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温度对W_2N/Cu薄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洪舰 喻利花 叶福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5-830,共6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仪制备W2N/Cu薄膜,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Bruker三维形貌仪对摩擦磨损性能及磨痕的相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绝热法"定量计算了薄膜磨痕处所含物相的相对含量。实验表明,W2N/Cu薄...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仪制备W2N/Cu薄膜,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Bruker三维形貌仪对摩擦磨损性能及磨痕的相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绝热法"定量计算了薄膜磨痕处所含物相的相对含量。实验表明,W2N/Cu薄膜的摩擦系数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不明显;而磨损率和磨痕处产生的氧化物相对含量均随环境温度增加逐渐变大。分析表明,W2N/Cu薄膜的摩擦系数主要与磨痕中具有减摩作用的氧化相的量有关;而其磨损率主要与磨痕中具有层状结构的氧化相的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2n/cu 环境温度 摩擦 氧化相
下载PDF
Enhanced activity of ZnS(111) by N/Cu co-doping:Accelerated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under visible light
2
作者 Guofei Jiang Benjie Zhu +3 位作者 Junzhi Sun Fang Liu Yongqiang Wang Chaocheng Zh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4-257,共14页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s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In this study,N/Cu co-doped ZnS nanosphere photocatalys(N/Cu-ZnS) i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s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In this study,N/Cu co-doped ZnS nanosphere photocatalys(N/Cu-ZnS) i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After doping,the tex ture of nanosphere becomes loose,the nanometer diameter is reduced,mak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atalyst increased from 34.73 to 101.59 m^(2)/g.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ore ZnS (111) crystal planes are exposed by N/Cu co-doping;the calculatio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how that N/Cu co-doping can increas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ZnS (111) crystal plane,enhanc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11) crystal plane to O_(2)and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O_(2)-.The energy levels of the introduced impurities can be hybridized with the energy levels of S and Zn at the top of valence band and the bottom o conduction band,which makes the band gap narrower,thus enhancing the absorption o visible light.Compared with pure ZnS,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2,4-dichlorophenol (2,4-DCP and tetracycline (TC) by N/Cu-ZnS under visible light (>420 nm) are increased by 83.7 and51 times,respectively.In this research,a promising phot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 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visible light n/cu co-doping ZnS(111) 2 4-DICHLOROPHEnOL TETRACYCLInE
原文传递
Cu、N共掺杂TiO_(2)纳米管光催化重整甘油制备合成气
3
作者 侯浩强 徐俪菲 +5 位作者 徐州 杨峥 李伟 马春慧 罗沙 刘守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3-2112,共10页
通过碱性水热-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N共掺杂TiO_(2)纳米管(Cu/N-TNT),对其光催化重整甘油制备合成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N-TNT具有富含氧空位(O_(v))的管状结构,N以Ti-N形式取代部分O形成杂质能级,Cu以Cu^(2+)形式掺杂在催化... 通过碱性水热-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N共掺杂TiO_(2)纳米管(Cu/N-TNT),对其光催化重整甘油制备合成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N-TNT具有富含氧空位(O_(v))的管状结构,N以Ti-N形式取代部分O形成杂质能级,Cu以Cu^(2+)形式掺杂在催化剂晶格间隙和表面,Cu、N共掺杂促进TiO_(2)表面电荷有效分离,有利于其光催化重整甘油制备合成气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高。紫外光照射8h时,掺Cu量为0.15%的Cu/N-TNT催化剂上CO和H_(2)产量分别为7.3和8.5 mmol·g^(-1),是原始TiO_(2)的9.1和70.8倍,nH_(2)/nCO从0.52提高为1.18,nCO/nCO_(2)从0.21提高至0.42。Cu/N-TNT表面N和OV为醛类脱羰和甲酸脱水生成CO提供反应活性位点,Cu作为浅势阱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光生空穴(h+)是光催化重整甘油制备合成气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大量经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_(2)-)会导致甘油过度氧化,使CO选择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共掺杂TiO_(2) 合成气 光催化重整 甘油
