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 P and K on Output and Nutrient Cycle of Vegetables in Greenhouses
1
作者 朱静华 李玉华 +1 位作者 李明悦 高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1011-1016,共6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fertilizer by exploring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ations on vegetable yield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 P and K in vegetable and soils. Me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fertilizer by exploring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ations on vegetable yield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 P and K in vegetable and soils. MethodThe fertiliz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omato, cauliflower and celery in greenhouses. ResultWhen N, P and K were not applied in tomato, cauliflower or celery, the yields reduced in 6.0%-13.8% and total annual income reduced by 39 220, 36 902 and 22 023 yuan/hm 2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N, P and K are limiting factors of yield. The absorbed N amounts of tomato and cauliflower were higher compared with celery; the absorbed P amount of cauliflower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omato and celery; the absorbed K amount of tomato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celery and cauliflower. The absorbed N in tomato fru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auliflower and the absorbed N amount of other parts of tomato was also lower. Furthermore, the absorbed amounts of P and K by tomato and cauliflower fruits were higher than it absorbed by the other parts, especially the absorbed of K was significantly high. Total absorbed amounts of N, P and K from high to low were cauliflower, tomato and celery. After harvesting of tomato, cauliflower and celery, N, P and K in soils were all higher compared with soils before planting. Influenced by fertilizers, residual N content in soils grown with tomato and residual P content in soils grown with celery both doubled compared with base soils. Cauliflower plants were not applied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and residual N and K contents in soils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tomato and celery. ConclusionResidual P content in soils is higher, which is a kind of waste and would cause pollution on soil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 fer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 system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YIELD n uptake p uptake k uptake Soil residues
下载PDF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of a Mixed Oak Forest in Linnebjer, Sweden
2
作者 Folke O. Andersson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4年第5期570-580,共11页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were studied in a mixed deciduous forest (Quercus robur L., Tilia cordata L. and Corylus avellana L.) in southern Sweden. Plant biomass amount above and below grou...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were studied in a mixed deciduous forest (Quercus robur L., Tilia cordata L. and Corylus avellana L.) in southern Sweden. Plant biomass amount above and below ground was 201 and 37 t&middotha-1, respectively. Primary production above and below ground was an estimated 13.3 and 2.3 t&middotha-1, respectively. Carbon was the dominant element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comprising 133 t&middotha-1. Other major elements were: N > Ca > K > Si > Mg > S > Mn > P > Fe and Na (range 1123 to 18 kg&middotha-1), followed by some trace elements. Yearly litterfall restored 6.0 t&middotha-1 organic matter or 2.3 t&middotha-1 carbon. Approximately 45% decomposed and returned to the soil during the year. Monitoring of other el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ecosystem received inputs through dry and wet deposition, in particular 34.4 kg&middotha-1 S and 9.4 kg&middotha-1 of N yearly as throughfall. Determination of yearly biomass increase showed that the oak forest ecosystem was still in an aggradation or accumulatio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LITTERFALL DEpOSITIOn cyclInG of C n p k S
下载PDF
Cycling of Carbon and Other Elements in a Beech Forest Hestehave, Jutland, Denmark, in the Past 50 Years
3
