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e of the art contemporar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 and in-hospital organization, devices anddrugs 被引量:4
1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esentation,diagnosi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invasive treatment of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in or...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esentation,diagnosi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invasive treatment of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accessibility of primary pem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Data source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English publications on STEMI treatment.No formal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but an effort was made to be comprehensive.Study selection Studies were selected if they contained data relevant to the topic.Preferably,data from clinical randomized trials,meta-analyses,guidelines and a few recent reviews are referenced.Results The described clinical approach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has been a continuum of scientific results and transla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since the advent of thrombolytic reperfusion.This has resulted in a dramatic in-hospital mortality decrease from 30% in the 1960s to the present 5%.The biggest survival benefits have undoubtedly been achieved after the advent of reperfusion strategies.In contemporary treatment of STEMI,additional treatment effects on survival have to be sought in the very early admission phase,as the current mortality hazard drops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first critical days to continuously very low levels after discharge.Conclusions Optimal treatment of STEMI patients is best performed with a widely accessible reperfusion strategy,preferably primary PCI,with contemporary peri-procedural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and device implantation.Accessibility of reperfusion strategies is increased by efficient STEMI networks applying prehospital triage with digital tele-transmission of electrocardiograms (ECGs) and seamless patient transitions between health-care unities.Efficient treatments of complicated STEMI with out-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or cardiogenic shock underline the necessity of structured referral systems,preferably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itial STEMI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IBRINOLYSIS pre-hospital triage antiplatelet therapy antithrombotic therapy drug eluting stents cardiogenic shock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原文传递
In-Stent Thrombosis after Antiplatelet Therapy Conversion while Awaiting Coronary Bypass
2
作者 Nathan Burke Tawanna Charlton +1 位作者 Hussam Hawamdeh Ki Park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20年第4期139-143,共5页
In-stent thrombosis(IST)is a rare yet dangerous complication that may occur despite optimized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This is a case of an 81-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ST-... In-stent thrombosis(IST)is a rare yet dangerous complication that may occur despite optimized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This is a case of an 81-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Right coronary artery(RCA)occlusion was suspected.RCA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performed.Complicated lef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as subsequently discovered.Per cardiothoracic surgeon request,the patient was transitioned from ticagrelor to clopidogrel therapy in preparation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he patient experienced IST the day before surgery while receiving clopidogrel.We examine this case,which highlights the complexity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choice and the role of genetic testing in evaluation of IST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tiplatelet therapy GENETICS platelet biology drug-eluting stent drugs/pharmacotherapy
下载PDF
药物球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诊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上官海娟 郭卉 +2 位作者 陈雯雯 张慧 汪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DC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急诊DCB治疗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武汉亚洲心脏病... 目的观察药物球囊(DCB)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急诊DCB治疗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STEMI患者共120例,术中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DCB组(60例)与DES组(60例)。统计两组基本资料及手术资料,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9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MACE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DCB组术后9月行CT-FFR测定。结果DCB组术中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高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比3.3%,P=0.015),DCB组经充分的预处理后术中冠状动脉夹层多为B型以下;两组TIMI分级、MACE发生率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月DCB组32例随访,27例CT-FFR为0.80~0.96,无MACE发生;5例CT-FFR在0.75~0.79,其中1例心绞痛发作,经调整药物后症状缓解。结论与DES相比,STEMI患者经充分的预处理后急诊DCB治疗安全、有效,随访期间CT-FFR≥0.75药物治疗无症状患者可安全推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人造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应用现状及前景
4
作者 刘瀚峰 王晶晶 余云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1123,共6页
