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中一个NBS-LRR类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小波 张廷婷 +3 位作者 闫彩霞 张浩 单世华 陈殿绪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5,14,共6页
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根据已知植物抗病(R)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花生抗旱品种J11进行扩增,获得了一个通读的NBS-LRR类基因片段,命名为PDR1。PDR1长度为474 bp,核苷酸比较分析表明,PDR1与已克隆的大豆抗性... 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根据已知植物抗病(R)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花生抗旱品种J11进行扩增,获得了一个通读的NBS-LRR类基因片段,命名为PDR1。PDR1长度为474 bp,核苷酸比较分析表明,PDR1与已克隆的大豆抗性基因(XM006573278)相似性为75%,与豌豆(AF123699)、苜蓿(XM003604518)抗性基因的相似性为74%;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全长CDS编码框为5 838bp,编码的蛋白质含1 945个氨基酸,含有NB-ARC等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DR1基因在花生幼苗根、茎、叶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为叶>根>茎;干旱胁迫后PDR1的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顶峰,随后下降,趋于平稳。本研究从花生中成功获得了NBS-LRR类基因的同源序列,为筛选新的抗旱花生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nbs-lrr 同源序列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青稞NBS-LRR类基因HvtRGA的克隆与条纹病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雪 姚晓华 +3 位作者 安立昆 姚有华 白羿雄 吴昆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55-1662,共8页
为探索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NBS-LRR类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从叶片中克隆了HvtRGA基因。HvtRGA基因长3544 bp,包含一个3306 bp开放阅读框... 为探索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NBS-LRR类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从叶片中克隆了HvtRGA基因。HvtRGA基因长3544 bp,包含一个330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101个氨基酸。序列测序后比对发现,‘昆仑14号’与‘Z1141’的碱基序列相似性为99.89%,‘Z1141’的碱基在1196和1945位置处由G替换成A,但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tRGA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NB-ARC保守结构域和5个LRR结构域,属于NBS-LRR家族。HvtRGA蛋白与大麦的rgaS-9217、rgaS-226编码的NBS-LR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55%和88.72%。进化树分析表明,青稞与小麦族的大麦、硬粒小麦和二穗短柄草NBS-LRR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大麦rgaS-9217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大麦rgaS-226编码的蛋白,而与狗尾草和栗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表明,条纹病胁迫下,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HvtRGA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且抗病品种‘昆仑14号’感病后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Z1141’。研究推测,HvtRGA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的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条纹病 nbs-lrr HvtRGA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NBS-LRR类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文欢 刘永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3-419,共7页
【目的】分析‘红阳’猕猴桃(Kiwifruit)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类基因。【方法】利用Kiwifruit Genome Database、Pfam和Coils Server网站,和Bioedit、MEGA 5.0、Clustal W软件,分析确定‘红阳’猕猴桃的NB... 【目的】分析‘红阳’猕猴桃(Kiwifruit)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类基因。【方法】利用Kiwifruit Genome Database、Pfam和Coils Server网站,和Bioedit、MEGA 5.0、Clustal W软件,分析确定‘红阳’猕猴桃的NBS-LRR基因类型、结构和系统发育学关系。【结果】在‘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中共有96个NBS-LRR类基因,其中27条NBS-LRR类基因分布在基因簇内,可根据其结构进一步划分为20类基因。并对NBS-LRR类基因家族进行了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整个NBS-LRR基因家族可分为三个亚家族。【结论】相对其他物种,‘红阳’猕猴桃NBS-LRR类基因总数少,缺少TIR结构,具有LRR结构的基因所占比重低,NBS结构不完整,这些特点可能与其感病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 nbs-lrr
下载PDF
花生NBS-LRR类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冯艳芳 耿丽丽 +1 位作者 韩榕 张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5,共6页
