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强敏感油藏CO_(2)同步吞吐试验
1
作者 宋平 崔晨光 +4 位作者 张记刚 刘凯 邓振龙 谭龙 禹希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1,共7页
为探索玛湖凹陷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玛湖1井区开展注CO_(2)同步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同步吞吐可提高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驱油机理主要是萃取、混相、竞争吸附、膨胀驱替等;裂缝沟通是... 为探索玛湖凹陷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玛湖1井区开展注CO_(2)同步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同步吞吐可提高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驱油机理主要是萃取、混相、竞争吸附、膨胀驱替等;裂缝沟通是导致气窜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调控,实现井组与气窜井同步焖井,保证现场实施效果;试验井组受压裂液浸泡导致黏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喉道封堵,渗流能力减弱,影响了CO_(2)波及范围,导致阶段换油率较低。CO_(2)同步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试验井组阶段增油量为3983 t,换油率为0.36,该试验为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思路及矿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上乌尔禾组 致密砾岩 CO_(2)同步吞吐 敏感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压裂液辅助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核磁共振实验
2
作者 肖文联 陈神根 +2 位作者 易勇刚 陈浩宇 任吉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获取可实现连续补能的页岩油吞吐开发方式,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借助低频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和完成了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补能一体化模拟实验。分析岩样在多介质吞吐与驱替组合的开发过程中孔喉流体动用特征和采收率变化... 为获取可实现连续补能的页岩油吞吐开发方式,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借助低频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和完成了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补能一体化模拟实验。分析岩样在多介质吞吐与驱替组合的开发过程中孔喉流体动用特征和采收率变化特征,评价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提出页岩油补能吞吐开发新方式。实验结果表明,CO_(2)吞吐,岩样采收率随吞吐周期快速下降,仅动用中大孔中原油,产油量主要源于前2个周期,最终采收率在30%~40%之间;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并采用CO_(2)注入端生产,原油主要产自中大孔,且产油量源于前3个周期,最终采收率在30%~40%之间;压裂液辅助CO_(2)吞吐并采用压裂液注入端生产,全部孔隙中原油均得到动用,最终采收率在70%~80%之间,剩余油分布均匀,表现出最好的开发效果。研究可为矿场吞吐补能提高页岩油采收率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吞吐 压裂液 提高采收率 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MZ区块致密油藏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世瑞 赵凯 +3 位作者 徐江伟 木尔扎提·艾斯卡尔 徐金禄 张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三塘湖盆地MZ区块致密油藏具有中—高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和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开发初期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获得高产,但自然递减率大,后期通过注水吞吐使得储量得到有效动用,但经过多年开发后注水吞吐效果逐轮变差,目前采出程度仅5.6%... 三塘湖盆地MZ区块致密油藏具有中—高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和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开发初期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获得高产,但自然递减率大,后期通过注水吞吐使得储量得到有效动用,但经过多年开发后注水吞吐效果逐轮变差,目前采出程度仅5.6%。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5口水平井CO_(2)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在致密油提高采收率中主要发挥溶胀、增能、降黏、萃取轻质组分、提高流体流动能力等作用;在注入、焖井及生产全过程,CO_(2)作用机理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原油性质的变化;CO_(2)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埋存率,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MZ区块 致密油藏 CO_(2)吞吐 提高采收率 驱油 埋存率
下载PDF
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_(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艳明 刘静 +2 位作者 张棚 公学成 马建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3,共7页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O_(2)吞吐生产具有“气态CO_(2)排出阶段、增油生产阶段、逐步失效阶段”的三段式开采特征;3口吞吐井换油率差异较大,增油效果主要受地下剩余油富集程度影响;CO_(2)主要埋存机理为溶解作用和矿化作用,同步埋存率高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特高含水期 CO_(2)吞吐 CO_(2)驱油 埋存 换油率 埋存率 作用机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烷基苯磺酸盐与烷烃间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丁伟 高晓宇 +2 位作者 于涛 曲广淼 程杰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138,共4页
