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为N所V”式判断句与被动句的本质分野
1
作者
岳中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64-67,157,共4页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为
n所v
”式句法结构
判断结构
被动结构
语义特征
句法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被动的“为N所V”构式研究
2
作者
何洪霞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本文侧重于对该构式的语义进行共时性描写,探讨该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采用对相关句型互相转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为N所V"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并对该构式语义焦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结...
本文侧重于对该构式的语义进行共时性描写,探讨该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采用对相关句型互相转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为N所V"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并对该构式语义焦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所在句子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否定焦点的位置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
n所v
语义范畴
语义焦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论古代汉语的“为V”与“为N所V”结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宇宇
王天佑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2-58,共7页
在古代汉语的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存在以"为V"和"为N所V"两个结构为核心的"为"字式结构。其中,以"为V"为核心的结构应该归属于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指称句,并非真正的被动结构;而以"为N所V&...
在古代汉语的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存在以"为V"和"为N所V"两个结构为核心的"为"字式结构。其中,以"为V"为核心的结构应该归属于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指称句,并非真正的被动结构;而以"为N所V"为核心的结构则是真正的被动结构。指称结构向被动结构的转变主要受到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
v
为
n所v
被动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4
作者
陈秀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6,97,共7页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n所v
判断
被动
移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N所V”被动式再分析
被引量:
9
5
作者
朱冠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5,共8页
如何分析"为N所V"式被动式,在以往研究中是一个讨论得非常多、观点差异也相当大的问题。本文在讨论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认为其中"为"是帮助构成被动句的系词,"所"是引介施事的后置词...
如何分析"为N所V"式被动式,在以往研究中是一个讨论得非常多、观点差异也相当大的问题。本文在讨论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认为其中"为"是帮助构成被动句的系词,"所"是引介施事的后置词,整个结构是世界语言中常见的由源于系词的助动词构成的"迂回被动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
n所v
被动式
系词
后置词
原文传递
“A为N所V”结构的功能及其渊源
被引量:
6
6
作者
岳中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8,共9页
古代汉语中的"A为N所V"结构,既可是个判断结构,亦可是个被动结构;然而,二者并无渊源关系。二者的语法化既与"为"字虚化为判断动词和被动标记介词有关,也与"所"字虚化为泛义代词衍生出"所V"结...
古代汉语中的"A为N所V"结构,既可是个判断结构,亦可是个被动结构;然而,二者并无渊源关系。二者的语法化既与"为"字虚化为判断动词和被动标记介词有关,也与"所"字虚化为泛义代词衍生出"所V"结构和虚化为焦点标记有关;判断动词"为"与"所V"结构组配生成了判断结构,被动标记介词"为"与焦点标记"所"组配生成了被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为
n所v
”结构
判断结构
被动结构
“为”与“所”的演化轨迹
渊源与语法化
原文传递
从藏缅语施助词看古汉语“(N)所V”句的性质——兼论古汉语“(N)所V”句的来源
7
作者
程亞恒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2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藏缅语有'e31、a31、ne33'等一些施动关系标志的助词,古汉语'(N)所V'句中的'所'跟它们的功能极其相似,这种'所'字并不一定是梵文原典被动态译文的标志。古汉语'(N)所V'句不仅在汉译佛典中大量...