背景:心肌梗死是目前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无法完全恢复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天然来源的外泌体产量... 背景:心肌梗死是目前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无法完全恢复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天然来源的外泌体产量少,获取难度大、耗时长、归巢效果不佳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人造外泌体作为天然外泌体的替代品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目的:阐述人造外泌体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研究现状,将其分为半人造和全人造两种设计模式,就两种模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对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做出评价和展望。方法:以“人造外泌体,心肌梗死,工程化”为中文检索词,以“artificial exosome,hybrid exosome,myocardial infarction,nanoparticle,drug delivery system”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重点为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同时纳入部分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7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通过半人造改造外泌体的方式,不论是靶向肽段的修饰、生物膜的杂交或是磁力物质的辅助,均改善了传统的外泌体疗法靶向性不足、驻留率低、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等缺陷,提高了传统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率,但是这些改造策略存在修饰效率不明确、医学伦理以及生物毒性等方面的问题。(2)全人造仿生外泌体相对于外泌体的改造,其设计自由度较高,可以解决天然来源外泌体提取存储难度高、规模化生产局限等问题,然而全人造外泌体的改造策略目前仍缺少可靠的临床前数据支持与生物安全性的检测,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所需的标准化流程,因此在应用到临床以前,作为替代天然外泌体的人造外泌体方案仍需要科研人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外泌体 干细胞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脏病 非细胞疗法 生物工程技术 药物递送系统 细胞外囊泡 仿生纳米技术
下载PDF
芪冬颐心口服液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秋静 吕文伟 +4 位作者 路航 刘芬 杨世杰 华玉强 季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 :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 (QDYX)对正常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影响。方法 :采用麻醉开胸犬 ,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代谢参数 ,并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 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测定心肌梗... 目的 :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 (QDYX)对正常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影响。方法 :采用麻醉开胸犬 ,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代谢参数 ,并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 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酶学变化。结果 :1.0、 2 .0 g· kg- 1 QDYX可降低冠脉阻力 ,增加冠脉流量 ,减少心肌耗氧量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降低血清肌酸激酶 (CK)及乳酸脱氢酶 (L DH)活性。结论 :QDYX能降低冠脉阻力 ,增加冠脉流量 ,减少心肌耗氧量 ,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急性病 药物疗法 芪冬颐心口服液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文伟 计国义 +2 位作者 赵丽娟 杨世杰 张喜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麻醉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心外膜电图 ( EECG)、心肌梗死范围 ( MIS)和血清心肌酶的影响。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可减少缺血程度 ( Σ- ST) ,降低缺血范...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麻醉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心外膜电图 ( EECG)、心肌梗死范围 ( MIS)和血清心肌酶的影响。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可减少缺血程度 ( Σ- ST) ,降低缺血范围 ( N- ST) ,减少血清心肌三酶 ( AST、CPK和 LDH)的活性 ,缩小缺血心肌的梗死范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心肌酶 氨氯地平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汪朝晖 冼绍祥 +2 位作者 杨忠奇 李南夷 赵立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G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与贴壁法结合获取MSCs,进行原代培养和克隆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34和CD44以鉴定...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G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与贴壁法结合获取MSCs,进行原代培养和克隆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34和CD44以鉴定该法所获细胞是否为MSCs;对传至第8代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分别为GS组(终末浓度为 250 mg/L)、5-氮胞苷(5-aza)组(终末浓度为10μmoL/L)、GS+5-aza组(终末浓度分别为250 mg/L、10μmol/L),每组再分 3个亚组,分别对MSCs进行24、48、72 h诱导,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数及阳性细胞数,计算心肌样细胞转化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结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cTn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导前后心肌细胞特征性基因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 MHC)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后的细胞生长密集,形态呈纺锤状,表面抗原鉴定为CD44表达阳性,表明所获细胞为 MSCs;经GS、5-aza诱导后,MSCs分化成类心肌细胞,3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8%、35%、39%); 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Desmin、cTnI和MHC表达均阳性,阳性细胞呈梭形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表明MSCs在 GS体外诱导下已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并具有心肌样细胞的特性。【结论】GS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药理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作用 心肌梗塞/中药疗法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刺五加叶皂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冷 睢大员 +3 位作者 曲绍春 于小风 王志才 陈燕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通过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模型观察刺五加叶皂苷 (ASS)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模型 ,同时应用 ASS,给药 4周后测定心室重构大鼠血液动力学、生化学及形... 目的 :通过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模型观察刺五加叶皂苷 (ASS)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模型 ,同时应用 ASS,给药 4周后测定心室重构大鼠血液动力学、生化学及形态学参数。结果 :ASS对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大鼠 ,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 dp/ dtmax)及其校正值 (± dp/ dtmax/ L VSP) ,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 (L VEDP) ,亦能明显降低左心室容积 (L VV)、左心室长轴 (L VL A)长度、左心室短轴 (L VSA)长度、左心室绝对重量(L VAW)、左心室相对重量 (L VRW) ,但对右心室绝对重量 (RVAW)、右心室相对重量 (RVRW)、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 (L VSP)、平均动脉压 (MAP)及体重 (BW)均无明显影响。 ASS可明显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 PO)及心肌血管紧张素 (Ang )和肾上腺素 (E)含量 ,提高超氧物歧化酶 (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治疗应用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心室复建 大鼠 WISTAR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开心胶囊对大鼠心梗后左室非梗塞区胶原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周迎春 赵锋利 +1 位作者 陈镜合 朱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开心胶囊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模型 ,术后 3d给予开心胶囊 (西洋参、黄芪、麦冬、川芎、香附等组成 ) 8周后 ,用羟脯氨酸法及放免法检测大鼠...