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离子束注入对玉米幼苗生长及POD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中文 赵俊杰 常胜合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4,共4页
以郑单 95 8和农大 1 0 8及其各自交系为试材 ,研究了离子束注入后对M1 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后的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出苗率都低于对照 ,其中徐 1 78和黄C的发芽指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60 %和 5 0 % ;... 以郑单 95 8和农大 1 0 8及其各自交系为试材 ,研究了离子束注入后对M1 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后的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出苗率都低于对照 ,其中徐 1 78和黄C的发芽指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60 %和 5 0 % ;出苗率以昌 7- 2下降最多 ,只有对照的 43%。从POD同工酶酶谱看 ,胚、幼芽和苗期叶片 ,均检测出同工酶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n^+离子束注入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下载PDF
低能N^+注入选育凝结芽孢杆菌高效生防菌株 被引量:3
2
作者 顾鹏飞 吴刚 +3 位作者 胡永红 王春晓 丁志雯 杨文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0,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NJYHHWG 877005菌株的拮抗性能,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菌株,利用低能N^+注入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对诱变处理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存活率曲线遵循N^+注入生物效应的马鞍型曲线,根据其存... 为了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NJYHHWG 877005菌株的拮抗性能,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菌株,利用低能N^+注入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对诱变处理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存活率曲线遵循N^+注入生物效应的马鞍型曲线,根据其存活率及突变率确定N^+最佳注入能量为15 ke V,最佳注入剂量为140×10^(13)个/cm^2。通过筛选获得1株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株L1,芽孢形成率达77.42%,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87.81%,分别较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3.79、11.71个百分点,且连续传代培养8次,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n+注入 诱变选育 遗传稳定性 抑菌率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对玉米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中文 王春风 崔秀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了探讨N+离子束生物技术诱变玉米育种的可行性和不同剂量的离子束对M1苗期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能量为30K eV,剂量分别为2×1017N+/cm2、3×1017N+/cm2、5×1017N+/cm2、6×1017N+/cm2的离子束,分别对“郑单958”和“... 为了探讨N+离子束生物技术诱变玉米育种的可行性和不同剂量的离子束对M1苗期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能量为30K eV,剂量分别为2×1017N+/cm2、3×1017N+/cm2、5×1017N+/cm2、6×1017N+/cm2的离子束,分别对“郑单958”和“昌7-2”的干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离子束注入后对当代M1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指数剂量曲线呈“马鞍型”特征,离子束注入对玉米苗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POD同工酶酶谱看,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剂量的处理,其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离子束注入 玉米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幼苗 发芽指数
下载PDF
N^+注入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静 张汝民 高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为了探讨离子束处理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吸器特性的影响,从而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提出萌发机制,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N+注入的肉苁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注入的N+剂量为1 000时诱导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20%.用N+注入预... 为了探讨离子束处理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吸器特性的影响,从而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提出萌发机制,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N+注入的肉苁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注入的N+剂量为1 000时诱导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20%.用N+注入预处理后的肉苁蓉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6-BA、GA3和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吸器的效果比直接接种在MS培养基上的效果要好,萌发率达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种子 离子束 n+注入 吸器
下载PDF
N^+离子注入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焦化废水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曹德菊 洪志方 +3 位作者 庞晓坤 王垚 段博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5-468,共4页
利用离子束对活性污泥进行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分析测定了辐照前后活性污泥的废水处理效果、性能参数与污染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束照射剂量在40×2.6×1013N+/cm2~200×2.6×1013N+/cm2时,污泥浓度、30 min沉降... 利用离子束对活性污泥进行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分析测定了辐照前后活性污泥的废水处理效果、性能参数与污染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束照射剂量在40×2.6×1013N+/cm2~200×2.6×1013N+/cm2时,污泥浓度、30 min沉降后的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活性污泥增长率均略低于对照。40×2.6×1013N+/cm2以上的辐照剂量即会导致污泥增长率下降,特别当剂量达到200×2.6×1013N+/cm2时,污泥量出现负增长(-1.2%和-2.00%)。N+离子注入的单位活性污泥氨氮、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有提高,在辐照剂量40×2.6×1013N+/cm2~160×2.6×1013N+/cm2时,处理效果随辐照剂量增加有增强趋势。酚的单位活性污泥处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在辐照剂量为160×2.6×1013N+/cm2时系统处理率达到9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焦化废水 活性污泥