下载PDF
N/Cu共掺杂锐钛矿型TiO_2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军 苗仁德 章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2-287,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法,采用局域自旋密度近似加Hubbard U值方法研究了纯锐钛矿型Ti O2,N,Cu单掺杂Ti O2及N/Cu共掺杂Ti O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发生相应畸变,晶格常数变大.N...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法,采用局域自旋密度近似加Hubbard U值方法研究了纯锐钛矿型Ti O2,N,Cu单掺杂Ti O2及N/Cu共掺杂Ti O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发生相应畸变,晶格常数变大.N和Cu的掺杂在Ti O2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禁带宽度发生相应改变.对于N掺杂Ti O2禁带宽度减小较弱,而Cu掺杂和N/Cu共掺Ti O2禁带宽度显著降低,导致吸收光谱明显红移,光学催化性增强,有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cu共掺杂 杂质能级 光学催化性
原文传递
N-乙基咔唑-3-甲醛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检测Cu^(2+)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智云 郭昌晟 +3 位作者 高琳 顼兴宇 刘成琪 席福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866,共8页
以咔唑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得到N-乙基咔唑-3-甲醛,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再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1,3-二氨-2-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席夫碱荧光探针分子CMP。借助荧光光谱在体积比... 以咔唑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得到N-乙基咔唑-3-甲醛,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再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1,3-二氨-2-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席夫碱荧光探针分子CMP。借助荧光光谱在体积比为6∶4的DMSO/H_(2)O缓冲溶液(Tris-HCl,pH=7.0)中研究了探针CMP对Cu^(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探针CMP与Cu^(2+)以1∶2的比例配位,结合常数为1.52×10^(5) L·mol^(-1),检出限为0.205μmol·L^(-1)。回收实验表明,探针分子CMP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Cu^(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基咔唑-3-甲醛 席夫碱 荧光探针 cu^(2+)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磺氯酚N-Cu(Ⅱ)-HSA-OP体系对尿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秋娈 冯爱青 +1 位作者 赵淑珍 刘尚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室温下,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磺氯酚N与cu^2+生成淡蓝色配合物,配合物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多元深蓝色复合物,λmax为724nm,相比于磺氯酚N红移了174nm。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 室温下,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磺氯酚N与cu^2+生成淡蓝色配合物,配合物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多元深蓝色复合物,λmax为724nm,相比于磺氯酚N红移了174nm。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以多元反应为基础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方法的ε724nm=3.06×105L·mol^-1·cm^-1,对HS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120mg/L。聚乙醇辛基苯基醚(0P)存在时,λmax基本不变,灵敏度提高31%,将该法用于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与双缩脲法相比,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提高了16倍,适用于干扰较大的尿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磺氯酚ncu(Ⅱ)络合物 尿蛋白
下载PDF
稀土无机发光材料Ca_(1-n)Mg_nS:Cu^+,Eu^(2+)的合成与光谱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曾立华 廉世勋 +1 位作者 曾跃 李承志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7-20,共4页
