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traordinary Case of Silent Extensive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Giant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and Dressler Syndrome 被引量:2
1
作者 Iat-Lon Leong Weng-Chio Tam +1 位作者 Paul Chan (Chen) Zhong-Min Li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4年第6期294-298,共5页
Early pos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pericarditis, pericardial effusion with or without cardiac tamponade, and late post-MI pericarditis (Dressler syndrome), are the major pericardial complications after AMI. ... Early pos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pericarditis, pericardial effusion with or without cardiac tamponade, and late post-MI pericarditis (Dressler syndrome), are the major pericardial complications after AMI. It is quite rare and estimated to be only about 0.1% in AMI patients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so it is easily neglected or misdiagnosed and may have tragic result to patient. Clinical features of this post-AMI complication include fever, chest pain, pericarditis and pleurisy occurring 2 to 3 weeks after AMI. Dressler syndrome is rarely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d echocardiograph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iagnosis of left ventricle aneurysm. We report a 54-year-old male heavy labor worker who had asymptomatic,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ich resulted in large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and also systolic heart failure was noted. Patient was diagnosed to have Dressler syndrome after his second cardiology clinic follow-up. He received coronary angiography which revealed triple vessel disease with total occlus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a giant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was found. He receiv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with Batista method and followed-up uneventfully at the cardiology cli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ssler SYNDROME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下载PDF
Left ventricular pseudoaneurysm: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Lavanya Alapati W Randolph Chitwood +2 位作者 John Cahill Sanjay Mehra Assad Movahed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4期90-93,共4页
Left ventricular(LV) pseudoaneurysm is a rare complication that is reported in less than 0.1% of all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cardiac rupture contained by the pericardium and is charact... Left ventricular(LV) pseudoaneurysm is a rare complication that is reported in less than 0.1% of all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cardiac rupture contained by the pericardiu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myocardial tissue in its wall unlike true aneurysm which involves full thickness of the cardiac wall.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these patients is nonspecific, making the diagnosis challenging.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an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re the noninvasive modalities whereas coronary arteriography and left ventriculography are invasive modalities used for the diagnosis. As this condition is lethal, prompt diagnosis and timely management is vi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pa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left ventricular PSEUDOaneurysm
下载PDF
Giant and thrombose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3
作者 Jose Alberto de Agustin Jose Juan Gomez de Diego +7 位作者 Pedro Marcos-Alberca Jose Luis Rodrigo Carlos Almeria Patricia Mahia Maria Luaces Miguel Angel Garcia-Fernandez Carlos Macaya Leopoldo Perez de Isl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7期431-433,共3页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s are a frequent complication of acute extens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re most commonly located at the ventricular apex. A timely diagnosis is vital due to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that ...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s are a frequent complication of acute extensi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re most commonly located at the ventricular apex. A timely diagnosis is vital due to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that can occur,including heart failure,thromboembolism,or tachyarrhythmias.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78-yearold male with history of previous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urrently under evaluation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revealed a huge thrombosed and calcified anteroapical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Coronary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that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was chronically occluded,and revealed a big and spherical mass with calcified borders in the left hemithorax. Left ventriculogram confirmed that this spherical mass was a giant calcifie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causing very sever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The patient underwent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ECHOCARD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CORONARY ANGIOGRAPHY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分阶段管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娜娜 程春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分析赋能理论下的分阶段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55例,... 