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roidal thickness and choriocapillaris vascular density in myopic anisometropia 被引量:7
1
作者 Xinting Liu Zhiyi Lin +6 位作者 Feifu Wang Xiaoyi Peng Wenwen He Dan Chen Meixiao Shen Fan Lu Jun Jiang 《Eye and Vision》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467-476,共10页
Background: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interocular differences in the choroidal thickness and vascular density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in anisometropic myope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roidal b... Background: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interocular differences in the choroidal thickness and vascular density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in anisometropic myope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roidal blood flow and myopia.Methods:The sample comprised 44 participants with anisometropic myopia,aged 9 to 18 years,with normal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a series of examinations,including 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and axial length(AL),measured by a Lenstar optical biometer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scanner.OCT measured the choroidal thickness,vascular density,and flow voids of the choriocapillaris,and a customized algorithm was implemented in MATLAB R2017a with the post-correction of AL.The choroidal thickness was measured at the fovea and 0.5,1.0,1.5,2.0,2.5,and 3.0 mm nasally,temporally,inferiorly,and superiorly to the fovea.The vascular density and the flow voids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were measured at a 0.6-mm-diameter central circle,and the 0.6-2.5 mm diameter circle in the nasal,temporal,inferior,and superior regions.Repeated-measured ANOVA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ocular differences.Partial correlations with the K value and age adjustment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oroidal thickness,the choriocapillaris vascular density and flow voids,the SER and AL.Results:The choroidal thickness of the more myopic eyes was significantly thinner than less myopic eyes(P≤0.001),and the flow voids in the more myopic eyes were more than less myopic eyes(P=0.00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scular density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between the more and less myopic eyes(P=0.525).However,when anisometropia was more than 1.50 D,the vascular density of choriocapillaris in the more myopic eye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less myopic eyes(P=0.026).The interocular difference of the choroid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ocular difference in SER and AL in the center,superior,and inferior regions but not in the nasal or temporal regions.The interocular differences of the vascular density and the flow voids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ocular difference of SER and AL.Conclusions:The choroidal thickness is thinner in the more myopic eyes.The flow void is increased,and the vascular density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is reduced in the more myopic eyes of children with anisometropia exceeding 1.5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pic anisometropia Choroidal choriocapillaris Choroidal thickness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印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3年1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90)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研究组(n=90)佩戴...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3年1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90)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研究组(n=90)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结果:矫治前,两组远距融合范围、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远距融合范围缩小,屈光度降低,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矫治前,两组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缩小,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两组眼轴长度延长,但研究组短于常规组(P<0.05)。矫治前,两组远距立体视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远距立体视功能正常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视力、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儿童
下载PDF
同一体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分析
3
作者 舒本亮 黄水琴 +3 位作者 熊淑敏 魏彬 黄沁怡 吴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44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对比双眼屈光度数分成高度组和低度组,比较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44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对比双眼屈光度数分成高度组和低度组,比较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以及灌注密度等参数。结果44例患者中,除黄斑中心区及外鼻区外,高度组黄斑中上区、中下区、中颞区、中鼻区、外上区、外下区、外颞区视网膜厚度和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均薄于低度组(P均<0.05)。两组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各区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高度眼视网膜厚度大部分区域薄于低度眼,而双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灌注密度
下载PDF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觉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孙省利 卢炜 +1 位作者 李林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近视 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彦 潘建 +2 位作者 陈浙一 郑志斌 姚春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0-69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予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3/2018-12于我院眼科确诊的年龄在10~20岁的近视患者220例,其中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差值<1.00D为无屈光参差...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予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3/2018-12于我院眼科确诊的年龄在10~20岁的近视患者220例,其中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差值<1.00D为无屈光参差组76例;1.00~<1.75D为轻度屈光参差组60例;2.00~<2.75D为中度屈光参差组51例;≥3.00D为重度屈光参差组33例。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角膜塑形镜组88例与框架镜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近视矫正3mo后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框架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01)。角膜塑形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765)。