下载PDF
N^+注入诱变选育井冈霉素A高产菌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艳 郑之明 +4 位作者 王丽 王鹏 赵根海 贡国鸿 汪维云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以一株井冈霉素生产菌株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roscopicus var.Jingganggensis yen)SHJ001为出发菌株,经能量10 keV,剂量80×2.6×10^(13)ion/cm^2氮离子注入诱变,摇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SHJ381,其有效成分井冈... 以一株井冈霉素生产菌株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roscopicus var.Jingganggensis yen)SHJ001为出发菌株,经能量10 keV,剂量80×2.6×10^(13)ion/cm^2氮离子注入诱变,摇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SHJ381,其有效成分井冈霉素A(VAL-A)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高产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后,井冈霉素A含量由24 823 mg/L提高到34 488 mg/L,增加了38%。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优化,发酵液中VAL-A含量较最初提升了约56%,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A ^n^+注入 诱变 优化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的苜蓿变异株AFLP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姬生栋 魏松浩 +6 位作者 杨昭昭 张敏 李志勇 马亚锋 郭丹丹 田存章 张洪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变异植株与对照苜蓿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比,分别检测到16、14、12、20、13条差异带,差异率分别为6.3%、5.1%、4.4%、7.1%、4.7%,变异株与对照苜蓿基因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变异株4-25中检测到与阳性对照玉米一致的2条DNA目的带,为离子束介导玉米DNA转化苜蓿提供了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氮离子束介导 AFLP DnA
下载PDF
氮离子束注入对燕麦M1-M_2代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亚萍 计巧灵 +2 位作者 周小云 葛春辉 张富春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采用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4×1016N+/cm2、6×1016N+/cm2、8×1016N+/cm2、12×1016N+/cm2)N+注入燕麦种胚,研究N+离子束注入后,盐胁迫对燕麦M1和M2代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采用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4×1016N+/cm2、6×1016N+/cm2、8×1016N+/cm2、12×1016N+/cm2)N+注入燕麦种胚,研究N+离子束注入后,盐胁迫对燕麦M1和M2代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M1代,以6×1016N+/cm2剂量处理燕麦较合适,能提高燕麦受盐胁迫影响后幼苗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对M2代,4×1016N+/cm2处理剂量能降低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这都有利于盐胁迫后燕麦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注入 燕麦 盐胁迫 M1和M2代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Bacillus sp.HA-1菌株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雁萍 陈林海 +5 位作者 李宗伟 秦广雍 李宗义 谈重芳 段宇珩 霍裕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应用N+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筛选到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1.6倍的菌株B.sp.HA-1,该菌株于5m3生产罐上发酵24h产酶能力达到6800IU/ml。酶转化25%木薯淀粉生成β-环糊精,12h转化率达到85%。... 应用N+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筛选到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1.6倍的菌株B.sp.HA-1,该菌株于5m3生产罐上发酵24h产酶能力达到6800IU/ml。酶转化25%木薯淀粉生成β-环糊精,12h转化率达到85%。该菌株产酶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F2~20代产酶水平是F1代的98.11%~10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Β-环糊精 选育 发酵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桉树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3 位作者 白嘉雨 陆钊华 朱鹏 王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8,53,共6页
对6个尾叶桉和巨桉的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进行种子离子注入后,观察萌发和苗期生长,结果表明:(1)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有刺激作用,既促进也抑制;(2)离子注入促进树高和侧根数生长,而抑制地径、叶长、叶宽和根生长,表明通过注入... 对6个尾叶桉和巨桉的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进行种子离子注入后,观察萌发和苗期生长,结果表明:(1)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有刺激作用,既促进也抑制;(2)离子注入促进树高和侧根数生长,而抑制地径、叶长、叶宽和根生长,表明通过注入有可能获得生产中所需要的目的性状或品种;(3)离子注入的各家系平均生物量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离子注入的家系平均叶比重、叶体积、叶肉体积和叶含水量均低于对照;(4)按突变临界值筛选,离子注入苗中共33株入选,突变率为5.323%;按各家系分别筛选,突变率在7.50%~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桉树 萌发 苗期生长 突变率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桉树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3 位作者 杜志鹄 韩超 陈儒香 李洪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69,共6页
对经注入处理后播种育苗14个月的桉家系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性状在季节间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注入家系与对照家系在光合特性上出现... 对经注入处理后播种育苗14个月的桉家系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性状在季节间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注入家系与对照家系在光合特性上出现分化,注入家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家系,但光合利用效率两者差异不显著,反映出家系间的差异,注入有助于提高光合特性;利用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家系进行选择,6号家系在这两种性状上均表现较佳,是高光效、低水耗家系,在今后选择优良无性系时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家系 苗期 离子注入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离子注入浓度对桉树家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4 位作者 杜志鹄 韩超 吴世军 王伟 陆钊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156-159,共4页
