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层粘蛋白与Ⅳ型胶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明风 王路明 +2 位作者 陶静芬 郭清 袁济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1998年第4期183-186,共4页
分析了166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PⅢNP)、层粘蛋白(Ln)与Ⅳ型胶原(Ⅳ-C)。结果是:HA、PⅢNP、Ln在各型肝病人中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IV-C在除急性肝炎组外的其余各组血清含量均... 分析了166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PⅢNP)、层粘蛋白(Ln)与Ⅳ型胶原(Ⅳ-C)。结果是:HA、PⅢNP、Ln在各型肝病人中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IV-C在除急性肝炎组外的其余各组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HA、PⅢNP、Ⅳ-C的含量,慢活肝、肝硬化组的病人高于慢迁肝组的病人(P<0.01)。肝硬化组病人Ln高于慢迁肝组病人(P<0.05)。HA、PⅢNP、Ⅳ-C、Ln与SB、ALB有相关性,而与ALT无关,慢活肝组病人PⅢNP平均值高于肝硬化组的病人。提示这些肝硬化指标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上有实用意义,似乎PⅢNP更能功态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但这些肝纤维化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受肝细胞损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炎 透明质酸 PNP 层粘蛋白 胶原
下载PDF
实验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SF中PICP、PⅢN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林勇 刘飞 +1 位作者 颜辉 廖达光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7期949-95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CS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反映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采取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第三天、第六天、第十...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CS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反映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采取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第三天、第六天、第十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取脑脊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ICP、PⅢNP浓度。结果:(1)实验组脑脊液的TGF-β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呈双时相;(2)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SAH发生后,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浓度升高提示蛛网膜下腔出现纤维化,早期检测可预测蛛网膜下腔的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下载PDF
抗Ⅲ型前胶原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3
作者 谢渭芬 张贤康 +3 位作者 李石 陈士葆 曹蕙婷 王庆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6-58,62,共4页
制备出两株分泌抗PⅢP(Ⅲ型前胶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竞争抑制ELISA试验表明:两株单抗与PCI(I型前胶原)及CⅢ(Ⅲ型胶原)无交叉反应。Dot-ELISA示两株单抗均针对PⅢP构象决定簇。应用所制备的... 制备出两株分泌抗PⅢP(Ⅲ型前胶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竞争抑制ELISA试验表明:两株单抗与PCI(I型前胶原)及CⅢ(Ⅲ型胶原)无交叉反应。Dot-ELISA示两株单抗均针对PⅢP构象决定簇。应用所制备的单抗对人肝细胞癌组织及大鼠、小鼠成纤维母细胞进行免疫定位。结果显示两种成纤维母细胞均呈明显膜阳性;肝癌细胞浆内呈粗颗粒状染色,提示肝癌细胞具有合成Ⅲ型前胶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胶原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下载PDF
脑脊液中TGF-β1、PICP、PⅢNP、HA、LN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恒浩 申娟茹 +2 位作者 张万宏 郑光明 孙建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Ⅰ型前胶原前肽(procollagenⅠCpropeptide,PICP)、Ⅲ型前胶原前肽(procollagenⅢN-propeptide,PⅢN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层黏蛋白(l...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Ⅰ型前胶原前肽(procollagenⅠCpropeptide,PICP)、Ⅲ型前胶原前肽(procollagenⅢN-propeptide,PⅢN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层黏蛋白(laminin,LN)在脑积水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颅脑损伤及自发性颅内出血(波及到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的患者,入院时不同时间点检查患者脑脊液中TGF-β1、PICP、PⅢNP、HA、LN的水平,同时随访上述患者在半年内发生脑积水的情况,比较出现与未出现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TGF-β1、PICP、PⅢNP、HA、LN水平的差异。分析患者脑脊液中TGF-β1分别与PICP、PⅢNP、HA、L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时间-浓度关系。结果收集病例83例,随访半年,53例未出现脑积水(A组),30例出现脑积水(B组),结果显示,出现脑积水的患者在脑脊液各个时间点的TGF-β1、PICP、HA、LN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出现脑积水的患者。83例患者脑脊液中TGF-β1与PICP、PⅢNP、HA、LN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8、0.7951、0.9078、0.7572。脑脊液中TGF-β1在7天时达到高峰期,之后逐渐下降,而PICP、PⅢNP、HA、LN在脑脊液中的表达是在TGF-β1达到高峰后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结论脑脊液中TGF-β1、PICP、PⅢNP、HA、LN与脑脊液系统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F-β1在脑脊液系统出血后的表达可能促进了PICP、PⅢNP、HA、L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前胶原前肽 型前胶原前肽 透明质酸 层黏蛋白
下载PDF
Vitamin D deficiency: Correlation to interleukin-17, interleukin-23 and PⅢNP in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4 被引量:12
5
作者 Mona F Schaalan Waleed A Mohamed Hesham H Am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3738-3744,共7页
AIM: To assess vitamin D (Vit D) abnormalities in hepatitis C infected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terleukin (IL)-17, IL-23 and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 (PⅢNP) as immune response media... AIM: To assess vitamin D (Vit D) abnormalities in hepatitis C infected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terleukin (IL)-17, IL-23 and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 (PⅢNP) as immune response mediator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50 Egyptian patients (36 male, 14 female)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who visited the Hepatology Outpatient Clinic in the Endemic Disease Hospital at Cairo University.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25 ageand sexmatched healthy individuals.