目的:分析赋能理论下的分阶段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干预方式)与观察组(55例,基于赋能理论的分阶段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干预前后心功能、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72.73%比89.09%)、左室射血分数(LVEF)[(52.67±1.56)%比(56.80±1.10)%]、CSMS[(87.29±11.02)分比(101.45±17.01)分]、GSES[(24.67±3.66)分比(29.24±4.83)分]、CQQC[(80.18±14.25)分比(104.00±20.95)分]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33.58±4.43)ml比(117.26±4.26)m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64.49±2.48)ml比(55.13±2.58)ml]和再入院率(14.55%比1.82%)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3.782,P=0.052)。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分阶段管理能够显著提高AMI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护理 心室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源振 司道远 +1 位作者 张仲樊 张文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6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6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3个月内并发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LVT分为LVT组(26例)和非LVT组(1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可能导致左心室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造成LVT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T组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非LVT组(P<0.05),白细胞水平低于非LVT组(P<0.05)。经胸心脏超声结果显示,LVT组左室内径及左室后壁厚度均大于非L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壁心肌梗死(β=1.595,OR=4.930,95%CI:1.080~22.503)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左心室壁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
6
作者 李楠 郭永梅 +2 位作者 蔡雄 张上仕 邹金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7-93,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壁瘤(LVA)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LVA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壁瘤(LVA)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LVA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CI后是否发生LVA分为无LVA组(76例)和LVA组(3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步构建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A形成预测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价值。结果 LVA组女性占比、饮酒率、C反应蛋白(CCRP)、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均高于无LVA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LVA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VEF、CRP、BNP、MMP-9预测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60、0.868和0.803,预测LVA形成的临界值分别为49.478%、27.905 mg/L、389.798 pg/mL、279.807 pg/mL。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589(95%CI:1.428,7.215)]、饮酒[OR=2.694(95%CI:1.437,5.482)]、LVEF≤49.478%[OR=3.978(95%CI:0.537,1.176)]、CRP≥27.905 mg/L [OR=4.959(95%CI:2.003,19.350)]、BNP≥389.798 pg/mL [OR=2.739(95%CI:1.455,5.712)]、MMP-9≥279.807 pg/mL [OR=5.105(95%CI:1.684,14.178)]是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临床相关指标LVEF、CRP、BNP、MMP-9纳入LVA形成预测模型,Logit(P)=-31.584+1.381_(XLVEF)+1.601_(XCRP)+1.007_(XBNP)+1.630_(XMMP-9)。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临界值为31.580,AUC为0.941,敏感性为92.1%(95%CI:0.846,0.988),特异性为88.2%(95%CI:0.754,0.934)。LVA形成预测模型的敏感性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女性、饮酒及LVEF、CRP、BNP、MMP-9水平是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存在该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尽早发现LVA的发生,以便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室壁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三维超声参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转归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沈丹 颜紫宁 +1 位作者 范莉 芮逸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98,共7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80例AMI合并LVA患者。根据LVA病理解剖分...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80例AMI合并LVA患者。根据LVA病理解剖分型将患者分为A组(AMI合并功能性LVA)、B组(AMI合并解剖性LVA)和C组(AMI合并血栓性LVA),分别为31例、28例和21例。采用RT-3DE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排血量(CO)、球形指数(SPI),并按照体表面积(BSA)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心脏指数(CI)。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前及术后2个月LVEF、SPI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手术前后LVEDV、LVESV、LVEDVI、LVESVI降低幅度小于A、B组(P<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CO、CI升高幅度大于A组,但小于B组(P<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LVEDV降低幅度小于A组(P<0.05),CO、CI升高幅度大于A组(P<0.05),LVESVI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升高幅度小于A、B组(P<0.05),SPI降低幅度小于A组(P<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SPI降低幅度小于A组(P<0.05)。AMI合并LVA患者手术前LVEF与LVEDV、LVESV、CO、LVEDVI、LVESVI、CI呈负相关(r=-0.614、-0.736、-0.364、-0.614、-0.739和-0.348,均P<0.05);手术后LVEF与LVEDV、LVESV、CO、LVEDVI、LVESVI、CI呈负相关(r=-0.605、-0.720、-0.335、-0.594、-0.725和-0.320,均P<0.05)。手术前后SPI与LVEDV、LVESV、CO、LVEDVI、LVESVI、CI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2个月AMI合并功能性及解剖性LVA患者心室形态和整体收缩功能均明显改善,手术效果确切,RT-3DE可评估急诊PCI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室壁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三维超声 左心室射血分数 球形指数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赵映 杨俊峰 顾承雄 黄方炯 伯平 周其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 心肌梗死 外科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超声与MRI在诊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辉锋 宋溢娟 +2 位作者 曲红培 宋海乔 陈瑞晓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69-71,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心肌梗死(C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4例疑为CI后LV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和冠状动脉造影。比... 