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oneurocytoma of the Cerebellum with Myoid Features
1
作者 Chbani Laila Badioui Ikram +3 位作者 Znati Kaoutar Benzagmout Mohamed Maaroufi Mustapha Amarti Afaf 《Ope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2年第2期21-23,共3页
We report an extremely rare tumor presenting with myoid features in the left cerebellum lobe in a 62-year-old man. This tumor consisted of medium to large round cells with focal lipomatous and myoid differentiation. I... We report an extremely rare tumor presenting with myoid features in the left cerebellum lobe in a 62-year-old man. This tumor consisted of medium to large round cells with focal lipomatous and myoid differenti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expressed synaptophysin, GFAP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focally desmin. From these findings, we concluded that this tumor was a liponeurocytoma with myoid featur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second report of liponeurocytoma with myoi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erebell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neurocytoma CEREBELLUM myoid DIFFERENTIA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Maslinic acid supplementation prevents di(2-ethylhexyl)phthalate-induced apoptosis via PRDX6 in peritubular myoid cells of Chinese forest musk deer
2
作者 Heran Cao Zhenpeng Li +8 位作者 Tianqi Jin Shuyang He Shujuan Liu Long Li Yang Wang Ye Gong Gang Wang Fangxia Yang Wuzi D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7-59,共13页
Chinese forest musk deer(FMD),an endangered species,have exhibited low reproductive rates even in captivity due to stress conditions.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an environmen... Chinese forest musk deer(FMD),an endangered species,have exhibited low reproductive rates even in captivity due to stress conditions.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an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in the serum and skin of captive FMDs.Feeding FMDs with maslinic acid(MA)has been observed to alleviate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improve reproductive rates,although the precise molecular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lleviation of DEHP-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ell apoptosis in primary peritubular myoid cells(PMCs)through MA intake.Primary PMCs were isolated and exposed to DEHP in vitro.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EHP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antioxidant levels and promoted cell apoptosis in primary PMCs.Moreover,interfering with the expression of PRDX6 was found to induce excessiv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roduction and cell apoptosis in primary PMCs.Supplementation with MA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RDX6,thereby attenuating DEHP-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ell apoptosis in primary PMCs.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mitigating stress levels and enhancing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in captive F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linic acid Forest musk deer Di(2-ethylhexyl)phthalate Peritubular myoid cells PRDX6
原文传递
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立新 杨光华 +2 位作者 姜勇 李俸媛 廖殿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 探讨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方法 对 95例DFSP中筛选出的15例肌样型DFSP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女性比男性稍多见 (1 5∶1)。 18~ 4 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73% ... 目的 探讨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方法 对 95例DFSP中筛选出的15例肌样型DFSP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女性比男性稍多见 (1 5∶1)。 18~ 4 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73% )。肿瘤部位常见于躯干和肢体 (11/15 )。镜检 :在 15例肌样型DFSP中 (9例为纤维肉瘤型 ,最为常见 ;4例为经典型 ;2例为色素型 ,后者伴有肌样区域未见文献报道 )均观察到散在分布的肌样结节和肌样束 ,即肌样区域 ,且与瘤内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并发现血管壁改变具有不同程期的特点。早期 :瘤内小血管和少许较大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显著增生 ,细胞无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 ;中期 :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形成特征性的嗜伊红性肌样结节和肌样束 ,可伴轻度玻璃样变 ,在大多数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中常可见偏位、不规则、变小变窄的血管腔 ;后期 :肌样结节和肌样束可相互融合 ,血管腔萎陷或消失 ,伴有广泛玻璃样变甚至钙化。免疫表型 :肌样结节和肌样束呈SMA、MSA、Vim弥漫强阳性 ,但对Des、smoothmusclemyosin、caldesmon和CD34均呈阴性。需特别指出的是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中偏位的血管腔衬覆的内皮细胞呈CD34阳性 ,证实了肌样区域与血管壁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肌样区域 组织发生 免疫表型 诊断
