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289 in <i>Mycoplasma genitalium</i>Enhances Microbial Invasion and Bacterial Persistence in Benign Human Prostate Cells
1
作者 Wasia Rizwani Leticia Reyes +2 位作者 Jeongsoon Kim Steve Goodison Charles J. Rosser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3年第6期232-245,共14页
Introduction: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infectious organisms may facilitate initiation and metastasis of many human cancers. One infectious organism of interest is Mycoplasma genitalium(Mg), a prevalent organism in ... Introduction: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infectious organisms may facilitate initiation and metastasis of many human cancers. One infectious organism of interest is Mycoplasma genitalium(Mg), a prevalent organism in humans known to cause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as well as urethritis and prostatit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enign, non-tumorigenic human prostate cells (BPH-1) chronically exposed to M. genitalium led to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cells as demonstrated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Based on work from our laboratory, we felt thi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revolved around a specific M. genitalium’s ABC transporter (MG289) with homology to M. hyorhinis’ ABC transporter, p37. In this study, differences in M. genitalium’s ability to infect and induce a unique proteome conducive to tumoral growth were studied with engineered M. genitalium in which the p37 protein was sil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Wild-type M. genitalium (strain 431c, designated as M. genitalium WT) and MG289 deficient M. genitalium mutant (strain 260_3, designated as Mg260_3)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We studied the infectivity potential between M. genitalium WT and Mg260_3 upon exposure to BPH-1 cells. Furthermore, we set out to identify a unique proteome in BPH-1 cells exposed to M. genitalium WT that could explain its ability to induc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benign cells. Validation of selected proteomic targets was carried out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Both M. genitalium WT and Mg260_3 strains showed somewhat similar growth curve when absorbance at 450nm was matched at day 0.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s) were similar for both strains at the same absorbance. However, the ability to infect BPH-1 cells was greatly reduced in Mg260_3 compared to the M. genitalium WT (p < 0.001). This was evident by infectivity assays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Proteomic analysis of BPH-1 cells infected with either M. genitalium WT or Mg260_3 for 8 hr, 24 hr and 6 days demonstrated a considerable shift in protein expression over uninfected BPH-1 cells at each time point. The preponderance of perturbed proteins regulated protein synthesis and protein processing, trigger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Conclusions: In summary, we demonstrate that Mg260_3, which is deficient of the phosphonate ABC transporter substrate-binding protein;MG289 (homologue to M. hyorhinis p37), is less effective in invading and maintaining an intracellular persistence in benign human prostate cells. In addition, deletion of MG289 resulted in altered BPH-1 responses to M. genitalium infection as evidenced by differential proteome profiling of BPH-1 infect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ER Stress Proteins Infection mycoplasma genitalium PROSTATE Proteomics
下载PD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Genitalium
2
作者 张秀英 兰东 +2 位作者 程少为 张景生 陈懿德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4年第1期44-46,65,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mycoplasmagenitalium infection in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mucopurulent cervicitis (MPC) patients.Metho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conducted to detect M. genitalium...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mycoplasmagenitalium infection in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mucopurulent cervicitis (MPC) patients.Metho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conducted to detect M. genitalium in the urogenitaltracts of 236 patients with NGU/MPC.Results: There was a specific M. genitalium band in42 out of 236 STD patients who were positive for M.genitalium by PCR.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ycoplasmagenitalium exists among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patients. It may be one of the etiological agents of NGU/M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mycoplasma genitalium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vicitis
下载PDF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of ocular chlamydial conjunctivitis in women with genital infection by Chlamydia trachomatis, Mycoplasma genitalium and Candida albicans attending outpatient clinic 被引量:2
3
作者 Rania Abdelmonem Khattab Maha Mohssen Abdelfatta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8期1176-1186,共11页
