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SICON型化合物结构的NMR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岳勇 李丽云 +1 位作者 周凤岐 庞文琴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水热晶化合成一系列NASICON型化合物的基础上,应用固体高分辨^(31)P和^(29)SiMAS NMR,研究了几种NASICON化合物的结构,观察其骨架原子P和Si在结构中的状态及分布,并解释了由于在结构中发生取代作用而引起,Si或P的化学位移的变化.
关键词 离子导体 NMR 化合物 nasicon
下载PDF
掺杂NASICON型化合物结构的固体NMR研究
2
作者 岳勇 邓风 +1 位作者 胡红兵 叶朝辉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5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应用固体高分辨^(31)P和^(29)Si NMR技术,以P原子和Si原子作为结构探针,对以LiTi_2P_3O_(12)和Na_3Zr_2Si_2PO_(12)为基质的几种掺杂固溶体快离子导体系统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P原子第二配位层阳离子场强与其化学位移的关... 应用固体高分辨^(31)P和^(29)Si NMR技术,以P原子和Si原子作为结构探针,对以LiTi_2P_3O_(12)和Na_3Zr_2Si_2PO_(12)为基质的几种掺杂固溶体快离子导体系统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P原子第二配位层阳离子场强与其化学位移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化学位移^(31)P NMR谱线与固溶体结构中以P原子为中心的局部结构单元Q^0之间的关系,从^(31)P和^(29)Si化学位移的变化,解释了结构中P原子和Si原子周围局部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异体 NMR nasicon化合物 晶体结构 掺杂
下载PDF
6种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行 吴李玲 +6 位作者 裴荣红 朱琳 郑福平 孙金沅 李凡 李义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南的武陵酱香型白酒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深入探究我国酱香型白酒中重要的痕量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组成,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GC×G C-SCD)技术,以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定性鉴定出2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共有含硫化合物19种,非共有含硫化合物8种,主要包括4种硫醇、6种硫酯、5种多硫醚、5种噻唑、6种噻吩、1种噻烷;对其中信噪比大于100的23种含硫化合物,采用外标曲线法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定量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确定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差异;14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硫化合物,可作为区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希望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的调配提供数据参考,为白酒企业调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 武陵酒 白酒 含硫化合物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新型抗炎药游离甾体化合物伐莫洛酮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中宝 王琴 何建丽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伐莫洛酮是一种新型抗炎药,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相关动物及临床实验发现其在很多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与泼尼松类似的抗炎作用,但副作用明显减少。临床研究发现其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有同糖皮质... 伐莫洛酮是一种新型抗炎药,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相关动物及临床实验发现其在很多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与泼尼松类似的抗炎作用,但副作用明显减少。临床研究发现其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有同糖皮质激素一样的疗效,但安全性明显提高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且伐莫洛酮治疗不会导致皮质类固醇引起的生长迟缓。本文就伐莫洛酮的药物结构及药理作用、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莫洛酮 VBP15 抗炎药 游离甾体化合物 Duchenne肌肉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李玲 裴荣红 +5 位作者 李行 李晴 李良好 郑福平 孙金沅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8,共14页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49种挥发性含氮化合物,包括16种吡嗪类、12种噻唑类、4种吡啶类、6种吡咯类、2种胺类和9种其他化合物;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差别不明显。对已报道具有香气的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中吡嗪类质量浓度最高;贵州酒样的吡嗪类质量浓度[(5.36±0.96)mg/L]最高,其次高的是中北部地区的酒样[(4.12±1.20)mg/L],湖南酒样的质量浓度[(3.05±0.64)mg/L]和广西酒样的质量浓度(3.00 mg/L)差别不明显,最低的是黑龙江产地的酒样[(1.68±0.42)mg/L]。根据定量结果,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成功区分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苯并噻唑、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11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氮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差异成分。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产地区分和溯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白酒 挥发性含氮化合物 产地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
