assa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LJ proportion method. Mutations in the gene were identified by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pncA genes of all isolates in which pyrazinamide resistance was detected by any of the three method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LJ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MODS assay were 97.8% and 96.5%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Wayne assay were 87.0% and 97.7% respectively. Mutations in the pncA gene were found in 41 of 46 strains that were pyrazinamide resistant (3 tests), in 1 of the 4 strains (LJ only), in 42 of 48 strains (at least I test), but no mutations in 1 strain sensitive according to the MODS assay only. The MODS assay, Wayne assay and LJ proportion method provided results in a median time of 6, 7 and 26 day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MODS assay offers a rapid,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pyrazinamide resistance in M. tuberculosis and is an optimal alternative method in resource limited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usceptibility test PYRAZINAMIDE
原文传递
PCR荧光探针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性能的评价
5
作者 李静 姜琦 +1 位作者 江渊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0-1258,共9页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3家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3份痰液样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分别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MGIT 960)、GeneXpert MTB/RIF(Xpert)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对痰液样本中MTBC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另对随机选取同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菌株库中保存的96株MTBC临床菌株(包括利福平表型耐药菌株47株和利福平表型敏感菌株49株)分别进行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结果:2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PCR荧光探针法对MTBC的检出率为22.44%(46/205),与MGIT 960[21.95%(45/205)]、Xpert[20.98%(43/205)]和痰涂片[16.10%(33/2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4;χ^(2)=0.129,P=0.719;χ^(2)=2.650,P=0.104)。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Xpert、MGIT 960和痰涂片检测MTBC的敏感度(95%CI)分别为48.10%(36.93%~59.56%)、48.10%(36.93%~59.56%)、50.63%(39.23%~61.97%)和40.51%(29.79%~52.15%),特异度(95%CI)分别为93.65%(87.47%~97.12%)、96.03%(90.52%~98.53%)、96.03%(90.52%~98.53%)和99.21%(95.01%~99.96%),一致率分别为76.10%(156/205)、77.56%(159/205)、78.54%(161/205)和76.59%(157/205),Kappa值分别为0.453、0.482、0.507和0.446。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液样本中MTBC的涂阴和极低级别阳性样本的检出率[10.73%(19/177)]与Xpert检测结果[8.47%(15/1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3,P=0.373)。PCR荧光探针法在检出MTBC的46份样本中同时检出6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04%(6/46);而Xpert在检出MTBC的43份样本中仅同时检出1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3%(1/43)。在96株临床菌株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均检测到56株菌株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除2株探针突变类型不一致外,其他探针突变类型均一致,且多发生在probe E(529~533)和FAM通道(531/533突变)。结论: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BC的效能与MGIT 960、Xpert和痰涂片基本相当,且与Xpert检测MTBC临床菌株的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一致,认为PCR荧光探针法不仅是一种等同于Xpert检测功能的新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于Xpert、真正实现一体化和全封闭等优势。建议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PCR荧光探针法以提高MTBC检出率,并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利福平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分子诊断技术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郝金奇 张兰 +3 位作者 余艳琴 郝明媛 王爱欣 冯福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0,共6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耐药结核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析内蒙古地区结核定点诊治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耐药菌株进行鉴定和表型药敏检测,计算耐药谱和耐药率...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耐药结核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析内蒙古地区结核定点诊治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耐药菌株进行鉴定和表型药敏检测,计算耐药谱和耐药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一共纳入1321株结核患者,男性936例,女性385例,平均年龄(52.65±18.09)岁;单耐药、耐多药、多耐药及总耐药率分别为19.00%、11.58%、11.66%、42.24%,耐药率较高的是链霉素(7.27%)、异烟肼(4.69%)和异烟肼+链霉素(4.47%),耐药谱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较于女性,男性患者耐药比例较高(P<0.001);抗结核药物敏感患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20~40岁、40~60岁、60岁及以上耐多药患者比例均高于0~20岁(P<0.05),而20~40岁以及40~60岁耐多药患者比例高于60岁及以上(P<0.05);复治患者的耐多药、多耐药比例均高于初治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8,95%CI:1.02~2.14)、20~40岁(OR=2.64,95%CI:1.05~6.60)、复治(OR=2.34,95%CI:1.70~3.22)、门诊随访患者(OR=1.56,95%CI:1.05~2.33)是耐药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内蒙古地区结核患者耐多药及总耐药率较高,耐药谱呈现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男性、20~40岁、复治、门诊随访是结核耐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工作,合理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注重个体化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医保制度和患者管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药物敏感性试验 单耐药 多耐药 耐多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类耐药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娅莉 陈静 +4 位作者 李军 王明栋 欧维正 邱继瑶 彭燕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76-3783,共8页
