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盐冷却高温堆主冷却剂系统^(16)N源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波 严睿 +7 位作者 邹杨 戴叶 朱贵凤 于世和 刘亚芬 杨璞 冀锐敏 康旭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2-658,共7页
基于SCALE6.1程序包中的三维蒙特卡罗输运程序KENO-Ⅵ对氟盐冷却高温堆(FHR)堆芯中子能谱进行计算,利用Mathematica程序建立了16 N源项在主冷却剂系统内的流动模型,对FHR的主冷却剂系统16 N源项进行定量分析,对不同流速情况下主冷却剂... 基于SCALE6.1程序包中的三维蒙特卡罗输运程序KENO-Ⅵ对氟盐冷却高温堆(FHR)堆芯中子能谱进行计算,利用Mathematica程序建立了16 N源项在主冷却剂系统内的流动模型,对FHR的主冷却剂系统16 N源项进行定量分析,对不同流速情况下主冷却剂系统不同区域16 N源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剂体积流量大于4.15×102 cm3·s-1、小于4.15×106 cm3·s-1时,流动效应对主冷却剂系统内16 N源项浓度分布影响显著,在FHR的设计基准流量(4.15×104 cm3·s-1)情况下,堆芯中16 N源项占总16 N源项的76.98%,上腔室为18.89%,其余区域放射性活度占16 N总量的4.13%。所建立分析方法及结论可为FHR的工程设计、辐射防护设计及源项的精确分析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盐冷却高温堆 主冷却剂系统 16n源
下载PDF
不同N源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永亮 李传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了不同N源处理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处理,施加硝态N(NO3--N)与铵态N(NH4+-N)时,根/土界面pH分别增加和降低;不同N源配施易溶性P(PS)时,近根面处pH变化很小,有效P含量均明显增...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了不同N源处理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处理,施加硝态N(NO3--N)与铵态N(NH4+-N)时,根/土界面pH分别增加和降低;不同N源配施易溶性P(PS)时,近根面处pH变化很小,有效P含量均明显增加;配施难溶性矿物P(PR)时,硝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增加的幅度增大,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未表现出增加,而铵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降低的幅度减小,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质子(H+)分泌是根/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活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源 根/土界面 PH P有效性 马尾松
下载PDF
基于三维输运方法的压水堆主冷却剂^(16)N源项计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传奇 胡文超 +1 位作者 刘健 靖剑平 《核安全》 2017年第2期69-73,79,共6页
在反应堆功率运行期间,一回路冷却剂水中的^(16)O受高能中子照射,活化生成^(16)N。^(16)N衰变会释放出高能γ射线,是反应堆内冷却剂系统放射性的主要来源。对一回路冷却剂中^(16)N源项进行计算可为反应堆屏蔽设计提供依据。^(16)N活度... 在反应堆功率运行期间,一回路冷却剂水中的^(16)O受高能中子照射,活化生成^(16)N。^(16)N衰变会释放出高能γ射线,是反应堆内冷却剂系统放射性的主要来源。对一回路冷却剂中^(16)N源项进行计算可为反应堆屏蔽设计提供依据。^(16)N活度浓度及其在一回路中的分布是安全审评中的关键参数。为了精确计算^(16)N源项,本文首先使用JSNT程序计算了堆芯及其相邻区域的高能快中子注量率分布,然后考虑冷却剂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流动和照射情况,以及其在一回路中的流动和衰变情况,编制了^(16)N源项计算程序,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快中子注量率的三维分布。以某三代压水堆核电厂为例计算了^(16)N源项在一回路中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三维中子注量率分布可以得到更精细的^(16)N源项分布;上下腔室内中子注量率对一回路中^(16)N源项分布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三维输运方法 16n源
下载PDF
双N源合成N-TiO_2可见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锋雷 王金果 +1 位作者 卞振锋 朱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51-556,共6页
以氨水和草酸铵为双N源,用原位沉淀技术制备了高活性N修饰TiO2可见光催化剂.通过N2吸脱附等温线、XRD、UV-Vis、XPS和IR波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以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可见光降解为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 以氨水和草酸铵为双N源,用原位沉淀技术制备了高活性N修饰TiO2可见光催化剂.通过N2吸脱附等温线、XRD、UV-Vis、XPS和IR波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以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可见光降解为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双N源合成的N-TiO2催化剂,氨水和草酸铵的协同作用有利于N进入TiO2晶格,其活性要高于单N源及后修饰的N-TiO2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n源 氮掺杂 可见光光催化
下载PDF
C源、N源含量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波 檀海犬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采用二因素最优化设计方案 ,研究了培养基中C源、N源含量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C源 (淀粉 )含量 :5~ 5 5mg/mL ,氮源 (天冬酰胺 )含量 :0 .0 5~3.95mg/mL〕 ,N源对菌丝的生长、菌核鲜重及粒数的影响大于C... 采用二因素最优化设计方案 ,研究了培养基中C源、N源含量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C源 (淀粉 )含量 :5~ 5 5mg/mL ,氮源 (天冬酰胺 )含量 :0 .0 5~3.95mg/mL〕 ,N源对菌丝的生长、菌核鲜重及粒数的影响大于C源。根据综合分析 ,培养基中的C源和N源分别以 45~ 47.5mg/mL及 2 .78~ 3.1 7mg/mL的组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n源 水稻纹枯病