目的探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心肌梗死(C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4例疑为CI后LV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MRI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超声与MRI检测对CI后LVA的诊断应用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1)超声心动图、MRI检查LVA的检出率均为100%,诊断LVA分布的准确率也均为1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RI矛盾运动区域检出率明显较超声心动图高(P<0.05);(3)MRI诊断CI后LVA后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与MRI在诊断CI后LVA中均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应用MRI更有利于鉴别诊断和判断LVA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 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游离壁破裂的诊断与治疗三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明东 肖健勇 +6 位作者 朱延波 骆永娟 关欣 王连群 张擎 刘寅 孙根义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452-14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LVWR)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4月AMI后LVWR患者的临床特征、综合诊断以及成功治疗过程。结果入选患者3例。例1为AMI后心脏超声诊断心肌筛孔样破裂,因合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游离壁破裂(LVWR)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4月AMI后LVWR患者的临床特征、综合诊断以及成功治疗过程。结果入选患者3例。例1为AMI后心脏超声诊断心肌筛孔样破裂,因合并心源性休克行急诊血运重建,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降低心室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以降低室壁张力,同时少用或停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促进心室破裂局部血栓机化愈合。例2为再发AMI患者,血运重建后2 d超声诊断心脏破裂并形成血栓包裹,支架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查心脏CT进一步确定诊断。例3为AMI后4 d超声诊断LVWR并形成血栓包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择期冠脉造影后行外科手术修补破裂成功。结论有效的药物治疗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外科修补可以降低AMI后LVWR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 梗死后 心脏室壁瘤 左室游离壁破裂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壁瘤形成机制、并发症及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永利 刘斌(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91-794,共4页
左心室壁瘤(LV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心肌变薄及纤维化,引起左心室重构,在心室压力作用下室壁局部向外膨出是室壁瘤形成的... 左心室壁瘤(LV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心肌变薄及纤维化,引起左心室重构,在心室压力作用下室壁局部向外膨出是室壁瘤形成的机制。室壁瘤的形成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间隔穿孔、心力衰竭、左室附壁血栓等并发症,病死率较无室壁瘤形成者高6倍以上。因此,室壁瘤的预防、逆转及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心室壁瘤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情况(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迪 黄希正 马淑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G0)15名,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组(G1)29名,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组(G2)15名。运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G0)15名,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组(G1)29名,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组(G2)15名。运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技术测定心功能指标: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LVEF、TPE、PER、1/3EF、1/3ER。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TPF、PFR、1/3FF、1/3FR。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LVREF (6个节段)。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参数:LVR1/3FF(6个节段)。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在LVEF、PER、1/3EF、1/3ER中,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01)。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PFR、1/3FF、1/3FR,G2比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01)。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LVREF在所有1-6节段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1)。④左室舒张功能参数,LVR1/3FF在所有1-6节段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左心室壁瘤的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左心室心肌梗死 左心室壁瘤 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剑 李亚雄 +2 位作者 彭勇 伏跃林 张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16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NYHA分级Ⅲ-Ⅳ级,年龄(5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室壁瘤16例病例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NYHA分级Ⅲ-Ⅳ级,年龄(55±12)岁,16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安返ICU,其中1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33.24±3.1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58.36±6.57)mm,NYHA分级:Ⅲ-Ⅳ级,术后3月复查LVEF:(50.46±5.96)%,LVEDD:(40.79±5.68)mm,NYHA分级Ⅰ-Ⅱ级,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综合室壁瘤的大小和患者循环状况采取适宜的手术策略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左室室壁瘤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室壁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1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立新 吉庆伟 +2 位作者 公威 营晓 相爽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男115例(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男115例(91.3%),所有患者均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形成,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42.4±9.7)%;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6例(28.6%),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14例(11.1%),前壁心肌梗死56例(44.4%),下壁、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6例(4.8%),下壁心肌梗死4例(3.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例(7.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62例(49.2%),其中15例为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病变中重度狭窄6例(9.7%),前降支完全、次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59例(95.2%),回旋支完全、次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19例(30.6%),右冠状动脉完全、次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25例(40.3%)。结论LVEF降低、室壁瘤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心室附壁血栓 室壁瘤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左室室壁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咏 常芸 +3 位作者 陈娟 王秋静 张金美 曹世斌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9期1820-1821,共2页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左心室功能明显受损,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临床并非少见,自然预后差。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室室壁瘤切除,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4例,取得...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左心室功能明显受损,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临床并非少见,自然预后差。