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P/N-100交联体系力学和热解机理的MD模拟
1
作者 黄肖勇 周添 +2 位作者 王梓霖 王江涛 付一政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为探究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与多异氰酸酯(N-100)交联形成三维网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分解机理和主要产物信息,采用perl语言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编写了能实现GAP与N-100交联的脚本,建立了不同交联度的GAP/N-100分子模型,并预测了... 为探究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与多异氰酸酯(N-100)交联形成三维网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分解机理和主要产物信息,采用perl语言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编写了能实现GAP与N-100交联的脚本,建立了不同交联度的GAP/N-100分子模型,并预测了不同交联体系的力学性能,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对热解机理和产物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自编脚本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交联度的交联模型,最终交联度为96.7%;随着交联度的增大,GAP/N-100体系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均逐渐提高。GAP/N-100交联体系热解的初始分解机理为叠氮基团的脱落以及碳骨架的分解,热解反应的活化能Ea为13.411 kJ/mol,指前因子A为0.099 1/ps-1,热解的主要产物有N2、H_(2)、H_(2)O以及NH3,主要的中间产物为C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 多异氰酸酯(n-100) 交联 分子动力学 力学性能 热解机理
下载PDF
NMR研究HDI与水的加成产物N-100结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善国 谭惠民 +4 位作者 张建国 吴亦洁 景凤英 孝延文 裴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用NMR研究了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与水的加成产物N-100的结构.结果表明:N-100中含有脲基、缩二脲基、双缩二脲基、三聚体异氰脲基、异氰酸酯和氨基等基团,是一种以氢原子为交联点、胺和异氰酸酯为端基的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多异氰酸... 用NMR研究了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与水的加成产物N-100的结构.结果表明:N-100中含有脲基、缩二脲基、双缩二脲基、三聚体异氰脲基、异氰酸酯和氨基等基团,是一种以氢原子为交联点、胺和异氰酸酯为端基的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多异氰酸酯.一维核磁谱及二维化学位移相关谱不但分辨出4种羰基,还确定了氮上5种不同取代结构的分子链连接情况.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准确地定量描述了N-100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00 NMR HDI 加成反应 多异氰酸酯
下载PDF
FT-IR法研究键合剂与N-100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8
3
作者 武卓 李洪旭 +4 位作者 庞爱民 陶博文 周桓 王拯 李尚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键合剂与固化剂N-100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测试了键合剂W01和BAG01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W01/N-100和BAG01/N-100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3.35kJ/mol和...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键合剂与固化剂N-100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测试了键合剂W01和BAG01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W01/N-100和BAG01/N-100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3.35kJ/mol和32.26kJ/mol;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键合剂W01使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且作用效果优于传统键合剂BAG01,键合剂W01与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匹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反应动力学 键合剂 FT—IR光谱 n-100
下载PDF
