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度出砂在NB35-2稠油油田应用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白蓉 唐洪明 +2 位作者 孙福街 曾祥林 谢晓永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针对通过一定量的出砂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及一次采收率的问题,开展了从防砂机理上对现场应用的完井方式进行剖析对比,优选完井方式的研究。研究中使用了砾石充填和优质筛管防砂的完井方式,并以典型的稠油油藏NB35-2油田为例,对砾石充... 针对通过一定量的出砂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及一次采收率的问题,开展了从防砂机理上对现场应用的完井方式进行剖析对比,优选完井方式的研究。研究中使用了砾石充填和优质筛管防砂的完井方式,并以典型的稠油油藏NB35-2油田为例,对砾石充填、金属编织网布筛管和金属棉筛管完井方式的矿场防砂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得出裸眼金属棉筛管完井方式更适合油田实现适度出砂技术的应用,且在保证金属棉筛管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筛孔上"微孔"和"中大孔"数量,增大生产压差,将地层微粒有效、有序产出,改善近井地带地层的渗透能力,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此研究为油田实施适度出砂开采完井方式的优化提供实例依据,同时对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352油田 完井方式 产能 适度出砂 稠油 渤海
下载PDF
NB35-2油田应用膨胀坐挂定位分支井新技术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姜伟 蒋世全 +6 位作者 陈健 徐长安 任荣权 刘良跃 张春阳 邓建民 范白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膨胀坐挂定位分支井技术是国家863“可控(闭环)三维轨迹钻井技术”研究课题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膨胀坐挂定位分支井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膨胀管作为坐挂工具,操作简便;②可对老井套管起到保护作用,无需采用传统的... 膨胀坐挂定位分支井技术是国家863“可控(闭环)三维轨迹钻井技术”研究课题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膨胀坐挂定位分支井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膨胀管作为坐挂工具,操作简便;②可对老井套管起到保护作用,无需采用传统的卡瓦式坐挂工具;③膨胀管坐挂膨胀后留在井筒内的内径大,便于下入修井工具及井下作业。该项技术首次用于渤海NB35-2油田244.5mm套管井获得成功,为渤海复杂河流相沉积油藏后期调整积累了经验,对于有效降低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nb35-2油田 分支井 钻完井技术 膨胀管 坐挂定位
下载PDF
泡沫堵水技术在NB35-2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奕 段美佳 +2 位作者 张茂 康蕾 逯学朝 《辽宁化工》 CAS 2015年第6期673-676,共4页
在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油田在堵水方面的各种技术之后,选取了泡沫暂堵液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发泡剂的抗盐能力、增稠剂的稳泡能力、杀菌剂的防腐能力及体系的抗温抗压能力四方面着手,在室内通过实验确定了泡沫暂堵液的最终配比为:0.9%VIS+0.5... 在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油田在堵水方面的各种技术之后,选取了泡沫暂堵液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发泡剂的抗盐能力、增稠剂的稳泡能力、杀菌剂的防腐能力及体系的抗温抗压能力四方面着手,在室内通过实验确定了泡沫暂堵液的最终配比为:0.9%VIS+0.5%WT+0.5%XJW-01+0.5%RW。通过岩心评价仪,考察了其封堵能力,并验证了其具有堵水不堵油的作用。针对南堡35-2B25 hs井自投产以来一直含水100%,无油产出的现象,对其井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制定了段塞注入的作业方法,最终注入400 m3的泡沫暂堵液,使该井5年来首次产油,持续生产约半年,累积产油500 m3,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暂堵液 堵水 气锁 nb35-2油田
下载PDF
滩海油田废水活化采油技术初探——以NB35-2油田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江民 张相春 《地下水》 2016年第2期94-96,共3页
滩海油田是我国陆地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东部沿海。NB35-2油田原油粘度高,渗流阻力大,油水关系复杂,一次采收率低,同时在采油过程中产出了大量的污水。为了解决剩余污水和提高稠油油田采收率,开展了微生物废水活化采油技术研... 滩海油田是我国陆地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东部沿海。NB35-2油田原油粘度高,渗流阻力大,油水关系复杂,一次采收率低,同时在采油过程中产出了大量的污水。为了解决剩余污水和提高稠油油田采收率,开展了微生物废水活化采油技术研究。本文依据NB35-2油田地质和开发特点,针对NB35-2油藏实际情况,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出优势菌种,通过静态和动态物理模拟实验对优选菌种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NB35-2油田油藏地质条件适合开展微生物采油,优选的菌种对NB35-2油田油水界面张力降幅大于30%,降粘率达到30%以上,对C30+原油组分降解率达12%以上,室内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8%以上;与衰竭开发和注水开发方式相比,微生物废水活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应用后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油田 废水活化 微生物采油 nb35-2油田 菌种筛选