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based on a history of liver disease with HCV genotype 4 (HCV-4) infection (as new patients or under followup). Based on ultrasonography,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subgroups; 14 with bright hepatomegaly; 11 with perihepatic fibrosis; 11 with hepatic cirrhosis; and 14 with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Total Vit D (i.e., 25-OH-Vit D) and active Vit D [i.e., 1,25-(OH) 2 -Vit D]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commercial kits. IL-17, IL-23 and PⅢNP levels were assayed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its, while HCV virus was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Levels of Vit D and its active for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dvanced liver disease (hepatic cirrhosis and/or carcinoma) patient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bright hepatomegaly and perihepatic fibrosis. IL-17, IL-23 and PⅢNP levels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HCV patients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damage. The decrease in Vit D and active Vit D was concomitant with an increase in viral load, as well as levels of IL-17, IL-23 and PⅢNP among all subgroups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compared to normal healthy control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evident between active Vit D and each of IL-17, IL-23 and PⅢNP (r = -0.679, -0.801 and -0.920 at P < 0.001, respectively). HCV-infected men and women showed no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Vit D levels. The viral loa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it D and active Vit D (r = -0.084 and -0.846 at P < 0.001, respective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7, IL-23 and PⅢNP (r = 0.951, 0.922 and 0.94 at P < 0.001, respectively). Whether the deficiency in Vit D was related to HCVindu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 or was a predisposing factor for a higher viral load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CONCLUSION: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Vit D and IL-17, IL-23 and PⅢNP highlight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HCV-4related liver diseases in Egy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D INTERLEUKIN-17 INTERLEUKIN-23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pro-collagen Hepatitis genotype 4
下载PDF
PⅢNP及CA15-3对乳癌诊断的意义
6
作者 邹晓 刘宏 +5 位作者 宋修歧 魏涛 薛龙 王启堂 王梅 苏天慧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89-390,3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及CA15-3对乳癌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29例女性健康查体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对照及乳癌病人术前血清PⅢNP及CA15-3水平。结果各期...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及CA15-3对乳癌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29例女性健康查体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对照及乳癌病人术前血清PⅢNP及CA15-3水平。结果各期乳癌病人血清PⅢ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TNM分期期次升高,PⅢNP水平逐渐升高。与CA15-3联检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特异度未降低。结论PⅢNP与乳癌分期密切相关,PⅢNP可作为乳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PⅢNP与CA15-3联检,可提高乳癌诊断的灵敏度,而特异度未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乳腺肿瘤 诊断
下载PDF
羟基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章庆国 王磊 +2 位作者 万伟东 林鹤 吕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甙 (madecassoside ,Md)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humanskinfibrob 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XTT法研究Md对HSFb增殖的影响 ;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甙 (madecassoside ,Md)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humanskinfibrob 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XTT法研究Md对HSFb增殖的影响 ;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 (procollagenⅠandⅢofaminoterminalpropeptide ,PINP ,PⅢNP)的含量。 结果  (1 )Md在浓度高达 2 0 0 μg/ml时仍未见任何细胞毒性。 (2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Md对HSFb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 (P <0 0 5) ,有效刺激HSFbPINP和PⅢNP的分泌。 (3)Md刺激靶细胞PINP和PⅢNP分泌的生物学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Md在刺激体外培养HSFb增殖及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积雪草甙 体外培养 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蛋白合成 积雪草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的检测指标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飞 刘运生 +2 位作者 廖达光 颜辉 李林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2,482,共4页
目的研究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柔脑膜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动物模型。第21天取全脑、冰冻切片、MASSON染色后,观察柔脑膜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柔脑膜的灰度值及厚度,用"100×厚度/... 目的研究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柔脑膜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动物模型。第21天取全脑、冰冻切片、MASSON染色后,观察柔脑膜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柔脑膜的灰度值及厚度,用"100×厚度/灰度值"衡量每个视野柔脑膜的胶原纤维含量;取脑脊液检测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果①实验组柔脑膜的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均与柔脑膜胶原纤维衡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ASSON染色显示柔脑膜胶原纤维的含量,反映了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也间接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柔脑膜 纤维化
下载PDF
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晓春 赵贵峰 +4 位作者 杨军珂 刘胜林 丁力平 白玉蓉 王嵬民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与单用卡维地洛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3例AMI患者直接急诊PCI血管再通后,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治疗组(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52例和对照组(卡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与单用卡维地洛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3例AMI患者直接急诊PCI血管再通后,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治疗组(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52例和对照组(卡维地洛)51例,于早期(<24 h)、3、6 mo在3个时间点分别检测2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肽(PⅢNP)、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连续随访并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3、6mo血清PⅢNP和BNP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ALD与基线比较明显下降,而治疗组有显著升高。形态学上,2组左心室形态均呈逐渐扩大,对照组与治疗组3、6 mo同期对应比较,左心室扩大程度更明显,mo 6最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同组和2组间对应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AMI直接急诊PCI后,应用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卡维地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卡维地洛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脑利钠肽 型前胶原氨基末肽
