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尾静脉注射技术的优化与评估
1
作者 李长虹 李强 +4 位作者 石云华 韦顺 李韦微 周洁 付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洁瑞26G)为小鼠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经留置针推注^(13)N-NH_(3)·H_(2)O,配合Micro-PET动态采集,记录图像采集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并评价两组注射的优缺点。结果两组实验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药物残留量、图像质量及小鼠尾部放射性药物残留量5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自制留置针制作及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对鼠尾静脉损伤小,且在图像采集成功率及质量方面均占优势。结论自制鼠尾静脉留置针联合优化的实验流程,能显著提高鼠尾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很好地应用于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尾静脉注射 留置针 ^(13)n-nH_(3)·H_(2)o 心肌灌注 Micro-PET
下载PDF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dduct of a New Schiff Base Macrocycle with Two THF: THIONE_2B_4[36]ENE-O_6N_8·2THF
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884-885,共2页
New Schiff base Macrocyclic compound of 2,3: 11, 12:20, 21:29, 30-tetrabenzo-1,13,16,19,31,34-hexaoxa-5,6,8,9,23,24,26,27-octaaza-7,25-dithione-2,3:4,5:9,10:11,12:22, 23:27,28:29,30 cyclo-[36]ene (thione2B4[36] ene-O6... New Schiff base Macrocyclic compound of 2,3: 11, 12:20, 21:29, 30-tetrabenzo-1,13,16,19,31,34-hexaoxa-5,6,8,9,23,24,26,27-octaaza-7,25-dithione-2,3:4,5:9,10:11,12:22, 23:27,28:29,30 cyclo-[36]ene (thione2B4[36] ene-O6N8) containing THF has been prepared.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parameters a=9.829(5) b=24.23(1), c=10.181(9), β=92.93(5)°, Z=2, V=2422(3)3, Dc=1.25gcm-3. Data collection: Rigaku AFC-5R diffractometer,(MoKα, λ=0.71069), ω /2θ scans. θmax=25°, empirical absorption correction, 4658 measured reflections, 4387 independent, 1743 observed reflections [I≥3σ(I)]. The final R=0.056. RW=0.069,S=1 .54, (Δ/σ)max=0.01,Δρmax=0.36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 and macrocycle new o6n8 Schiff STRUCTURE SYnTHESIS THIonE2B4 The ADDUCT THF
下载PDF
秸秆与生物炭对棉田碱性土壤NH_(3)挥发与N_(2)O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郭儆瑜 金文 +3 位作者 刘志涛 程照瑞 赵文青 孟亚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连续添加5 a后对土壤氨(NH_(3))挥发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以降低碱性棉田氮损失。本研究基于等碳量输入,设置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秸秆生物炭翻埋和不还田对照共4个... 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连续添加5 a后对土壤氨(NH_(3))挥发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以降低碱性棉田氮损失。本研究基于等碳量输入,设置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秸秆生物炭翻埋和不还田对照共4个处理,氮磷钾肥统一施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翻埋下土壤NH_(3)挥发和N_(2)O排放分别较不还田对照显著降低27.3%和56.7%,主要归因于生物炭显著抑制土壤羟胺还原酶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棉花氮吸收量,也与生物炭自身的强吸附能力有关。而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分别较对照增加NH3挥发37.2%和21.2%,但减少N2O排放17.1%和38.3%,这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和羟胺还原酶活性,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羟胺还原酶和棉花氮吸收是土壤NH3挥发和N_(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率分别为64.8%和20.1%。研究表明,秸秆生物炭翻埋对NH_(3)和N_(2)O减排的综合效果优于秸秆,是碱性棉田土壤值得推荐的氮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nH_(3) n_(2)o 氮循环酶 碱性土壤
下载PDF
生物炭对棕壤NH_3挥发、N_2O排放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程效义 刘晓琳 +6 位作者 孟军 兰宇 刘遵奇 杨旭 黄玉威 曹婷 陈温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1-80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封闭式酸吸收法和静态箱法,研究秸秆生物炭对棕壤玉米旱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NB0)、施氮基础增施20 t·hm^(-2)生物炭(NB20)、施氮基础增施40 t·h...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封闭式酸吸收法和静态箱法,研究秸秆生物炭对棕壤玉米旱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NB0)、施氮基础增施20 t·hm^(-2)生物炭(NB20)、施氮基础增施40 t·hm^(-2)生物炭(NB40)4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NH3挥发量差异显著,表现为NB0>NB20>NB40,NB20和NB40分别比NB0降低24.07%和37.62%。NB20和NB40可显著降低N_2O排放量,分别比NB0降低21.76%和19.57%,而NB20和NB40之间差异不显著。NB20和NB40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 H、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的容重。相关分析表明,NH_3挥发量与土壤容重和铵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_2O排放量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NB0相比,NB20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玉米产量显著提高6.07%,而NB40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玉米产量显著降低了1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nH3挥发 n2o排放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施用控释肥对设施番茄NO_3^-—N淋洗、N_2O排放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俊刚 张鹏飞 +4 位作者 倪小会 肖强 曹兵 邹国元 刘宝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9-1857,共9页