测定了三种烷基苯磺酸盐异构体的最小烷烃碳数(nmin),研究了盐、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含量对复合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5%和0.1%条件下,界面张力能降至0.001mN/m以下;... 测定了三种烷基苯磺酸盐异构体的最小烷烃碳数(nmin),研究了盐、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含量对复合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5%和0.1%条件下,界面张力能降至0.001mN/m以下;在复合体系中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不变条件下,随油相烷烃碳数的增长,界面张力降至0.001mN/m以下时所需含盐量增大,依次为0.28%~0.32%,0.32%~0.38%,0.37%~0.48%;对于三种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随芳基向长烷基链中心移动,对应的nmin逐渐增加,依次为10,11,16;在复合体系中异戊醇、盐质量分数不变情况下,以相应的烷烃为油相,三种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在0.08%~0.16%时,都能将界面张力降至0.001mN/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异戊醇 界面张力 最小烷烃碳数 三次采油
下载PDF
AM-DEAM-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蔡文胜 朱清泉 徐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7-52,共6页
合成了丙烯酰胺(AM)、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丙烯酸(AA)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和共聚物溶液性能,通过IR、NMR、DSC和TG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和热... 合成了丙烯酰胺(AM)、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丙烯酸(AA)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和共聚物溶液性能,通过IR、NMR、DSC和TG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73℃和240℃,共聚物溶液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共聚物 合成 性能 化学驱油 驱油剂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被引量:6
7
作者 Tuo Liang Ji-Rui Hou +2 位作者 Ming Qu Jia-Xin Xi Infant Raj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882-899,共18页
Nanofluid offers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surfactant and polymer solutions dur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ertiary oil recovery)due to its remarkable properties.This... Nanofluid offers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surfactant and polymer solutions dur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ertiary oil recovery)due to its remarkable properties.This review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amphiphilic nanoparticles due to their higher interface activity than sole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SHNPs).The nanofluids’stability is reviewed in this work.Moreover,the mechanisms of nanofluids in enhancing oil recovery(N-EOR)in terms of interfacial tension reduction,wettability alteration,foam stabilization,emulsion stabilization,structural disjoining pressure,and depressurization-increasing injection are mainly summarized and reviewed.Also,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nanofluids and traditional surfactants and polymers are discussed.Finally,nanofluids’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are also outlined.The nanofluids can still be regarded as an outstanding candidate 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significantly in the future although there are limitations on their applications from laboratory scale to field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method of amphiphilic nanomaterial STABILITY MECHANISM n-eor
下载PDF
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AM/AMPS/N-PMI的合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芬 李季 +4 位作者 张冲 肖磊 唐金星 吕晓华 韩春艳 《胶体与聚合物》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AM/AMPS/N—PMI(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并在合成过程中添加无机化合物。结果表明在单体总浓度为20%,N-苯基马来酰亚胺浓度为单体总量的0.5%,无机化合物为单体总量的0.06%,于40℃时反应8h...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AM/AMPS/N—PMI(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并在合成过程中添加无机化合物。结果表明在单体总浓度为20%,N-苯基马来酰亚胺浓度为单体总量的0.5%,无机化合物为单体总量的0.06%,于40℃时反应8h可以得到分子量为2106×10^4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与差热分析研究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与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聚合物 AMPS/AM/N—PMI共聚物 无机化合物
下载PDF
致密砾岩油藏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希彬 蒲万芬 +3 位作者 单江涛 杜代军 覃建华 高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831-836,共6页
