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β-N-乙酰葡萄糖胺酶调控机制及AmpD蛋白对AmpCβ-内酰胺酶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婧 梁俊容 +4 位作者 段然 秦帅 肖萌 景怀琦 王鑫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目的 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β-N-乙酰葡萄糖胺酶(NagZ)的调控机制及AmpD蛋白对AmpCβ-内酰胺酶表达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个AmpD蛋白同系物(AmpD1~3)基因(ampD1~3)、低分子量青霉素结合蛋白(LMM PBPs)基因... 目的 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β-N-乙酰葡萄糖胺酶(NagZ)的调控机制及AmpD蛋白对AmpCβ-内酰胺酶表达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个AmpD蛋白同系物(AmpD1~3)基因(ampD1~3)、低分子量青霉素结合蛋白(LMM PBPs)基因(pbp4、pbp5a、pbp5b、pbp7)、NagZ基因(nagZ)以及ampR基因进行敲除或回补,以构建基因突变株,并利用头孢西丁对突变株进行诱导;采用检测头孢硝噻吩水解法测定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突变株AmpCβ-内酰胺酶活性(单位为U),采用luxCDABEreporter系统检测AmpCβ-内酰胺酶启动子活性[单位为相对光单位(RLU)],采用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为显色底物测定NagZ酶活性(单位nmol/L).结果 AmpD1蛋白的功能较强,YEΔD1突变株的AmpCβ-内酰胺酶表达量出现上升,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分别为(3.29±1.58)和(4.08±1.75)U.YEΔ5b、YEΔ4Δ5b、YEΔ5aΔ5b和YEΔ5bΔ7突变株AmpCβ-内酰胺酶启动子活性增强,其中YEΔ4Δ5b突变株活性最高,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分别为(106903.16±61910.61)和(205427.45±45352.17)RLU.缺失3种基因的菌株中,YEΔ4Δ5bΔ7突变株AmpCβ-内酰胺酶启动子活性最高,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分别为(304108.04±99274.53)和(531440.21±68891.02)RLU;缺失4种基因的菌株中,YEΔ4Δ5aΔ5bΔ7突变株AmpCβ-内酰胺酶启动子活性最高,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分别为(1013810.99±260955.96)和(1230214.59±205526.79)RLU;敲除nagZ基因后,YEΔD1D2D3ΔZ突变株AmpCβ-内酰胺酶活性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YEΔ4Δ5aΔ5bΔ7ΔZ突变株活性下降明显,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分别为(0.30±0.20)和(0.29±0.21)U,基本降至野生株水平.结论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多个AmpD蛋白参与ampC基因的三级调控机制;发现以PBP5b为主,PBP4、PBP5a和PBP7共同参与的ampC基因调控模式;同时还证实了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NagZ依赖和非依赖两种ampC基因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小肠结肠炎 青霉素结合蛋白质类 n-乙酰胞壁酸-L-丙氨酸胺酶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酶 β-n-葡萄糖胺酶
原文传递
基于拉曼光谱的大豆细菌性病害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宇 宋少忠 +11 位作者 张佳环 谭勇 刘春宇 周云全 曲冠男 韩艳丽 张京 胡玉 孟维实 刘焕军 张一翔 李佳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9-463,共5页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因病害影响其产量会急剧下降,如果不及时判别出病害种类,喷洒相关农药,病害严重的大豆甚至会绝产。及时判别病害种类进行合理施药,阻止病害进一步发展是保证大豆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基于大豆植株细菌性病害的病...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因病害影响其产量会急剧下降,如果不及时判别出病害种类,喷洒相关农药,病害严重的大豆甚至会绝产。及时判别病害种类进行合理施药,阻止病害进一步发展是保证大豆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基于大豆植株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鉴定方法,最短需要两天时间,因此,快速检测大豆病害种类的方法成为该作物,也是建立智慧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应用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技术诊断大豆病害,构建N-乙酰胞壁酸分子空间结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利用B3LYP/6-31+(d,p)基组优化大豆细菌性病害标志物N-乙酰胞壁酸的分子结构计算其拉曼光谱,并进行理论因子校正,校正因子为0.9857;采用微区三级拉曼光谱技术探测该标志物N-乙酰胞壁酸的拉曼光谱,采用平滑、去基线、截取波数范围等过程进行光谱预处理;在理论和实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认大豆测试和计算的拉曼光谱对应的特征峰,峰值波数相差大多在0~10 