报道了Cu+、Eu2+共激活的Ca1-a.Mg.S的发光性质、基质组分变化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在纯CaS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分别位于430nm及630nm附近,随着基质中Mg含量的增加,红、蓝区发射峰值波长基本不变,但强度发生明显改变,当n为0... 报道了Cu+、Eu2+共激活的Ca1-a.Mg.S的发光性质、基质组分变化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在纯CaS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分别位于430nm及630nm附近,随着基质中Mg含量的增加,红、蓝区发射峰值波长基本不变,但强度发生明显改变,当n为0.25时,红区发射强度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转换材料 稀土 铜离子 铕离子 CaMgS 光合作用
下载PDF
Ca_(1—n)Sr_nS:Cu^+,Eu^(2+)的合成与光谱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廉世勋 李承志 +1 位作者 吴振国 毛向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56-58,共3页
研究了Cu+,Eu2+共激活的Ca1—nSrnS的发光性质、基质组分Ca/Sr摩尔比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在纯CaS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分别位于430nm及630nm附近.随着基质中Sr含量的增加,红、蓝发射... 研究了Cu+,Eu2+共激活的Ca1—nSrnS的发光性质、基质组分Ca/Sr摩尔比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在纯CaS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分别位于430nm及630nm附近.随着基质中Sr含量的增加,红、蓝发射带都向绿区移动;当基质为纯SrS时,红、蓝发射带复合为一个主峰在517nm、半宽度为80nm的带谱.实验结果表明:Ca1—nSrnSCu+,Eu2+是一种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性 铜离子 铕离子 硫化钙 硫化锶 合成
下载PDF
Cu_n、Ag_n和Au_n(n≤9)团簇的静电极化率(英文 )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红艳 李喜波 +2 位作者 唐永建 毛华平 朱正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B3LYP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Cun,Agn和Aun(n≤9)团簇的静电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 并与Na原子团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un和Agn团簇的极化率与团簇大小的关系与Na原子团簇类似,而Aun团 簇的极化率有所不同;Au原子的极化率较... 采用B3LYP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Cun,Agn和Aun(n≤9)团簇的静电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 并与Na原子团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un和Agn团簇的极化率与团簇大小的关系与Na原子团簇类似,而Aun团 簇的极化率有所不同;Au原子的极化率较小,而从Au2至Au7,Aun团簇极化率变化趋势与Cun和Agn团簇相似。 重金属元素团簇的极化率小于Na原子团簇的极化率,具有更加紧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团簇 Agn团簇 Aun团簇 极化率 各向异性
下载PDF
Cu-Zn/γ-Al_2O_3催化合成N-乙基哌嗪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荣杰 马平 +1 位作者 李平 田红丽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57-759,共3页
以乙醇和哌嗪为原料,Cu-Zn/γ-Al2O3为催化剂,经气固相反应合成了N-乙基哌嗪,其结构经IR确证。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液哌嗪质量分数为35%,空速17.2 h-1,氢气压力0.6 MPa,于260℃反应3 h,哌嗪转化率94.0%,1收率87.4%,选择性92.9%。
关键词 n-乙基哌嗪 cu-Zn/γ-Al2O3 催化 合成
下载PDF
N空位对Cu掺杂AlN电磁性质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招秀 王腊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研究了N空位对Cu掺杂AlN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u最近邻的N原子更易失去形成N空位.N空位的引入减小了Cu掺杂AlN体系的半金属能隙;减弱了Cu及其近邻N原子的自旋极化的强度以及C...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研究了N空位对Cu掺杂AlN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u最近邻的N原子更易失去形成N空位.N空位的引入减小了Cu掺杂AlN体系的半金属能隙;减弱了Cu及其近邻N原子的自旋极化的强度以及Cu3d与N2p轨道间的杂化,因而减小了体系的半金属铁磁性.因此,制备Cu掺杂AlN稀磁半导体时应尽可能地避免N空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空位 cu掺杂Aln 电子结构 铁磁性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基于聚焦离子束技术制备金刚石/M(M=Cu,Al,AlN)双相复合材料HRTEM样品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祎 李建伟 +5 位作者 刘刚 张洋 陈良贤 史为 严琴舫 张海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分别以金刚石/Cu,金刚石/Al,金刚石/Al N等双相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聚焦离子束(FIB)场发射扫描双束电镜,成功制备了含双相及界面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样品,并减小了Ga离子的非晶损伤层。HRTEM成功观测到金刚石与不同材料复... 分别以金刚石/Cu,金刚石/Al,金刚石/Al N等双相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聚焦离子束(FIB)场发射扫描双束电镜,成功制备了含双相及界面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样品,并减小了Ga离子的非晶损伤层。HRTEM成功观测到金刚石与不同材料复合时的晶体共格/半共格/非共格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金刚石双相复合材料的界面成分和晶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 金刚石/Al 金刚石/cu 金刚石/Al n HRTEM