下载PDF
乳腺肌样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4
作者 喻林 沈旭霞 +6 位作者 杨文涛 徐晓丽 顾雅佳 王朝夫 陆洪芬 盛伟琪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79,28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yoid harmatoma,M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5例MH,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电镜观察。结果 5例发病年龄29~44岁,平均39岁。肿瘤直径1.4~2.0 cm,平均1.7 cm。镜检: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yoid harmatoma,M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5例MH,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电镜观察。结果 5例发病年龄29~44岁,平均39岁。肿瘤直径1.4~2.0 cm,平均1.7 cm。镜检: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乳腺腺泡、导管,肌样细胞束,纤维间质及脂肪组织组成。肌样细胞束散在灶性分布于纤维脂肪间质之中(4例),或与间质弥漫片状混合(1例)。肌样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1例)或肌纤维母细胞(4例)。免疫表型:5例肌样成分均表达desmin,α-SMA,MSA。电镜检查:1例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5例均行肿块切除术,2例局部复发。结论 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以呈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肌样细胞束为典型特征。肌样细胞表达平滑肌标记,而超微结构上可能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少数MH存在复发潜能;需局部广泛切除,保证切缘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错构瘤 肌样分化 复发潜能
下载PDF
支持细胞与其周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石建莉 徐晨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支持细胞为生精细胞提供结构支架和营养,支持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1α和IL-6)可能涉及精子发生的局部调控。生精细胞分泌蛋白抑制因子或刺激因子来调节支持细胞的功能。生精细胞的分化,抑制支持细胞分泌睾丸素。支持细胞对间质细胞... 支持细胞为生精细胞提供结构支架和营养,支持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1α和IL-6)可能涉及精子发生的局部调控。生精细胞分泌蛋白抑制因子或刺激因子来调节支持细胞的功能。生精细胞的分化,抑制支持细胞分泌睾丸素。支持细胞对间质细胞有营养作用,支持细胞释放的类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作用于间质细胞上的LH-RH受体,进而调节间质细胞的功能。间质细胞产生的β-内啡肽和黑素细胞刺激素可分别抑制和促进支持细胞的分泌。肌样细胞旁分泌因子(PModS)促进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和转铁蛋白,而支持细胞可抑制肌样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细胞 周围细胞 生精细胞 细胞因子 肌样细胞
下载PDF
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增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礼 王慧春 邰发道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10、25、45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发现:①睾丸间质细胞中:1日龄有AR表达,至10日龄和25日龄AR表达减弱...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10、25、45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发现:①睾丸间质细胞中:1日龄有AR表达,至10日龄和25日龄AR表达减弱,45日龄AR表达最强,至成体AR表达又减弱(P<0.05);②肌样细胞中:从1日龄至成体均有AR表达,25日龄AR表达最弱,45日龄AR表达最强,至成体AR表达又减弱(P<0.05)。③1日龄前精原细胞偶有AR表达,10日龄精原细胞没有AR表达;25日龄精子细胞有AR表达,45日龄精子细胞和部分精母细胞有AR表达,成体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及精子中有AR表达。④支持细胞中:性成熟前AR表达不明显,成体有AR表达。⑤从1日龄到成体,附睾中均有AR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雄激素在棕色田鼠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和生精细胞的表达随个体的发育阶段而变化;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棕色田鼠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分化,肌样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同时,雄激素对附睾功能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睾丸间质细胞 肌样细胞 生精细胞
下载PDF
乳腺肌样错构瘤超声表现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冬梅 杨裕佳 邱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6-696,共1页
