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1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大学的校名由来及其倡办经历
1
作者 严清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 尘封百余年的文献史料中隐藏着一个有关武汉大学筹办的重要史实,即在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之前,武汉大学校名即已被先期使用,并有过近20年的三段倡办经历。第一段经历始于清末,源自英美传教士提出的“联合大学建议”,并在选址武汉后引出“武汉大学计划”,但终因经费筹措未果而宣告中止;第二段经历始于武昌起义之后,一批辛亥革命志士为了纪念武昌首义之功,倡议国人自己“设立武汉大学”,后因经费不足而最终未能如愿,但却促成了被作为武汉大学基础而先行开办的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的诞生;第三段经历起自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后,由北洋政府鄂籍要员黎元洪等接续筹办武汉大学,曾大张旗鼓地掀起过不小的筹办高潮,其间一度传闻黎元洪将校名更改为江汉大学,并最终留下遗嘱而由其子给国立武汉大学捐款建造了一座现代体育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筹办 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国立武汉大学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体制机制与未来图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8,F0002,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是在生产力理论发展演进中形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的早期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阐述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奠定...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是在生产力理论发展演进中形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的早期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阐述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的运行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才能实现,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更好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二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图景必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因此,要促进数实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要引领产业变革新浪潮,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开辟发展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举国体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国家药品抽检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风险点分析及对策
3
作者 朱嘉亮 郗昊 +5 位作者 冯磊 徐苗 顾颂青 李睿 孙婷 陈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检验流程中潜在风险因素,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检验机构如何在新的药品监管模式下做好抽检工作提出建议。方法以考察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为重点,重点围绕试剂管理、标准物质管理、仪器设施管理、... 目的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检验流程中潜在风险因素,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检验机构如何在新的药品监管模式下做好抽检工作提出建议。方法以考察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为重点,重点围绕试剂管理、标准物质管理、仪器设施管理、电子数据管理等风险点进行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等进行全面核查。结果国家药品抽检检验机构应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根据本实验室运行情况,结合各自风险特点,在试剂管理、标准物质管理、仪器设施管理、电子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并建立风险提示功能,制定风险警示清单,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结论检验机构应继续加强对运行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重视各项检测工作的关键控制点,持续规范和完善检验过程的质量体系,确保各项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药品抽检 实验室管理 风险点分析
下载PDF
光谱辐射照度国际关键比对装置、方法与结果分析
4
作者 代彩红 王彦飞 +2 位作者 李玲 吴志峰 谢一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高温黑体辐射源和双光栅光谱辐射比较测量系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了新一代光谱辐射照度国家基准装置,波长范围覆盖230~2550 nm,以一组稳定的卤钨灯作为副基准灯组,保存和传递光谱辐射照度量值。黑体的温度溯源至铂-碳Pt-C... 基于高温黑体辐射源和双光栅光谱辐射比较测量系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了新一代光谱辐射照度国家基准装置,波长范围覆盖230~2550 nm,以一组稳定的卤钨灯作为副基准灯组,保存和传递光谱辐射照度量值。黑体的温度溯源至铂-碳Pt-C和铼-碳Re-C共晶点黑体,在3021 K采用钨碳-碳WC-C共晶点黑体进行验证。采用新基准装置,2017年-2019年NIM参加国际计量局组织的光谱辐射照度国际关键比对CCPR-K1.a,比对由全俄光学物理学测量研究院(VNIIOFI)主导,共有12个实验室参加。比对结果表明:除少数实验室外,在250~290、300~1300、1500~2500 nm波长范围,各参比实验室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2.0%、±1.0%和±2.0%。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NIM与国际比对参考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13%、0.28%和0.15%。在250~2500 nm全波段,NIM与国际比对参考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17%,与2004年平均相对偏差0.9%相比,测量能力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辐射照度 国际比对 高温黑体 测量不确定度 国家基准
下载PDF
文化的生死问题探源
5
作者 韩东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文化的生死作为既成事实,只能是指群体文化的生死。学术界专门研究过文化生死的学者,有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但这二人无论是对文化之生死的指认,还是对文化生死之因的解释,都存在谬误,不能成立。文化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果实,从生物性意义的... 文化的生死作为既成事实,只能是指群体文化的生死。学术界专门研究过文化生死的学者,有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但这二人无论是对文化之生死的指认,还是对文化生死之因的解释,都存在谬误,不能成立。文化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果实,从生物性意义的现代人类算起,其生即起点是晚期智人的原始群文化,其后相继演变为氏族文化和国家文化,而其死即终点则是文化的主人不复存在之时。其生的成因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所进行的创造,死的原因是群体文化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被外部力量消灭或打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生死 群体文化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6
作者 江静 张冰瑶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加深了“行政区经济”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严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当前迫切需要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方向是通过缓解要素市场和中间品市场交易壁垒来降低生产端的市场交易成本,... 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加深了“行政区经济”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严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当前迫切需要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方向是通过缓解要素市场和中间品市场交易壁垒来降低生产端的市场交易成本,通过缓解商品市场分割来降低消费端的市场交易成本。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体在于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消除地方政府使用产业政策搞“自我小循环”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的“统一”作用,降低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分割”性;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开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中央 地方 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语料库视角下的盲文规范化问题研究
7
作者 钟经华 耿楠 阎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长期以来,盲文领域主要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主观性强、共享性差等问题。目前,我国已建成国际上首个千万级规模的具备盲文触觉(单方、整体)、对照(汉字—拼音)、语言学(声调、分词连写)三维六层特征的精标注盲... 长期以来,盲文领域主要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主观性强、共享性差等问题。目前,我国已建成国际上首个千万级规模的具备盲文触觉(单方、整体)、对照(汉字—拼音)、语言学(声调、分词连写)三维六层特征的精标注盲文语料库,利用这一语料库对盲文进行量化研究,能够促进对我国盲文发展全貌的把握和了解。从标调一致性、分词一致性等方面对盲文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指出现行盲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修订和盲文规范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以提升盲文出版的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盲文语料库 国家通用盲文方案 盲文规范化