基于原油与CO_(2)以及CO_(2)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揭示环玛湖致密砾岩油藏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利用高温高压核磁共振系统在孔隙尺度下监测了基质岩心CO_(2)吞吐过程中原油饱和度的变化,研究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采用岩心压裂... 基于原油与CO_(2)以及CO_(2)与储层岩石相互作用,揭示环玛湖致密砾岩油藏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利用高温高压核磁共振系统在孔隙尺度下监测了基质岩心CO_(2)吞吐过程中原油饱和度的变化,研究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采用岩心压裂和驱替系统开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裂缝对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_(2)能够有效地溶解在原油中,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且改善储层润湿性。基质岩心中,衰竭式开采时的原油主要产于大孔隙,CO_(2)吞吐能有效启动中孔隙和小孔隙,衰竭式开采后,三轮次的吞吐能够提高采收率23.1%左右,而第一轮次的贡献率最大,为15.1%,裂缝的存在能够增大原油与CO_(2)接触面积,减小原油渗流阻力,最终提高采收率27.1%。实验结果从孔隙尺度揭示了CO_(2)吞吐提高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CO_(2)吞吐 致密砾岩 裂缝 核磁共振 三维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一种咪唑啉结构疏水缔合聚合物合成与溶液性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珊 苟绍华 +4 位作者 刘通义 赵鹏 敬东 冉雯仪 潘青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1-1156,共6页
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 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PA)共聚合成了一种含咪唑啉结构的缔合聚合物。考察了单体配比、p H及引发剂浓度等... 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 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PA)共聚合成了一种含咪唑啉结构的缔合聚合物。考察了单体配比、p H及引发剂浓度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H NMR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发现: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温性、抗剪切及抗盐性能(120oC:其粘度保留率达28.12%;1000 s-1:其粘度保留率达16.74%;16000 mg/L的Na Cl:粘度保留率为25.99%;2600 mg/L1的Mg Cl2:粘度保留率为22.48%;2600 mg/L的Ca Cl2:粘度保留率为18.10%)。在室内模拟岩芯驱替实验中,该聚合物可提高采收率1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 流变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文祥 郭明日 崔茂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报道了由脂肪胺和丙烯酸甲酯合成的N-长链烷基-β-氨基丙酸(AAPZ)的界面活性、放置稳定性和驱油性能,实验温度45℃。小试、中试、规模生产的AAPZ在大庆采油四厂回注污水中的3.0和0.5 g/L溶液,在加入或不加2.0 g/L HPAM或抗盐聚合物时... 报道了由脂肪胺和丙烯酸甲酯合成的N-长链烷基-β-氨基丙酸(AAPZ)的界面活性、放置稳定性和驱油性能,实验温度45℃。小试、中试、规模生产的AAPZ在大庆采油四厂回注污水中的3.0和0.5 g/L溶液,在加入或不加2.0 g/L HPAM或抗盐聚合物时,与黏度10 mPa.s的大庆采油四厂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均达到10-3mN/m超低值,且至少维持220天。在均质人造砂岩岩心上,在水驱之后分别注入0.35 PV AAPZ(5.0 g/L)/抗盐聚合物(3.0g/L)二元体系或NaOH(10)/ORS-41(3.0)抗盐聚合物(3.0)三元体系,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3.1%和19.9%。在人造非均质大岩心上,按水驱-聚驱-AAPZ/抗盐聚合物二元驱-聚驱-水驱的程序驱油,改变前置HPAM段塞尺寸(0.1-0.725PV),注入0.21-0.348 PV AAPZ(3.0)/抗盐聚合物(2.0)主段塞时,水驱后采收率增值差别很小,在29.2%-30.6%范围,而主段塞中抗盐聚合物浓度为1.5和1.0 g/L时,水驱后采收率增值分别为最高(31.7%)和最低(25.6%)。该二元体系的岩心注入压力,明显低于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长链烷基-β氨基丙酸 驱油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注入压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配方研究——方程系数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干佐 舒延凌 +3 位作者 林元 闵令民 王德辰 孙峰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6,共6页
用方程系数法研究了以OP—1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构烷烃为油相、正丁醇为基醇、正己醇为追加醇的体系形成中相微乳液的规律,确定了该体系的最佳含盐量方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特殊的性质,其最佳含盐量对油溶性和水溶性基醇的... 用方程系数法研究了以OP—1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构烷烃为油相、正丁醇为基醇、正己醇为追加醇的体系形成中相微乳液的规律,确定了该体系的最佳含盐量方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特殊的性质,其最佳含盐量对油溶性和水溶性基醇的方程都能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驱油体系 方程系数法
下载PDF
吉木萨尔页岩油藏注气吞吐泡沫防窜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晓峰 盛家平 熊晓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页岩油藏基质渗透率极低,注气吞吐是一种有效的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由于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存在,矿场试验表明注气吞吐过程中邻井气体窜流严重。注入泡沫可有效降低气体流度,增大吞吐波及体积,抑制气体在裂缝中的窜流。通过室内实... 页岩油藏基质渗透率极低,注气吞吐是一种有效的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由于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存在,矿场试验表明注气吞吐过程中邻井气体窜流严重。注入泡沫可有效降低气体流度,增大吞吐波及体积,抑制气体在裂缝中的窜流。通过室内实验,筛选4种起泡剂,对其起泡能力和稳泡能力进行评价,优选泡沫综合性能最好的起泡剂,继而探究页岩裂缝岩心注气吞吐过程中的气窜规律,明确裂缝岩心注入泡沫后的封堵性能,以探究泡沫防窜对页岩岩心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4%的AOS起泡剂稳定性最好;气液同注后产生的泡沫气体封堵压差增至6.67 MPa,气体突破时间增加了13.72倍;在泡沫封堵的基础上,进行5个轮次的吞吐可使总采收率提高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气吞吐 裂缝 泡沫防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