cm^(-1),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判定了振动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及其对应的分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细菌性病害标志物N-乙酰胞壁酸分子在200~1650 cm^(-1)范围内含15个特征峰,较强峰值和振动归属分别为229.0 cm^(-1)的甲基摇摆振动和764.0 cm^(-1)环内的摇摆呼吸振动等,给出了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15个振动峰的空间结构参数,指证了N-乙酰胞壁酸分子的特征结构。结果也证明了可通过多种生物分子的大豆拉曼光谱测量,筛选细菌性病害标志物N-乙酰胞壁酸分子的拉曼光谱,能够有效识别细菌性病害。智慧农业生产中利用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技术,是农作物病害检测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若结合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与光谱分析识别,以快速、准确和便捷的方式为智慧农业的健康生产及保驾护航发挥效用,是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细菌性病害 n-乙酰胞壁酸 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光谱分析
下载PDF
福赛斯坦纳菌体外培养实验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傅玮涛 苏敏 +5 位作者 吴初活 施炜 卢芳国 向琴 谭劲 周小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索福赛斯坦纳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比较N-乙酰胞壁酸及不同营养因子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筛选该菌体外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建立其体外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 (1)培养基制备:在血平板中加0.005%N-乙酰胞壁酸形成改良培养基;制备血... 目的探索福赛斯坦纳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比较N-乙酰胞壁酸及不同营养因子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筛选该菌体外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建立其体外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 (1)培养基制备:在血平板中加0.005%N-乙酰胞壁酸形成改良培养基;制备血平板与不同浓度(0.5、3、10、50、100 mg/L)的N-乙酰胞壁酸形成的培养基;制备10 mg/L N-乙酰胞壁酸与氯化血红素、酵母提取物、维生素K3、脱纤维羊血组合形成不同组别的培养基。(2)接种培养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将细菌洗脱,并用酶标仪(OD_(600))测定其吸光度。结果福赛斯坦纳菌在含N-乙酰胞壁酸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浓度为10 m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且细菌形态更为典型。在组3培养基中生长最快。结论 N-乙酰胞壁酸能促进福赛斯坦纳菌的生长繁殖,浓度为10 m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N-乙酰胞壁酸及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3、酵母提取物和脱纤维羊血组合能使其生长周期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福赛斯坦纳菌 n-乙酰胞壁酸 体外培养
下载PDF
PNAM氢解脱苄合成NAM的反应动力学
4
作者 肖珣 屈一新 温守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2-375,共4页
采用湿Pd(OH)2/C催化剂在排除扩散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常压下N-乙酰保护胞壁酸(PNAM)在w(乙酸)=80%的溶剂中氢解脱苄合成N-乙酰胞壁酸(NAM)的反应动力学。通过空白实验消除湿Pd(OH)2/C及溶剂对吸氢量的影响,以吸氢量来表征反应程度。通... 采用湿Pd(OH)2/C催化剂在排除扩散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常压下N-乙酰保护胞壁酸(PNAM)在w(乙酸)=80%的溶剂中氢解脱苄合成N-乙酰胞壁酸(NAM)的反应动力学。通过空白实验消除湿Pd(OH)2/C及溶剂对吸氢量的影响,以吸氢量来表征反应程度。通过积分反应速率方程,对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NAM加氢脱苄反应合成NAM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76.496 kJ.mol-1,指前因子A为4.868×1010min-1。用IR、1HNMR、13CNMR、LC-MS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了该化合物即是目标产物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n-乙酰胞壁酸 湿Pd(OH)2/C催化剂 氢解 脱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