下载PDF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考
8
作者 欧阳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是...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在一百多年党史发展中,伟大建党精神的谱写和传承,引领各族人民形成了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文化、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新时代新征程依然要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引领各族人民汇聚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中,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化研究阐释,拓展宣传主体,丰富教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红色文化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Main Living Areas of Pumi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少华 康平德 +4 位作者 郭承刚 陈翠 徐福荣 汤王外 徐中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91-1698,共8页
[Objective] To fully grasp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of Pumi nationality, a minority group specific in Yunnan. [Methods]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ocial ... [Objective] To fully grasp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of Pumi nationality, a minority group specific in Yunnan. [Methods]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living environment, types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ir use in the main inhabitances of Pumi people including Yulong, Ninglang, Lanping and Weixi County in Yunnan. [Resul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of the four counti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enerally good. The ma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villages under investigation include beans and coarse cereals, while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among othe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ue to their location. [Conclusi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main inhabitances of Pumi people in Yunnan is good and there are plenty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have certain potentiality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Pumi nationality Inhabit INVESTIGATI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alysis
下载PDF
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论
10
作者 陈望衡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 对于中华美学史的性质及内在逻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中华美学的民族性。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学,中华民族文化以汉文化为灵魂,却绝不只是汉族文化,它熔铸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念、精神、传统。第二,中华美学的国家性。中华美学的国家性奠基于周朝,周朝的礼乐文化既是政治文化,又是审美文化。中华文化中的主要学派儒、道、墨等的美学思想均见出鲜明的国家性。第三,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其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三大流派:儒、道、释。儒家美学重社会,道家美学重自然,释家美学重心性。三者相对而又互补,共同构成中华美学的文化骨架。第四,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诗经》《楚辞》和唐诗的巨大影响构建了中华美学的诗性品位。第五,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其体现在对审美本体论的认识上,道家的美在自然与儒家的美在文明的统一,构成了中华美学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 民族性 国家性 文化骨架 诗性品位 基本精神
下载PDF
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一组概念框架
11
作者 鄢一龙 胡鞍钢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基础与治理支撑。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组概念框架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五边形,即治理价值观、治理观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绩效;国家治理... 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基础与治理支撑。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组概念框架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五边形,即治理价值观、治理观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绩效;国家治理的两套秩序,即自觉治理秩序和自发治理秩序;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大部分,即有道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六大体系,即党的全面领导体系、国家权力分工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地方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中国式国家治理的五大系统,即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支撑系统、监督与制衡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场域,即宏观域治理现代化、中观域治理现代化、微观域治理现代化。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与实践在世界各国中是极其独特的,由此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治理现代化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之治 现代化 国家治理
下载PDF
Ecological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Vernacular Dwellings of Miao Nationality in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军 肖金香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Traditional vernacular dwellings of Miao Nationality in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ar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structure, direction, room layout, harmony betwee... Traditional vernacular dwellings of Miao Nationality in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ar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structure, direction, room layout, harmony between constructions and environment, moderat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 on, which demonstrate the ecological concepts of Miao people respecting the Nature, pursu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gist of Miao people constructing vernacular dwellings, i.e. natural and harmonious ecological concept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saving cost by utilizing local materials and sustainably developing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VERNACULAR DWELLINGS Ecological concepts
下载PDF
数字生态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制度组态——基于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
13
作者 罗光强 宋新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关系形成。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并存二元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破解农业迂回生产分工难和产业组织集聚难的作用,以数字生态及与之相适配的制度组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衍生与发展。基于此,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构建制度组态、数字生态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综合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利用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9—2022年面板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单个必要性分析表明,数字生态要素的有效协同是培育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分析表明,低数字能力与低数字经济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定性比较分析的条件组态充分性分析表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数字生态要素及其匹配制度要素的有效组合,实施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型和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型的组态路径。进一步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组态路径,着力推动工业颠覆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加强农业数字化与数字化农业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深化以新质生产关系为导向的农业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农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组态 数字生态