以京郊番茄为对象,研究了聚合物包膜控释肥不同用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设施生产体系产量和品质、硝态氮淋洗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有机肥(N 134kg·hm-2,OM)、控释肥低量(控释N3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 以京郊番茄为对象,研究了聚合物包膜控释肥不同用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设施生产体系产量和品质、硝态氮淋洗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有机肥(N 134kg·hm-2,OM)、控释肥低量(控释N3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N1)、控释肥中量(控释N 450 kg·hm-2+有机肥N 134kg·hm-2,N2)、控释肥高量(控释N6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N3)、习惯施肥(速效N600 kg·hm-2+有机肥N 134 kg·hm-2,N4)共6个处理,用土壤溶液提取器测定淋洗液硝态氮浓度,静态箱法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与习惯处理(N4)相比,3个控释肥处理(N1、N2、N3)氮素淋洗损失明显减少,60 cm和100 cm土层的提取液硝态氮平均浓度降幅分别为15.4%~24.0%和17.8%~30.0%,拉秧后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降低21.0%~59.8%。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为60~144μg N·m-2·h-1,实际排放量为2.47~5.33kg·hm-2,施肥造成的N2O排放损失率为0.08%~0.39%;与习惯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平均减排38.1%~47.0%。番茄产量介于113~132 t·hm-2,N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未见显著差异;N4处理的番茄硝酸盐含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与习惯处理的多次施肥相比,控释肥与有机肥混配一次性基施显著降低了硝态氮淋洗量和N2O排放损失,控释肥高氮水平下氮素损失风险有增加趋势。试验结果显示施用中低量控释肥为协调番茄高产、高效与环保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番茄 控释肥料 no3^--n淋洗 n2o排放
下载PDF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PhCH_2Sn(O)(O_2CC_4H_3S)]_6·2CH_2Cl_2 和 [PhCH_2Sn(O)(O_2CC_3H_2NO)]_6·2CH_2Cl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7
6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1 位作者 马春林 房海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8-963,共6页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 2 76 0 (3) nm,b=1 .30 5 6 (3) nm,c=1 .334 3(3) nm,α=1 0 5 .6 5 (3)°,β=96 .2 7(3)°,γ=97.2 0 (3)°,Z=1 ,V=2 .0 997(7) nm3 ,Dc=1 .80 9g/ cm3 ,μ=2 .0 97mm- 1 ,F(0 0 0 ) =1 1 1 6 ,R=0 .0 6 5 1 ,w R=0 .1 2 92 .化合物 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2 2 4 0 (4 ) nm,b=1 .36 73(4 ) nm,c=1 .374 4(4 ) nm,α=1 0 7.76 0 (4 )°,β=98.0 6 9(5 )°,γ=91 .4 80(5 )°,Z=2 ,V=2 .1 6 31 (1 2 ) nm3 ,Dc=3.373g/ cm3 ,μ=3.799mm- 1 ,F (0 0 0 ) =2 1 36 ,R=0 .0 382 ,w R=0 .0 79.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 ,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化合物 1通过分子间 S… S近距离作用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 [PhCH2Sn(o)(o2CC4H3S)]6·2CH2C12 [PhCH2Sn(o)(o2CC3H2n0)]6·2CH2Cl2 合成 晶体结构 2-噻吩甲酸 2-噁唑甲酸 三苄基氧化锡
下载PDF
菜地追施猪粪沼液后NH_3和N_2O排放特征及氮损失率 被引量:9
7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5 位作者 吴华山 郭德杰 黄红英 马艳 徐跃定 张建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5-1165,共11页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率及氮素损失率。结果发现, 追施DPS后菜地NH3挥发激增,通常发生在施肥后的48 h 内;而N2O排放量在第一次施肥后大幅增加,随后逐步趋于稳定。追施DPS的处理其NH3和N2O的排放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冬季和夏季二者的损失量分别占肥料总量的16.4%~23.2%和24.7%~27.5%。土壤温度、水分和pH对沼液中氮素以NH3和N2O的形式损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nH3挥发 n2o排放 氮损失率 菜地
下载PDF
铝热剂法原位合成农机刀具Al_2O_3-Ti(C,N)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屈平 马跃进 +3 位作者 李建昌 马路萍 赵建国 孙维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2,共8页