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与N-100固化反应机理(Ⅰ)──NMR研究催化活性与反应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善国 张建国 +3 位作者 谭惠民 董汉江 吴亦洁 裴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393-1397,共5页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聚醚聚氨酯脲反应体系中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和固化剂N-100及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共聚醚的羟基和N-100的异氰酸酯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络合物.催化剂二月桂酸二...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聚醚聚氨酯脲反应体系中四氢呋喃/环氧乙烷共聚醚和固化剂N-100及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共聚醚的羟基和N-100的异氰酸酯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络合物.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能与共聚醚的羟基氧络合,从而使羟基氢活化;催化剂三苯基铋(TPB)及其乙氧基取代的衍生物与共聚醚羟基氢之间存在弱氢键作用.其强度随TPB乙氧基衍生物的碱性增强而增大.当DBTDL和TPB同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时,羟基上的氧和氢均被活化,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O DBTDL TPB 催化活性 固化剂n-100 相互作用
下载PDF
Triton X-100~n-C_6H_(13)OH/c-C_6H_(12)/H_2O体系W/O微乳液的稳定条件 被引量:18
5
作者 甘礼华 岳天仪 陈龙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8-40,共3页
对 Triton X-100~n-C_6H_(13)OH/c-C_6H_(12)/H_2O 体系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 Triton X-100与 n-C_6H_(13)OH 的质量比为3:2时,具有范围较宽的 W/O 微乳液相区域,且该微乳液相区域对 pH 值变化不敏感,温度变化时... 对 Triton X-100~n-C_6H_(13)OH/c-C_6H_(12)/H_2O 体系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 Triton X-100与 n-C_6H_(13)OH 的质量比为3:2时,具有范围较宽的 W/O 微乳液相区域,且该微乳液相区域对 pH 值变化不敏感,温度变化时仍有较大的稳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相区域 聚氧乙烯 稳定条件
下载PDF
无坑洞n-3C-SiC/p-Si(100)的LPCVD外延生长及其异质结构特性(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国胜 孙艳玲 +6 位作者 王雷 赵万顺 罗木昌 张永兴 曾一平 李晋闽 林兰英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7-573,共7页
在 MBE/CVD高真空系统上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 L PCVD)方法在直径为 5 0 mm的单晶 Si( 10 0 )衬底上生长出了高取向无坑洞的晶态立方相碳化硅 ( 3 C- Si C)外延材料 ,利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 ( RHEED)和扫描电镜( SEM)技术详细研究了... 在 MBE/CVD高真空系统上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 L PCVD)方法在直径为 5 0 mm的单晶 Si( 10 0 )衬底上生长出了高取向无坑洞的晶态立方相碳化硅 ( 3 C- Si C)外延材料 ,利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 ( RHEED)和扫描电镜( SEM)技术详细研究了 Si衬底的碳化过程和碳化层的表面形貌 ,获得了制备无坑洞 3 C- Si C/Si的优化碳化条件 ,采用霍尔 ( Hall)测试等技术研究了外延材料的电学特性 ,研究了 n- 3 C- Si C/p- Si异质结的 I- V、C- V特性及 I- V特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室温下 n- 3 C- Si C/p- Si异质结二极管的最大反向击穿电压达到 2 2 0 V,该 n- 3 C- Si C/p- Si异质结构可用于制备宽带隙发射极 Si 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VD 无坑洞n-3C-SiC/p-Si 异质结特性
下载PDF
4,7-二(2-溴代噻吩-5-基)-2,1,3-苯并噻二唑-N-(1-辛基壬烷基)咔唑在ZnS(100)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琼 张福兰 +1 位作者 黄辉胜 徐伯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3-988,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二(2-溴代噻吩-5-基)-2,1,3-苯并噻二唑-N-(1-辛基壬烷基)咔唑(简称PC-DTBT)的低聚合物(PC-DTBT)n(n=1-5)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增加,(PC-D...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二(2-溴代噻吩-5-基)-2,1,3-苯并噻二唑-N-(1-辛基壬烷基)咔唑(简称PC-DTBT)的低聚合物(PC-DTBT)n(n=1-5)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增加,(PC-DTBT)n的稳定性降低,化学活性增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PC-DTBT单体在ZnS(100)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前后化合物PC-DTBT的Mulliken charge和前线轨道分析表明:当PC-DTBT吸附在ZnS(100)表面时,ZnS(100)表面向PC-DTBT转移0.200 e电荷,前线轨道能隙变窄.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7-二(2-溴代噻吩-5-基)-2 1 3-苯并噻二唑-n-(1-辛基壬烷基)咔唑 ZnS(100)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N-100的结构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惠民 罗善国 +1 位作者 张建国 裴奉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6-73,共8页
