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动转用与含意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芳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8,共7页
本文讨论名动转用中的含意化问题 ,认为原生名词用作句子动词时 ,会衍生出动作义及其他一些附加义 ,这 (些 )就是含意。含意作为隐性表述内化于表达式中 ,同表达式的显性表述协同 ,共同达成相对完备的话语表达。原生名词衍生出动作义 ,... 本文讨论名动转用中的含意化问题 ,认为原生名词用作句子动词时 ,会衍生出动作义及其他一些附加义 ,这 (些 )就是含意。含意作为隐性表述内化于表达式中 ,同表达式的显性表述协同 ,共同达成相对完备的话语表达。原生名词衍生出动作义 ,在形式上表现为指称转化为陈述。这个过程要受常规关系的规范 ,而且离不开含意思维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意 名词 常规关系 附加义 意思 动词 句子 话语 相对 衍生
下载PDF
转喻的图式及其例示的语言差异——以英汉名词动用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谭业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结合有关名词动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了名词动用分类和分布的转喻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现代英语和汉语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名词动用的语言差异与转喻图式—例示级阶的关系,指出"图式—例示"级阶揭示了一... 结合有关名词动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了名词动用分类和分布的转喻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现代英语和汉语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名词动用的语言差异与转喻图式—例示级阶的关系,指出"图式—例示"级阶揭示了一般概念结构和语言特有概念结构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转喻 图式 例示 语言对比
下载PDF
“新被字句”的心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倩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新被字句"是如今在网络中经常出现的新型的语言形式。该句式的构成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需要有一种表达式来表达被涉及或被裹挟的事件,并且沿用了汉语已有的被动句的主要成分及由此带来的"被动"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保... "新被字句"是如今在网络中经常出现的新型的语言形式。该句式的构成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需要有一种表达式来表达被涉及或被裹挟的事件,并且沿用了汉语已有的被动句的主要成分及由此带来的"被动"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保留了早前的对不好的事情的指谓。对新被字句产生和用法的解释可以从人们的意识活动作出说明:语言主体根据意向性,选择事件内涵的一部分,形成原初意识,并通过"名动互含"的观念,向反思意识扩展。除此之外,对新被字句出现和使用的讨论还要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考虑社会认知的影响,其中要重点考虑用例事件和频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被字句” 允准 名动互含 心智哲学 社会认知
下载PDF
驱动AM-OLED的2-a-Si∶H TFT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金娥 廖燕平 +5 位作者 齐小薇 高文涛 荆海 付国柱 李世伟 邵喜斌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7,共8页
a-Si∶H/SiNx∶HTFT在长时间栅偏应力作用下,会产生阈值电压漂移,这主要是由绝缘层电荷注入和有源层亚稳态产生而引起的。针对电荷注入现象,文章首先通过控制源气体SiH4和NH3流量的不同,利用PECVD制作了不同N/Si比(0.87~1.68)的氮化硅... a-Si∶H/SiNx∶HTFT在长时间栅偏应力作用下,会产生阈值电压漂移,这主要是由绝缘层电荷注入和有源层亚稳态产生而引起的。针对电荷注入现象,文章首先通过控制源气体SiH4和NH3流量的不同,利用PECVD制作了不同N/Si比(0.87~1.68)的氮化硅绝缘材料,对其进行了椭偏、红外和光电子散射能谱(EDS)测试。制作了不同的MIS结构电容,对其进行老化实验和C-V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稍富氮(N/Si比稍大于标准Si3N4的化学计量比1.33)的氮化硅做成的MIS样品在老化前后C-V曲线偏移不是很明显,表明其缺陷态密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小半导体/绝缘层界面间的电荷注入。设计了驱动OLED的2-a-Si∶HTFT像素电路及其阵列版图,优化了电路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即T1的W/L=2.5、T2的W/L=25和存储电容Cs=0.8pF。运用7PEP生产工艺,制作了13cm(5.2in)的TFT阵列样品。对TFT进行I-V特性测试,其开态电流为10μA,开关比为106;对AMOLED显示屏样品进行了静态驱动下的亮度测试,其最高亮度为341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阈值电压漂移 N/Si C-V 2-a-Si:H TFT
下载PDF
语言“转换”概念多维度诠释——以名词化现象为视点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国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7,8,共10页
名词化现象所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转换,一种略不同于TG中的转换。本文首先从语言表征方面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哲学、认知、心理现实性、俗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名词化转换之所以可能,除了语言表达结构和交际意图的需要之外,其... 名词化现象所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转换,一种略不同于TG中的转换。本文首先从语言表征方面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哲学、认知、心理现实性、俗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名词化转换之所以可能,除了语言表达结构和交际意图的需要之外,其深层的动因还在于现实世界的本体是由物质和运动构成的,物质和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共同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转换” 概念 名词化 语言表达结构 交际意图 英语