下载PDF
含有弱Cu—N键的磷钼酸有机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明杰 崔蓉 +2 位作者 聂玉敏 刘瑞贤 谢春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9-101,共3页
具有特种功能杂多酸的研究和应用受到重视.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2-乙二胺(简称 EDTB)具有对称结构.在测定六配位的[(EDTB)Cu](NO_3)_2的晶体结构时发现,配位多面体呈现较大的变形,Cu-N 键长在0.1981~0.2437 nm 范围内变... 具有特种功能杂多酸的研究和应用受到重视.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2-乙二胺(简称 EDTB)具有对称结构.在测定六配位的[(EDTB)Cu](NO_3)_2的晶体结构时发现,配位多面体呈现较大的变形,Cu-N 键长在0.1981~0.2437 nm 范围内变化,其中两个乙二胺的氮原子形成的 Cu-N(1)和 Cu-N(2)键长分别为0.2215(5)nm、0.2437(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 有机衍生物 cu-n 配合物 EDTB
下载PDF
脉冲偏压对复合离子镀(Ti,Cu)N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臣 黄美东 +2 位作者 陈泽昊 王萌萌 王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26,共5页
目的 (Ti,Cu)N薄膜是一种新型的硬质涂层材料,关于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还较少。研究脉冲偏压对(Ti,Cu)N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以丰富该研究领域的成果。方法将多弧离子镀和磁控溅射离子镀相结合构成复合离子镀技术,采用该技术在... 目的 (Ti,Cu)N薄膜是一种新型的硬质涂层材料,关于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还较少。研究脉冲偏压对(Ti,Cu)N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以丰富该研究领域的成果。方法将多弧离子镀和磁控溅射离子镀相结合构成复合离子镀技术,采用该技术在不同脉冲偏压下于高速钢基体表面制备(Ti,Cu)N薄膜。分析薄膜的微观结构,测定沉积速率及薄膜显微硬度,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测定薄膜的摩擦系数。结果在不同偏压下获得的(Ti,Cu)N薄膜均呈晶态,具有(200)晶面择优取向,当脉冲偏压为-300 V时,薄膜的择优程度最明显。随着脉冲偏压的增加,薄膜表面大颗粒数量减少且尺寸变小,表面质量提高;沉积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脉冲偏压为-400 V时最大,达到25.04 nm/min;薄膜硬度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脉冲偏压为-300 V时达到最大值1571.4HV。结论脉冲偏压对复合离子镀(Ti,Cu)N薄膜的表面形貌、择优取向、沉积速率和硬度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镀 (Ti cu)n薄膜 脉冲偏压 表面形貌 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塑性Cr-Mn-Ni-Cu-N奥氏体不锈钢YGA201的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军 戚国平 +3 位作者 俞敏 王龙妹 徐飚 朱京希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
在实验室采用200 kg非真空感应炉研制了成分(%)为:≤0.10C,5.0-9.5Mn,16.0-19.0Cr, 3.5~5.5Ni,1.0~2.0Cu,≤0.2N的奥氏体不锈钢YGA201。力学性能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YGA201不锈钢含1.0%-2.0%Cu,使其1 050℃固溶处理后... 在实验室采用200 kg非真空感应炉研制了成分(%)为:≤0.10C,5.0-9.5Mn,16.0-19.0Cr, 3.5~5.5Ni,1.0~2.0Cu,≤0.2N的奥氏体不锈钢YGA201。力学性能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YGA201不锈钢含1.0%-2.0%Cu,使其1 050℃固溶处理后的延伸率达60%,高于ASTM201不锈钢(延伸率44%),该钢热加工性能和1 mol/L H2SO4中的耐腐蚀性能与SUS304(18Cr-8Ni)不锈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Mn-ni-cu-n奥氏体不锈钢 力学性能 耐蚀性
下载PDF
非晶Ni-Al-N薄膜用作Cu互连阻挡层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剑辉 刘保亭 +5 位作者 李晓红 王宽冒 李曼 赵冬月 杨林 赵庆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一种新的三元非晶化合物薄膜作为Cu互连的阻挡层,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构架了Cu(120 nm)/Ni-Al-N(10nm)/Si的异质结。利用四探针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高真空退火样品的输运性质、微观结构与表面形貌。实... 以一种新的三元非晶化合物薄膜作为Cu互连的阻挡层,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构架了Cu(120 nm)/Ni-Al-N(10nm)/Si的异质结。利用四探针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高真空退火样品的输运性质、微观结构与表面形貌。实验发现非晶Ni-Al-N薄膜经过650℃的高温处理仍能保持非晶态,各膜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反应和互扩散存在,表明非晶Ni-Al-N具有良好的阻挡效果,可以用作Cu互连的阻挡层材料。另外,相对于Ni-Al扩散阻挡层材料,N的掺入填充了阻挡层的缺陷,降低了Cu膜粗糙度,使薄膜表面更加平整致密,起到了细化晶粒的作用。对Ni-Al-N阻挡层的失效机制的研究表明Ni-Al-N阻挡层的失效机制有别于传统的Cu-Si互扩散机制,Cu膜内应力导致其颗粒内聚形成大团簇,与阻挡层剥离会导致Cu/Ni-Al-N/Si结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互连 ni-Al-n 扩散阻挡层 失效机制