AIM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lamydial conjunctivitis and genital infection by Chlamydia trachomatis, Mycoplasma genitalium and Candida albicans, in addition to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d b... AIM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lamydial conjunctivitis and genital infection by Chlamydia trachomatis, Mycoplasma genitalium and Candida albicans, in addition to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d bacterial pathogens and oculogenital chlamydial infection.METHODS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on 100 (50 symptomatic and 50 asymptomatic) women attending the Gynecological and Obstetric outpatient clinic of Alzahra hospital, Alazhar University. Simultaneously a conjunctival swab was taken from these patient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done on DNA extracted from both vaginal and conjunctival swab samples. Culture for both vaginal and conjunctival swabs was also done.RESULTS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predominant organism isolated by culture in 20% and 40% of conjunctival and vaginal swabs respectively. By the PCR method, ocular Chlamydia trachomatis was present in 60% of symptomatic women, while 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was present in 30% of symptomatic women. The results of this method also indicated that 25/50 (50%) vaginal swabs were positive with PCR for Candida albicans versus 15/50 (30%) were PCR positive in conjunctival swab. Mycoplasma genitalium was present in only 10% of vaginal swabs. Concomitant oculogenital PCR positive results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Candida albicans were 30% and 28% respectively.CONCLUSIONOcular Chlamydia trachomatis was associated with 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a high percentage of women followed by Candida albicans. Cultured bacterial organisms do not play a role in enhancement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dia trachomatis mycoplasma genitalium Candida albicans vaginal swab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1803例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分析
4
作者 陈雪雯 李宏峰 +3 位作者 赵俊芳 宋林 刘平 部楠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皮肤性病科、妇科等科室患者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检测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患者1803例,... 目的分析本院皮肤性病科、妇科等科室患者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检测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患者1803例,统计分析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标本类型的CT、MG、NG、UU感染情况。结果不同性别患者CT及MG病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G及UU病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检测标本各病原感染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年龄段分层分析,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各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NG、UU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3例患者中同时检测4种病原体的患者共有1625例,在这1625例患者中感染单一病原的男女阳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感染2种病原的患者中,仅(CT+UU)阳性及(MG+UU)阳性的男女患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03例患者中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并存在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所以在临床诊疗时要注意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避免漏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生殖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粘附素蛋白MgPa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曾焱华 吴移谋 +3 位作者 游晓星 詹利生 粟盛梅 邓红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生殖支原体(Mg)粘附素蛋白(MgPa)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讨MgP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Mg的临床诊断与预防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生殖支原体粘附素蛋白(rMgPa′),重组蛋白经W... 目的:制备并纯化生殖支原体(Mg)粘附素蛋白(MgPa)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讨MgP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Mg的临床诊断与预防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生殖支原体粘附素蛋白(rMgPa′),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后用Ni-NAT亲和层析柱纯化,然后免疫新西兰兔以制备兔抗rMgPa′血清。用饱和硫酸铵法和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4B亲和层析柱纯化多克隆抗体,并经Western blot鉴定免疫血清的特异性,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血清的效价。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一分子量约为37kD的6×His-rMgPa′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后获得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利用饱和硫酸铵法和亲和层析法纯化后得到具有较高纯度的多克隆抗体,SDS-PAGE分析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分子量约为150kD,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ELISA结果显示抗体的效价为1∶25600。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兔抗rMgPa′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MgPa的生物学功能、Mg的临床诊断与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粘附蛋白 多克隆抗体 亲和层析
下载PDF