下载PDF
新型锕填充硼碳笼型化合物的超导电性
6
作者 张王颖 刘朝厅 +3 位作者 陈蕊 蒋成澳 李培芳 闫岩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Ac元素作为锕系第一号元素,AcH_(10)的超导转变温度(T_(c))达到251 K,是潜在的室温超导体。XB_(3)C_(3)(X表示不同的金属掺杂元素)是新发现的sp~3笼型化合物,同时具有强共价特性和超导特性,是潜在的高温超导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 Ac元素作为锕系第一号元素,AcH_(10)的超导转变温度(T_(c))达到251 K,是潜在的室温超导体。XB_(3)C_(3)(X表示不同的金属掺杂元素)是新发现的sp~3笼型化合物,同时具有强共价特性和超导特性,是潜在的高温超导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探索以XB_(3)C_(3)、XB_(2)C_(4)和XB_(4)C_(2)笼型结构为原型、引入Ac元素掺杂的AcB_(3)C_(3)、AcB_(2)C_(4)和AcB_(4)C_(2)的晶体结构、晶格动力学、电子性质和超导特性。研究发现:AcB_(2)C_(4)在0~200 GPa区间内难以合成;常压下AcB_(3)C_(3)表现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度约为1.154 eV。根据力学稳定性判据可知,AcB_(3)C_(3)和AcB_(4)C_(2)是弹性稳定的具有较高硬度和刚度的脆性材料。同时,常压下AcB_(4)C_(2)表现出超导特性,超导转变温度达到1.565 K。随着压强的增加,超导转变温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超导机制由中频声子主导转变为低频与中频声子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实验合成笼型化合物超导材料提供理论指导,为探索具有高超导转变温度的超导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超导电性 超导转变温度
下载PDF
藏香型系列白酒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
7
作者 周海龙 贾志龙 +3 位作者 乔海军 张卫兵 温得林 贾利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6-334,I0005,I0006,共9页
藏香型白酒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传承藏家酩醯酒传统酿造工艺、采用藏曲发酵生产的兼具“浓、清”特色的藏酒。为明确藏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及其感官特征,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 藏香型白酒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传承藏家酩醯酒传统酿造工艺、采用藏曲发酵生产的兼具“浓、清”特色的藏酒。为明确藏香型白酒特征香气成分及其感官特征,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藏香型系列白酒(吉祥、嘉宾、藏圣和良缘)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其特征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感官属性与特征风味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吉祥到良缘,其清香风格特征逐渐减弱,而浓香风格特征逐渐增强;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和酸类物质种类较为丰富、相对含量较高;对藏香型白酒具有香气贡献的特征化合物有28种,其中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的贡献最大,且己醛与青草香呈正相关,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和亚油酸乙酯则分别与窖香、果香、粮香、花香、酸香和空杯香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该研究解析了藏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为藏香型白酒的质量评价与品质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香白酒 特征风味化合物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香气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分析
下载PDF
封装型Ni基催化剂对煤焦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董子豪 王明义 +3 位作者 李文林 贾鹏 吴华帅 王俊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提高煤热解焦油中轻质组分含量,定向调控焦油裂解产物,采用原位封装法制备了Ni基催化剂(xNi@HZSM-5,x表示Ni含量,质量分数),并考察了其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荧蒽和芘的催化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N_(2)气氛下,xNi@HZSM-5的荧蒽和芘的转化... 为提高煤热解焦油中轻质组分含量,定向调控焦油裂解产物,采用原位封装法制备了Ni基催化剂(xNi@HZSM-5,x表示Ni含量,质量分数),并考察了其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荧蒽和芘的催化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N_(2)气氛下,xNi@HZSM-5的荧蒽和芘的转化率区别较小;在H_(2)气氛下,2.0Ni@HZSM-5的荧蒽和芘具有最大转化率,分别为51.91%和46.21%,且2.0Ni@HZSM-5比采用浸渍法制备的2.0Ni/HZSM-5(Ni质量分数为2.0%)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吸/脱附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2.0Ni@HZSM-5比2.0Ni/HZSM-5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且Ni位于分子筛孔道内部,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不同气氛下模型化合物的转化产物的分析,推测了荧蒽与芘在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催化剂 HZSM-5分子筛 化合物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