作者 Folke O. Andersson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5年第3期296-312,共17页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in the beech forest (Fagus sylvatica L.), Hestehave in Jutland, Denmark were studied over a 50-year period. The role of the forest as a carbon sink was also assess...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in the beech forest (Fagus sylvatica L.), Hestehave in Jutland, Denmark were studied over a 50-year period. The role of the forest as a carbon sink was also assessed.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was 226 t·ha-1 in 1970 and after a 50-year 539 t·ha-1 in 2014, an unexpected increase with 313 t·ha-1. Annual production at those two points in time was 13.4 and 20.5 t·ha-1, respectively. It was apparent that the tree biomass was still acting as a sink for carbon, which was the dominant element in the aboveground parts. The concent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N > K > Mg > P > S > Na > Mn > Zn > Fe > Cu) ranged from 495 to 0.4 kg·ha-1. Annual litterfall restored 3.2 t·ha-1 to the soil as organic matter or 1.6 t·ha-1 as carbon. Over the year 53% of the litterfall was decomposed. A pH decrease of 0.95 units in the soil was observed between 1968 and 1993. This was attributed to fallout from a neighbouring thermal heating station affecting sulfur de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oil acidification. After 1993, when filters were fitted in the heating station, the pH decrease in the soil was smaller, only 0.09 pH-units up to 2011. The increased tree growth is an additional, 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ed soil acidification. Deposition of the growth-limiting element nitrogen increased during later years and is now, most likely around 20 kg·ha-1 per annum, which may partly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LITTERFALL Deposition cyclInG of C n p S and CARBOn SInk
下载PDF
藻类爆发对太湖梅梁湾水体中NPK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顶田 陈伟民 +2 位作者 江晶 季江 曹文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69-972,共4页
1998~ 2 0 0 0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实测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a的含量与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NH4+ N和总氮 (TN)、总磷 (TP)含量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最低 ,总含量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 ,随着叶绿素a含量上升 ,N、P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K... 1998~ 2 0 0 0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实测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a的含量与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NH4+ N和总氮 (TN)、总磷 (TP)含量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最低 ,总含量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 ,随着叶绿素a含量上升 ,N、P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K的含量与N、P相似 .排污口的 0号点和 6号点的N、P含量相对于湖中心的 8号样点来说极高 ,而且P已不是限制性营养元素 ,在其它水域 ,P依然是限制性营养元素 ,表明微囊藻 (Microcystisspp .)只在TN含量为 1~ 4mg·L-1、TP在 0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n p k 微囊藻
下载PDF
N、P、K营养元素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水娥 张方秋 +1 位作者 陈祖旭 孟宪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 ,N∶P∶K最佳配比为 :190∶2 5∶16 0 (m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营养元素 配比 马占相思 苗斯生长 苗期施肥
下载PDF
N、P、K肥对香根草修复土壤镉、锌污染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小林 朱照宇 +2 位作者 黄伟雄 梁志伟 黄妃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0-56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30 mg/kg镉(Cd)污染土壤条件下N[CO(NH2)2:100、200、300 mg/kg土]、P(P2O5:50、100、200 mg/kg土)和K(KCl:100、200、300 mg/kg土)处理对香根草修复土壤Cd和锌(Zn)污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N处理能促进香根草地...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30 mg/kg镉(Cd)污染土壤条件下N[CO(NH2)2:100、200、300 mg/kg土]、P(P2O5:50、100、200 mg/kg土)和K(KCl:100、200、300 mg/kg土)处理对香根草修复土壤Cd和锌(Zn)污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N处理能促进香根草地上部生长,而且显著提高地上部特别是叶的Cd和Zn含量,导致其修复效率成倍显著增加;200 mg/kg K处理显著提高Zn修复效率,但300 mg/kg K和50、200 mg/kg P处理却显著降低Cd、Zn修复效率。因此,为改善香根草对较贫瘠土壤中Cd、Zn污染的修复效率,应对香根草适施N肥,并控制或者不施P、K肥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n p k CD Zn 修复效率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N、P、K素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2 位作者 尹钧 王永华 屈会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运转与分配,以孕穗期渍水逆境影响最大,其次为灌浆期和拔节期,而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K素的吸收影响较小。孕穗期以前渍水逆境主要影响小麦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对N、P、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输和分配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运转和分配,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肥和K肥,拔节孕穗期重施速效N肥,灌浆期叶面喷施KH2PO4对于培育壮秆大穗,减轻小麦渍害,提高受渍小麦籽粒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渍水逆境 不同生育时期 n、p、k素营养
下载PDF