在无屈光参差组与轻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镜组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109、0.052);在中度与高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的近立体视功能好于框架镜组(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在近立体视功能方面优于框架眼镜,特别在中度与重度屈光参差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立体视 角膜塑形镜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视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峰伟 卢伟林 +1 位作者 王晨晓 徐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和中低度近视对照组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双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还是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00%对比度下所得近视力值与10%对比度所得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在100%对比度,还是在10%对比度下,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值均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所测得值显著低。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近视力,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与中低度近视者双眼近视力无显著差异,但其近视力均受对比度影响,对比度降低,近视力下降。汉字视力表测得近视力值比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值显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汉字视力表 近视力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与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孙笑笑 张钰 陈跃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6-390,396,共6页
近年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可破坏双眼视功能,导致斜视、重度视疲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择业与生活质量。但目前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防控和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的重要... 近年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可破坏双眼视功能,导致斜视、重度视疲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择业与生活质量。但目前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防控和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本文将对近年来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和矫治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发病机制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病因学 发病机制 矫治方法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笑笑 张钰 陈跃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资料,随机分为OK组(配戴OK镜)和SP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每组各30例。基线时(配...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资料,随机分为OK组(配戴OK镜)和SP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每组各30例。基线时(配戴OK镜或框架眼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分别对受试儿童进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范围、远近距立体视的检查。比较OK组和SP组儿童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差异,以及两组儿童双眼视功能参数随戴镜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OK组儿童的远距融合范围、远距集合范围显著减小,近距立体视显著提高(均为P<0.05),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点、远距散开范围、远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基线时相比,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SP组儿童的近距立体视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点、远距融合范围、远距集合范围、远距散开范围、远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K组和SP组儿童基线时和戴镜后6个月时的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范围、远距融合点、远距集合范围、远近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2个月时,OK组儿童的远近距立体视均优于SP组(均为P<0.05),而两组儿童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配戴OK镜后,远距融合范围减小,近距立体视提高。与框架眼镜相比,OK镜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远近距立体视的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蕙 徐延山 +1 位作者 杜蓓 张艳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屈光不正患者戴镜后的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测量日常戴镜状态下的矫正视力,使用Von Graefe法检查远方(5m)、近方(40cm)的分离性水平隐斜视,利用... 目的:通过测量屈光不正患者戴镜后的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测量日常戴镜状态下的矫正视力,使用Von Graefe法检查远方(5m)、近方(40cm)的分离性水平隐斜视,利用梯度法计算AC/A比率;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Risley棱镜检查远方、近方的水平聚散力。40例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屈光参差组远方、近方的分离性水平隐斜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组水平聚散力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值均小于对照组,除近方BO恢复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影响水平眼位,减弱聚散力,患者可拥有双眼单视功能,但注视近方距离时,患者可能存在单眼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水平隐斜视 水平聚散力 单眼视
下载PDF
基于OCTA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亮章 田芳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方法应用OCTA对2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受试者按双眼眼轴相...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方法应用OCTA对2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受试者按双眼眼轴相对长度分为两组,眼轴较长眼进入长眼轴组,另一眼则进入对侧眼组,对比两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情况。结果在20例成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黄斑区整体浅层视网膜的血液密度长眼轴组为47.04%±3.10%,明显高于对侧眼组的44.1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效球镜度数与黄斑区整体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浅层旁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r=-0.18、-0.21,P=0.021、0.015)。两组所有深层视网膜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长眼轴组和对侧眼组的黄斑区脉络膜血流灌注面积分别为(1.94±0.17)mm2和(1.90±0.19)mm2,两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分别为(0.27±0.07)mm2和(0.28±0.07)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长眼轴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明显高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与整体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和浅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近视性屈光参差 血流密度 等效球镜度数 眼轴长度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角膜塑形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峰伟 孙元强 杨卫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7期78-81,85,共5页