对14个月生6种离子注入浓度、6个家系的桉树播种苗进行苗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 i)、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SUE和WUE)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E、SUE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Pn、WUE性状在注入浓度间差... 对14个月生6种离子注入浓度、6个家系的桉树播种苗进行苗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 i)、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SUE和WUE)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E、SUE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Pn、WUE性状在注入浓度间差异达近显著水平;Pn、E性状在不同季节间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还表明,6号家系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符合高光效、低水耗特征;N+浓度2×1017/cm2(浓度5)适宜对桉树进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家系 苗期 离子注入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注入氮离子的SiC涂层阻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小英 邹觉生 黄宁康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5,共3页
利用离子束混合 离子注入 (Ar+ )和磁控溅射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在HR 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注入N+ 的SiC涂层 ,并用表面分析手段对所制备涂层的表面形貌、剖面形貌、相结构、表面成分、表面元素的化学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涂层... 利用离子束混合 离子注入 (Ar+ )和磁控溅射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在HR 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注入N+ 的SiC涂层 ,并用表面分析手段对所制备涂层的表面形貌、剖面形貌、相结构、表面成分、表面元素的化学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涂层结构致密、表面平整、膜层成分均匀 ;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一明显的过渡层 ,增强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用二次离子质谱 (SIMS)对充氘涂层的阻氢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涂层元素与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抑制了氢的扩散和迁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混合 ^注入n^+ SIC涂层 阻氢涂层 性能 氮离子 碳化硅
下载PDF
氮离子束注入燕麦种子对M_1-M_2代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萍 周小云 +1 位作者 葛春辉 计巧灵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4×1016N+/cm2、6×1016N+/cm2、8×1016N+/cm2、12×1016N+/cm2)N+束注入燕麦种胚,研究了N+离子束注入后,燕麦M1代和M2代种子的发芽率,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 采用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4×1016N+/cm2、6×1016N+/cm2、8×1016N+/cm2、12×1016N+/cm2)N+束注入燕麦种胚,研究了N+离子束注入后,燕麦M1代和M2代种子的发芽率,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2×1016N+/cm2剂量处理燕麦较合适,能提高燕麦M1和M2代种子的发芽率,幼苗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利于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注人 燕麦 M1和M2代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HgCdTe器件中载流子扩散长度的硼离子注入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贵宾 全知觉 +1 位作者 王少伟 陆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598,共4页
报道了非直接接触、高分辨率的激光束诱导电流谱表征技术在检测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p型HgCdTe薄膜经硼离子注入后形成的n型区面积大于实际的离子注入区域;对不同注入剂量系列单元不同区域载流子扩散长度进行了提... 报道了非直接接触、高分辨率的激光束诱导电流谱表征技术在检测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p型HgCdTe薄膜经硼离子注入后形成的n型区面积大于实际的离子注入区域;对不同注入剂量系列单元不同区域载流子扩散长度进行了提取,表明n区载流子扩散长度随硼离子注入剂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P-n 激光束诱导电流谱(LBIC) 扩散长度
下载PDF
氮离子束小麦诱变群体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继伟 郭明明 +7 位作者 王康君 孙中伟 张广旭 李强 李筠 章跃树 代丹丹 陈凤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47-54,共8页
【目的】探明氮离子束注入后,小麦诱变群体(M1代群体)氮素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烟农19为供试材料,通过注入不同剂量氮离子束(0、2×10^16、3×10^16、4×10^1... 【目的】探明氮离子束注入后,小麦诱变群体(M1代群体)氮素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烟农19为供试材料,通过注入不同剂量氮离子束(0、2×10^16、3×10^16、4×10^16N+/cm^2),分析不同小麦品种诱变群体氮素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连麦7号和烟农19小麦品种进行氮离子束注入后,诱变群体籽粒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加工品质较对照均有所降低,且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诱变群体产量和品质的负效应不断增大。2个小麦品种处理群体的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在注入剂量超过2×10^16N+/cm^2条件下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及加工品质在剂量超过3×10^16N+/cm^2时下降较为显著。同时,在高剂量条件下,连麦7号诱变群体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下降幅度较烟农19诱变群体小,在氮素积累和籽粒品质方面连麦7号诱变群体下降较为显著。【结论】氮离子束注入引起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及品质下降,且注入剂量越大,对小麦的损伤越显著;氮离子束诱变群体中,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损伤表现为烟农19大于连麦7号,但氮素积累及加工品质方面连麦7号诱变群体下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 注入剂量 小麦诱变群体 氮素利用 籽粒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