为了提高旋耕刀、犁铧等农机触土刀具表面强度,以铝热剂的放热反应提供内在热源、等离子弧作为外在热源,采用反应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Al_2O_3-Ti(C,N)复合材料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 为了提高旋耕刀、犁铧等农机触土刀具表面强度,以铝热剂的放热反应提供内在热源、等离子弧作为外在热源,采用反应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Al_2O_3-Ti(C,N)复合材料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强质硬化相的成分、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由网状、嵌套、球状等3种结构组成,硬质相Al_2O_3、Ti(C,N)与粘结相Fe-Ni之间相互包裹、互相嵌套,构形成空间网状骨架结构;涂层硬度最高可达HV_(0.5)2160,平均硬度HV_(0.5)1870,约为基体Q235钢的7.7倍;涂层摩擦系数约为0.372,其磨损量约为65Mn钢及Q235钢的1/7和1/17,与基体相比,复合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可以为农机材料表面强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复合材料 铝热剂 复合涂层 组织结构 等离子 原位合成 Al2o3-Ti(C n)
下载PDF
Si_3N_4-Fe对Al_2O_3-SiC-C质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邓小玲 孙加林 +2 位作者 陈俊红 张厚兴 洪彦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4,共3页
利用Si3N4 的优良性质及金属塑性相Fe的作用 ,将其添加到高炉出铁沟用Al2 O3-SiC -C浇注料中 ,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对高温处理后试样强度、显气孔率测试以及对氧化层的SEM分析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的Si3N4 -Fe ,材料的... 利用Si3N4 的优良性质及金属塑性相Fe的作用 ,将其添加到高炉出铁沟用Al2 O3-SiC -C浇注料中 ,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对高温处理后试样强度、显气孔率测试以及对氧化层的SEM分析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的Si3N4 -Fe ,材料的显气孔率降低 ,强度提高 ,抗氧化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Fe AL2o3 SIC 铁沟浇注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显气孔率测试 氧化层
下载PDF
A NOVEL THIOPHENE-DERIVED N_2O_2 MACROCYCLE AND ITS Ag(I) COMPLEX: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10
作者 Fu Xin XIE, Guang YANGand Shi Sheng N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8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1-62,共2页
A novel macrocycle containing thiophene (L) was prepared first by the interaction of 2,5-bis-(chloromethyl)-thiophene (A) and salicylaldehyde to give 2, 5-bis-(2-formylphenoxymethyl)-thiophene (B), and then ... A novel macrocycle containing thiophene (L) was prepared first by the interaction of 2,5-bis-(chloromethyl)-thiophene (A) and salicylaldehyde to give 2, 5-bis-(2-formylphenoxymethyl)-thiophene (B), and then by the nontemplate cyclocondensation of 1,3-diaminopropane with (B) followed by a "onepot" reduction without isolation of the diimine intermediate. The corresponding silver complex, AgLClO;, was also prepared. The macrocycl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elemental analysis, MS and;H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A noVEL THIoPHEnE-DERIVED n2o2 macrocycle AnD ITS Ag ITS KBr
下载PDF
3-硝基-1,2,4-三唑-5-酮二甲胺盐(CH_3)_2NH_2^+C_2N_4O_3H^-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海霞 宋纪蓉 +4 位作者 徐抗震 胡荣祖 翟高红 文振翼 郁开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19-1823,共5页
利用 3 硝基 1,2 ,4 三唑 5 酮 (NTO)的乙醇溶液与二甲胺的水溶液合成了NTO的二甲胺盐 (CH3 ) 2 NH+ 2 C2 N4O3 H-,在二甲基甲酰胺 (DMF)和甲醇的混合溶剂 (体积比为 1∶5 )中培养出单晶 .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分子结构和晶... 利用 3 硝基 1,2 ,4 三唑 5 酮 (NTO)的乙醇溶液与二甲胺的水溶液合成了NTO的二甲胺盐 (CH3 ) 2 NH+ 2 C2 N4O3 H-,在二甲基甲酰胺 (DMF)和甲醇的混合溶剂 (体积比为 1∶5 )中培养出单晶 .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 1) /c ,晶胞参数为 :a =0 7116( 1)nm ,b =0 873 5 ( 2 )nm ,c =1 3 160 ( 3 )nm ,β =10 1 12( 2 )° ,V =0 80 2 6( 3 )nm3 ,Dc=1 45 0g/cm3 ,Z =4,F( 0 0 0 ) =3 68.采取HF/ 6 3 1+G(d)和MP2 / 6 3 1+G(d)以及B3LYP/6 3 1+G(d)方法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几何全优化 ,并对其成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1 2 4-三唑-5-酮二甲胺盐 (CH3)2nH2^+C2n4o3H^- 合成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 理论计算 二甲胺盐 3-硝基-1 2 4-三唑-5-酮
下载PDF
Fe2O3对碳热还原氮化SiO2合成Si2N2O的催化效应及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雷 王健 +1 位作者 季惠明 徐雄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8,共4页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形成Fe-Si液相,该Fe-Si液相可溶解SiO2和C颗粒,促使SiOC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方面,Fe-Si液相中的CO2与FeSi反应,通过形成SiO和CO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2n2o 碳热还原 FE2o3 催化机理
下载PDF
烧结工艺和Y_2O_3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万昌 张佩 +4 位作者 李攀 佘晓林 魏汉军 赵坤 张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7-1284,共8页