目的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近视性屈光参差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患者48例。采用25... 目的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近视性屈光参差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患者48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评估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通过近立体视检查图本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前、矫正3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驾驶和周边视野的评分均较配戴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眼痛方面评分比矫正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一般健康状态、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和色觉方面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近立体视功能优于矫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立体视锐度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屈光要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丹 崔巍 高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影响。方法收集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1.00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2例,按照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两组,中低度屈光参差组: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3.00 D(34...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影响。方法收集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1.00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2例,按照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两组,中低度屈光参差组: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3.00 D(34例),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3.00 D(28例)。测量双眼屈光度数、角膜曲率(CC)、前房深度(ACD)、玻璃体腔长度(VCD)及眼轴长度(AL)。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屈光参差度的增加,中低度屈光参差组患者双眼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屈光参差组患者双眼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数较高眼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均高于度数较低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高度屈光参差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双眼角膜曲率差和前房深度差与屈光参差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玻璃体腔长度差和眼轴长度差与屈光参差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是导致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眼 玻璃体腔长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翠荣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9期62-64,68,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视觉矫正效果。方法便利选取自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1例,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患者戴镜前后视力与屈光参差度、三级视功能改善情况...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视觉矫正效果。方法便利选取自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1例,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患者戴镜前后视力与屈光参差度、三级视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戴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1.0眼占90.20%。戴镜后3个月患者UCVA高于戴镜前,屈光参差度低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8、29.270,P<0.05)。戴镜后拥有远立体视正常56.86%、融合功能正常90.20%以及同时视正常96.08%明显高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2、15.950、3.991,P<0.05)。戴镜后患者双眼中央角膜厚度均低于戴镜前,且随着戴镜时间延长双眼中央角膜厚度随之下降,高度数眼中央角膜厚度小于低度数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患者双眼眼轴长度均高于戴镜前,高度数眼眼轴增长长度大于低度数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个月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戴镜前,戴镜后1年低于戴镜前,双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其双眼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觉
下载PDF
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 王欣 +1 位作者 马建霞 张婉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探讨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眼病医院就诊的60例双眼等效球镜相差大于2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给予其配戴RGP矫正屈光参差,配戴前... 目的探讨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眼病医院就诊的60例双眼等效球镜相差大于2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给予其配戴RGP矫正屈光参差,配戴前、配戴3个月和配戴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主觉症状、屈光度、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滞后量、双眼调节幅度差和调节灵敏度。结果配戴RGP治疗后,患者的主觉症状改善(F=350.03,P<0.05)。配戴前、配戴3个月和配戴6个月患者屈光度、NRA、PRA、调节滞后量、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6个月和配戴3个月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RGP能明显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调节功能及视疲劳,而且配戴时间越长,双眼调节功能及视疲劳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调节功能 视疲劳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玉洁 《临床研究》 2021年第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的效果。方法选取太仓市中医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正...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的效果。方法选取太仓市中医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正,研究组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矫正,比较两组矫正前后各视力参数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及裸眼视力的相关视力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及裸眼视力的相关视力参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问题,能够改善患者双眼视觉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刘梦 曾春琴 +2 位作者 周厚利 方晏红 吕小东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42例(284只眼)。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72例(144只眼);年龄10~18岁,...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42例(284只眼)。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72例(144只眼);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9±2.2)岁。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差值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组和高度屈光参差组;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及高度近视眼组。检测全部患者的屈光度、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眼位、近距眼位、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屈光度、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眼位、近距眼位、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等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为非正态分布,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IQR)]进行描述,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双眼视功能障碍类型和患病率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全部患者平均屈光参差屈光度、立体视、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远距隐斜角度及近距隐斜角度分别为-1.50(0.85)D、40(48.75)"、5.25(2.22)cm、11.10(2.85)D、12(7)cmp、0(2)△及0(3)△。远距基底朝内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6(2)△及4(2)△;远距基底朝外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6(4)△、18(8)△及14(8)△;近距基底朝内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8(4)△、14(5.5)△及12(6)△;近距基底朝外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14(8)△、25(10)△及20(9)△。全部患者142例(284只眼)中,低度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参差患者分别有117例(234只眼)和25例(50只眼),分别占82.39%和17.61%。双眼视功能障碍共计70例(140只眼),占49.29%。其中,调节功能异常、集合功能异常、合并2种及以上功能异常者分别为23例(46只眼)、23例(46只眼)及18例(36只眼),分别占为16.20%、16.20%及12.66%。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屈光参差度与近距离隐斜视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192,P<0.05)。