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开心胶囊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模型 ,术后 3d给予开心胶囊 (西洋参、黄芪、麦冬、川芎、香附等组成 ) 8周后 ,用羟脯氨酸法及放免法检测大鼠非梗塞区左室心肌胶原总量及循环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非梗塞区胶原总量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开心胶囊高、低剂量组胶原总量较模型组降低 (P <0 0 1) ,与开搏通组相近 (P >0 0 5 )。【结论】开心胶囊可以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 ,增加心肌顺应性。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胶囊 药理学 心肌梗塞 胶原 动物模型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晓明 李付彪 +1 位作者 吕文伟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及TGP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及TGP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观察TGP对心外膜电图(EECG)、心肌梗塞面积(MIS)和血清心肌酶的影响。结果:TGP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程度(Σ-ST)减轻(P<0.05,P<0.01),心肌缺血范围(N-ST)缩小(P<0.05),MIS缩小(P<0.05,P<0.01),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降低(P<0.05,P<0.01),游离脂肪酸(FF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降低(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P<0.05,P<0.01)。结论:TGP对实验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心外膜电图#心肌酶 活性氧
下载PDF
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善春 杨军 +2 位作者 方毅民 林乐军 徐志英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利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心肌无复流”治疗的新途径。方法行PCI的AMI患者82例,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受检患者分别于梗... 目的利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心肌无复流”治疗的新途径。方法行PCI的AMI患者82例,分为川芎嗪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受检患者分别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即刻、川芎嗪治疗24 h内及第15天分别注射^(99)Tc^m-tetrofosmin 555、1110和740 MBq,1 h后用SPECT行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CEqual和QGspect软件分别处理,得到3个断面断层图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分别计算心肌显像总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即刻LVEF(%)(47.5±7.1和48.4±8.6)、LVEDV (ml)(91.1±24.5和89.1±23.4)、LVESV(ml)(48.7±16.4和45.9±16.7)和心肌显像积分(7.8±2.9和7.5±3.1)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24 h内,治疗组LVEF(%)(43.5±8.0)较对照组(44.7±8.3)减少更为明显(P<0.05),而LVEDV(ml)(93.5±24.9和99.2±24.8)、LVESV(ml) (52.9±16.1和54.5±14.4)呈增加趋势,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后15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45.5±6.9和45.6±7.6)、LVEDV(ml)(92.8±24.9和99.9±22.3)及LVESV(ml)(51.2±17.0和54.8±16.1)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CI后24 h内及15 d心肌显像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减少更为明显(4.5±2.6,3.0±2.5和6.0±2.6,4.2±2.7;P<0.05)。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反映川芎嗪对“心肌无复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川芎嗪 药物疗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9
12
作者 严凌 叶露 +2 位作者 汪坤 周杰 朱春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按照PCI治疗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和大剂量组(59例,阿托伐他汀80mg);然后根据患者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分析尿酸下降幅度、阿托伐他汀剂量与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正常尿酸患者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但两组中正常尿酸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无复流19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常规剂量组发生无复流12例,正常尿酸者3例,高尿酸血症者9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发生无复流7例,正常尿酸者2例,高尿酸血症者5例,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是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可信区间:1.01-1.11,P〈0.01)。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1.8%(12/55),大剂量组为11.9%(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通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有望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药物疗法 心肌梗死/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 动脉/方法 庚酸类/治疗应用 吡咯类/治疗应用 无复流现象
下载PDF
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内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聂丹 孙红丹 +2 位作者 时召平 范彦芳 周晓慧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55-958,1059,共4页
目的研究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内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模型组、丹皮酚(8mg... 目的研究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内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模型组、丹皮酚(8mg/kg)组(n=8)、三七总皂苷(40mg/kg)组(n=7)、组方低剂量(丹皮酚4mg/kg+三七总皂苷20mg/kg)组(n=8)、组方高剂量(丹皮酚8mg/kg+三七总皂苷40mg/kg)组(n=9),卡托普利(10mg/kg)组(n=8)。假手术组(n=10),只穿线不结扎。连续给药28 d后取材测定左心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左心指数较假手术组及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丹皮酚组和三七总皂苷组相比,组方低、高剂量组左心指数明显下降,且组方高剂量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模型组呈病理改变,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结构改善,组方低、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改善最明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和各用药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增强;与丹皮酚和三七总皂苷组相比,组方低、高剂量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组方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且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组方用药可降低Ⅰ、Ⅲ型胶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联合 心肌纤维化 疾病模型 动物 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丹皮酚 三七总皂苷
下载PDF
