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末端脑钠素原与心钠素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永健 王林 +3 位作者 陈康寅 陈元禄 蔡金荣 周丽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4-547,共4页
目的比较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心钠素(ANP)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及预后判定价值。方法入选7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伴心衰58例,无心衰1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TProBN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并与30例正常人进... 目的比较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心钠素(ANP)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及预后判定价值。方法入选7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伴心衰58例,无心衰1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TProBN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定期随访,记录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和ANP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心衰患者及正常人组(P均<0.05)。心功能级者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级者,血浆ANP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级者,但与级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浆NTProBNP和ANP对于冠心病心衰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4.38%和75.86%;特异性分别为96.67%和83.33%。在(11.35±1.69)个月的随访中,心衰组中死亡者与存活者血浆NTProBNP和AN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TProBNP对冠心病心衰的诊断价值高于ANP,二者均与冠心病心衰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 n-末端脑钠素 钠素 诊断 预后 冠心病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价值 判断价值 预后判定
下载PDF
N-末端脑钠素原对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永健 王林 +2 位作者 陈元禄 陈康寅 周丽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N 末端脑钠素原(NT ProBNP)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心衰组58例,无心衰组13例,超声心动测量左室功能参数,酶免法测定血浆NT ProBNP水平,进行随访。结果:心衰各心功能亚组血浆... 目的 :N 末端脑钠素原(NT ProBNP)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心衰组58例,无心衰组13例,超声心动测量左室功能参数,酶免法测定血浆NT ProBNP水平,进行随访。结果:心衰各心功能亚组血浆NT ProBNP显著高于无心衰组及正常组。心衰组血浆NT 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左室功能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心衰组死亡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未死亡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血将NT ProBNP浓度明显升高,对冠心病心衰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血浆NT ProBNP浓度与冠心病心衰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闫利忠 姚国乾 +1 位作者 韩志武 朱秀丽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32例接受CAPD治疗1年以上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入选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32例接受CAPD治疗1年以上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入选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正常组,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入选CAPD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17例,左心室正常组15例,左心室肥厚组血清NT-proBNP(6234.21±854.43)pg/ml较左心室正常组血清NT-proBNP(2456.23±576.98)pg/ml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NT-proB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625,P<0.01),NT-proBNP诊断LV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结论 CAPD合并LVH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LVMI呈正相关且有诊断价值,NT-proBNP可能是预测CAPD患者合并LVH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左心室肥厚 n-末端脑钠素
下载PDF
N-末端脑钠素原与心钠素对3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原佺 姜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素原与心钠素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素原与心钠素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免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素原、心钠素进行测定,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结果观察组N-末端脑钠素原、心钠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Ⅳ级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明显高于Ⅱ、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心钠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末端脑钠素原、心钠素的敏感性分别为94.6%、75.3%,特异性分别为96.3%、82.4%。结论 N-末端脑钠素原和心钠素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但前者诊断价值高于后者,且两者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短期心源性死亡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素 钠素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章体玲 光雪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869-871,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n-末端脑钠素 钠肽 水平变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内分泌功能
下载PDF
N-末端脑钠素原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的病情监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7期2269-2271,共3页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2例,采用ROSS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无心衰组14例,轻度心衰组19例,中度心衰组20例,重度心衰组9例。分别检查...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2例,采用ROSS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无心衰组14例,轻度心衰组19例,中度心衰组20例,重度心衰组9例。分别检查4组患儿的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E/E)。结果轻度心衰组患儿NT-ProBNP较无心衰组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cTnI、hs-CRP较无心衰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NT-ProBNP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cTnI、CK-MB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较无心衰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中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心衰组患儿LVEF、E/E′较无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LVEF较无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较无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cTnI、CK-MB、hs-CRP、LVEF+E/E′对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心衰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N-末端脑钠素原检测有助于MP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心衰早期发现与诊断,并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心衰 n-末端脑钠素
下载PDF