9
作者 向丹华 李沛祺 +2 位作者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dithiodipyridine,DTDP)衍生化结合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9种代表性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不同轮次(1~7轮次基酒)以及单一轮次不同时间(60 min内)蒸馏出的馏分酒中的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香气阈值极低的2-甲基-3-呋喃硫醇(含量范围:0.65~17.31μg/L)、糠硫醇(含量范围:16.96~26.09μg/L)等重要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随着酿造轮次的升高,其含量整体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3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发酵酒醅蒸馏出来的馏分酒中挥发性硫醇的含量绝大部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部分硫醇含量变化稳定,蒸馏过程中的热反应促进了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 衍生化 UPLC-MS/MS 酱香白酒 SPE 定量
下载PDF
菊科橐吾属植物中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立苑 程菊 +3 位作者 陈建军 石小艺 陈晓峥 谢小冬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
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的双环倍半萜,主要从菊科植物橐吾属植物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的基本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内酯环、二聚体、呋喃环、降碳型和C19等。本文综述了艾里莫芬烷型... 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的双环倍半萜,主要从菊科植物橐吾属植物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的基本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内酯环、二聚体、呋喃环、降碳型和C19等。本文综述了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的相关结构及其潜在的细胞毒性,阐述其特定化学结构特点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其抗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艾里莫芬烷倍半萜 抗肿瘤药物 细胞毒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研究
11
作者 屠婷瑶 向玲 +7 位作者 王红梅 牛曼思 肖辰 李姝 马龙 贾俊杰 王松涛 李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76-18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及地区间关键差异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米酒主要产区的26个代表性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及地区间关键差异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米酒主要产区的26个代表性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个酒样中共鉴定出70个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烷烃类、酮类及其他类,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性成分;根据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供试酒样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日本米酒和中国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日本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酯类化合物,包括癸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国内米酒的挥发性化合物特征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酒样可区分为2大类,即长江以南(贵州、江西)米酒与长江以北(湖北、江苏)米酒,其中长江以南米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4-乙基苯酚、乙酸苯乙酯、苯乙醇等芳香族化合物,长江以北米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辛酸乙酯、香叶醇、辛酸等。结论国内米酒和日本米酒风味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异戊醇等具有水果甜香的酯类物质及高级醇,国内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米酒风味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异戊醇、2-甲基丁醇、异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级醇和萜烯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米酒 多元统计分析 区域特征 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关键差异化合物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化合物含量
12
作者 杨沙 罗玉航 +1 位作者 张季 侯睿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20-229,共10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碱化后用乙醚萃取,浓缩后用甲醇定容。采用C6苯基柱(250 mm×4.6 mm,5.0μm)测定吡...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碱化后用乙醚萃取,浓缩后用甲醇定容。采用C6苯基柱(250 mm×4.6 mm,5.0μm)测定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2种吡嗪化合物线性表现良好,在质量浓度0.1~10.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在0.06~0.29μg/mL,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范围均在1.3%~2.8%,在1、2、5μg/mL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0.8%~108.3%,精密度RSDs范围均在0.27%~4.80%。11种吡嗪类化合物随着酱香型白酒贮存年份的增加,其含量均呈现上升态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且适用于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该研究表明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的高低与酱香型白酒储存年份的长短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白酒 吡嗪类化合物 年份酒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类化合物