背景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治疗困难,治愈率低,且传染性强,氟喹诺酮类(FQs)作为治疗RR/MDR-TB的核心药物,耐药趋势严峻,对FQ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RR/MDR-TB的治愈率,并控制准广泛耐药(pre-XDR)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 背景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治疗困难,治愈率低,且传染性强,氟喹诺酮类(FQs)作为治疗RR/MDR-TB的核心药物,耐药趋势严峻,对FQ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RR/MDR-TB的治愈率,并控制准广泛耐药(pre-XDR)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目的分析住院肺结核患者FQs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构建FQs耐药危险因素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住院且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58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史将患者分为初治组(296例)和复治组(287例);根据FQs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FQs耐药组(63例)和FQs敏感组(520例)。分析患者对13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分布情况,比较FQs耐药组与FQs敏感组肺结核患者的基线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特征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其进行验证。结果583例患者中FQs敏感520例,耐药63例,耐药率为10.81%,仅次于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总耐药率(36.36%、32.76%、21.61%、12.86%)。复治组患者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耐药(RR)、耐多药(MDR)、pre-XDR耐药率高于初治组(P<0.05)。FQs耐药组患者其他民族、复治、艾滋病、吸毒史、空洞、咯血、不规则抗结核史、MDR占比高于FQs敏感组(P<0.05)。LASSO回归筛选出6个变量:民族、治疗史、艾滋病、吸毒史、咯血、M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他民族(OR=2.313,95%CI=1.153~4.640,P=0.018)、复治(OR=1.892,95%CI=1.005~3.560,P=0.048)、咯血(OR=1.941,95%CI=1.087~3.465,P=0.025)、MDR(OR=3.342,95%CI=2.398~7.862,P<0.001)是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3.571+0.838×民族+0.638×治疗史+0.663×咯血+1.468×MDR,基于此构建风险Nomogram预测模型,AUC为0.796(95%CI=0.717~0.876),Bootstrap法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015,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3.426,P=0.489)。结论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率较高,其他民族、复治、咯血、MDR是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对于肺结核患者FQs耐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耐药结核病及为RR/MDR-TB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氟喹诺酮类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敏感试验 广泛耐药结核 耐多药结核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耐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宁迪 江渊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结核病(TB)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耐药结核病(DR-TB)是TB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常用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固体药物敏感性试... 结核病(TB)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耐药结核病(DR-TB)是TB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常用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固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液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最低抑菌浓度法,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GeneXpert MTB/RIF、线性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熔解曲线法、FluoroType MTBDR、Xpert MTB/XDR、核酸质谱分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文章就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对DR-TB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R-TB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结核病 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 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第2版)》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少君 欧喜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耐药结核病是2035年实现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的巨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倡导采用快速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进行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而覆盖全面可靠的耐药检测靶标是提高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可靠... 耐药结核病是2035年实现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的巨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倡导采用快速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进行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而覆盖全面可靠的耐药检测靶标是提高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可靠性的关键。WHO于2023年11月发布《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第2版)》,目的是基于更广泛的全球数据汇总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为开发与完善基于测序或其他方法的新型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支持。本文对第2版目录相较于第1版目录在分析流程与耐药突变等内容的更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未来目录完善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药物敏感性试验与全基因组测序检测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喻秋菊 侯杰 +3 位作者 林钰灵 罗佳 谢轶 马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8-384,共7页