病例1: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侧乳腺包块5年"入院。查体:左侧乳腺外侧可扪及约4cm×3cm×3cm肿块,边界清楚,质韧,活动度好,表面光滑,无压痛,未与皮肤胸壁粘连,未扪及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关键词 乳腺 肌样错构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G-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心肌和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华 陈永胜 +2 位作者 姜雪松 于凯江 李海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移植的成心肌和血管的作用。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移植组、动员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移植组连续给予G-...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移植的成心肌和血管的作用。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移植组、动员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移植组连续给予G-CSF7d,在模型建立后1周,将分离外周血所得的干细胞用BrdU标记,制成细胞悬液经心外膜注射到心梗区及周边,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组织学分析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并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移植组在梗死区可发现BrdU阳性心肌样细胞,且表达Actin阳性。HE染色显示移植组梗死区细胞排列有序,可见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而对照组梗死区结构紊乱,毛细血管密度较移植组明显降低(P<0.01)。Masson染色对照组胶原纤维明显多于移植组和动员剂组。结论G-CSF动员后植入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在梗死区内及周边区存活并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同时明显促进了毛细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心肌样细胞 新生血管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颈阔肌肌筋膜瓣在喉部分切除喉腔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志勇 陈明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筋膜瓣在喉癌部分切除术后喉重建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0例声门型喉癌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应用颈阔肌肌筋膜瓣修复缺损的临床疗效。手术时沿浅层筋膜将颈阔肌连同其筋膜与皮下组织分开,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制...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筋膜瓣在喉癌部分切除术后喉重建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0例声门型喉癌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后应用颈阔肌肌筋膜瓣修复缺损的临床疗效。手术时沿浅层筋膜将颈阔肌连同其筋膜与皮下组织分开,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制相应的带蒂颈阔肌肌筋膜瓣并转入术腔修补缺损。结果经2年以上的随访,29例术后5~7天拔除胃管,气管套管拔除率90%(27/30);发生咽瘘1例,喉瘢痕狭窄2例。结论颈阔肌肌筋膜瓣是喉重建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 肌筋膜瓣 喉重建修复术 喉癌 垂直喉部分切除术 疗效 声带重建术
下载PDF
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胚后发育中的睾酮表达
10
作者 王建礼 王慧春 +1 位作者 周立彪 邰发道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05-310,共6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10、25、45、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组织内睾酮的免疫阳性反应.1日龄和10日龄,棕色田鼠睾丸生精小管内的前精原细胞胞质中有睾酮阳性表达.25日龄,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10、25、45、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组织内睾酮的免疫阳性反应.1日龄和10日龄,棕色田鼠睾丸生精小管内的前精原细胞胞质中有睾酮阳性表达.25日龄,有许多精子细胞产生,睾酮主要集中于精子细胞胞质表达.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中也有睾酮表达.成体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均有睾酮表达.1日龄至成体睾丸间质细胞和肌样细胞均有睾酮表达,25日龄时表达最强(P<0.05).1日龄至成体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有睾酮表达,成体附睾管内的大量精子有睾酮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睾酮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增殖有直接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随发育阶段不同具有可变性,同时,附睾的功能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睾酮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间质细胞 肌样细胞 生精细胞 雄激素
下载PDF
基于睾丸微环境探讨支持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对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悔 宁港(综述) 周兴(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4-537,共4页
近年来,对于睾丸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相关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睾酮是男性体内重要的雄激素,其水平调控着男性的生理功能。睾酮的合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主要在睾丸间质细胞中进行。但随着大量研究的深... 近年来,对于睾丸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相关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睾酮是男性体内重要的雄激素,其水平调控着男性的生理功能。睾酮的合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主要在睾丸间质细胞中进行。但随着大量研究的深入,更多地证据表明构成睾丸微环境的睾丸支持细胞和睾丸管周肌样细胞在睾酮合成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综述将从睾丸微环境的角度分析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的过程及支持细胞和管周细胞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治疗和预防男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睾丸微环境 睾丸间质细胞 睾丸支持细胞 管周肌样细胞
下载PDF