下载PDF
南堡35-2油田中心平台应用浮托法安装新工艺实践 被引量:23
5
作者 房晓明 郝军 魏行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大型结构物海上安装的常规方法是吊装,但由于受起重船吊装能力(目前国内最大的起重船“蓝疆”号的额定起重能力为3 800 t)和施工作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中往往需要直接租用国外大型起重船或者将大型结构物分成几块进行安装,这不... 大型结构物海上安装的常规方法是吊装,但由于受起重船吊装能力(目前国内最大的起重船“蓝疆”号的额定起重能力为3 800 t)和施工作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中往往需要直接租用国外大型起重船或者将大型结构物分成几块进行安装,这不仅加大了海上施工作业成本,而且会增加海上连接调试的时间、费用和海上作业的风险。2005年,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运用浮托法海上安装新工艺,成功地将重达7 200 t的南堡35-2油田中心平台整体安装到导管架上。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具备了超大型海上平台的安装能力,也证明了在我国海域应用浮托法进行大型结构物安装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352油田 中心平台 浮托法 应用实践
下载PDF
大型组块重量转移技术及其在南堡35-2油田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长锁 李凡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1期65-67,共3页
大型组块重量转移技术在国外油田建设工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开发与应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发应用大型组块重量转移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充分利用自行研制的“称重系统”,称重与... 大型组块重量转移技术在国外油田建设工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开发与应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发应用大型组块重量转移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充分利用自行研制的“称重系统”,称重与重量转移一次完成,成功实施了重达7800t的南堡35-2油田CEP平台组块的重量转移作业,不仅节省了专设顶升设施的投资,而且作业安全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组块 重量转移 称重系统 南堡35-2油田
下载PDF
渤海南堡35-2油田原油物性差异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浩 胡勇 +2 位作者 别旭伟 潘广明 聂玲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1,共9页
渤海南堡35-2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平面差异较大。S-1区为轻质油油藏,油质最轻;南区为重质稠油油藏,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断块区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介于南区和S-1区之间,油质由南向北逐渐变重。为明确原油物性差异的地... 渤海南堡35-2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平面差异较大。S-1区为轻质油油藏,油质最轻;南区为重质稠油油藏,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断块区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介于南区和S-1区之间,油质由南向北逐渐变重。为明确原油物性差异的地质成因,以油气成藏理论和原油稠化机制为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油田各区原油物性差异并非是不同油源造成的,并且烃源岩有机成熟度高,原始油品好,形成轻质油藏概率大;而稠油油藏是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同一油源运移距离越远,受到生物降解、水洗等稠化作用越严重,原油密度和黏度容易增大。微生物降解受地层温度、断层活动速率和油水层空间位置关系控制:地层内部温度异常高,不易发生生物降解,原油密度和黏度越小;断层活动速率越低,地层原油黏度和密度越小;油水过渡带范围越大,生物降解程度越大,原油黏度和密度越大。同时,预测斜坡区原油黏度与密度和断块区南部相似,为该区优质储量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35-2油田 原油物性差异 地质成因 运移距离 地层温度 断层活动速率 油水过渡带
下载PDF
渤海海域南堡35-2油田油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飞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33-37,43,共6页
在分析和归纳2个凹陷3套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稳定碳同位素、含氮化合物、原油黏度等指标,首次对渤海海域南堡35-2油田的原油来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 在分析和归纳2个凹陷3套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稳定碳同位素、含氮化合物、原油黏度等指标,首次对渤海海域南堡35-2油田的原油来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均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其中北区原油二次充注特征明显;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δ13 C在-26.3‰^-26.9‰;原油中伽马蜡烷、4-甲基甾烷含量较高,三环萜烷、四环萜烷含量较低;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基本一致,供烃源岩为同一有机相;原油充注方向为由南向北。结合烃源岩成熟特征综合认为,渤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是为区内提供油源的主要烃源岩,其次为沙河街组一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35-2油田 饱和烃色谱 生物标志物 含氮化合物 油源对比 油气充注