以TiC、TiN、Ni、Co等粉末为主要原料,以稀土Y2O3为添加剂,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烧结工艺和稀土Y2O3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iC、TiN、WC、Cr3C2、Mo等相... 以TiC、TiN、Ni、Co等粉末为主要原料,以稀土Y2O3为添加剂,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烧结工艺和稀土Y2O3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iC、TiN、WC、Cr3C2、Mo等相逐渐消失,向硬质芯相扩散发生固溶,经溶解-析出过程,最终形成新的Ti(C,N)硬质相和(Cr,W,Mo,Ti)(C,N)固溶体环形相,黏结金属Ni和Co主要以Ni相、TiCo和Co3W3C中间相的形式存在;稀土Y2O3的添加未改变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的相结构演变过程,材料的显微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Y2O3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Y2O3的加入量为0.8%(质量分数)时,Ti(C,N)基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最佳,样品的显微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相比1450℃烧结50 min样品的分别提高了7.9%、45.8%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Y2o3 烧结工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一维链状有机锡配位聚合物[(PhCH_2)_3Sn·(O_2CC_5H_4N)·(H_2O)]_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1 位作者 王勇 马春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6-900,共5页
PhCH2)3Sn·(O2CC5H4N)·(H2O)]n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pyridine car-boxylic acid with the tribenzyltin o xide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IR,1 H NMR and MS.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 PhCH2)3Sn·(O2CC5H4N)·(H2O)]n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pyridine car-boxylic acid with the tribenzyltin o xide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IR,1 H NMR and MS.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The space group P21 /c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1.2241(8)nm,b=0.9660(6)nm,c=2.3708(15)nm,β=102.722(12)°,V=2.734(3)nm3,Z =4,Dc=1.298g·cm-3 .In crystal,the tin atom rendered five-coordinate in a trigo nal bipyramidal structure which is b ridged by 4-pyridine carboxy-late into one-dimensional chain poly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无限链 有机锡配合物 4-吡啶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PhCH2)3Sn·(o2CC5H4n)·(H2o)]n
下载PDF
自反应电弧喷涂原位合成Ti(C,N)TiB_2Al_2O_3复相陶瓷涂层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宏伟 朱胜 +1 位作者 孙晓峰 邱骥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7,共6页
以Ti+B4C为反应药芯、Al为外皮材料制备反应型喷涂丝材,探讨利用自反应电弧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复相陶瓷涂层的可行性。以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方法分析、观察了涂层的组织与结构,测试了涂层的... 以Ti+B4C为反应药芯、Al为外皮材料制备反应型喷涂丝材,探讨利用自反应电弧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复相陶瓷涂层的可行性。以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方法分析、观察了涂层的组织与结构,测试了涂层的主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制备的药芯丝材进行喷涂试验,可获得由TiB2、TiB、TiC0.3N0.7、TiN、Al2O3、AlN等多相组成的复相陶瓷涂层。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其连续的基体相内弥散分布着离散的第二、第三相。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为18.9MPa,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为735.4HV0.2和461.4GPa,摩擦因数在0.45~0.50之间,耐磨性能较基体材料提高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反应电弧喷涂 Ti(C n)-TiB2-Al2o3 复相陶瓷涂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β-Mo_2N_(0.78)/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噻吩加氢脱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龚树文 陈皓侃 +1 位作者 李文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以γ Al2O3为载体,钼酸铵为氧化钼前驱体,采用在N2 H2气氛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氮化反应,制备β Mo2N0 78/γ Al2O3催化剂,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以及反应温度、氢还原预处理和钴、镍助剂的引入等因素对催... 以γ Al2O3为载体,钼酸铵为氧化钼前驱体,采用在N2 H2气氛下的程序升温还原氮化反应,制备β Mo2N0 78/γ Al2O3催化剂,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以及反应温度、氢还原预处理和钴、镍助剂的引入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0℃~400℃之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增加;预还原则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添加钴、镍均在一定负载量范围内可以改善β Mo2N0 78/γ 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镍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要小于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β-Mo2n0.78/γ-Al2o3 加氢脱硫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Fe_2O_3催化N,N-二乙氨基乙醇与含芳香环的羧酸的酯化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明德 林敏 +2 位作者 陈进 李招英 杨俊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用固体超强酸SO2-4/Fe2O3催化N,N 二乙氨基乙醇与9个含芳香环羧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9个相应的酯,产率在75%~95.6%之间.