下载PDF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是否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基于2005—2021年中国292个城市面板数据
14
作者 姚战琪 熊琪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0-85,共16页
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已显著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层次迈进。本文利用2005—2021年中国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已显著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层次迈进。本文利用2005—2021年中国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信息化发展水平是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介变量;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特大型城市与大型城市相对更大。基于此,应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鼓励试点地区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数字娱乐等产业,为客户提供更真实的信息消费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 数字经济 双重差分 平行趋势
下载PDF
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治理现代化
15
作者 朱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工具主义导向的偶发性举措创新,到市场驱动下的政策形式创新,再到风险叠加背景下的工具理性创新,最终发展至人口国情下的实质性社会创新。通过构建一个涵盖“横向协调、纵向协同、长远规划”的三维模型,重新建立健全人口发展支撑和服务体系的理论解释框架。该框架的主旨内涵是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要求从整体视角审视人口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国家战略转向为社会行动。即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在未来实践中,将进一步拓展为“发展性—社会包容”“普惠性—社会投资”“基础性—社会动员”“兜底性—社会保护”的治理现代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 社会创新
下载PDF
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兼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构逻辑
16
作者 傅才武 李高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6,共13页
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水稻以其特有的物种属性和经济属性,为中华民族的人口繁衍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借助于大运河、荆襄古道、金牛道的南北互济以及茶马古道的东西融通,中华文化构建了一套北... 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水稻以其特有的物种属性和经济属性,为中华民族的人口繁衍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借助于大运河、荆襄古道、金牛道的南北互济以及茶马古道的东西融通,中华文化构建了一套北方与南方、中心与边缘的双循环体系,形成了内源性动力机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华文化汲取外部文明打开了窗口,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长江流域作为驱动双循环的核心区域,居功至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地理枢纽”。在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长江“历史的地理枢纽”需要转化为“当代地理枢纽”:通过“长江大保护”来恢复生态长江并推动经济长江的高质量发展;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深化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双循环 历史的地理枢纽 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文明
下载PDF
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兼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支撑
17
作者 钞小静 王灿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统一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畅通经济大循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底层支撑,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 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统一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畅通经济大循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底层支撑,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协同匹配效率以及构建“虚拟”网络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一体化,为新兴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构建更加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另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畅通资本和劳动要素流动并降低市场垄断程度,推动各类新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在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中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效率变革。未来要着力于:以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市场联动;形成全国一体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大统一市场的制度供给,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合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国家文化安全视域下网络游戏的文化风险及应对
18
作者 唐晓勇 宋飞扬 《天府新论》 2025年第1期117-126,159,共11页
网络游戏是当代网络文化的典型样态,已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较量的“前沿战场”,我们须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审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当前具有独立架构的原创类游戏成为主流、备受青睐,这类主流游戏拓宽了内容空间、玩法机制和资本市场,... 网络游戏是当代网络文化的典型样态,已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较量的“前沿战场”,我们须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审视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当前具有独立架构的原创类游戏成为主流、备受青睐,这类主流游戏拓宽了内容空间、玩法机制和资本市场,是新的风险滋生和活跃的温床、载体。这些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风险通过对广大游戏玩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来实现,具体内容表现在六个方面:以“普世价值”为“话语实践”的政治策动,以“虚化真实”为“编撰演绎”的历史误导,以“淡漠主体”为“规训力量”的价值扭曲,以“脱离秩序”为“自我建构”的文化煽动,以“耽于幻想”为“本能驱使”的心灵沉沦,以“社交攀比”为“资本逐利”的消费陷阱。为积极有效应对网游潜在的文化安全风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网络阵地治理,不断健全有关制度机制,从建立“威胁识别体系”“动态预警机制”到“用主旋律游戏引领市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主动进取型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安全 网络游戏 文化风险
下载PDF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布局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19
作者 王新文 李思琦 李家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7,共13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是对中华文明演进史进行叙事的重要形式。当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数量、类型和布局方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大遗址资源相比,还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依托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是对中华文明演进史进行叙事的重要形式。当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数量、类型和布局方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大遗址资源相比,还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依托四批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关数据,以在时空维度上讲述“中国故事”为发展目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较准确地反映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体系化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体系化发展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空间布局 大遗址保护 中华文明演进史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20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