1例血小板减少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栓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稳华 张雅慧 +1 位作者 徐建江 张莉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10期1913-19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栓药物的应用。方法:对1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过程分析讨论,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此类病例特点、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该病例的抗...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栓药物的应用。方法:对1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过程分析讨论,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此类病例特点、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该病例的抗栓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合理。结论: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较好,如合并其他疾病,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抗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药物 抗栓治疗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鲁硕 李淑梅 崔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AMI发病12 h以内患者33例,随机分为r-SAK治疗组(n=17)和rt-PA对照组(n=16),测定两组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 h血浆中GMP-140、TAT含量及溶栓90 min后冠脉造影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r-SAK组溶栓治疗后比较,rt-PA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r-SAK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略有升高(P>0.05),rt-PA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应用r-SAK与rt-PA溶栓治疗有同等的溶栓疗效,r-SAK较rt-PA有更强的血栓选择性,促凝活性微弱,促血小板活化低,减轻血栓前状态对心肌损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微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重组葡激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丁超 李俊峡 +3 位作者 赵玉英 张莉 李洁 于敏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12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 h...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12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36例,按照术前是否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40例)和非他汀组(96例)。观察PCI术后2 h内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9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2.5%;非他汀组70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2.9%。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他汀组2例因心室颤动发生心源性猝死,他汀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药物疗法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勇 郑群 +4 位作者 杨红梅 张颖轩 张慧晶 张俊岭 李拥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阿托伐他汀组于PCI术前1周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阿托伐他汀组于PCI术前1周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观察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PCI术后15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同时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术后2周行心肌核素显像分析,计算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应用QG SPECT软件再次处理,得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功能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6.28!5.71)vs(35.12!6.18);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151.23!36.7)mm/s vs(130.82!40.2)mm/s;阿托伐他汀组术后2周心肌灌注显像积分低于对照组(2.0!0.5)vs(3.5!0.6);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8±0.05)vs(0.41±0.08);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56.6±1.4)mm vs(63.1±0.8)mm,(44.7±1.4)mm vs(52.8±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阿托代他汀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心肌灌注显像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禹 盖鲁粤 +6 位作者 杨庭树 李天德 沈宏 计达 陈练 任艺虹 苏绍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支架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广平 郑心田 +12 位作者 王怀祯 张寰 陈书中 卢成志 刘寅 党群 姜铁民 张梅 刘克强 齐新 李忠诚 李振海 马宇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作用及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随机、连续入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首次发作并进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500例,将患者采用随...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DDP)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作用及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随机、连续入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首次发作并进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50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号密封信封法分为2组:CDDP组和对照组。CDDP组在决定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前,立即口服CDDP20粒,随后每天口服CDDP10粒,3次/天,30天。观察住院和30天随访期间的临床事件。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除CDDP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至PCI的时间、冠脉病变的类型以及PCI后的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DDP组PCI术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室壁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99,P<0.05)。CDDP组PCI术后胸痛发生率、PCI术后的心律失常和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44、4.52,P<0.05)。结论 CDDP作为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在ACS的临床治疗和PCI围术期的应用,具有明显降低PCI术后的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血流和微循环,降低PCI术后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中药疗法
下载PDF
早期急性心梗溶栓时凯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新业 杜立峰 +1 位作者 王子颖 周晓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脂质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商品名:凯时)在急性心梗溶栓时抗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给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组15例加用凯时20μ... 目的:探讨脂质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商品名:凯时)在急性心梗溶栓时抗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给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组15例加用凯时20μg静脉推注,心电监护观察2h内症状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变,心肌射血分数(EF)变化并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两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1周后再梗死率,5周内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前后各组EF值变化显著性差异(P<0.05)。凯时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1周后再梗死率及5周内病死率,心肌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时加用凯时能有效降低再灌注心肌损伤,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凯时 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再通率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肌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心肌损伤 显著性差异 早期 急性心肌梗塞 射血分数 再梗死率 重组组织型 心电图改变 前列腺素 静脉推注 症状缓解 监护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