讨论了不同的固体超强酸及催化剂用量,溶剂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 用固体超强酸SO2-4/Fe2O3催化N,N 二乙氨基乙醇与9个含芳香环羧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9个相应的酯,产率在75%~95.6%之间.讨论了不同的固体超强酸及催化剂用量,溶剂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量的3.4%~3.8%,溶剂为二甲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酯化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So4^2-/Fe2o3 催化 n n-二乙氨基乙醇 含芳香环羧酸 酯化反应 植物生理作用
下载PDF
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中N2O和NH3的生成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郑婷婷 王国栋 +5 位作者 顾绍晶 王成雄 杨冬霞 陆炳 葛蕴珊 赵云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99-2410,共12页
N2O和NH3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轻型汽油车N2O和NH3排放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气态污染副产物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影响N2O和NH3生成的贵金属种类和含量、载体材料、不同气体组成和浓度、老... N2O和NH3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轻型汽油车N2O和NH3排放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气态污染副产物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影响N2O和NH3生成的贵金属种类和含量、载体材料、不同气体组成和浓度、老化条件、不同车辆及测试工况、反应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综述,总结了各要素对N2O和NH3形成的影响,得出N2O和NH3主要在富燃条件下冷启动阶段生成,NO的解离在N2O和NH3的生成中起关键作用;影响N2O和NH3生成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催化剂的老化增加N2O和NH3的排放;贵金属Rh比Pd和Pt更有利于N2O和NH3的分解等结论。发动机、后处理策略系统的升级、更合适测试循环的开发以及催化剂的优化可以进一步降低N2O和NH3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气净化 三效催化剂 氨(nH3) 一氧化二氮(n2o) 生成与控制 形成机理
下载PDF
B_4C外加量对Al_2O_3-SiC-Si_3N_4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涂军波 魏军从 李朝云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了B4C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为0~0.6%)对Al2O3-SiC-Si3N4铁沟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测定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B4C加入量的增大,浇注料体积密度和常温强... 研究了B4C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为0~0.6%)对Al2O3-SiC-Si3N4铁沟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测定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B4C加入量的增大,浇注料体积密度和常温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显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大,高温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B4C外加质量分数为0.4%时,浇注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佳。B4C在材料中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烧结和防氧化。与未添加B4C试样相比,添加B4C的试样中生成了更多纤维状的O’-SiAlON,且长径比更大。O’-SiAlON的生长机制推断为气-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Si3n4 铁沟浇注料 碳化硼 o’-SiAlon 防氧化
下载PDF
N_2O在Au/Co_3O_4和Au/ZnCo_2O_4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窦喆 冯鸣 徐秀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4-1240,共7页
通过调变HAuCl4溶液的pH值和Au负载量,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u/Co3O4催化剂,并采用AES、BET、XRD、SEM、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其在有氧气氛中催化N2O分解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 通过调变HAuCl4溶液的pH值和Au负载量,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u/Co3O4催化剂,并采用AES、BET、XRD、SEM、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其在有氧气氛中催化N2O分解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HAuCl4溶液pH值为9,Au负载量为0.29%。催化测试结果表明:虽然ZnCo2O4的催化活性优于Co3O4,但0.31%Au/ZnCo2O4的活性和稳定性低于0.29%Au/Co3O4。500℃、在含氧气氛中连续反应10 h,两者均可完全分解N2O,但在含氧、含水气氛中0.29%Au/Co3O4和0.31%Au/ZnCo2O4上的N2O转化率分别为92%和63%。究其原因,发现Au/Co3O4中Au和Co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而Au/ZnCo2O4中Au和Co组分间则没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催化分解 Co3o4 ZnCo2o4 金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