下载PDF
低能氮离子束辅助真空电弧沉积Zr-Cu-N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健 胡社军 +2 位作者 曾鹏 谢光荣 周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真空电弧沉积技术,在高速钢和单晶硅基体上制备Zr-Cu-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超微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流对Zr-Cu-N涂层结构、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低能氮离子束辅助...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真空电弧沉积技术,在高速钢和单晶硅基体上制备Zr-Cu-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超微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流对Zr-Cu-N涂层结构、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低能氮离子束辅助真空电弧沉积Zr-Cu-N膜,ZrN结构在(111)晶面出现择优取向,并对Zr-Cu-N膜层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膜层表现出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转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真空电弧离子镀 Zr-cu-n薄膜
下载PDF
Cu-N共掺杂ZnO体系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培 马新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7-1071,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框架下的全势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Cu-N共掺杂的ZnO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能。基于总能的计算表明,Cu-N共掺杂体系在基态下具有稳定的铁磁性,这个铁磁性的起源可以利用双交换理论进行解释。同时,电子结构的计算表明,掺... 采用第一性原理框架下的全势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Cu-N共掺杂的ZnO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能。基于总能的计算表明,Cu-N共掺杂体系在基态下具有稳定的铁磁性,这个铁磁性的起源可以利用双交换理论进行解释。同时,电子结构的计算表明,掺杂体系在基态下呈现的是半金属特性。在Zn1-xCuxO1-yNy(x=0.0625,y=0.0625)中体系的总的磁矩为2μB。这些磁矩主要来源于Cu-3d电子和O-2p电子以及N-2p电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磁性 cu-n共掺杂ZnO
下载PDF
Cu纳米颗粒负载N掺杂生物质炭及其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刁金香 张超 +2 位作者 张敏华 牛芳芳 刘肖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276,共4页
开发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是提高锌空气电池效率的关键。因此,合成了N掺杂生物质炭负载Cu纳米颗粒,碳源为小麦秸秆,此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氧还原反应(ORR)的稳定性。Cu-N-C电催化剂的起始过电位为0.89V(vs.RHE),半波电位为0.79... 开发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是提高锌空气电池效率的关键。因此,合成了N掺杂生物质炭负载Cu纳米颗粒,碳源为小麦秸秆,此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氧还原反应(ORR)的稳定性。Cu-N-C电催化剂的起始过电位为0.89V(vs.RHE),半波电位为0.79V(vs.RHE),氧还原反应的极限电流密度为4.92mA/cm^(2)。作为空气阴极,组装好的锌空气电池表现出较小的充放电电压间隙(在10mA/cm^(2)条件下为0.71V)和214mW/cm^(2)的高功率密度,优于商用Pt/C催化剂。此外,锌空气电池具有出色的耐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C电催化剂 锌空气电池 氧还原反应 生物质
下载PDF
Cu/n-TiO_2/PBO复合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雪峰 隋守军 谢建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PBO纤维为基体,采用浸渍涂覆法在PBO纤维表面包覆纳米TiO2膜,采用化学镀法将Cu沉积到纳米TiO2膜表面,制备了Cu/n-TiO2/PBO复合纤维,研究了影响纳米TiO2沉积速率和Cu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偶联剂的浓度配比是影响纳... 以PBO纤维为基体,采用浸渍涂覆法在PBO纤维表面包覆纳米TiO2膜,采用化学镀法将Cu沉积到纳米TiO2膜表面,制备了Cu/n-TiO2/PBO复合纤维,研究了影响纳米TiO2沉积速率和Cu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偶联剂的浓度配比是影响纳米TiO2包膜形成的主要因素,当纳米TiO2与偶联剂浓度配比为1∶1.2时,制备的n-TiO2/PBO复合纤维界面结合力较好,且纳米TiO2包覆层比较均匀。影响化学镀铜的主要因素有镀液成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在镀液成分的浓度配比为CuSO4.5H2O 12 g.L-1、KNaC4H4O68 g.L-1、HCHO 6 mL.L-1和NaOH 10 g.L-1,反应温度50℃,镀铜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制备了负载均匀,界面结合力较好的Cu/n-TiO2/PBO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纳米TIO2 cu/n—TiO2/PBO复合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