下载PDF
初始N源含量对喹啉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崔杰 王国英 岳秀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2-586,共5页
以喹啉为碳源,采用序批式摇瓶研究了初始N源含量对喹啉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400mg/L,初始NO_3^--N质量浓度分别为500,333.33,250,125,62.5mg/L时,喹啉和NO_3^--N降解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高初始NO_3^... 以喹啉为碳源,采用序批式摇瓶研究了初始N源含量对喹啉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400mg/L,初始NO_3^--N质量浓度分别为500,333.33,250,125,62.5mg/L时,喹啉和NO_3^--N降解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高初始NO_3^--N质量浓度对喹啉降解影响较大,而对NO_3^--N降解影响较小;低初始NO_3^--N质量浓度对喹啉降解影响较小,而对NO_3^--N降解影响较大。初始NO_3^--N质量浓度为250mg/L时,喹啉和NO_3^--N均能以较高速率进行降解,且在反应终点,C源和N源可以得到同时去除。因此,在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400mg/L时,较合理的初始N源质量浓度为2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n源含量 反硝化 喹啉 降解特性
下载PDF
C源和N源对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志勇 吴文礼 陈汉清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培养液需用净化自来水配制 ;该菌株产生多糖不要求高通气量 ,150 r· min-1下以 50 0 m L三角瓶装 10 0 - 150 m L培养液为宜 ;以玉米糖、麦芽汁、糖蜜、酒糟等为 C源替代甘露醇的结果表明 ,玉米糖的... 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培养液需用净化自来水配制 ;该菌株产生多糖不要求高通气量 ,150 r· min-1下以 50 0 m L三角瓶装 10 0 - 150 m L培养液为宜 ;以玉米糖、麦芽汁、糖蜜、酒糟等为 C源替代甘露醇的结果表明 ,玉米糖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 C源 ,其发酵液多糖产量为 19.35g· L-1,C源利用率为 82 .4 % ;以Na NO3、NH4 Cl、( NH4 ) 2 SO4 等 3种无机 N和蛋白胨、鱼粉、玉米浆、黄豆粉等 4种有机 N作 N源的结果表明 ,玉米浆的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毛德克斯氏菌 胞外多糖 玉米糖 玉米浆 C n源
下载PDF
不同N源无定形TiO2/g-C3N4光催化还原Re(Ⅶ)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旭聪 邓浩 +1 位作者 姜忠义 袁立永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0-1348,共9页
为探究不同N源对无定形TiO2/g-C3N4(TCN)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Re(Ⅶ)的影响,通过热分解不同前驱体(尿素Urea、硫脲Thiourea和三聚氰胺Melamine)制备g-C3N4,再分别与无定形TiO2复合,制备了三种TCN复合光催化剂。通过不同分析手段对材料进... 为探究不同N源对无定形TiO2/g-C3N4(TCN)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Re(Ⅶ)的影响,通过热分解不同前驱体(尿素Urea、硫脲Thiourea和三聚氰胺Melamine)制备g-C3N4,再分别与无定形TiO2复合,制备了三种TCN复合光催化剂。通过不同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并比较了不同TCN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去除Re(Ⅶ)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U-TCN(尿素为N源)具有更均匀的表观形貌,最大的比表面积(474m2/g),最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对Re(Ⅶ)的光催化还原效率(90%)明显高于T-TCN(20%)和M-TCN(15%)。通过复合材料的瞬态光电流和电化学阻抗(EIS)分析光催化机理,证明U-TCN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最高;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分析表明U-TCN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更多,因此与甲酸反应产生的强还原性·CO2^-自由基更多,从而更有利于Re(Ⅶ)的还原;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Ti元素价态及配位环境,表明U-TCN还具有优异的光化学稳定性。本研究揭示了不同N源对所制备TCN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发现了一种可用于实际废水中光催化还原去除Tc(Ⅶ)的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源 无定形TiO2/g-C3n4复合材料 光催化还原 Re(Ⅶ)/Tc(Ⅶ)
下载PDF
道路拉斯冷杉(Donylas—fir)根际pH受N源的影响A,J,GIJSMAN
9
作者 赵红霞 《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 1991年第3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分泌物 微电极 n源 冷杉 根际
下载PDF
用NH3作为N源可提高GaN的生长速率
10
作者 青春 《电子材料快报》 1996年第3期8-8,共1页
关键词 nH3 n源 GAn 半导体 MOCVD法
下载PDF
不同氮(N)源对油菜镉(Cd)吸收积累的影响
11