在对N-100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的基础上,描述了N-100的形成过程.通过建立结构模型.以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1H及定量(13)CNMR)为定量依据,计算了异氰酸酯百分含量、平均官能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讨论了影响定... 在对N-100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的基础上,描述了N-100的形成过程.通过建立结构模型.以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1H及定量(13)CNMR)为定量依据,计算了异氰酸酯百分含量、平均官能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讨论了影响定量准确性的两个因素.对其中来自NMR技术方面的主要因素──纵向弛豫时间做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值的一致性说明了结构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00结构模型 核磁共振波谱 弛豫时间 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
下载PDF
共聚醚P(E-CO-T)及其与N-100固化后的聚醚聚脲聚氨酯的热分解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善国 谭惠民 张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2-60,共9页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考察了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及其与N-100固化后的聚醚聚脲聚氨酯胶片的热分解性能.讨论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硝化甘油和1,2,4-丁三醇三硝酸酯混合物)、固体填料(铝粉、高氨酸铵和奥克...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考察了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及其与N-100固化后的聚醚聚脲聚氨酯胶片的热分解性能.讨论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硝化甘油和1,2,4-丁三醇三硝酸酯混合物)、固体填料(铝粉、高氨酸铵和奥克托今)以及助剂(碳黑、硝化纤维素和健合剂)对聚醚聚脲聚氨酯胶片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醚在惰性环境中于200℃左右开始分解.抗氧剂(2,6-二叔丁基-4-甲基酚)能有效提高共聚醚的分解稳定性;含增塑剂、固体填料和助剂的聚氨酯胶片的热分解性能以及抗氧剂的稳定效果因增塑剂、填料和助剂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 n-100 聚醚聚脲聚氨酯 NEPE推进剂 热分解性能 热失重分析
下载PDF
甲基、氨基和甲胺在清洁及C(N,O)改性的Mo(100)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存琴 凌开成 +1 位作者 尚贞锋 王贵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66-1370,共5页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并结合平板模型,研究了甲基、氨基和甲胺在清洁及C(N,O)改性的Mo(100)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在较低覆盖度下(θ=1/6ML(monolayer)),吸附物种在不同表面上的稳定吸附位的吸附能变化不大;...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并结合平板模型,研究了甲基、氨基和甲胺在清洁及C(N,O)改性的Mo(100)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在较低覆盖度下(θ=1/6ML(monolayer)),吸附物种在不同表面上的稳定吸附位的吸附能变化不大;而在较高覆盖度下(θ=1/4ML),其稳定的吸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且吸附能有了明显的区别.它们在改性的Mo(100)表面吸附能较清洁表面小,并且按C、N、O的顺序降低.究其原因可归结为C、N、O改性原子的存在使得金属表面的供电子能力减弱,从而导致金属的d带中心的下移.通过对金属Mo的d带性质的分析,发现d带中心只能笼统地说明改性原子对于清洁表面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很好地体现C、N、O对于清洁表面性质影响的差异,而dz2轨道的能量中心却能很好地反映出吸附物种在改性表面上的吸附能按C、N、O的顺序依次减小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GGA 平板模型 吸附 Mo(100) C(N O)改性的Mo(100)
下载PDF
新显色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与银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彩霞 化青报 +2 位作者 江辉 张芬兰 姜志宏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0-281,275,共3页
在氨性介质中 ,Trition X-1 0 0存在下 ,N-烯丙基 -N′-(氨基对苯磺酸钠 )硫脲 ( ASATu)能与银发生反应 ,生成一个配合比为 1∶ 1的茶色水溶性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4 1 0 nm。研究了此反应的适宜条件 ,并建立了一个测定银的新方法。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 银(I) 光度分析 阳极泥 地质样品 Trition x-100
下载PDF
正己烷在CaCO_3(100)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意坤 郭平 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1-7,共7页