双眼视功能障碍者男性38例(76只眼)和女性32例(64只眼),分别占54.29%和44.44%;双眼视功能正常者男性32例(64只眼)和女性40例(80只眼),分别占44.44%和5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5,P>0.05)。高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者20例(40只眼),低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者50例(100只眼),分别占80.00%和42.73%。高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正常者5例(10只眼),低度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正常者67例(134只眼),分别占20.00%和5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0.05)。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及高度近视眼组35例(70只眼)、70例(140只眼)及37例(74只眼),分别占24.65%、49.30%及26.06%。低中高度近视性双眼视功能障碍者分别为21例(42只眼)、34例(68只眼)及15例(30只眼),分别占60.00%、48.57%及40.54%;低中及高度近视性双眼视功能正常者分别为14例(28只眼)、36例(72只眼)及22例(44只眼),分别占40.00%、51.43%及5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屈光参差程度是双眼视功能情况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OR=6.69,95%CI:2.25~19.88;P<0.05);而近视程度是双眼视功能情况的保护因素,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4~0.93;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中双眼视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屈光参差屈光度的增加,近距离隐斜角度增大;低度近视眼伴高度屈光参差患者更易患双眼视功能障碍,而屈光参差程度是影响双眼视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视功能 视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燕云 武晶晶 +1 位作者 彭丽 王艳霞 《眼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后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13年在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戴镜3年以上、按时复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 目的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后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13年在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戴镜3年以上、按时复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21例(42眼)。方法依近视度数将患眼分为高度数眼组(高于-3.00 D)及低度数眼组(低于等于-3.00 D),观察并比较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各组眼轴、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参数的变化。主要指标眼轴、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眼轴分别为(25.16±0.78)mm、(25.27±0.81)mm、(25.43±0.91)mm、(25.50±0.85)mm和(25.64±0.87)mm,低度数眼组眼轴分别为(24.13±0.99)mm、(24.38±0.96)mm、(24.49±1.00)mm、(24.71±0.94)mm和(24.88±1.01)mm,双眼眼轴均随时间增长(F=48.2;P=0.000),高度数眼组眼轴更长(F=10.186;P=0.003)。各时间点眼轴差异量分别为(1.03±0.45)mm、(0.90±0.40)mm、(0.85±0.39)mm、(0.79±0.41)mm及(0.76±0.44)mm,戴镜后双眼眼轴差异量逐渐缩小(F=9.494;P=0.000)。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62.57±278.73)个/mm^2、(3393.67±325.88)个/mm^2、(3333.76±288.72)个/mm^2、(3276.90±240.49)个/mm^2及(3259.71±357.41)个/mm^2,低度数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65.62±352.75)个/mm^2、(3387.62±363.57)个/mm^2、(3314.05±270.12)个/mm^2、(3290.71±327.64)个/mm^2及(3307.05±357.12)个/mm^2,随着戴镜时间延长,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F=4.386;P=0.006),双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07,P=0.932)。戴镜前及戴镜6个月、1年、2年、3年后高度数眼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8.81±28.34)μm、(531.43±33.30)μm、(526.05±30.84)μm、(523.38±27.54)μm和(525.29±27.92)μm,低度数组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9.76±28.72)μm、(536.90±26.51)μm、(534.24±27.67)μm、(534.19±25.84)μm及(531.76±27.16)μm,戴镜后6个月中央角膜厚度下降,以后无变化(F=56.843;P=0.000)。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眼轴差距缩小。角膜塑形效果于戴镜6个月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近视性屈光参差 眼轴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春侠 李自芳 陈梅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36只眼)屈光参差患者,持续戴镜12~50个月进行随...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36只眼)屈光参差患者,持续戴镜12~50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及配戴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屈光度数变化及双眼视觉.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超过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SCVA)的百分比为:86% (31/36).治疗前双眼屈光参差度数为(3.08±1.42)D,配戴角膜塑形镜为(0.36±0.40)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加深度数1年时高度数眼平均增长(0.22±0.38)D,低度数眼平均增长(0.16±0.30)D.治疗前2例有正常近立体视,5例为亚正常立体视,16例为立体盲.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时,16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亚正常立体视.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的立体视结果与治疗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数的加深,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旭东 陈世豪 +1 位作者 许琛琛 王勤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42-944,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用LASIK手术矫正8位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比较手术前后屈光不正的度数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变,并将术前的最佳矫...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用LASIK手术矫正8位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比较手术前后屈光不正的度数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变,并将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的裸眼视力以及6~9个月随访的裸跟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的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10.06±1.50)D,术后该眼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0.19±0.32)D。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27)。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矫正视力和术后该眼矫正视力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431;P=0.000)。结论LASIK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近视性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性屈光参差 弱视 视力
原文传递
LASIK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20
作者 张春侠 李自芳 +2 位作者 齐祥坤 黄志诚 杨丽霞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35例67只眼,常规LASIK,术后随访12~3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视觉。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35例67只眼,常规LASIK,术后随访12~3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视觉。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1.0%者61只眼。双眼屈光参差度数手术前为(4.56±2.15)D,手术后为(0.52±0.26)D,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1例有正常近立体视,8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6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14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9例为亚正常立体视,2例为立体盲。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年的近立体视较与术前戴框架镜比较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并改善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