N-末端脑钠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冷振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确诊MPP并心肌损害71例患儿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A组19例,心功能Ⅱ级B组18例,心功能Ⅲ级C组18例,心...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确诊MPP并心肌损害71例患儿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A组19例,心功能Ⅱ级B组18例,心功能Ⅲ级C组18例,心功能Ⅳ级D组16例,比较其c Tn I、CK-MB、Hs-CRP和NT-Pro BNP差异,并比较心功能Ⅳ级组未治疗、治疗7 d、15 dc Tn I、CK-MB、Hs-CRP和NT-Pro BNP差异。结果 B组c Tn I、Hs-CRP和NT-Pro BNP水平高于A组;C组c Tn I、CK-MB、Hs-CRP和NT-Pro BNP水平高于A组和B组;D组c Tn I、CK-MB、Hs-CRP和NT-Pro BNP水平高于A组、B组和C组;治疗7 d时c Tn I、CK-MB、Hs-CRP和NT-Pro BNP结果入院时明显降低,治疗15 d时c Tn I、Hs-CRP和NTPro BNP结果较入院时及治疗7 d时明显降低,其CK-MB结果较入院时检查有差异(P均<0.05)。结论NT-Pro BNP和hs-CRP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安全、有效、全面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n-末端脑钠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N-末端脑钠素原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水平改变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严晓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素原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共64例,根据心功能评定,上述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轻度心力衰竭组、中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测定上述患儿的心...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素原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共64例,根据心功能评定,上述患儿分为无心力衰竭组、轻度心力衰竭组、中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测定上述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结果轻度心力衰竭组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分别高于无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分别高于轻度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分别高于中度心力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改变有助于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素 小儿 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下载PDF
N-末端脑钠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冠邦 孙艳娜 +1 位作者 邓明红 刘凤芝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2期43-46,共4页
目的针对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80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接收的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NYHA心功能分为研究组... 目的针对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80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接收的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NYHA心功能分为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实验组(心功能Ⅱ级)、参考组(心功能Ⅲ级)以及观察组(心功能Ⅳ级),平均每组患者20例,对四组患儿分别进行生化检验、X线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对比心功能Ⅳ级的患儿入院时、治疗7d后以及治疗15d后血清学检查变化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及比较,实验组患儿的cTnL、CK-MB、hs-CRP以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研究组患儿,参考组患儿的cTnL、CK-MB、hs-CRP以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研究组与实验组患儿,而观察组患儿的cTnL、CK-MB、hs-CRP以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实验组以及参考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对观察组(心功能Ⅳ级)患儿进行观察,经过治疗15d后,患儿的cTnL、CK-MB、hs-CRP以及NT-ProBNP水平相较于入院时以及治疗7d后均有明显的降低,且AST、CK也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有助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促进患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素 超敏C反应蛋白 小儿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下载PDF
IL-18与N-末端脑钠素原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张琳娜 张蕾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IL-18与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评估慢性心衰的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慢性心衰患者96例,对照组选自社区健康人群30例。分别检测血IL-18与NT-ProBNP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LVEF及E/E'。结果对照组IL-18、NT-Pro... 目的探讨IL-18与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评估慢性心衰的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慢性心衰患者96例,对照组选自社区健康人群30例。分别检测血IL-18与NT-ProBNP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LVEF及E/E'。结果对照组IL-18、NT-ProBNP和LVEF、E/E'检测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观察组患者IL-18、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8+NT-ProBNP较IL-18、NT-ProBN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而LVEF+E/E'联合诊断价值较IL-18+NT-ProBNP为差。结论 IL-18与NT-ProBN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早期发现与诊断,并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n-末端脑钠素 慢性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CAPD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素与干体重及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翔 张斌 +3 位作者 薛志强 曾石养 苏海燕 曾建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44-94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N-末端脑钠素(NT-PRO-BNP)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及干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稳定的CAPD患者24例为CAPD组,另外将来自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血清N-末端脑钠素(NT-PRO-BNP)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及干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稳定的CAPD患者24例为CAPD组,另外将来自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两组对象NT-PRO-BNP浓度。根据NT-PRO-BNP浓度将CAPD组患者分为3个等级,比较各等级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数、体重指数、总kt/V;并根据Penn公式采用彩色多普勒测算CAP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计算下腔静脉直径(IVCD)与体表面积(BSA)的比值(VCD),用以评估CAPD患者干体重。结果 CAPD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患者的LVMI最高,LVEF最低,VCD最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MI、VC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VEF(β=-0.775,P=0.018)、LVMI(β=0.592,P=0.031)与VCD(β=0.645,P=0.009)均与NT-PRO-BNP独立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可能是有用的评估CAPD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干体重的临床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n-末端脑钠素 干体重 心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傅尧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普伐他汀组(52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普伐他汀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普伐他汀组(52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普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mg.d-1,疗程12周。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LVE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普伐他汀组LVEF由(36.2±3.5)%升至)45.6±4.8)%;血浆CRP浓度由(12.05±1.62)mg/L降至(6.43±1.35)mg/L;NT-proBNP浓度由(1198.7±312.2)fmol/ml降至(742.1±231.2)fmol/ml;TC由(5.60±0.63)mmol/L降至(4.03±0.41)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0.05)。且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2,P<0.05),而与LVEF存在负相关(r=-0.63,P<0.05)。结论:CHF患者加用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CRP和NT-proBN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素前体 普伐他汀
原文传递
盐酸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钠素前体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支步胜 嵇成峰 沈柏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900-2901,共2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又称泵衰竭,患者常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甚至能量耗竭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其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病等,其治疗包括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又称泵衰竭,患者常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甚至能量耗竭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其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病等,其治疗包括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脏收缩力、利尿等,但临床疗效有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患者 n-末端脑钠素前体 盐酸曲美他嗪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功能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液动力学紊乱