藏缅语有'e31、a31、ne33'等一些施动关系标志的助词,古汉语'(N)所V'句中的'所'跟它们的功能极其相似,这种'所'字并不一定是梵文原典被动态译文的标志。古汉语'(N)所V'句不仅在汉译佛典中大量出现,中土文献也有不少用例。从源流关系看,这种句子上古就已经产生,它不可能是省略了'为'字的被动句。'所'字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n
)
所v
”句
佛典
施助词
原文传递
题名
“A为N所V”式判断句与被动句的本质分野
1
作者
岳中奇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64-67,157,共4页
文摘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关键词
“A为
n所v
”式句法结构
判断结构
被动结构
语义特征
句法特征
Keywords
'A为
n所v
'structure
decisio
n
structure
passi
v
e structure
sema
n
tic feature
sy
n
tactic featur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被动的“为N所V”构式研究
2
作者
何洪霞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文摘
本文侧重于对该构式的语义进行共时性描写,探讨该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采用对相关句型互相转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为N所V"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并对该构式语义焦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所在句子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否定焦点的位置规律。
关键词
为
n所v
语义范畴
语义焦点
Keywords
Wei
n
Suo
v
sema
n
tics field
sema
n
tics focu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论古代汉语的“为V”与“为N所V”结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宇宇
王天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2-58,共7页
文摘
在古代汉语的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存在以"为V"和"为N所V"两个结构为核心的"为"字式结构。其中,以"为V"为核心的结构应该归属于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指称句,并非真正的被动结构;而以"为N所V"为核心的结构则是真正的被动结构。指称结构向被动结构的转变主要受到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为
v
为
n所v
被动结构
Keywords
Wei
v
(为
v
)
Wei
n
Suo
v
(为
n所v
)
passi
v
e co
n
structio
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4
作者
陈秀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6,9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魏晋南北朝佛经中的语言接触及其演变研究"(11XYY014)
文摘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主观化
n所v
判断
被动
移情
Keywords
subjectificatio
n
n
Suo (所)
v
judgeme
n
t
passi
v
ity
empathy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N所V”被动式再分析
被引量:
9
5
作者
朱冠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5,共8页
基金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文摘
如何分析"为N所V"式被动式,在以往研究中是一个讨论得非常多、观点差异也相当大的问题。本文在讨论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分析,认为其中"为"是帮助构成被动句的系词,"所"是引介施事的后置词,整个结构是世界语言中常见的由源于系词的助动词构成的"迂回被动式"。
关键词
为
n所v
被动式
系词
后置词
Keywords
为
n
所
v
structure
passi
v
e
copula
postpositio
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A为N所V”结构的功能及其渊源
被引量:
6
6
作者
岳中奇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8,共9页
文摘
古代汉语中的"A为N所V"结构,既可是个判断结构,亦可是个被动结构;然而,二者并无渊源关系。二者的语法化既与"为"字虚化为判断动词和被动标记介词有关,也与"所"字虚化为泛义代词衍生出"所V"结构和虚化为焦点标记有关;判断动词"为"与"所V"结构组配生成了判断结构,被动标记介词"为"与焦点标记"所"组配生成了被动结构。
关键词
“A为
n所v
”结构
判断结构
被动结构
“为”与“所”的演化轨迹
渊源与语法化
Keywords
"A Wei(为)
n
Suo(所)
v
"
Decisio
n
structure
Passi
v
e structure
the e
v
olutio
n
process of Wei(为) a
n
d Suo(所)
the origi
n
atio
n
a
n
d grammaticalizatio
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藏缅语施助词看古汉语“(N)所V”句的性质——兼论古汉语“(N)所V”句的来源
7
作者
程亞恒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2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基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博士科研资助项目(编号MSB200905)的部分成果
文摘
藏缅语有'e31、a31、ne33'等一些施动关系标志的助词,古汉语'(N)所V'句中的'所'跟它们的功能极其相似,这种'所'字并不一定是梵文原典被动态译文的标志。古汉语'(N)所V'句不仅在汉译佛典中大量出现,中土文献也有不少用例。从源流关系看,这种句子上古就已经产生,它不可能是省略了'为'字的被动句。'所'字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助词。
关键词
“(
n
)
所v
”句
佛典
施助词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为N所V”式判断句与被动句的本质分野
岳中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表被动的“为N所V”构式研究
何洪霞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补论古代汉语的“为V”与“为N所V”结构
郭宇宇
王天佑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陈秀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为N所V”被动式再分析
朱冠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9
原文传递
6
“A为N所V”结构的功能及其渊源
岳中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原文传递
7
从藏缅语施助词看古汉语“(N)所V”句的性质——兼论古汉语“(N)所V”句的来源
程亞恒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