13
作者 杨沙 罗玉航 +1 位作者 张季 侯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0-257,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不同年份的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2种吡嗪类化合物在质量浓度5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检出限在0.051~6.00μg/L,...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不同年份的酱香型白酒中12种吡嗪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2种吡嗪类化合物在质量浓度5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检出限在0.051~6.00μg/L,定量限在0.18~21.42μg/L,日内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7%~2.72%,在0.1μg/m L、0.2μg/m L、0.5μg/m L 3个质量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0.6%~108.7%。12种吡嗪类化合物随着酱香型白酒贮存年份的增加,其含量均呈现上升态势,在15年酱香型白酒中含量达到最高值。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找到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的特征差异性化合物,分别为2,3,5,6-四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和2,3-二甲基吡嗪,这些特征差异性化合物可能为主要差异性指标成分,可以用于区分不同年份的酱香型白酒。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高,为酱香型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检测提供了相关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白酒 吡嗪类化合物 年份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食用型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8
14
作者 史春余 王汝娟 +1 位作者 梁太波 王振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78-3885,共8页
【目的】探讨食用型品种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淀粉型品种为对照,选用典型的食用型品种于2004~2005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观察块根膨大... 【目的】探讨食用型品种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淀粉型品种为对照,选用典型的食用型品种于2004~2005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观察块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甘薯收获期块根品质的关系。【结果】与淀粉型品种比较,食用型品种块根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均较低,可溶性总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块根粉的高峰黏度和崩解值等较高、糊化温度较低;块根蒸煮食味较好。栽秧100d以后,食用型甘薯块根总淀粉含量和β-淀粉酶活性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其变化趋势与淀粉型品种相反。【结论】食用型品种块根膨大后期,由于淀粉酶的作用导致淀粉分解是其总淀粉含量较低、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甘薯 碳水化合物代谢 淀粉酶 品质
下载PDF
单取代二茂铁西佛碱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介晶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平 赵可清 +1 位作者 许洪波 张良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682-1687,共6页
报道了两个系列二茂铁衍生物 ,FcC6H4 NCHC6H4 OCnH2n+ 1(系列Ⅰ )和FcC6H4 NCHC6H4 O2 CC6H4 OCnH2n + 1(系列Ⅱ ) (Fc:ferrocenyl;n =2 ,4,6 ,8,10 ,12 ,14,16 ) ,并通过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其介晶性进行了研究 .系列Ⅰ不具有介晶... 报道了两个系列二茂铁衍生物 ,FcC6H4 NCHC6H4 OCnH2n+ 1(系列Ⅰ )和FcC6H4 NCHC6H4 O2 CC6H4 OCnH2n + 1(系列Ⅱ ) (Fc:ferrocenyl;n =2 ,4,6 ,8,10 ,12 ,14,16 ) ,并通过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其介晶性进行了研究 .系列Ⅰ不具有介晶性 ,系列Ⅱ呈较窄的液晶温度范围 .其结果显示分子的刚性部分长度对介晶性有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西佛碱液晶化合物 合成 介晶性 金属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小米中结合型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天行 郭佳 +1 位作者 王伟 辛志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碱降解法使珍珠小米中的结合酚释放出来,并优化碱降解条件,利用酚类化合物追踪法,对降解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最佳碱降解时间为4 h,NaOH浓度为5 mol·L-1,最佳的结合酚提取溶剂为甲醇。应用优化的提取条... 采用碱降解法使珍珠小米中的结合酚释放出来,并优化碱降解条件,利用酚类化合物追踪法,对降解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最佳碱降解时间为4 h,NaOH浓度为5 mol·L-1,最佳的结合酚提取溶剂为甲醇。应用优化的提取条件提取得到结合酚粗提物,通过常压硅胶柱层析和Sephedex LH-20柱层析从碱降解粗提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反式阿魏酸和反式阿魏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小米 结合酚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La-Fe基NaZn_(13)型化合物的磁场诱导熵变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宏伟 孙继荣 +2 位作者 胡凤霞 王芳 沈保根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93,共9页
