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与N_2、CH_4等组分在NA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军 朱志敏 +1 位作者 刘晓勤 姚虎卿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用静态法测定了CO、N2、CH4、CO2在NA型络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并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测定了CO与N2、CH4、CO2二元混合体系以及CO、N2、CH4及CO、CO2、CH4三元混合体系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O有很高的选择性,... 用静态法测定了CO、N2、CH4、CO2在NA型络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并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测定了CO与N2、CH4、CO2二元混合体系以及CO、N2、CH4及CO、CO2、CH4三元混合体系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O有很高的选择性,与N2和CH4的分离系数较高,对CO2有一定吸附量,但基本不影响CO在该吸附剂上的穿透吸附量。CO与其他组分的分离系数随CO分压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动态吸附 分离 na吸附剂
下载PDF
Na2CO3基吸附剂颗粒制备及其脱碳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雷苏 曾鹏鑫 +7 位作者 王鹏 张路珧 姚睿璇 赵传文 孙健 郭亚飞 祝秀明 卢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62-3571,共10页
采用挤压-滚圆法制备Na2CO3基CO2吸附剂微球颗粒,在自行设计的CO2吸收系统中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脱碳性能测试。结合相关表征测试,探明不同载体、不同负载量的Na2CO3基吸附剂的微观结构、脱碳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内在原因。研究表... 采用挤压-滚圆法制备Na2CO3基CO2吸附剂微球颗粒,在自行设计的CO2吸收系统中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脱碳性能测试。结合相关表征测试,探明不同载体、不同负载量的Na2CO3基吸附剂的微观结构、脱碳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内在原因。研究表明:不同载体的Na2CO3基吸附剂颗粒脱碳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氧化铝负载的吸附剂(Na2CO3/Al2O3)的脱碳性能最好,可达1.14mmol/g。铝酸钙水泥负载的吸附剂(Na2CO3/CA)机械性能较好,但其脱碳性能最差。结合吸附剂脱碳和机械性能的综合考量,Na2CO3/Al2O3是最为合适的CO2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不同Na2CO3负载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Na2CO3负载量的变化,吸附剂的微观结构、脱碳性能以及机械性能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60%负载量的Na2CO3/Al2O3吸附剂颗粒的机械性能和脱碳效果较好,但其成球度较差,影响其实际应用。质量分数40%负载量的Na2CO3/Al2O3吸附剂颗粒具有良好的脱碳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成球度,CO2脱除量为1.36mmol/g。总体而言,利用挤压-滚圆法制备的Na2CO3基吸附剂颗粒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脱碳性能和机械性能,适用于电厂烟气中的CO2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na2CO3基吸附剂颗粒 挤压-滚圆 负载量 机械性能
下载PDF
变压吸附法净化含N_2气体中微量CO的脱附过程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正飞 丁艳宾 +3 位作者 赵春风 朱志敏 刘晓勤 姚虎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1,共6页
对N2/CO混合气中的CO在NA型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和脱附行为进行研究.使用单塔吸附装置测定CO在不同分压和停留时间条件下的动态吸附量,考察降压过程中CO浓度随床层压力的变化特征,确定合适的脱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0.9min是比较合适的... 对N2/CO混合气中的CO在NA型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和脱附行为进行研究.使用单塔吸附装置测定CO在不同分压和停留时间条件下的动态吸附量,考察降压过程中CO浓度随床层压力的变化特征,确定合适的脱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0.9min是比较合适的停留时间;在床层利用率为80%条件下,顺放的气体可以达到产品气体积分数不超过5mL/m3的要求;抽真空并使用200mL/minN2吹扫是合适的脱附再生方式.三塔的变压吸附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反复吸附与脱附再生,可以达到吸附净化含N2气体中微量CO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N2 变压吸附 na吸附剂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 specific absorb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dium removal from ammonium tungstate solution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中伟 杨茂峰 +3 位作者 何利华 张家靓 陈星宇 刘旭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854-860,共7页
An adsorbent, Na1.6Al0.6Ti1.4(PO4)3 (or NATP), was prepared by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of glasses in the Na2O-Al2O3-CaO-TiO2-P2O5 system. The crystalline phase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how t... An adsorbent, Na1.6Al0.6Ti1.4(PO4)3 (or NATP), was prepared by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of glasses in the Na2O-Al2O3-CaO-TiO2-P2O5 system. The crystalline phase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how that the sample glasses crystallizes into two phases, i.e. NATP and Ca9Al(PO4)7, while the Ca9Al(PO4)7 phase can be leached selectively with HCl, leaving a massive number of pores in the material.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contact time, solution pH,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a+on the cation exchang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batch sorption kinetics and equilibria can be described by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equations and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s with an industrial solution show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sodium from industrial (NH4)2WO4 is higher than 97%. Cycle experiment also shows that the NATP has a good cycl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specific adsorbent sodium removal ammonium tungstate pur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