下载PDF
积雪草甙、羟基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庆国 赵士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积雪草甙(asiaticoside,Ad)和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Md)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 XTT 方法比较研究 Ad 和Md 对 HSFb 增殖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 目的:研究积雪草甙(asiaticoside,Ad)和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Md)对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b)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 XTT 方法比较研究 Ad 和Md 对 HSFb 增殖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Ⅰ of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INP;procollagen Ⅲ of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的含量。结果:(1)Ad 和 Md 在浓度高达200μg/ml 时仍未见任何细胞毒性;(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 和 Md 对 HSFb 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P<0.05);两者同时也可有效刺激 HSFb PⅠNP 和 PⅢNP 分泌;(3)Ad 和 Md 刺激靶细胞 PⅠNP 和 PⅢNP 分泌的生物学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4)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促进 HSFb 增殖以及刺激 PⅠNP 分泌,Ad 显示出比 Md 更强的生物活性(P<0.05,P<0.01)。结论:Ad 和 Md 在刺激体外培养 HSFb 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中均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甙 羟基积雪草甙 成纤维细胞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柔脑膜纤维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飞 刘运生 +2 位作者 廖达光 颜辉 李林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 目的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以冰冻切片后,行Masson染色观察柔脑膜的胶原纤维。结果实验组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21天,柔脑膜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检测脑脊液中PICP、PⅢNP的浓度可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柔脑膜
下载PDF
福辛普利和吲哒帕胺对高血压病患者胶原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刘明 林飞 章建梁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胶原合成与分解的相关指标,探讨口服降压药物干预心肌基质胶原沉积的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9例。测量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腰臀比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胶原合成与分解的相关指标,探讨口服降压药物干预心肌基质胶原沉积的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9例。测量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腰臀比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F组)和福辛普利+吲哒帕胺组(Ⅱ组),随访观察12-16个月。治疗前及观察结束时留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检测金属蛋白酶-1(MMP-1),放射免疫法检测Ⅲ型前胶原前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MMP-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35±4.17)ng/ml和(6.40±3.55)ng/ml,t=2.405,P=0.041],治疗前PⅢNP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37)μg/L和(2.65±1.07)μg/L,t=-3.479,P=0.001]。F组治疗前后M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3,P=0.626),PⅢNP改变也无统计学意义(t=0.836,P=0.411)。FI组患者治疗后MMP-1升高[从(4.03±3.04)ng/ml到(6.59±3.79)ng/ml,t=-3.512,P=0.002)],PⅢNP下降[从(3.64±1.14)μg/L到(3.06±1.11)μg/L,t=2.019,P=0.04]。结论防止心肌基质胶原沉积除抑制RAAS系统等神经体液因素外,达到降压靶目标也是主要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金属蛋白酶 型前胶原前肽 福辛普利 吲哒帕胺
下载PDF
MRI评价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13
作者 华靖 周南芳 +3 位作者 黄瑛 徐志清 夏小凤 张晓英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8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治疗,螺内酯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在治疗6个月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8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治疗,螺内酯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在治疗6个月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透明质酸(HA)及心脏核磁共振,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和左室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PⅢNP、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延迟强化灶体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螺内酯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透明质酸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清BAFF,PⅢ NP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卞华 郜中明 +4 位作者 韩立 毕晓东 马长新 山书玲 张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2例SS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甲氨蝶呤、泼尼松口服治疗,治疗组(41例)予温阳化浊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泼尼松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2例SS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甲氨蝶呤、泼尼松口服治疗,治疗组(41例)予温阳化浊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泼尼松口服治疗,均连续6个月。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Ⅲprocollagen,PⅢNP),Ig G和Ig M水平,同时观察皮肤积分和疾病活动指数等。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FF,Ig G,Ig M和PⅢ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SSc患者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亦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SSc患者治疗前、后BAFF水平与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PⅢN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以降低皮肤积分、疾病活动指数,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SSc患者血清BAFF水平,抑制免疫反应,减少PⅢNP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温阳化浊通络方 B细胞激活因子 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原文传递
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主韧带和阴道壁Ⅲ型胶原代谢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明 黄洁贞 唐家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17-2418,共2页