Uu及其亚群、Mg感染与BV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文娟 范爱萍 +3 位作者 韩姹 耿女 王辰 薛凤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解脲支原体(Uu)及其parvo生物群和T960生物群、生殖支原体(M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采集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以Nugent法确诊的44例BV患者(BV组)和88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的阴...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解脲支原体(Uu)及其parvo生物群和T960生物群、生殖支原体(M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采集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以Nugent法确诊的44例BV患者(BV组)和88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的阴道盥洗液,应用real-time PCR法分别对Uu、parvo、T960和Mg进行DNA定量测定。结果:BV组和对照组的Uu检出率分别为65.9%和50%(P=0.060),其中parvo生物群检出率分别为47.7%和43.2%(P=0.378)。BV组的T960生物群检出率(22.7%)显著高于对照组(9.1%)(P=0.032)。两组的Mg检出率均为4.5%(P=1.000)。结论:(1)总体检测Uu可能与BV无相关性,但Uu的不同分群与BV相关性不同,Uu的parvo生物群可能是下生殖道的定植菌群,与BV发病无相关性;Uu的T960生物群与BV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可能参与BV的致病。对BV复发者应注意合并Uu的T960亚群感染的可能;(2)Mg感染可能与BV发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解脲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 parvo T960
下载PDF
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MG)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成 黄键文 王丽华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采用PCR检验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用PCR技术进行DNA扩增,并... 目的采用PCR检验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用PCR技术进行DNA扩增,并与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141例标本MG-DNA扩增出26例,阳性率为18.4%,正常对照组65例MG-DNA扩增出3例,阳性率为4.62%(3/65),差异显著(x2=5.933,P=0.014 9<0.05).结论1)吉林地区STD高危人群有较高的MG感染率,是NGU的病因之一2)PCR技术具有敏感、快速、特异性强特点,可以用来研究MG感染现状,流行情况及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生殖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 NGU mg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MgPa模拟表位的MAP的制备、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焱华 余敏君 +2 位作者 唐双阳 游晓星 朱有葱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制备含有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MgPa)模拟表位的多抗原肽(MAP),为研制基于模拟表位的MAP用于Mg的诊断与预防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以多聚赖氨酸为核心基质,采用Fmoc方法合成含有MgPa模拟表位的八分枝MAP,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 目的制备含有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MgPa)模拟表位的多抗原肽(MAP),为研制基于模拟表位的MAP用于Mg的诊断与预防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以多聚赖氨酸为核心基质,采用Fmoc方法合成含有MgPa模拟表位的八分枝MAP,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MAP的纯度,质谱分析法测定MAP的分子量以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分别制备了含有MgPa 3个模拟表位的MAP,RP-HPLC分析的结果表明合成的3个MAP的纯度都在90%以上,质谱分析的结果说明所合成的MAP的分子量与预期的理论分子量相符。结论成功制备、纯化并鉴定了3个含有MgPa模拟表位的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黏附蛋白 模拟表位 多抗原肽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MG 427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9
作者 周俊 陈列松 +2 位作者 游晓星 曾焱华 吴移谋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2期1-2,共2页
目的构建生殖支原体MG 42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生殖支原体标准株G 37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g 427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GEX-6 p-1。定点诱导该基因中第289-291位核苷酸TGA密码子突变成TGG,构建p GEX-6 p-1/MG 427... 目的构建生殖支原体MG 42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生殖支原体标准株G 37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mg 427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GEX-6 p-1。定点诱导该基因中第289-291位核苷酸TGA密码子突变成TGG,构建p GEX-6 p-1/MG 427的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扩增出大约426 bp的基因片段,定点诱导突变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mg 427中的TGA被成功突变为TGG,与目的基因相符。结论成功构建生殖支原体渗透压诱导蛋白MG 427原核表达载体p GEX-6 p-1/MG 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mg 427 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CT、MG和NG的建立及其在流产和不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易广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PCR能同时检测 3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CT、MG、NG并运用于流产和不孕的研究。方法 :选择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淋球菌染色体或质粒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 3对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 473、2 81、390bp ,再分别用内切酶Taq...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PCR能同时检测 3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CT、MG、NG并运用于流产和不孕的研究。方法 :选择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淋球菌染色体或质粒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 3对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 473、2 81、390bp ,再分别用内切酶TaqI、EcoRI、MspI消化后得到的片段长度为 (2 92 ;181bp)、(136 ;145bp)、(2 5 0 ;140bp)加以证实。结果 :阴道拭子 :CT阳性率 2 4 7% (2 1/ 85 ) ;MG阳性率 :16 5 % (14/ 85 ) ;NG阳性率 :1.18% (1/ 85 ) ,总阳性率 :42 % (36 / 85 ) ;组织 :CT阳性率 :18.8% (18/ 96 ) ;MG阳性率 :16 .4% (16 / 96 ) ;NG阳性率 :1.0 4% (1/ 96 ) ;总阳性率 :36 .5 % (35 / 96 )。结论 :1 多重PCR辅以内切酶图谱是检测多种传播性疾病病原体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2 CT、MG、NG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并导致女性不孕、流产、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生殖支原体 淋球菌多重PCR 内切酶 流产 不孕
下载PDF
种鸡场鸡毒支原体不同免疫程序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鹏 丁爱君 +4 位作者 王怀娜 来庆梅 王海兰 郭龙宗 李玉燕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期23-27,I0007,I0008,共7页
鸡毒支原体病(MG)是养殖场的常发病之一,随着种鸡规模化养殖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增大,导致该病的感染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该病成为影响鸡苗产品质量的重要疾病。疫苗免疫是肉种鸡场防控MG的较为普遍而且有效的方法。规模化... 鸡毒支原体病(MG)是养殖场的常发病之一,随着种鸡规模化养殖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增大,导致该病的感染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该病成为影响鸡苗产品质量的重要疾病。疫苗免疫是肉种鸡场防控MG的较为普遍而且有效的方法。规模化养殖场常采用MG活苗和灭活疫苗结合的免疫程序,本研究跟踪评估某父母代种鸡群F-36株活苗+MG油苗、6/85株活苗+MG油苗、TS-11株活苗+MG油苗、TS-11株活苗四种不同免疫方式的抗体滴度,建立无MG野毒感染鸡群的正常抗体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鸡慢性呼吸道病 免疫程序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12