原文传递
合并心力衰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瑶 王浩彦 +3 位作者 徐秋芬 肖利 杨鲲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期患者,是否合并心脏疾患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及与单纯心脏疾患引起心衰的血浆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中NT-pro...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期患者,是否合并心脏疾患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及与单纯心脏疾患引起心衰的血浆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其中AECOPD患者39例(合并心脏疾患引起心衰患者12例);单纯心脏疾患引起心衰15例,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2例合并心衰的AECOPD患者血浆NT-proBNP值明显高于27例未合并者(P<0.001);血浆NT-proBNP值与左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471,0.502,-0.522;P=0.003,0.002,0.001);血浆NT-proBNP水平诊断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结论: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可能成为临床诊断AE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有意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n-末端脑钠素前体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阿加曲班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胜会 李春鹏 +1 位作者 俞娟 龚洁芹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N末端脑钠素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N末端脑钠素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予卧床、吸氧、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对症处置,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6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1天加用阿加曲班60mg,500m L生理盐水稀释,6O mg/d,24 h持续静脉泵入,第2天始给予阿加曲班20 mg,200 m L生理盐水稀释,续静脉泵入,总计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7 d,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与同组治疗7 d比较,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恢复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阿加曲班注射液 人和肽素 n-末端脑钠素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综合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艳丽 杨笑媚 迟琳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综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和肽素(copeptin)、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ACI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丁苯...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综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和肽素(copeptin)、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ACI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周,并于治疗期间给予综合干预。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情况、血清炎性因子、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49/52)高于对照组(76.92%,40/52)(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NT-proBN、copeptin、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综合干预可降低ACI患者血清NT-proBN、copeptin、D-D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复方丹参注射液 综合干预 神经功能 n-末端脑钠素 和肽素 D-二聚体
下载PDF
活血抗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丽吉 张元兴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抗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双抗并用依达拉奉行静... 目的探讨活血抗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双抗并用依达拉奉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活血抗栓汤,比较2组患者血清NT-proBNT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BNT水平、血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活血抗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T-proBNT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梗死 活血抗栓汤 n-末端脑钠素 凝血功能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T、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Copept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丽芳 夏正 陆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34-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T)、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T)、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汤治疗。2组总疗程为14 d。对比分析2组NT-pro BNT、Copeptin、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血清NT-pro BNT、copeptin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NT-pro BNT、copeptin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6、hs-CRP、TNF-α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L-6、hs-CRP、TNF-α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而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 BNT、Copeptin、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汤 急性梗死 n-末端脑钠素 血清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和肽素
下载PDF
盐酸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吕云 潘娅萍 高彦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6期3032-3034,共3页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对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云南省圣约翰医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利尿、扩血管等常规...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对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云南省圣约翰医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每日3次,餐后服用,治疗持续3个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心功能变化及其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患者NT-pro BNP显著下降(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其Ⅰ、Ⅱ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Ⅲ、Ⅳ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年随访发现,病死率为8.4%(7/83),冠心病心衰加重再住院率为24.1%(20/83)。结论盐酸曲美他嗪可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N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分级,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盐酸曲美他嗪 n-末端脑钠素前体 心功能 远期预后
下载PDF
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黄冠铭 张林海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7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9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5例、联合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抗凝抗板、...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9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5例、联合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抗凝抗板、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T)、脑肽(Copeptin)、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血清NT-proBNT、Copeptin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为(6.81±1.79)分,ADL评分为(42.14±4.18)分,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为(4.37±1.03)分,ADL评分为(56.92±4.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使得患者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活血化瘀汤 n-末端脑钠素 血清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