目的:观察POP患者的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Ⅲ型胶原总量及其代谢标志物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情况,探讨Ⅲ型胶原代谢改变与POP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 目的:观察POP患者的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Ⅲ型胶原总量及其代谢标志物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情况,探讨Ⅲ型胶原代谢改变与POP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含量,用ELISA法测定PⅢNP含量。结果:POP组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的Ⅲ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低,PⅢNP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OP患者韧带和盆底筋膜组织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胶原降解增加引起的,负面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强度和弹性,从而导致P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器官脱垂 型胶原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主韧带 阴道壁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对降压及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合中 李鼎 +3 位作者 张彦周 龚辉 闫西艴 张玉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18-519,共2页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及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水平的影响。方法 :EH患者服用卡维地洛治疗 12周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血清PⅢNP及血浆NE、E水平的...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及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水平的影响。方法 :EH患者服用卡维地洛治疗 12周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血清PⅢNP及血浆NE、E水平的变化。结果 :EH患者治疗前血压、心率、血清PⅢNP及血浆NE、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 12周后血压、心率、血清PⅢNP及血浆NE、E水平较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血压与血清PⅢNP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卡维地洛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清PⅢNP及血浆NE、E水平且副作用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卡维地洛 血清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后螺内酯干预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董琦 刘坤申 +8 位作者 刘红彬 李树仁 韩玉平 张路平 王颖 刘刚 王小平 徐力飞 李秀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螺内酯干预对于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 4家医院共入选AMI患者88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46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螺内酯组),对照组(n=42)常规治疗。在6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螺内酯干预对于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 4家医院共入选AMI患者88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46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螺内酯组),对照组(n=42)常规治疗。在6个月干预期内检测两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左室功能和左室容积。结果 88例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3例,螺内酯组23例、对照组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5例,螺内酯组23例、对照组2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在治疗3、6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ⅢNP和BNP明显降低[PⅢNP分别为( 260 .2±59. 9 )ng/L比( 328 .0±70 .3 )ng/L, P=0 .001, ( 197 .1±46 .3 )ng/L比( 266. 7±52 .4 )ng/L, P<0. 001 ,BNP分别为( 347 .4±84 .0)ng/L比(430 .1±62 .9)ng/L, P<0 .001, (243 .7±79. 7)ng/L比(334. 6±62. 8)ng/L, P<0. 001]。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分别为(51. 0±5 .5)mm比(55. 6±4 .5)mm, P=0 .005, (35 .7±4 .6)mm比(39 .1±5 .6)mm, P=0 .04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在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ⅢNP、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重构 螺内酯 急性心肌梗死后 急性心肌梗死(AMI) 血清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干预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心肌梗死患者 血清PNP 常规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 对照组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螺内酯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士鹏 马增才 +1 位作者 张建刚 徐泽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螺内酯治疗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短期影响。方法:入选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0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0例及对照组10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测血浆醛...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螺内酯治疗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短期影响。方法:入选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0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0例及对照组10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测血浆醛固酮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NP)、B型脑钠肽(BNP)及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统计BNP〉200pg/ml和(或)NT-proBNP〉450(年龄〈50岁)、〉900(年龄50~75岁)、〉1 800pg/ml(年龄〉75岁)的发生率。监测血钾、肾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均被抑制,螺内酯组被抑制得更明显(均P〈0.05);两组PⅢ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长,对照组较螺内酯组增长更明显(均P〈0.05);BNP〉200pg/ml和(或)NT-proBNP〉450(年龄〈50岁)、〉900(年龄50~75岁)、〉1 800pg/ml(年龄〉75岁)的发生率,螺内酯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高钾血症发生,螺内酯组低钾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可进一步降低血浆醛固酮、PⅢNP水平,减少BNP和(或)Pro-BNP升高的发生率,且在严格监测下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螺内酯 血浆型前胶原肽 醛固酮 B型脑钠肽
原文传递
血清ICTP、PICP、PIN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晓东 杨晶侠 +1 位作者 房殿春 刘为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1998年第2期86-88,共3页
为了研究血清ICTP、PICP和PIIN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原发性肝癌(骨转移30例,无骨转移20例)及20例健康者血清中ICTP、PICP和PINP的水平,结果发现,原发性肝... 为了研究血清ICTP、PICP和PIIN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原发性肝癌(骨转移30例,无骨转移20例)及20例健康者血清中ICTP、PICP和PINP的水平,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CTP、PINP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和P<0.05),其中伴骨转移的原发性肝癌血清ICTP、PINP显著高于无骨转移者(P<0.01),但PICP则无显著性差异,提示ICTP和PINP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尤其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发生骨转移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骨转移 ICTP PICP PIINP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