作者 徐磊 蓝银苑 +7 位作者 吴茜 黄进梅 何政强 方铭恒 欧江丽 吴兴中 薛耀华 杨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4-1439,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状况,以期为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筛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722例就诊者的2749份临床标本进行了MG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状况,以期为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筛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722例就诊者的2749份临床标本进行了MG DNA检测,同时对其中的2382例就诊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DNA的检测,收集并分析患者尿道炎和宫颈炎等临床症状与MG感染的相关性。结果2722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测生殖支原体阳性感染者120例,总体阳性率为4.4%,其中男性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4.9%(87/1790),女性为3.5%(33/932)。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性率降低。女性18~25岁组阳性率最高,为6.4%(18/281);男性≥46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5%(5/342),各年龄组生殖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就诊者MG检出率为7.3%(42/574),显著高于无尿道炎症状就诊者(3.7%,45/1216)。79例男性MG阳性患者中,MG单一感染占89.9%(71/79)。26例女性MG阳性患者中,MG单一感染占61.5%(16/26)。女性MG与CT合并感染率为1.2%,男性为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MG阳性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群,同时存在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应加强性病门诊患者MG早期筛查和监测的力度,以减少高危性活跃人群中MG感染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流行 核酸扩增试验 性传播疾病 合并感染
下载PDF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妇科疾病的相关性
13
作者 林晓红 陈志浩 +2 位作者 李佳 杨红 陈柳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分析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与不孕不育、妇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43例门诊女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临床诊断为HPV感染、阴道炎及不孕、不良孕史等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结果:共检测6943例女性泌... 目的:分析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与不孕不育、妇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43例门诊女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临床诊断为HPV感染、阴道炎及不孕、不良孕史等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结果:共检测6943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样本,支原体阳性2507例,总阳性率为36.1%,≤20岁女性的阳性率高达56.0%。其中微小脲原体3型阳性率最高达12.5%,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8.4%,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的阳性率分别是7.9%和0.4%;不孕组、HPV感染组和阴道炎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4.8%、44.7%和42.9%,与对照组相比χ^(2)值分别为15.871、12.500、25.337,P<0.001,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支原体感染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同,且与不孕、HPV感染和阴道炎相关,临床应加强支原体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 微小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
下载PDF
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精子参数与DNA完整性的交互作用及支原体感染对其的影响
14
作者 张利娟 郑渠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精子参数与DNA完整性的交互作用及支原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诊断的12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有支原体感染分为感染组(n=33)和未感染... 目的研究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精子参数与DNA完整性的交互作用及支原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诊断的12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有支原体感染分为感染组(n=33)和未感染组(n=87)。另选取同期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精液质量、DNA完整情况,研究精子DNA完整情况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精液液化时间长于对照组,精子活率、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形态率低于对照组;感染组患者的精液液化时间长于非感染组,精子活率、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低于非感染组。研究组患者的无光晕、小光晕、中光晕、大光晕、DNA碎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患者的无光晕、小光晕、中光晕、大光晕、DNA碎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精液液化时间与大光晕、DNA碎片率呈负相关,与精子活率、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结论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精子参数、支原体感染与DNA完整性呈显著相关性,支原体感染可能会造成DNA完整性下降,进而影响精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男性不育 精液质量 精子DNA完整性
下载PDF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对女性不孕患者性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黄新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79-82,共4页
目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对女性不孕患者性激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组50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病原体检查。观察组进... 目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对女性不孕患者性激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组50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病原体检查。观察组进行性激素、炎症因子及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查。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原体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性激素、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5.79%和1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感染会促进抗子宫内膜抗体的生成,并会影响性激素和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引起不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性激素 炎症因子 沙眼衣原体 生殖支原体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晓雯 刘朝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717-1722,共6页