围绕具有一级磁性相变的La-Fe基NaZn13型化合物的磁场诱导熵变研究,从室温磁制冷目的出发讨论了材料研究和熵变机制。La-Fe-Si在190K附近5T磁场下的熵变值可达29J.kg-1.K-1。用少量Co替代Fe,可以获得室温附近5T磁场下熵变为15J.kg-1.K-... 围绕具有一级磁性相变的La-Fe基NaZn13型化合物的磁场诱导熵变研究,从室温磁制冷目的出发讨论了材料研究和熵变机制。La-Fe-Si在190K附近5T磁场下的熵变值可达29J.kg-1.K-1。用少量Co替代Fe,可以获得室温附近5T磁场下熵变为15J.kg-1.K-1的大熵变材料。这类材料中的熵变主要由磁有序熵变和晶格熵变组成。分析了一级磁性相变体系中磁有序熵变和晶格熵变对总熵变的贡献,并发现大的熵变来源于被晶格贡献抵消后的磁有序熵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基NaZn13化合物 熵变 一级磁性相变 稀土
下载PDF
钙钛矿型化合物催化氧化性能与d电子构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秦永宁 田辉平 张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9-324,共6页
我们用活性评价、磁性测定、原子吸收光谱、TPR(程序升温还原)、TPSR(程序升温表面反应)、XRD等手段研究了以共沉淀和混合法制备的LaMO_3(M为从钛到铜的八个过渡金属离子)钙钛矿型化合物对GH_4和CO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M离子的d... 我们用活性评价、磁性测定、原子吸收光谱、TPR(程序升温还原)、TPSR(程序升温表面反应)、XRD等手段研究了以共沉淀和混合法制备的LaMO_3(M为从钛到铜的八个过渡金属离子)钙钛矿型化合物对GH_4和CO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M离子的d电子数增多,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活性呈现三峰变化模式并与表面氧结合能及TPSR活性氧物种分布规律一致.根据磁性分析了M离子d电子组态,对活性的三峰现象作了说明.比较了不同方法对催化剂上氧物种的表征效果.考察了在氧化还原气氛下M离子价态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催化剂上活性氧物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化合物 催化化活性
下载PDF
柄型金属有机化合物(V)——锗桥连茚基及取代茚基锆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烯烃聚合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善生 田公路 +3 位作者 王佰全 周秀中 梁波 赵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5-599,共5页
锗桥连茚及取代茚配体相继与丁基锂及ZrCl4作用,生成锗桥连茚基及取代茚基锆化合物Me2Ge(2-R1-4-R2-Ind)2ZrCl2[R1=R2=H(1);R1=Me,R2=H(2);R1=Me,R2=Ph(3)].化合物1-3... 锗桥连茚及取代茚配体相继与丁基锂及ZrCl4作用,生成锗桥连茚基及取代茚基锆化合物Me2Ge(2-R1-4-R2-Ind)2ZrCl2[R1=R2=H(1);R1=Me,R2=H(2);R1=Me,R2=Ph(3)].化合物1-3均为内消旋和外消旋异构体的混合物,通过多次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和2的纯外消旋异构体及化合物3的内消旋异构体.由元素分析和1H NMR谱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研究了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下,化合物1-3对乙烯和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由锗桥连茚基化合物1-3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比一般茂金属催化剂略宽.内消旋和外消旋异构体的混合物(3)由于两个催化活性中心不等同而使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相当宽.外消旋异构体1和2催化丙烯聚合得到高等规聚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化合物 烯烃 聚合 等规聚丙烯 催化剂 锗桥连茚基锆化合物 取代茚基锆化合物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对东、西太湖不同湖泊类型的判识 被引量:6
20
作者 瞿文川 王苏民 +2 位作者 张平中 陈践发 何海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0-534,共5页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角度 ,对东、西太湖沉积物中饱和烃组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型式、主峰碳位置、L/H等指标对比 ,对照西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蓝藻和东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的饱和烃的组成特征 ,同时结合常规指标C/N...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角度 ,对东、西太湖沉积物中饱和烃组分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型式、主峰碳位置、L/H等指标对比 ,对照西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蓝藻和东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的饱和烃的组成特征 ,同时结合常规指标C/N的分析结果 ,对东、西太湖湖泊类型进行判识———西太湖为藻型湖泊 ,东太湖为草型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生物标志化合物 湖泊类 湖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