下载PDF
英语名动转用修辞色彩探源——析名动转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学凤 王文叶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运用名词转动词的手法能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其鲜明的修辞效果主要来源于名动转用过程中体现出的隐喻思维过程。文章分析了转用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具体体现,试图从认知思维角度揭示名动转用词修辞效果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名动转用 隐喻思维 修辞效果 根源
下载PDF
英语名词动用中选择性制约的认知解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小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认知语法框架下,以英语处所类动词与移位类动词为例,解释名词动用中产生选择性制约的原因,并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研究结论加以佐证。文章认为,在名词动用时,被凸显的名词继续保留其名词性质,具有担当宾语的典型价值,它转化为动词的可能... 在认知语法框架下,以英语处所类动词与移位类动词为例,解释名词动用中产生选择性制约的原因,并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研究结论加以佐证。文章认为,在名词动用时,被凸显的名词继续保留其名词性质,具有担当宾语的典型价值,它转化为动词的可能性因此受到限制。而不那么被凸显的名词更可能转化为动词。在致使-移动类事件中,受事的凸显度高于地点,因此表示地点的名词类转为动词,即处所类动词;在致使-领有类事件中,领有者的凸显度高于受事,因此指示受事的名词类转为动词,即移位类动词。名词动用的制约性最终是由主体对事件的认知模式与概念结构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处所类动词 移位类动词 选择性制约 认知语法
下载PDF
英语句法问题二则
8
作者 林有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则英语句法问题值得商榷。其一 ,“Itwassowindythatitwasonlywithatremendouseffortwereweabletopitchatent”一句中的倒装 ,采取句型转换的方法 ,运用全息律、结构边界律、转换守恒律等规律 ,依据传统语法学说 ,可...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则英语句法问题值得商榷。其一 ,“Itwassowindythatitwasonlywithatremendouseffortwereweabletopitchatent”一句中的倒装 ,采取句型转换的方法 ,运用全息律、结构边界律、转换守恒律等规律 ,依据传统语法学说 ,可推断并说明该句中的倒装不仅绝无必要而且应调整为正序。其二 ,“Heprogressedveryquickly”一句中“progress”一词的运用 ,从名转动用、正向迁移等角度 ,可论证“progress”一词在该句中的运用并非词性与词义不统一。而且对名转动用这一客观语言现象 ,应从其赖以存在的深层机理 ,亦即其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句法 倒装 全息律 结构边界律 转换守恒律 名转动用 认知语言学 句型转换 语法学
下载PDF
大学英语中名动转用的多元化认知研究
9
作者 吴艳霞 彭咏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19-21,共3页
名动转用是有效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笔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名词动用的生成理据。分析和探讨这种转化,有利于学生扩张词义和提高语用能力。
关键词 名动转用 语义 语法 修辞
下载PDF
英语名转动词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10
作者 赵旻燕 曾梦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的体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名词转用为动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转动词 及物性 体现 语法隐喻
下载PDF
以静写动 动静相融——谈汉英语言中的名词动词化现象
11
作者 王喻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6-37,共2页
汉英语言中都存在名词动词化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这一用法极为普遍;而汉语中这种用法则多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汉语中出现较少。本文试图从名词动词化的概念、形成的动因和分类三方面进行分析,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加深对汉英语言中这一... 汉英语言中都存在名词动词化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这一用法极为普遍;而汉语中这种用法则多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汉语中出现较少。本文试图从名词动词化的概念、形成的动因和分类三方面进行分析,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加深对汉英语言中这一用法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能更多地欣赏到这一语言现象的简洁、灵动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语言 名词动词化 动因 分类
下载PDF
对名词动用的格语法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阎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名词动用是英语中一种活跃的构词方式。“格语法”理论将可转化为动词的名词分为若干个“格” ,与动作联系越紧密的“格” ,其转化成动词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在理论上 ,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些观点能够很好地解释名词动用这一现象。