基于花生转录组及基因组数据,克隆获得一个花生的NBS-LRR类抗逆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基因与大豆抗病性蛋白基因(KHN40407.1)的相似性为79%,命名为AhNDrp基因。该基因不含内含子,cDNA全长2 832 bp,有5个典型的抗逆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其中Dom... 基于花生转录组及基因组数据,克隆获得一个花生的NBS-LRR类抗逆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基因与大豆抗病性蛋白基因(KHN40407.1)的相似性为79%,命名为AhNDrp基因。该基因不含内含子,cDNA全长2 832 bp,有5个典型的抗逆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其中DomainⅤ是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AhNDrp基因在花生根中特异性表达,且黄曲霉处理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抗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nbs-lrr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谷子NBS-LRR类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任建 申哲源 +2 位作者 李旭凯 韩渊怀 张宝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3,共10页
对谷子NBS-LRR类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及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NBS-LRR类家族基因在谷子抗病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共获得NBS-LRR类家族基因411个,其中含CN(CC-NBS)结构的基因... 对谷子NBS-LRR类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及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NBS-LRR类家族基因在谷子抗病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共获得NBS-LRR类家族基因411个,其中含CN(CC-NBS)结构的基因376个,含CNL(CC-NBS-LRR)结构的基因33个,含TIR(Toll interleukin-1 receptor)结构的基因1个,仅含NBS结构的基因1个。多数NBS-LRR类家族基因定位在8号染色体。在谷子中NBS结构域存在4段保守序列,且该家族在系统进化中被分为3类,基因结构多样,保守基序Motif1结构最保守。有23个谷子NBS-LRR类基因与狗尾草存在共线性,21个与水稻存在共线性,仅1个与拟南芥存在共线性,其中Seita.8G088500和Seita.8G088400被鉴定为水稻抗稻瘟病的高度同源基因。谷子与水稻、拟南芥的共线性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与狗尾草的共线性基因中,Seita.6G014500、Seita.6G023500的Ka/Ks值均大于1。表达谱分析表明,在谷子根和穗中高表达的NBS-LRR类基因数目较多,叶次之,幼芽中最少,表明该家族基因可能在根及穗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nbs-lrr 基因 共线性 进化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红阳’猕猴桃全基因组NBS-LRR类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6期231-231,共1页
目的:分析‘红阳’猕猴桃(Kiwifruit)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类基因。方法:利用Kiwifruit Genome Database、Pfam和CoilsServer网站,和Bioedit、MEGA5.0、ClustalW软件,分析确定‘红阳’猕猴桃的... 目的:分析‘红阳’猕猴桃(Kiwifruit)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类基因。方法:利用Kiwifruit Genome Database、Pfam和CoilsServer网站,和Bioedit、MEGA5.0、ClustalW软件,分析确定‘红阳’猕猴桃的NBS—LRR基因类型、结构和系统发育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家族 猕猴桃 生物信息 基因 核苷酸结合位点 学分 R 系统发育学
下载PDF
龙珠果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7
作者 杨翠凤 滕峥 +1 位作者 廖志东 韦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9,73,共8页
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为西番莲属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西番莲抗病育种潜在的抗病基因资源库。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龙珠果为试材,克隆龙珠果基因组中NBS-LRR类抗病基... 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为西番莲属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西番莲抗病育种潜在的抗病基因资源库。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龙珠果为试材,克隆龙珠果基因组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龙珠果NBS-LRR类抗病基因序列有TIR和non-TIR两种类型,其中TIR-NBS-LRR类型5条,编号为LRGA-1~LRGA-5;non-TIR-NBS-LRR类型7条,编号为LRGA-6~LRGA-12。聚类分析发现,LRGA-1~LRGA-5与已知的烟草抗TMV(烟草花叶病毒)基因N及亚麻抗锈病基因L6同源性较高(相似性59%~86%),LRGA-6~LRGA-12与已知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胞病菌基因RPM1及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1同源性较高(相似性51%~70%),尤其是LRGA-3与LRGA-5序列,与多种植物抗TMV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极高,推测可能为西番莲属抗TMV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珠果 西番莲 nbs-lrr 抗病基因 同源性
下载PDF
江苏葫芦科作物上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的发生及其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8