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室室壁瘤切除,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8例,女56例,年龄49-81岁,平均65.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 左室室壁瘤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左心室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永国 朱伟 +1 位作者 李安娜 晁鹏 《中国医药》 2021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左心室血栓(LVT)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9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0例不能配合研究及随访、139例失访或...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左心室血栓(LVT)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9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0例不能配合研究及随访、139例失访或资料不全,最终纳入2533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室壁瘤或LVT,将其分为无室壁瘤或LVT组(2348例)和室壁瘤或LVT组(18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室壁瘤或LVT)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LVT的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方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LVT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室壁瘤或LVT组女性、体重指数≤25 kg/m^(2)、收缩压降低≥30 mmHg(1 mmHg=0.133 k 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前壁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正常参考值上限20倍比例均高于无室壁瘤或LVT组[33.5%(62/185)比19.5%(459/2348)、22.2%(41/185)比7.9%(185/2348)、22.7%(42/185)比12.3%(288/2348)、26.5%(49/185)比10.7%(251/2348)、17.8%(33/185)比8.6%(202/2348)、43.2%(80/185)比22.4%(526/2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脑卒中史、体重指数≤25 kg/m^(2)、收缩压降低≥30 mmHg、LVEF≤35%、前壁心肌梗死、CK-MB升高≥正常参考值上限20倍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LVT的危险因素(均P<0.001)。将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获得各项危险因素的得分:女性,61分;脑卒中史,60分;体重指数≤25 kg/m^(2),80分;收缩压下降≥30 mmHg,58分;LVEF≤35%,100分;CK-MB升高≥正常参考值上限20倍,61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C指数为0.723。253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25%作为验证组(633例,其中发生室壁瘤或LVT者31例),其余患者作为模型组(1900例,其中发生室壁瘤或LVT者154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AUC为0.694,验证组AUC为0.739。模型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重合良好。结论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女性、脑卒中史、体重指数≤25 kg/m^(2)、收缩压降低≥30 mmHg、LVEF≤35%、CK-MB升高≥正常参考值上限20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壁瘤或LVT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红 木拉提(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66-469,共4页
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壁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室壁瘤 心肌梗死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室壁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兰建军 王琳 +7 位作者 王世海 曾晓斌 杨超 吴登轩 郑学忠 文亚红 钱昌明 徐大文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8期521-525,535,共6页
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AMI伴L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照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AMI伴L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照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华法林维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胶原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心室造影结果(相角程、半高宽、相位标准差)及动态心室ERNA反常容积显像结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6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随访1年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7 d和治疗30 d后,两组LVESVI、LVEDVI、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室造影的相角程、半高宽、相位标准差等均较治疗前降低,反常容积指数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反常容积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均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随访1年间,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方案治疗AMI伴LVA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胶原合成,逆转心室重构及LVA形成,提高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虽然一定程度增加出血事件,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室壁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心功能 血清胶原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汇娟 贾月霞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321-1322,共2页
目的:系统分析运用实施实时超声心动图方法在评价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以及基础性生理功能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时间阶段,某院临床收治的接受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14例作为本次研究... 目的:系统分析运用实施实时超声心动图方法在评价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以及基础性生理功能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时间阶段,某院临床收治的接受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1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14例患者的心脏器官展开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处理,同时针对14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容积展开系统分析。结果:14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均顺利成功获取了心脏器官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并且实际获取的影像学图像检查结果清晰揭示了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壁瘤患者室壁瘤病理组织的三维立体形态特征,以及患者左心室生理组织与室壁瘤病理组织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能够实现对患者左心室容积参数水平的准确揭示。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运用实时超声心动图方法展开检查,能够实现对患者左心室容积参数水平的清晰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左心室 容积 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与急性室壁瘤形成的关系
20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赵运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结果LVA组AMI后6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LVA组(P<0.05)。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积分(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LVA组。LVA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LV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LVA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利钠肽 心室功能 血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