作者 边子涵 付欣萍 +4 位作者 何奕萱 赵晨曦 周丽洪 储童 陈永亮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N源对油菜Cd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NH_(4)^(+)-N后,油菜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及富集系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油菜根际pH和根际总Cd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油菜根际可交换态Cd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而碳酸盐... 本文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N源对油菜Cd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NH_(4)^(+)-N后,油菜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及富集系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油菜根际pH和根际总Cd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油菜根际可交换态Cd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而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等难溶态Cd含量均较对照下降,根际pH的降低可使根际难溶态Cd转变成可交换态Cd,进而可增加根系对Cd的吸收积累。而NO_(3)^(-)N处理后,Cd含量减少,根际pH和总Cd含量增加,可交换态Cd含量较对照降低,而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较对照升高,且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源 CD吸收 根际PH CD形态
下载PDF
不同N、P源对红松根/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永亮 马忠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7,共5页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N源与P源对红松苗木根 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铵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降低 ,硝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升高 .不同N源处理引起根 土界面pH变化的幅度受P源种类及距根面距离的影响 ,施加矿物P时 ...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N源与P源对红松苗木根 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铵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降低 ,硝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升高 .不同N源处理引起根 土界面pH变化的幅度受P源种类及距根面距离的影响 ,施加矿物P时 ,铵态N引起的根 土界面pH下降的幅度明显减小 .不同P源处理时根 土界面有效P含量受N源种类的影响 ,铵态N处理时 ,加入易溶性P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 ,而加入难溶性P时仅距根面 0~ 2mm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 ;硝态N处理时 ,仅在加入易溶性P时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 ,而加入难溶性P时 ,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与不加P处理时相近 ,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分泌质子是根 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溶解的主要驱动力 .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源 P 根/土界面 PH P有效性 红松
下载PDF
植物——大气N_2O的一个潜在排放源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冠雄 徐慧 +5 位作者 张颖 张秀君 李玥莹 史荣久 于克伟 张旭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11,共8页
N2 O是仅次于CO2 和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目前 ,全球N2 O的源汇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并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重要排放源。文章综合报道了近 1 0多年来对植物N2 O排放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 :植物排放N2 O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N2 O是仅次于CO2 和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目前 ,全球N2 O的源汇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并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重要排放源。文章综合报道了近 1 0多年来对植物N2 O排放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 :植物排放N2 O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而且其排放量可达到与土壤排放相比较的水平 ,因而植物可能是未知的大气N2 O的一个重要排放源 ;植物排放N2 O受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养分供给、光照强度及CO2 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还提出了植物排放N2 O的光调节模式 ,讨论了植物排放N2 O对全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2O排放 n2O汇估算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泰国、越南与香港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序列比对及进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赖沛龙 邹梦晨 +5 位作者 朱利 卢扬柏 刘杨安 张玲 卢翔宇 赵卫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801-3804,共4页
[目的]禽流感病毒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欲对1997年香港和2004年泰国、越南直接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特点分析。[方法]利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Edit... [目的]禽流感病毒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欲对1997年香港和2004年泰国、越南直接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特点分析。[方法]利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EditSeq从14株禽流感病毒分离株截取HA、NA、M2基因序列并翻译成氨基酸,然后用ClustalX软件对截取的片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2004年泰国、越南人源H5N1毒株的HA切割位点上的氨基酸序列和1997年香港人源H5N1毒株一致;②2004年泰国、越南人源H5N1毒株和1997年香港人源H5N1毒株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位点;③泰国和越南人源H5N1毒株的NA茎部缺失了20个氨基酸而在HA上增加了一个潜在糖基化位点;④M2蛋白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导致部分泰国和越南人源H5N1毒株对金刚烷胺产生耐药性。[结论]1997年香港和2004年泰国、越南直接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HA nA M2 受体结合位点 耐药性