致密油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多以定量的实验研究为主,定性的机理研究较少。以正己烷为对象,从原子分子层面定性研究其在碳酸钙表面的吸附能力,为解释致密油在储层岩石基质上的吸附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 致密油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多以定量的实验研究为主,定性的机理研究较少。以正己烷为对象,从原子分子层面定性研究其在碳酸钙表面的吸附能力,为解释致密油在储层岩石基质上的吸附性提供了有力依据。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C_6H_(14)分子在CaCO_3(100)面的吸附能,对比分析了吸附前后的物理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C_6H_(14)分子在B11位吸附最稳定,吸附能为-0.782 4 eV,吸附后键长键角变化率均小于1%,是一种弱化学吸附。不同吸附位的能量差值很小,仅为0.017 8 e V,C_6H_(14)分子容易在CaCO_3表面发生稳定流动。吸附后,C_6H_(14)分子的电子态密度向低能量区域整体偏移约3.1 e V,而CaCO_3(100)面的电子态密度曲线基本重合,吸附作用对C_6H_(14)分子的电子结构影响显著,对CaCO_3(100)面电子结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CaCO3(100)面 吸附 态密度 正己烷
下载PDF
MIL-100(Fe)催化正戊醛自缩合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娣 李步卫 +2 位作者 安华良 赵新强 王延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硝酸铁和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催化剂,采用XRD、SEM、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MIL-100(Fe)催化正戊醛自缩合合成2-丙基-2-庚烯醛的反应性能。根据GC-MS分析结果,推测了该反应体系... 以硝酸铁和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催化剂,采用XRD、SEM、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MIL-100(Fe)催化正戊醛自缩合合成2-丙基-2-庚烯醛的反应性能。根据GC-MS分析结果,推测了该反应体系中的副产物以及可能发生的副反应。通过条件优化实验,得到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5%(以正戊醛的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8 h。在该条件下,正戊醛转化率为73.5%,2-丙基-2-庚烯醛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63.2%和86.0%。MIL-100(Fe)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通过XRD、FTIR分析证明其催化剂结构未发生坍塌。建立了MIL-100(Fe)催化正戊醛自缩合反应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戊醛 羟醛缩合 2-丙基-2-庚烯醛 MIL-100(Fe) 反应网络 催化技术
下载PDF
浅探加压100N/双锭在高效工艺的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高伟 《纺织器材》 2014年第2期42-43,共2页
以加压为100N/双锭在高效工艺纺纱的探索为主线,提出了"轻加压、柔控制"的工艺思想,分析其对与之配套的胶圈、胶辊的要求;通过纺纱实践,说明了加压为100N/双锭纺纱在高效工艺运行具有可行性。指出:上、下胶圈的运行稳定性和... 以加压为100N/双锭在高效工艺纺纱的探索为主线,提出了"轻加压、柔控制"的工艺思想,分析其对与之配套的胶圈、胶辊的要求;通过纺纱实践,说明了加压为100N/双锭纺纱在高效工艺运行具有可行性。指出:上、下胶圈的运行稳定性和同步性以及低硬度高弹性胶辊的应用是纺纱成功的关键,纺纱牵伸理论应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轻加压、柔控制思想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 N 双锭 高效工艺 轻加压 柔控制 梯式复合型胶圈 低硬度高弹性胶辊
下载PDF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CO on Mo(100)-c(2×2)-N Surface Studied by HREELS
15
作者 Jun Fa ZHU.,ian Chang GUO, Run Sheng ZHAI, Xin He BAO, Shu Xian ZHUANG ( 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9 Department of Chemical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5-278,共4页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HREELS)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CO on the Mo(100)-c(2×2)N surface. CO directly adsorbed on the N atoms from the c(2×2) l...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HREELS)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CO on the Mo(100)-c(2×2)N surface. CO directly adsorbed on the N atoms from the c(2×2) layer to form isocyanate (NCO) surface species was found in addition to CO adsorbed on the molybdenum atoms at 120 K. indicating that both Mo and N atoms of the Mo(100)-c(2×2)-N surface are of high reactivities for CO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EELS ADSORPTION REACTION Mo(100)-c(2×2)-N CO.