目的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DST)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情况,比较二者一致性,探讨全基因测序用于MTB耐药性检测的特点。方法选取2018-2020年留存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71例MTB临床分离株,采用DST(氧化还原指示剂法... 目的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DST)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情况,比较二者一致性,探讨全基因测序用于MTB耐药性检测的特点。方法选取2018-2020年留存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71例MTB临床分离株,采用DST(氧化还原指示剂法)和WGS两种方法对菌株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IF)、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莫西沙星(MFX)、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卡那霉素(KAN)、阿米卡星(AMK)、卷曲霉素(CPM)、乙硫异烟胺(ETH)、利福布汀(RFB)、对氨基水杨酸(PAS)和氯法齐明(CLO)共14种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并对结果进行Kappa检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RIF、RFB、SM、MFX、OFX和LFX 6种药物耐药性检测的符合率均超过90.00%,Kappa值均大于0.80,一致性较好;INH和EMB耐药性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84.51%,81.69%,Kappa值分别为0.68和0.54,一致性一般;AMK和KAN两种方法检测的耐药株未超过2株,耐药率小于3.00%;CPM、ETH、PAS、CLO耐药性检测的符合率范围为61.97%~91.55%,Kappa值均小于0.40,一致性较差。结论WGS检测不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能力存在差异,其检测RIF、RFB、SM、MFX、OFX和LFX 6种药物耐药性效果较佳,而检测其他抗结核药物耐药性与DST相比较仍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药物的详细耐药机制,并对WGS用于耐药性分析的标准化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全基因组测序 一致性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型耐药与其基因突变的一致性研究
11
作者 于兰 陈双双 +6 位作者 王嫩寒 田丽丽 赵琰枫 樊瑞芳 刘海灿 李传友 代小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50,共9页
目的:研究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与FQs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21年北京市结核病防... 目的:研究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与FQs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21年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定点医院收治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 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患者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微孔板法药物敏感性检测,总结RR-TB患者菌株对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和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的MIC值;同时进行一代测序。分析FQs耐药相关基因gyrA和gyrB突变特征与FQs MIC之间的关系;以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phenotypic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pDST)结果为参照标准,评价基因型药物敏感性试验(genotypic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gDST)对FQs耐药的检测效能;探讨RR-MTB对FQs表型耐药与基因型耐药差异的原因。结果:303株RR-TB患者菌株中,FQs pDST耐药率为27.7%(84/303),gyr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5.1%(76/303),未检测到gyrB基因突变。以pDST结果为参照标准,gDST检测RR-MTB的FQs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71/84;95%CI:74.6.1%~91.2%)和97.7%(214/219;95%CI:94.5%~99.1%)。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菌株有25株,不一致率为8.3%(25/303)。FQs耐药菌株的MIC主要为2μg/ml,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发生在第94位点(53.9%,41/76),gyrA基因在第88和94位点突变与pDST耐药完全一致,而第90和91位点突变的pDST耐药一致率分别为95.8%(23/24)和3/5。第88位点的突变与Lfx pDST耐药相关,与Mfx pDST高浓度耐药相关;第90位点的突变以丙氨酸转变为缬氨酸为主(92.3%,24/26),该突变发生的Lfx和Mfx最低MIC为临界浓度(1μg/ml和0.25μg/ml)。第94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均为Lfx和Mfx高浓度耐药(1/1),该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与Lfx耐药(1/1)相关,与Mfx高浓度耐药相关(1/1)。结论:北京地区RR-MTB的FQs耐药的主要机制是gyrA基因突变,不同gyrA基因突变提示FQs耐药水平存在差异。FQs pDST和gDST检测RR-MTB的结果高度一致,可及早应用gDST检测RR-TB患者的FQs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荧光喹诺酮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DNA突变分析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肉汤微量稀释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检测的评价
12
作者 钟业腾 王洁莹 +3 位作者 陈灼霖 许玉妮 邱文华 裴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0-846,共7页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罗氏比例法和BMD法药敏结果平均判读时间分别为28.0、8.5 d。罗氏比例法检测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率高于BMD法(均P<0.001);BMD法检测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高于罗氏比例法(均P<0.001)。以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BMD法检测耐药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100%、95.69%~100%,除EMB(87.39%)、INH(94.96%)外,BMD法检测其他药物的耐药性符合率均≥95%。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76.19%(32/42),BMD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23.81%(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8,P<0.001)。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MTB共34株,罗氏比例法耐药+BMD法敏感的26株MTB中,22株(84.62%)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罗氏比例法敏感+BMD法耐药的11株MTB中,5株(45.45%)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结论BMD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MDR-MTB敏感性检测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罗氏比例法 肉汤微量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附71例报告)