下载PDF
人源H3N2亚型猪流感重组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伦江 王隆柏 +6 位作者 俞玉鸿 魏宏 车勇良 陈如敬 吴学敏 邵良平 庄向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5-680,共6页
本研究由疑似猪流感病料样品中分离一株病毒,通过HA、HI、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全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分离病毒株为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和H1N1亚型古典猪流感病毒(SIV)的重组体,命名为A/Swine/Fujian/F2/07(H3N2)。该分离株含有8个... 本研究由疑似猪流感病料样品中分离一株病毒,通过HA、HI、电镜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全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分离病毒株为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和H1N1亚型古典猪流感病毒(SIV)的重组体,命名为A/Swine/Fujian/F2/07(H3N2)。该分离株含有8个基因片段,共13 442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H1N1亚型古典SIV和H3N2亚型SIV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分离株的HA、NS、NA基因与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4.7%~98.1%、94.4%~99.5%和88.6%~97.6%;与H3N2亚型SI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7%~98.5%、82.5%~99.9%和87.6%~98.4%;M基因与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和SIV的同源性均在90.1%以下,而与H1N1亚型古典SIV的同源性在97.6%以上。基因型分析表明分离株的PB2、PB1、PA、HA、NP、NA和NS基因片段来源于1975年~1982年的人流感病毒,而M基因来源于H1N1亚型古典SIV,充分证明猪作为流感病毒"混合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H3n2亚型 分离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一株人源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续 杨焕良 +8 位作者 鄢明华 李秀丽 陈艳 孟沙沙 尹航 辛晓光 步志高 乔传玲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0-273,336,共5页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IV)的变异情况,我们2009年11月从河北某养殖场采集呈流感症状的猪鼻拭子40份,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猪流感病毒,通过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1N1亚型,命名为A/swine/Hebei/15/2009(H1N1),其全基因序列测... 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IV)的变异情况,我们2009年11月从河北某养殖场采集呈流感症状的猪鼻拭子40份,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猪流感病毒,通过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1N1亚型,命名为A/swine/Hebei/15/2009(H1N1),其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发现,8个基因片段均与2000年左右H1N1人流感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遗传演化显示,该病毒分离株是由2000年人源H1N1流感病毒A/Dunedin/2/2000(H1N1)进化而来。抗原性分析显示该株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经典H1N1病毒株抗原性差异较大。对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可以直接感染小鼠并导致小鼠轻微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但不致死小鼠,表现为低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1n1亚型 遗传演化分析 抗原性分析 致病性
下载PDF
我国部分鸡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NS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金华 史为民 +1 位作者 吴清民 郭玉璞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7-553,共7页
对 1 996年至 2 0 0 1年间自我国部分养鸡场发病鸡或死亡鸡分离鉴定的 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基因 (NS1 )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和比较了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表明 ,NS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6... 对 1 996年至 2 0 0 1年间自我国部分养鸡场发病鸡或死亡鸡分离鉴定的 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基因 (NS1 )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 ,并分析和比较了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表明 ,NS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6 5 %~ 99 5 %和94 5~ 98 6% ,说明NS1基因在遗传进化上高度保守 ,稳定遗传。与中国香港、韩国、巴基斯坦及人源H9N2分离株相比较 ,发现中国大陆的鸡源H9N2分离株的NS1基因在其羧基端缺少 1 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该 8株病毒的NS1基因属于相同的进化分支 ,而且中国的早年分离株A chicken Beijing 1 94位于该进化分支的根部 ,暗示这些分离株的NS1基因是由A chicken Beijing 1 94演化而来 ;尚未发现NS1基因属于A quail HongKong G1 97 like分支的分离株。同时 ,系统进化树也说明了我国的H9N2分离株与韩国、巴基斯坦等地的H9N2分离株隶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流感病毒 nSl基因 序列分析 非结构蛋白基因