下载PDF
基于油水渗流规律分析油水界面深度差异主控因素——以渤海南堡35-2油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全洪慧 别旭伟 +2 位作者 谢岳 张章 汪跃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6,共8页
在实际油藏中,同一沉积单元油水界面存在深度差异、油水界面与构造线不完全平行的现象十分普遍。以渤海南堡35-2油田为例,利用构造油藏成藏重力分异的物理学原理,根据非均质油藏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油水渗流规律,判断... 在实际油藏中,同一沉积单元油水界面存在深度差异、油水界面与构造线不完全平行的现象十分普遍。以渤海南堡35-2油田为例,利用构造油藏成藏重力分异的物理学原理,根据非均质油藏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油水渗流规律,判断储集层中油的运聚状态,并利用油田勘探开发实践成果对油水界面存在深度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油水界面深度差异的形成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再到散失的过程密切相关,可将油气生成到散失的全过程分为油藏形成阶段和油藏调整阶段,不同阶段油气的受力不同,导致油水界面深度差异的主控因素也不同:(1)油藏形成阶段,油气充注压力越大、储层物性越好、油水密度差越小、地层上倾的区域具有更大的油柱高度,从而导致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2)油藏调整阶段,油气的散失程度影响油水界面的深度,砂体厚度超过临界油柱高度(即浮力与毛细管阻力相等时的油柱高度)时,油气可以克服毛细管阻力运移至浅层形成次生油藏,从而造成油水界面上升形成深度差。本文研究成果对指导油田开发挖潜,乃至完善该方面理论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界面 油柱高度 深度差异 油气成藏 南堡35-2油田 渤海
下载PDF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雅萍 赵庆辉 +3 位作者 刘宝良 郭丽娜 潘攀 滕倩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3-9,共7页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碱剂与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SP)二元复合体系的筛选,选出适合NB35-2油田原油性质的最佳化学驱油体系:1.5%表面活性剂17#的一元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1.0%Na2CO3+0.3%表面活性剂25#的AS...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碱剂与表面活性剂(AS)二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SP)二元复合体系的筛选,选出适合NB35-2油田原油性质的最佳化学驱油体系:1.5%表面活性剂17#的一元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1.0%Na2CO3+0.3%表面活性剂25#的AS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2%表面活性剂17#+0.1%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考察了这3种化学驱油体系的热稳定性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这3种化学驱油体系的热稳定性较好;一元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可提高12.69%,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提高驱油效率15.49%,AS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提高驱油效率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352油田 稠油油藏化学驱油 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海上疏松砂岩油藏防砂参数优选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东征 刘凯铭 +4 位作者 孙金 闫伟 曹砚锋 闫新江 汪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2,共5页
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防砂完井设计中防砂参数多导致的实验工作量大和费用高等问题,以渤海南堡35-2油田某防砂井为例进行了正交实验法防砂参数优选,开展了基于正交实验的防砂参数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油田影响产能的防砂参数主次顺序为生... 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防砂完井设计中防砂参数多导致的实验工作量大和费用高等问题,以渤海南堡35-2油田某防砂井为例进行了正交实验法防砂参数优选,开展了基于正交实验的防砂参数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油田影响产能的防砂参数主次顺序为生产压差、原油黏度、挡砂精度和砾石层厚度,而影响出砂量的主次顺序为挡砂精度、生产压差、砾石层厚度和原油黏度;最优防砂方式为优质筛管+砾石充填,以产能最大为优选标准时的防砂参数最优组合为生产压差3 MPa+挡砂精度150μm(10/30目)+原油黏度50 m Pa·s+砾石层厚度52 mm,以出砂量最小为优选标准时的防砂参数最优组合为生产压差1 MPa+挡砂精度120μm(20/40目)+原油黏度50 m Pa·s+砾石层厚度52 mm。本文提出的基于正交实验的防砂参数优选方法在南堡35-2油田4口热采实验井防砂作业中取得了成功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防砂参数优选 优质筛管 砾石充填 南堡35-2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