13
作者 施亦衡 王潮虹 +6 位作者 杨斌 孙晴 晏君 龙嗣博 郑迈克 赵艳 王桂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9-1385,共7页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自71例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16种抗结核药的敏感性,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初治或复治情况、耐药情况,以及初治与复治患者耐药类型的差异。结果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男51例(71.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58例(81.7%),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38.0%。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2%(12/23)vs.31.3%(15/48),P=0.089]。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链霉素(Sm)、异烟肼(INH)各13例(18.3%),利福喷丁(Rft)、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各10例(14.1%),利福平(RFP)、利福布汀(Rfb)、卷曲霉素(Cm)各9例(12.7%);初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6位为Cm 6例(12.5%),Sm 5例(10.4%),Pa 4例(8.3%),INH、克拉霉素(Clr)、对氨基水杨酸(PAS)各3例(6.3%);复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INH 10例(43.5%),Sm、RFP、Rft各8例(34.8%),Rfb 7例(30.4%),Pa、左氧左旋氧氟沙星(Lfx)各6例(26.1%)。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单耐药率、总多耐药率、总耐多药率分别为9.9%、7.0%、11.3%;所有单耐药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复治患者多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4.2%,P=0.591],但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30.4%vs.2.1%,P=0.002]。结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 耐多药
下载PDF
两种硝基咪唑类抗结核新药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14
作者 刘文果 朱大冕 +4 位作者 冯鑫 沈静 孔珏颖 伏宣霖 胡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2,256,共7页
目的对德拉马尼(delamanid,DLM)和普瑞玛尼(pretomanid,PMD)两种硝基咪唑类抗结核新药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使用提供更多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重庆市39个区(县)送至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的培养阳性分离株,... 目的对德拉马尼(delamanid,DLM)和普瑞玛尼(pretomanid,PMD)两种硝基咪唑类抗结核新药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使用提供更多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重庆市39个区(县)送至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的培养阳性分离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经菌种鉴定和比例法药敏试验确定的198株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DLM和PMD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比较药敏结果。结果在198株MDR-TB临床分离株中,DLM、PMD的基线耐药率分别为5.1%(10/198)、3.5%(7/198),DLM的MIC值主要集中于0.016~0.06μg/mL,PMD的MIC值主要位于0.03~2μg/mL。在13株硝基咪唑类药物耐药株中,DLM耐药10株,PMD耐药7株,两者交叉耐药4株(30.8%,4/13)。结论DLM和PMD对MDR-TB临床分离株均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DLM的抑菌效果更强,但两者基线耐药的出现提示我们应在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德拉马尼 普瑞玛尼 药物敏感性 耐多药
下载PDF
结核杆菌单药敏感试验与多药联合敏感试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匡铁吉 董梅 +4 位作者 宋萍 雷红 孟祥红 何菊芳 佟爱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通过对单药敏感试验 (即常规药敏试验 )和多药联合敏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证明这两种敏感试验的符合率在 95 %以上。结果显示 ,由抗性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在体外对 4 0 %的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在 2种药物高度耐药、1种药物敏... 通过对单药敏感试验 (即常规药敏试验 )和多药联合敏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证明这两种敏感试验的符合率在 95 %以上。结果显示 ,由抗性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在体外对 4 0 %的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在 2种药物高度耐药、1种药物敏感时 ,病原菌在3种药物联合敏感试验中是敏感的。研究表明 ,根据多药联合敏感试验时受试株初生长时间、菌落数和菌落大小 ,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由抗性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的敏感程度 ;在结核菌药敏试验中应采用匡氏琼脂培养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药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 多药联合药敏试验 对比分析 化疗 结核病
下载PDF
青蒿琥酯及二氢青蒿素逆转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詹能勇 聂广 +2 位作者 黄慧谦 余卫业 赖小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8-11,共4页
【目的】了解青蒿素类中药单体(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单独或联合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初步研究此类单体是否具有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刃天青显色法判断各中药单体是否有抑菌或杀菌作用;MB/BAC... 【目的】了解青蒿素类中药单体(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单独或联合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初步研究此类单体是否具有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刃天青显色法判断各中药单体是否有抑菌或杀菌作用;MB/BACT系统(生物梅里埃)检测RFP或INH联合中药单体是否有逆转细菌耐药的作用。【结果】单独使用时各单体均不能杀灭结核分枝杆菌;RFP联合青蒿琥酯(200μg/mL)或二氢青蒿素(200μg/mL)可使11株耐RFP菌株中的9或6株变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2%或55%;INH联合上述中药单体则亦可使11株耐INH菌株中的10或7株变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0%或64%。【结论】青蒿琥酯及二氢青蒿素有较强的协同相应抗结核药或逆转结核菌的耐药性的作用,但青蒿琥酯敏感率较二氢青蒿素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青蒿琥酯 二氢青蒿素 青蒿素