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永兴 刘长娥 杨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 研究了九段沙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与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速效性养分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土壤剖面中TK含量大大高于TN和TP含量,排序为:TK>TN>TP。各沙洲速效性养分含量排序为:速效K>速效N>速效P。土壤速效性养分与全量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剖面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差异比较明显,速效性养分土壤剖面垂直分异比全量养分显著。各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沙洲同一深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各沙洲不同深度土壤TN含量的差异明显大于TP和TK含量差异。植物中3种营养元素含量以K最高,N其次,P最低。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归还量远大于存留量。吸收系数排序为:N>P>K。不同沙洲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上沙P元素、中沙与下沙K元素利用系数最大,上沙K元素、中沙P元素与下沙N元素循环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互花米草 n p k 循环特征
下载PDF
施硒对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田秀英 李会合 王正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荞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荞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茎的K含量。40 d时,叶的N,P含量降低,K含量在施硒≤1.5mg/kg范围升高0.46~0.8个百分点;60 d时,叶的N,P含量在低浓度硒时降低,高浓度硒时升高,K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低;80 d时叶的N,P含量除Se2.0处理外均降低,施硒各处理叶的K含量显著降低。花的N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高于不施硒处理,P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K含量显著提高。除Se0.5处理外,子粒的N,P,K均有所提高。施硒对速效氮的影响因硒水平和苦荞生育期各异,土壤有效磷、钾含量均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n p k养分
下载PDF
莲雾遮光期叶片SPAD值和C、N、P、K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丽梅 陈志峰 +6 位作者 王彬 余东 魏秀清 章希娟 许玲 许家辉 刘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77-1981,共5页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d叶片SPAD值降到最低;长时间遮光会造成叶片早衰,限制树体营养生长。遮光对叶片N、P、K、C含量均有影响,在遮光过程中,叶片的C、N、P、K含量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树体对遮光后形成的弱光条件均作出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使C、N、P、K趋同于自然条件下的含量水平。莲雾叶片的碳氮比(C/N)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大趋势,遮光40 d左右比值达到顶峰,此时是莲雾栽培上进行催花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遮光处理 SpAD值 C、n、p、k 碳氮比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勇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傅建平 刘俊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关键措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和肥(主要是N肥)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人工林 滴灌 施肥 n、p、k养分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N、P、K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杨万勤 钟章成 +1 位作者 陶建平 何维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85-1289,共5页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内 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速效 N、P、K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1除灌草丛的速效 K外 ,速效 N、P、K含量在不同群落的土壤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即腐殖质层 (A) >沉积层 (B) >母质层 (C)。 2 A、B两...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内 4个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速效 N、P、K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1除灌草丛的速效 K外 ,速效 N、P、K含量在不同群落的土壤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即腐殖质层 (A) >沉积层 (B) >母质层 (C)。 2 A、B两层的速效 N、K含量随群落演替方向升高 ,即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速效 P含量则为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灌草丛 <常绿阔叶林。 C层速效 N、P、K含量似乎与群落演替规律无必然联系。 3各群落内 A、B层土壤速效 N、P、K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森林土壤 缙云山 速效n 速效p 速效k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藤本植物叶片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家妍 蓝嘉川 +5 位作者 龙涛 谢益君 陆晓明 雷丽群 朱宏光 温远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18,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中30种藤本植物叶片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丰富群落生态化学计量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大明山天坪站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中设置20m×20m标准样地80块,共3.2ha,在每... 【目的】研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中30种藤本植物叶片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丰富群落生态化学计量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大明山天坪站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中设置20m×20m标准样地80块,共3.2ha,在每个标准样地左下角设置5m×5m的小样方,对藤本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根据重要值,采集30种藤本植物叶片,进行叶片N、P、K含量测定。【结果】叶片N、P、K变化范围分别为3.52~54.71、0.21~3.36、0.48~4.23g/kg。各个化学计量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草质藤本叶片N∶K含量均大于木质藤本,P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中多数藤本植物是受N或P或N∶P的影响,约30%的种类受到N元素限制,而受到P元素限制的植物相对少;草质藤本叶片比木质藤本有更强的N、K元素存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n p k 生态化学计量学 大明山
下载PDF