作者 杨柳 任春梅 +3 位作者 陆芳 缪倩 程兆榜 季英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了分析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CCYV)在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分布情况、发生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对疑似感染CCYV的葫芦科样本进行采集,覆盖了江苏省8个地区的7种常见葫芦科作物,通过RT-PCR方法对病样... 为了分析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CCYV)在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分布情况、发生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对疑似感染CCYV的葫芦科样本进行采集,覆盖了江苏省8个地区的7种常见葫芦科作物,通过RT-PCR方法对病样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在泰州采集的黄瓜分离物CCYV-JSXH进行分段克隆与测序,拼接获得CCYV的全基因组序列后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建湖采集的西葫芦样本、泰州兴化和南京江宁地区采集的黄瓜样本均有CCYV感染。序列拼接与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物CCYV-JSXH的RNA1序列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度在99.58%以上,在进化树上与山东西葫芦分离物聚为一支;其RNA2序列与各分离株的相似性为99.47%以上,在进化上与广东分离物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表明,CCYV可能由多个途径传入江苏,并已经扩大蔓延到江苏省多个地区和多种寄主上,对该病毒的监测防控已逐渐扩大为葫芦科作物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绿黄化病毒 分布 分子鉴定 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LkF3H2基因克隆及调控类黄酮代谢功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灿 蒋湘宁 盖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2,共8页
【目的】日本落叶松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 2,LkF3H2)基因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探究LkF3H2基因在日本落叶松中发挥的具体功能和植物类黄酮生物代谢过程。【方法】根据实验室前期转录组数据克... 【目的】日本落叶松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 2,LkF3H2)基因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探究LkF3H2基因在日本落叶松中发挥的具体功能和植物类黄酮生物代谢过程。【方法】根据实验室前期转录组数据克隆日本落叶松LkF3H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随后将该基因转化烟草进行转基因烟草组织表达分析及类黄酮含量测定,以探究基因表达量与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LkF3H2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074 bp,其蛋白编码358个氨基酸,分子式C_(1785)H_(2807)N_(481)O_(541)S_(18),分子量为40.24 kD,该蛋白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不含信号肽;同时系统进化分析得出日本落叶松LkF3H2与火炬松、辐射松、白云杉和欧洲云杉F3H亲缘关系较近并且该蛋白含有保守结构域2OG-Fe(Ⅱ)oxygenase superfamily,属于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家族。另外组织表达分析显示LkF3H2基因在一月龄日本落叶松幼苗叶中表达量最高,在一年生日本落叶松幼苗茎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转基因烟草叶中也显示了最高的表达量。值得一提的是,转基因烟草叶中的类黄酮含量也是最高的,其次为茎和根,转基因烟草中类黄酮含量与LkF3H2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日本落叶松LkF3H2基因属于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家族并且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 基因烟草 组织表达 黄酮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山药NBS-LRR家族基因鉴定和分析
10
作者 李顺朋 李朝闯 +4 位作者 王兰宁 张昊 王瑞飞 李明军 杨清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7,共11页
为了探究NBS-LRR类抗病基因在铁棍山药响应不同真菌侵染中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从山药基因组中扩增出NBS类基因DoRGA2和DoRGA4,RT-qPCR分析发现山药黑斑病病原真菌互隔交链孢和内生真菌耐盐青霉侵染会不同程度诱导DoRGA2和DoRGA4上调表... 为了探究NBS-LRR类抗病基因在铁棍山药响应不同真菌侵染中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从山药基因组中扩增出NBS类基因DoRGA2和DoRGA4,RT-qPCR分析发现山药黑斑病病原真菌互隔交链孢和内生真菌耐盐青霉侵染会不同程度诱导DoRGA2和DoRGA4上调表达。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互隔交链孢和耐盐青霉侵染山药愈伤组织后的NBS-LRR家族基因,结果共鉴定到47个山药NBS-LRR家族基因,包括N、NL、CN、CNL和TN 5种类型,分别有25、15、3、3、1个基因;不同亚家族NBS-LRR蛋白的进化路径存在差异,且这些NBS-LRR类蛋白以酸性为主,普遍具有亲水性,主要定位在细胞膜或细胞质。这些NBS-LRR家族基因中,TRINITY_DN9146_c0_g1、TRINITY_DN8009_c1_g1、TRINITY_DN49830_c0_g1和TRINITY_DN39475_c0_g1在接种互隔交链孢后显著上调表达,而TRINITY_DN18700_c0_g3在接种耐盐青霉菌后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nbs-lrr基因 互隔交链孢 黑斑病 RNA-SEQ
下载PDF
板栗花发育B类基因CmPI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11
作者 郭晓萌 杨前宇 +5 位作者 程丽莉 胡广隆 刘钊 周广柱 兰彦平 程运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2-1331,共10页