下载PDF
HREELS Studies on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15)NO on Mo(100)-c(2×2)N Surface
16
作者 Jun Fa ZHU Shu Xian ZHUANG +3 位作者 Jian Chang GUO Run Sheng ZHAI Yu Ming CAO Xin He BAO(Department of Chemical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talysis,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7期667-670,共4页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HREELS)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15NO on the Mo(100)-c(2×2)14N surface. At 140K, the 15NO molecu1e could adsorb associati...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HREELS)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15NO on the Mo(100)-c(2×2)14N surface. At 140K, the 15NO molecu1e could adsorb associatively on atop sites of the Mo and l4N atoms in the nitride layers. On the other hand, a small amount of dissociatCd 15NO also exists. The dissociation of surface nitric oxides spec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caused the oxidation of the surface 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EELS ADSORPTION DECOMPOSITION Mo(100)-c(2 symb2)N nitric oxides
下载PDF
生产性噪声对工作人员脑认知影响的ERP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戚作秋 王宏 +1 位作者 常文文 王翘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90-1594,1600,共6页
为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计划制定、人机工程学设计及劳动者烦恼度缓解等提供客观的生理依据,分析了生产性噪声对工作人员脑认知的影响.采集自愿者在90 d B(A)的稳态机械性噪声刺激以及安静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建立事件相关脑电位ERP中N1(N100... 为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计划制定、人机工程学设计及劳动者烦恼度缓解等提供客观的生理依据,分析了生产性噪声对工作人员脑认知的影响.采集自愿者在90 d B(A)的稳态机械性噪声刺激以及安静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建立事件相关脑电位ERP中N1(N100)波的幅值脑地形图及P2(P200)波幅值的脑地形图,对ERP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噪声刺激与静音状态相比,ERP在N1波的幅值明显减少,而在P2波幅值变化呈相反趋势明显增加.噪声刺激下被试额区导联的N1幅值显著减小,P2幅值显著增加,表明高声压级生产性噪声导致被试烦躁、注意力分散,并干扰了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噪声 EEG ERP N100 P200 认知 人机工程 脑地形图
下载PDF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月卓 付立东 +3 位作者 詹贵升 苏乐旺 王宇 任海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3期53-55,共3页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4个处理(基、蘖、穗肥比例分别为2:4:4、2:5:3、2:6:2、2:8:0),探讨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盐丰47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穗肥比例为2:5:3的处理产量最高,为705.9 kg/667 m2。同时该处理的单位面...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4个处理(基、蘖、穗肥比例分别为2:4:4、2:5:3、2:6:2、2:8:0),探讨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盐丰47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穗肥比例为2:5:3的处理产量最高,为705.9 kg/667 m2。同时该处理的单位面积颖花数、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的百分比、氮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均高于其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产量 100kg籽粒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吸收与平衡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丽华 张经廷 +3 位作者 董志强 姚艳荣 梁双波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1-187,共7页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试验,水分为主区,施氮(磷)量为副区,裂区试验设计。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2个处理,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 kg /hm2;3个施磷水平,小麦季磷肥用量分别为75,150,225 kg /hm2,玉米季不施磷。结果表明,施氮(磷)可提高作物地上部分吸氮(磷)量,小麦和玉米全年施氮量240 kg /hm2即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氮量,限水和适水下施氮量分别为218.7,243.5 kg /hm2才能保证氮素盈余量为零。小麦和玉米全年施磷量75~150 kg /hm2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磷量,但限水和适水下施磷量分别为49.4,69.9 kg /hm2才能保证磷素盈余量为零。冬小麦对氮和磷的生产效率低于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小麦分别为2.4,2.3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42倍;百千克籽粒吸磷量小麦均为0.61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23倍。当限水和适水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达0.102%和0.097%、全磷含量分别达0.213%和0.209%时土壤即可保持养分盈余量为零。土壤水分含量较高使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也较高,但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华北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218.7~243.5 kg /hm2、施磷量49.4~69.9 kg /hm2可实现氮磷盈余量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亏)量 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 吸氮(磷)量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秀芹 张洪程 +5 位作者 黄银忠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邵世志 徐巡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吸氮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均增加;产量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产量在9000~10500kg·...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吸氮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均增加;产量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集中在1.9~2.2kg。在本试验条件下,镇稻88、武运粳7号、8优161、常优1号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而武育粳3号、8优父、扬稻6号、扬籼4号、两优培九、汕优63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都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吸氮量 百千克籽粒需氮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