专用缓释肥料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彦华 孙立飞 +8 位作者 徐卫红 王崇力 熊仕娟 陈序根 陈永勤 迟荪琳 谢文文 王正银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共10页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了23.3%~37.2%和16.5%~31.6%.2种专用缓释肥(CSRF2和CSRF1)提高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硝酸盐质量分数.黄瓜根、茎、叶和果实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均以CSRF2最高.黄瓜N,P,K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SRF2、CSRF1、MSRF、CCF、OCF,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积累量较MSRF,CCF和OCF处理分别提高了27.45%~46.55%,33.17%~56.20%和67.61%~102.13%.与普通复合肥相比,2种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相对养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53%~24.20%,19.27%~20.02%和18.54%~3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缓释肥料 n p k养分吸收 养分相对利用率 土壤酶活性 黄瓜
下载PDF
N·P·K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青华 张法琴 胡焕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225-3226,共2页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不同的N、P、K用量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不同的N、P、K用量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黄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提高龙眼重回缩修剪树N,P,K营养水平和抽穗率的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美英 徐炯志 +2 位作者 黄永敬 何全光 杨冬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对树体高大、交叉封行的龙眼树作重回缩修剪;剪后施用多效唑、乙烯利调节生长、控梢促花;测定叶片的N,P,K含量;调查翌年枝梢抽穗率。结果表明:①重回缩修剪对叶片N,P,K水平有明显影响,但对各次梢影响程度不同;②适当施用多效唑及乙烯利... 对树体高大、交叉封行的龙眼树作重回缩修剪;剪后施用多效唑、乙烯利调节生长、控梢促花;测定叶片的N,P,K含量;调查翌年枝梢抽穗率。结果表明:①重回缩修剪对叶片N,P,K水平有明显影响,但对各次梢影响程度不同;②适当施用多效唑及乙烯利对提高重回缩修剪树叶片N,P,K营养水平及枝梢抽穗率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重回缩修剪树 n p k 营养水平 抽穗率
下载PDF
孕穗至灌浆期土壤渍水对冬小麦N、P、K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1 位作者 王成雨 屈会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转,而对K素吸收与运转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的运转,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渍水逆境 孕穗至灌浆期 n、p、k 素营养
下载PDF
N、P、K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包和平 刘士彪 +1 位作者 王晓波 张建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N、P、K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分析了单因素效应、双因素效应和边际效应 ,得出三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 :N 1.2 0 81、P 1.0 5 2 7、K 0 .8499;N和P互作明显 ;当P处于高水平时 ,N的增产效果明显。说明高N、P配合...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N、P、K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分析了单因素效应、双因素效应和边际效应 ,得出三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 :N 1.2 0 81、P 1.0 5 2 7、K 0 .8499;N和P互作明显 ;当P处于高水平时 ,N的增产效果明显。说明高N、P配合适当的K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效应 水稻 数学模型 配方施肥
下载PDF
河西走廊加工型胡萝卜N、P、K肥配施数学模型构建与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修斌 张红菊 +2 位作者 赵怀勇 张文斌 王勤礼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0-543,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对加工型胡萝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影响加工型胡萝卜产量的顺序为:N肥>K肥>P肥,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加工型胡萝卜产量达到最高值80.11t.h...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钾肥对加工型胡萝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影响加工型胡萝卜产量的顺序为:N肥>K肥>P肥,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加工型胡萝卜产量达到最高值80.11t.hm-2时,其相对应N、P、K肥用量分别为1041.90kg.hm-2,177.15kg.hm-2和4059.45kg.hm-2。通过验证表明,模型选优所得N肥、P肥和K肥配比的产量最高,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为0.78万元.hm-2、1.50万元.hm-2和1.92,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配比,证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胡萝卜 n、p、k 数学模型 构建与优化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红江 陈留根 +1 位作者 周炜 郑建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麦秸还田(B)、麦秸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旋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增...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麦秸还田(B)、麦秸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旋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增加3.0%左右;(2)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4.3×103m3·hm-2;(3)麦秸还田减肥和麦秸还田处理比其处理明显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N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常规处理、肥料运筹和旋耕,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P和K的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肥料运筹、常规处理和旋耕;(4)麦秸还田能够降低稻田地表径流NPK的流失率,但麦秸还田减肥处理由于流失量减小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量的减小幅度,其NPK流失率均表现为最高;(5)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使稻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和流失率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还田 水稻产量 地表径流 npk流失量 npk流失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