关键词 名词动用 语义格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论英汉人体器官名词的动词用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二林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外语学习者抱怨词汇难记、外语难学。多年苦学 ,收效不大。笔者仅就英汉人体器官名词转用为动词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 ,旨在启迪外语学习者一方面注意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另一方面要注意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 外语学习者抱怨词汇难记、外语难学。多年苦学 ,收效不大。笔者仅就英汉人体器官名词转用为动词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 ,旨在启迪外语学习者一方面注意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另一方面要注意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异同 ,扫除文化障碍 ,促进语言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名词 官名 语言学习 外语学习者 动词用法 文化异同 苦学 学习效率 兴趣
下载PDF
《孟子》“牛羊父母”句之句法语义分析
14
作者 寻天琦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19-23,共5页
《孟子•万章上》:“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其中,学界对“牛羊父母”的句法语义解读有不同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动词省略说和名词动用说。综合前代注疏及现代学者对该句的阐述,相对而言,... 《孟子•万章上》:“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其中,学界对“牛羊父母”的句法语义解读有不同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动词省略说和名词动用说。综合前代注疏及现代学者对该句的阐述,相对而言,名词动用说比较符合原句意义。这类名词动用现象,是上古汉语中表达给予事件的一种特殊的句法编码方式,它所表达的语义内容是:主语给予宾语由名词所指称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句法语义 名词动用 动词省略 上古汉语
下载PDF
英汉植物名词动用认知对比研究
15
作者 谌孙福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56-59,共4页
名词动用是英汉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语中常见植物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刻发掘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加深人们对植物词的认识。研究发... 名词动用是英汉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语中常见植物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刻发掘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加深人们对植物词的认识。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植物名词动用的共性在于,二者均可基于行为动作和固有属性衍生出表动作的语义成分;其差异主要表现为,二者在使用频率、使用语体、固化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名词动用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 被引量:130
16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3,共9页
本文提出,名词之所以可以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在语义上说,是因为名词的语义内容含有表动作的语义成份;同样,动词的语义内容也含有表事物的语义成份。本文将名词、动词分别含有表动作、表事物的语义成份这一假说称为“名动互含... 本文提出,名词之所以可以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在语义上说,是因为名词的语义内容含有表动作的语义成份;同样,动词的语义内容也含有表事物的语义成份。本文将名词、动词分别含有表动作、表事物的语义成份这一假说称为“名动互含”假说。本文分析了名词里所含的某一表动作的语义成份是如何在一定的语境作用下成为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的,并讨论了影响转用可能性大小的有关语义因素。作为结束语,本文最后还讨论了“名动互含”假说可能有的理论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语义基础 动词 语义内容 语境作用 语义因素 蕴涵 动作
原文传递
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 被引量:69
17
作者 高芳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4,共8页
本文以“名动互含”假说为理论背景 ,研究英语的名词临时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表达式的理解问题 ,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名动转用句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在一定的认知策略影响下、围绕名动转用表达式所涉及的常规关... 本文以“名动互含”假说为理论背景 ,研究英语的名词临时转用作动词(名动转用)表达式的理解问题 ,认为名动转用句的句义是经由语用推理来把握的。名动转用句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在一定的认知策略影响下、围绕名动转用表达式所涉及的常规关系进行信息加工的有序过程。所涉及的常规关系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一个信息系统 ,表现出系统形态和过程形态 ,是系统与过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动互含”假说 英语 名词 动词 表达形式 语用推理 构词法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