【目的】PISTILLATA(PI)基因作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B类功能基因中的一员,在花器官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探究PI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功能,对板栗花器官B类基因PISTILLATA(PI)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方法】在板栗基因组数据中检索PI同... 【目的】PISTILLATA(PI)基因作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B类功能基因中的一员,在花器官发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探究PI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功能,对板栗花器官B类基因PISTILLATA(PI)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方法】在板栗基因组数据中检索PI同源基因CmPI,并克隆编码区序列。利用在线工具对CmPI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CmPI在板栗不同组织及不同花发育时期的时空表达模式。构建35S::CmPI-GFP融合载体,瞬时转化烟草叶片,进行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将过表达载体35S::CmPI转入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验证CmPI在花发育中的功能。【结果】克隆到的板栗CmPI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630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有高度保守的MADS域(MADS-box)和K域(K-box),属MADS的Ⅱ型亚家族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CmPI主要在板栗雄花中表达。在拟南芥中过表达CmPI导致萼片转变为花瓣样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PI过表达拟南芥中除C类基因AtAG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外,其他A类、B类、E类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鉴定到的MADSbox基因CmPI为板栗花发育B类基因,可导致萼片花瓣化,可能是抑制雌花苞片进一步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花器官 B基因 基因功能验证 PISTILLATA
下载PDF
大豆类病变皱叶突变体NT301遗传分析和2对基因定位
12
作者 王亚琪 徐海风 +5 位作者 李曙光 傅蒙蒙 余希文 赵志鑫 杨加银 赵团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9,共12页
通过研究类病变突变体,挖掘抗病基因,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的方法快速培育优良抗病大豆新品种,可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病害的抗药性。本研究以^(60)Coγ诱变获得的类病变皱叶突变体NT301为父本,分别与W82、KF1和KF35进行杂交,构建... 通过研究类病变突变体,挖掘抗病基因,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的方法快速培育优良抗病大豆新品种,可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病害的抗药性。本研究以^(60)Coγ诱变获得的类病变皱叶突变体NT301为父本,分别与W82、KF1和KF35进行杂交,构建了F_(2)和F_(2:3)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和SNP分析,将目标基因1(rl1)缩小到18号染色体937 kb区间内,包含66个候选基因,将目标基因2(rl2)缩小到8号染色体130 kb区间内,包含15个候选基因。接着,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基因表达谱研究,得到了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KEGG调控通路。另外对8号染色体的15个候选基因进行半定量与荧光定量RT-PCR表达分析发现,只有基因Glyma.08G332500在突变体NT301与野生型中的差异达到了4倍,推测Glyma.08G332500基因是突变体NT301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病变突变体 皱叶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的基因组和蛋白组研究
13
作者 宋丽丽 杨小琴 +3 位作者 张雪 张更新 计慕侃 张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7-801,共5页
从西藏墨脱嘎隆拉山海拔3000m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通过Prokka1.14.6软件进行基因组注释。结合antiSMASH 7.0和BAGEL 4分析Paenibacillus sp.基因组... 从西藏墨脱嘎隆拉山海拔3000m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通过Prokka1.14.6软件进行基因组注释。结合antiSMASH 7.0和BAGEL 4分析Paenibacillus sp.基因组预测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为了验证代谢产物路径,用不同破碎方法提取菌株全蛋白,通过蛋白质组质谱技术进行分析,结合不同蛋白质组分析软件,共鉴定了3383个蛋白质。通过同源比对,提取的蛋白质中可以检测到套索肽生物合成基因簇中依赖ATP半胱氨酸蛋白酶N端区域B1和ABC转运器。同时,用BAGEL4软件blastp功能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Paenibacillus sp.基因组中潜在完整的套索肽生物合成基因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基因 蛋白质组 次级代谢产物 基因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和耐药基因检测
14
作者 张萍 王静悦 +6 位作者 刘海侠 徐孝宙 陈晓庆 方光远 薛媚 罗万和 高修歌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为研究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以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PCR法检测bla_(CTX-M-1)、bla_(CTX-M-2)... 为研究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分析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以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PCR法检测bla_(CTX-M-1)、bla_(CTX-M-2)、bla_(CTX-M-8)、bla_(CTX-M-9)、bla_(TEM)与bla_(SHV)等6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20株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中苯唑西林为100%,氨苄西林为75%,头孢呋辛为70%,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低,均为30%,且分离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共检出3种耐药基因,bla_(CTX-M-1)、bla_(TEM)、bla_(SHV),检出率分别为85%、30%、30%,7株分离菌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占比35%(7/20);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与blaCTX-M-1基因的符合率较高,均达85%以上,与bla_(SHV)基因的符合率相对低些,均在40%以下,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并不完全吻合。提示: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当地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 耐药基因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LpispA的功能鉴定