下载PDF
H_9N_2亚型鸡源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德慧 何宏轩 +6 位作者 秦曦明 张强哲 汤义 王新华 刘丽艳 郑昌学 段明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H9n2亚型鸡 禽流感 病毒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一株野鸟源H1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特征及其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成 张玉稳 +4 位作者 柴洪亮 管雪婷 马建 李雁冰 华育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从2007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泄殖腔样品中,分离到一株A型禽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为H1N1,命名A/Mallard/Sanjiang/390/2007(H1N1),简称为MD/San-jiang/390/2007(H1N1)。对8个基因片段(... 从2007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泄殖腔样品中,分离到一株A型禽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为H1N1,命名A/Mallard/Sanjiang/390/2007(H1N1),简称为MD/San-jiang/390/2007(H1N1)。对8个基因片段(PB2、PB1、PA、HA、NP、NA、M、NS)进行了扩增与序列测定,其中HA基因序列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FGAI,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序列特征。从该病毒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分析看出:除PA基因属于北美群系禽流感病毒外,其余基因均属于欧亚群系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季节性人流感病毒、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的比较来看,亲缘性较远,均处于不同分支,HA亚型分类属于h1.1.2。NP基因与家鸭分离株A/duck/Hokkaido/Vac-3/2007(H5N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4%,M基因与家鸭分离株A/duck/Hokkaido/W90/2007(H10N7)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6%,PB1基因与NP基因和猪分离株A/swine/Korea/C12/2008(H5N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达99.2%、99.1%,提示该病株可能是一个整合了来源于家鸭和猪的多个亚型AIV基因片段的重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H1n1禽流感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重组
下载PDF
p38MAPK信号通路在猪源H9N2流感病毒导致小鼠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存连 魏东 +5 位作者 徐明举 张瑞华 刘宝剑 王国华 田树飞 徐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8,共8页
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猪源H9N2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H9N2组)、模拟感染组(NS组)和H9N2+p38MAPK抑制剂组(H9N2+SB20358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p38MAPK表达,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 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猪源H9N2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H9N2组)、模拟感染组(NS组)和H9N2+p38MAPK抑制剂组(H9N2+SB20358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p38MAPK表达,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湿/干重比,衡量肺损伤情况;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测定。结果如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肺组织内p38MAPK表达显著高于H9N2+SB203580抑制剂组(P<0.01);感染组小鼠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重下降;肺组织学表现为肺泡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渗出、出血为特征的弥漫性肺泡损伤。与感染组相比,p38MAPK抑制剂组症状较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并明显延长小鼠存活时间(P<0.01);同时,小鼠BALF内炎性细胞渗出减少,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以及肺湿/干重较感染组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证实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H9N2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损伤过程,其抑制剂SB203580能够有效减少p38MAPK表达,进而减少TNF-α和IL-1β产生以及炎性细胞渗出,缓解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和降低死亡率,提示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在今后作为辅助预防和干预H9N2-SIV诱导肺损伤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流感病毒 急性肺损伤 P38MAPK SB20358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