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彤 朱晓云 +1 位作者 王丽华 饶晓松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2期94-96,10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加强病理医生对MH的认识。方法收集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观察其大体、镜下特点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21岁、29岁。肿瘤直径分别为2 cm、1.9 cm,肿瘤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不清...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加强病理医生对MH的认识。方法收集乳腺肌样错构瘤2例,观察其大体、镜下特点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21岁、29岁。肿瘤直径分别为2 cm、1.9 cm,肿瘤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乳腺腺泡、导管、纤维间质、脂肪组织及肌样细胞束组成。肌样细胞平行或交叉呈束状排列,形成灶性的平滑肌瘤样形态,散在分布于纤维间质之间,部分区域穿插入小叶腺泡间。2例肌样成分均强阳性表达SMA、Desmin和Caldesmon。结论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以表达平滑肌标记的平滑肌样细胞束为典型特征,易发生漏诊、误诊,诊断时应充分结合临床病史及镜下、免疫组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错构瘤 乳腺肌样错构瘤 肌样分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中国林蛙胸腺类肌细胞的细胞学研究
13
作者 王晓阳 陆宇燕 李丕鹏 《蛇志》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林蛙胸腺的组织细胞结构研究,探讨胸腺类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年周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崂山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雌雄兼有,逐月取材,应用H-E、铅苏木精、Grimelius嗜银和PAS等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超微结构用日立透... 目的通过对中国林蛙胸腺的组织细胞结构研究,探讨胸腺类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年周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崂山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雌雄兼有,逐月取材,应用H-E、铅苏木精、Grimelius嗜银和PAS等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超微结构用日立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类肌细胞是中国林蛙胸腺髓质中恒定出现的一种特征性细胞。细胞质包含许多类似于骨骼肌内的典型结构——肌纤维,根据结构特点可将细胞分为未成熟、成熟以及退化3种类型。肌细胞的出现伴有明显的年周变化,2、3月份开始逐渐增多,到9月份肌细胞的大小与数量达到最大,不同月份所含细胞类型也大有不同。结论类肌细胞是胸腺实质组织中的一种正常细胞,具有不同发育阶段的3种形态结构类型,细胞数量和类型具有年周变化特点,推测与胸腺的正常功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胸腺 类肌细胞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年周变化
下载PDF
乳腺肌样错构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贺文 孙春杰 谢建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005-1007,1036,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病理医师对MH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例MH的临床特点,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发病年龄40~63岁,平均56岁。肿瘤直径1~11 cm,平均4 cm,均界限清楚。肿... 目的 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病理医师对MH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例MH的临床特点,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发病年龄40~63岁,平均56岁。肿瘤直径1~11 cm,平均4 cm,均界限清楚。肿瘤内均可见不同比例的乳腺导管、肌样细胞束、纤维间质及脂肪组织。肌样细胞形态似平滑肌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呈实性片状或结节状分布,形成灶性的平滑肌瘤样形态,或弥散、灶性分布于纤维间质之中。肌样成分均强阳性表达SMA和Desmin。结论 肌样错构瘤是乳腺错构瘤的罕见亚型,肿瘤以呈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肌样细胞束、表达平滑肌标记为特征,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镜下特征及免疫组化,以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乳腺肌样错构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肌样错构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15
作者 刘涛 张兆祥 +1 位作者 易慕华 杨巧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7-59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肌样错构瘤(MHB)是乳腺错构瘤中极为罕见的亚型,文献中以个案报道为主,目前对其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认识尚不足,容易漏诊或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笔者报告1例M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学者报告的23例MHB,探讨其组... 背景与目的:乳腺肌样错构瘤(MHB)是乳腺错构瘤中极为罕见的亚型,文献中以个案报道为主,目前对其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认识尚不足,容易漏诊或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笔者报告1例MH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学者报告的23例MHB,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1例MHB及国内文献报道的23例MHB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9~65岁,平均(37±12.3)岁。24例均为单发性肿瘤,其最大直径范围1.9~10.0 cm,平均(2.9±1.94) cm。笔者报告的1例在全组肿瘤中体积最大(直径10 cm),其占笔者单位20年来受检的1 849例乳腺病理活检标本的0.05%和893例乳腺良性肿瘤的0.1%。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肿瘤均可显示界限清楚的肿块,但图像不具特征性;B超引导下芯针活检有一定诊断价值。肉眼观察显示,均为界限清楚、可活动的无痛性乳腺包块或结节,类似纤维腺瘤。14例(58.3%)有临床诊断记录,但均被误诊为或考虑为乳腺纤维腺瘤。21例(87.5%)行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3例(12.5%)行乳腺肿块扩大切除术。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肿瘤均由乳腺导管、腺泡和纤维脂肪组织以不同比例随机混合组成;肿瘤内可见特征性平滑肌组织或肌样细胞,分化良好。免疫表型分析显示,肿瘤内平滑肌成分desmin、α-SMA、vimentin、MSA和h-caldesmon呈弥漫性强阳性。20例(83.3%)术后平均随访(18.6±15.4)个月,1例于术后10个月复发,1例于术后36、41个月2次复发,余无复发。结论:MHB是罕见的良性肿瘤,误诊率高。临床医师需增强对MHB的了解和诊断意识。临床和病理诊断中需与乳腺纤维腺瘤等相关肿瘤和瘤样病变鉴别。MHB可复发,治疗应采用广泛局部切除并确保切缘阴性,术后需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错构瘤 肌样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