生殖支原体是近年来新兴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它具有独特的致病机制及隐匿的临床症状,是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微生物。生殖支原体与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输卵管因素不孕症及不良妊娠结局... 生殖支原体是近年来新兴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它具有独特的致病机制及隐匿的临床症状,是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微生物。生殖支原体与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输卵管因素不孕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此外,其与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等)的获得及持续之间存在的关系也被逐步揭示。同时,它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就近年来生殖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相关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生殖支原体的认识及重视,为防治生殖支原体相关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性传播感染 盆腔炎性疾病 黏液脓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MgPa)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磊 李冉辉 +4 位作者 邓湘赢 戴佩 李玲玲 罗丹 曾焱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8-43,共6页
从利用基于分离的泛素介导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的人尿道上皮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生殖支原体(Mg)黏附蛋白(MgPa)的互作蛋白。以pET30a-MgPa为模板,经PCR扩增MgPa基因,将其分别连接到pBT3STE和pBT3SUC载体以构建诱饵质粒pBT3STE-MgPa... 从利用基于分离的泛素介导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的人尿道上皮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生殖支原体(Mg)黏附蛋白(MgPa)的互作蛋白。以pET30a-MgPa为模板,经PCR扩增MgPa基因,将其分别连接到pBT3STE和pBT3SUC载体以构建诱饵质粒pBT3STE-MgPa和pBT3SUC-MgPa;将诱饵质粒分别转化到酵母菌株NMY32内,检测其毒性和自激活活性;将人尿道上皮细胞cDNA文库质粒pPR3-N-207-Zeng转入到含pBT3SUC-MgPa诱饵质粒的酵母菌株中,筛选阳性克隆。检测阳性克隆LacZ报告基因的活性。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DNA测序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的诱饵质粒pBT3STE-MgPa和pBT3SUC-MgPa两者都没有自激活功能,且pBT3SUC-MgPa的活性强于pBT3STE-MgPa。用pBT3SUC-MgPa转化NMY32酵母作为受体酵母细胞。经DNA测序与BLAST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的28个阳性克隆归属于23个不同的蛋白。从利用分离的泛素介导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的人尿道上皮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到23个与MgPa相互作用的蛋白,为阐明MgPa的功能及Mg可能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黏附蛋白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16SrRNA基因和MgPa基因Taq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正宇 王碧玉 +3 位作者 蔡亮 谢良伊 姚玲 王太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对生殖支原体(Mg)16Sr RNA基因和Mg Pa基因Taq 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选取敏感度更高的靶基因进行Taq Man荧光PCR检测。方法选取Mg 16Sr RNA基因和Mg Pa基因为靶基因,根据已报道文献设计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 目的对生殖支原体(Mg)16Sr RNA基因和Mg Pa基因Taq 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选取敏感度更高的靶基因进行Taq Man荧光PCR检测。方法选取Mg 16Sr RNA基因和Mg Pa基因为靶基因,根据已报道文献设计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对泌尿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Taq Man荧光PCR检测,对Mg不同靶基因Taq Man荧光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g 16Sr RNA基因Taq Man荧光PCR检测敏感性为90%,Mg Pa基因Taq Man荧光PCR检测敏感性为97.5%。结论 Mg Pa基因Taq Man荧光PCR敏感性要高于16Sr RNA基因Taq Man荧光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16SRRNA基因 mgPa基因 Taq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CT,NG,MG和UU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盈 林佩萱 +3 位作者 陈翊 钟家禹 谢嘉慧 朱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及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2388份,采用实...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及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2388份,采用实时荧光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对以上标本分别进行CT-RNA,NG-RNA,MG-RNA和UU-RNA检测。结果女性患者CT,UU,NG和MG总阳性率分别为6.57%(157/2388),53.73%(1283/2388),0.63%(15/2388)和1.38%(33/2388),UU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1.6,P<0.01)。排在前三位的感染类型分别为:单独UU感染,CT+UU混合感染和单独CT感染,分别占85.51%,8.03%和2.93%。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轻女性,临床诊断为泌尿生殖道炎症的女性患者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P<0.01)。结论UU是广州地区女性主要的流行病种,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加强育龄期女性的早期筛查和监测。SAT检测能为临床诊断CT,NG,MG和UU感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生殖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晓雯 孙媛媛 +4 位作者 李华 赵虹 白会会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HPV检测结果阳性的154例设为研究组,阴性的501例设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间STI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8%对50.50%,P=0.001)。HPV感染组中非常明确的STI病原体,即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总检出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P=0.006)。人型支原体(Mh)在HPV感染组的检出率高于阴性组(7.79%对3.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均为解脲支原体(UU),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9%对48.10%,P=0.001),研究组中有19.8%为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70%(P=0.004),UU中以单一型微小脲原体(Up)阳性为主(79.49%对83.11%),Up3(38.46%对32.42%)、Up6(32.05%对35.16%)和Up1(8.97%对14.61%)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脲脲原体(Uu)感染仅在≥25岁组中呈现出与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③患者年龄随着共感染STI病原体的种类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2)。④两组间阴道微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TI病原体感染与阴道微生态无明显相关。⑤STI病原体与HPV感染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u感染是发生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0,95%CI:1.114~6.164,P=0.027),UU亚型及STI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将显著增加HPV的感染风险(OR=1.594,95%CI:1.070~2.375;OR=1.666,95%CI:1.245~2.229,P<0.05)。结论单一型UU是女性下生殖道的常驻菌群,与HPV感染并无相关。CT、Mg、NG、HSV-Ⅱ以及STI病原体、UU亚型的多重感染与HPV感染有关,尤其应关注≥25岁女性的STI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 生殖支原体 阴道微生态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