15
作者 李舒丽 谢卓婷 +4 位作者 沈润泽 郭丽琼 林俊芳 陈谋通 叶志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重要生理活性。与化学合成法和植物提取法相比较,利用微生物法合成新型的、高价值的类胡萝卜素,具有食用安全和经济可行等优势。植物乳植杆菌作为天然C_(30)类胡萝卜素来源的几种细菌之一,其类胡萝... 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重要生理活性。与化学合成法和植物提取法相比较,利用微生物法合成新型的、高价值的类胡萝卜素,具有食用安全和经济可行等优势。植物乳植杆菌作为天然C_(30)类胡萝卜素来源的几种细菌之一,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却尚未被阐明清楚。该论文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一株海洋源植物乳植杆菌中的LpispA基因进行克隆、绘制系统进化树,并构建了类胡萝卜素合成功能互补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AC-BETA∆E-ispA,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产物成分。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LpispA与桃色欧文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构建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pAC-BETA∆E-ispA的β-胡萝卜素(C_(40))产量为0.05 mg/g DCW。因此,LpispA在大肠杆菌功能互补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GGPP)合成酶的活性,也即说明LpispA在细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可作为类胡萝卜素合成多功能酶,共同参与C_(30)和C_(40)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该研究为植物乳植杆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和利用植物乳植杆菌作为类胡萝卜素补充剂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素 植物乳植杆菌 LpispA基因 互补表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类胰岛素肽基因的结构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苏曼文 张晓军 +3 位作者 袁剑波 张小溪 杨铭 李富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类胰岛素肽(ILP)是胰岛素超家族的成员,具有进化保守性,是影响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LP1(Lv ILP1)全长基因,m RNA长度为81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序列分... 类胰岛素肽(ILP)是胰岛素超家族的成员,具有进化保守性,是影响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LP1(Lv ILP1)全长基因,m RNA长度为81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v ILP1蛋白预计分子量为20.81 kDa,理论等电点为9.45,不稳定系数为96.20,具有一个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推导其为碱性、不稳定的分泌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胰岛素超家族保守的Il GF结构域,由N端信号肽、B链、C肽和A链组成,同时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和2个断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v ILP1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ILP7亲缘关系最近,与甲壳动物ILP1聚为一支,然后分别与无脊椎动物ILP7、脊椎动物松弛素(Relaxin)、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聚在一起。无脊椎动物ILP7类与外群海葵(Actinia tenebrosa)ILP的进化关系最近,表明这类ILP可能与胰岛素超家族的祖先较为相似。转录因子预测显示,Lv ILP1可能的转录因子为叉头框蛋白O3(FoxO3)、糖皮质激素受体(GR)、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等;蛋白互作分析显示,Lv ILP1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IR)、神经信号分子(VGLUT1、SYT 1_3)、糖蛋白激素(GPHB5)、鞣化激素(Bursicon)等相互作用;对这些转录因子和互作蛋白的生物功能进行分析,进而推测Lv ILP1可能具有调节生长发育、激素刺激反应、神经系统稳态、碳水化合物稳态、蜕皮后组织重建以及生殖发育等作用。分析发现,Lv ILP1在凡纳滨对虾早期发育阶段有较高表达,在成体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眼柄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凡纳滨对虾ILP的基因结构、进化、功能及表达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为凡纳滨对虾的分子育种和健康养殖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胰岛素肽 基因结构 功能预测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肠道类器官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寅 俞静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9-984,共6页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广泛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广泛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在肠道类器官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建模、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器官 干细胞 基因编辑
下载PDF