下载PDF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与改良罗氏比例法在结核杆菌药敏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丽 陈保文 +2 位作者 沈小兵 罗永艾 王国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PhaB法 )与传统比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进行利福平、异烟肼药物敏感试验 ,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价廉的结核杆菌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和改良罗氏比例法检测 5 2株结核分... 目的 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PhaB法 )与传统比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进行利福平、异烟肼药物敏感试验 ,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价廉的结核杆菌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和改良罗氏比例法检测 5 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对利福平、异烟肼的敏感性 ,将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例法检测结果为利福平耐药株的 34株中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果为 32株耐药 ,2株敏感 ;1 8株敏感株中噬菌体方法检测结果为 1 7株敏感 ,1株耐药。噬菌体方法检测结核菌对利福平的灵敏度为 94 .1 %(32 / 34) ,特异度为 94 .4 %(1 7/ 1 8) ,符合率为 94 .2 %(49/5 2 )。比例法检测为异烟肼耐药的 38株菌中 ,噬菌体方法检测 35株耐药 ,3株敏感 ;1 4株异烟肼敏感株中 ,噬菌体方法检测 1 1株敏感 ,3株耐药。噬菌体方法检测异烟肼敏感性的灵敏度为 92 .1 %(35 /38) ,特异度为 78.6 %(1 1 / 1 4 ) ,符合率为 88.5 %(46 / 5 2 )。结论 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敏感性 ,灵敏度高 ,与WHO推荐使用的比例法符合率高 ,可在 4 8h得到结果。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用噬菌体方法的特异度不如利福平 ,有待进一步探讨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异烟肼 利福平 耐药 扩增 特异度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 比例法 敏感
下载PDF
显微镜观察药敏检测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自坤 熊国亮 +4 位作者 姜碧霞 方乐 李玮婷 徐晓萌 李俊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94-2197,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微镜观察药敏检测(MODS)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4孔细胞培养板液体培养方法建立MODS技术,并对最佳检测条件进行探讨。应用该技术对192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利福平、异烟肼、乙...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微镜观察药敏检测(MODS)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4孔细胞培养板液体培养方法建立MODS技术,并对最佳检测条件进行探讨。应用该技术对192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的药敏检测,并与传统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对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进行BACTEC-960测定。结果 MODS药敏检测时间中位数为6d。以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为判断标准,MODS技术进行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药敏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7.8%、98.7%、88.4%、93.2%、96.4%;特异度分别为98.0%、94.8%、94.3%、99.0%、95.6%;符合率分别为97.9%、96.4%、92.1%、96.4%、95.8%。结结论 MODS技术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128例脊柱结核耐药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秦世炳 董伟杰 +2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9-304,共6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在1057例患者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28例,阳性率12.1%;128例患者中耐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及链霉素最多,分别为22例、16例、27例,占17.2%,12.5%及21.1%;利福平、利福喷丁及链霉素的高浓度耐药情况严重,分别为16例、12例、25例,占耐该药菌株中的100.0%(16/16),75.0%(12/16),92.6%(25/27);其中耐多药结核(MDR-TB)21例,占阳性患者的16.4%(21/128),均为复治患者,培养阳性患者均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或个性化治疗,同时择期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仍以常规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利福喷丁)为主,耐多药脊柱结核多为复治患者,即以获得性耐药为主。因此早期获得患者耐药及药敏,并给予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并结合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对防止耐多药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治疗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甘辛 陈玲 +4 位作者 王建华 李娜娜 陈杨 张建勇 张泓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rpoB突变与利福平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集81例临床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PCR扩增rpoB基因及测序,并与利福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比较。结果27例耐利福平菌株中,20株发生rpoB基因突变(74.1%),突变位点包括...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rpoB突变与利福平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集81例临床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PCR扩增rpoB基因及测序,并与利福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比较。结果27例耐利福平菌株中,20株发生rpoB基因突变(74.1%),突变位点包括531和526在内的7个位点10种突变类型,并发现新的突变位点和突变形式;54株敏感株中,1株发生突变(1.9%)。结论利福平耐药rpoB基因突变有一定区域性,为发展快速的基因诊断技术检测耐多药结核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RPOB基因 突变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