猕猴桃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AcCC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8
作者 张灵婉 刘珂祎 +2 位作者 黄婷 梁东 夏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06,共7页
【目的】对猕猴桃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理化和表达分析。【方法】从猕猴桃基因数据库中鉴定CCD候选基因,克隆3条目的基因全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所选基因在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及不同组织的表达量。【... 【目的】对猕猴桃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理化和表达分析。【方法】从猕猴桃基因数据库中鉴定CCD候选基因,克隆3条目的基因全长,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所选基因在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及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结果】克隆得到3个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基因,命名为AcCCD1.1、AcCCD1.2和AcCCD7。其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890、1 632和1 818 bp,编码629、543和605个氨基酸。经预测,3种AcCCD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不具有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经分析,AcCCD1.1、AcCCD1.2蛋白属于CCD1蛋白家族,AcCCD7蛋白属于CCD7家族。系统进化树显示,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野茶树等植物蛋白相似性高。对AcCCD基因qRT-PCR,结果表明AcCCD1.1在根中表达量高,叶中最低;AcCCD1.2在花、果实发育后期表达量高。AcCCD7表达量总体较低,根中表达量高于在其茎、叶、花和果的表达量。【结论】推测AcCCD1基因对于猕猴桃果实颜色以及香味的形成有重要联系。AcCCD7基因对于猕猴桃根系生长上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三角帆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其类胡萝卜素转运功能分析
19
作者 颜玲 钟婧妍 +4 位作者 袁永斌 张瑶 胡宏辉 陆婷婷 白志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为了阐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类基因(HcGSTP1)在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运中的作用,并探讨该基因表达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本实验克隆并鉴定了三角帆蚌HcGSTP1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进化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位杂... 为了阐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类基因(HcGSTP1)在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运中的作用,并探讨该基因表达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本实验克隆并鉴定了三角帆蚌HcGSTP1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进化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HcGSTP1基因在三角帆蚌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利用RNAi技术对其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31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区为618 bp,编码205个氨基酸,包含一个GST-N-pi结构域和GST-C-Pi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在紫蚌肝胰腺和斧足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蚌,且在紫蚌边缘膜和中央膜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在外套膜的外褶、背膜区、腹膜区、部分中褶以及外褶与中褶连接处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RNAi技术结果显示,HcGSTP1基因在边缘膜中表达的干扰率达83.74%,同时发现边缘膜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降低了30.12%。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HcGSTP1基因参与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的转运,进而可能会影响贝壳及珍珠呈色,为深入理解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转运及贝壳和珍珠颜色形成机制补充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HcGSTP1基因 胡萝卜素转运
下载PDF
低温促进毛竹叶片类黄酮合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晓燕 朱成磊 +4 位作者 杨克彬 刘燕 李紫阳 郭栋 高志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类黄酮在植物耐低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低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低温胁迫下毛竹幼苗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 类黄酮在植物耐低温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低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和低温胁迫下毛竹幼苗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并用qPCR方法分析了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的生长,类黄酮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低温下,功能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则呈现上调趋势,且在8 h时达极显著水平。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了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3个酶基因家族共29个成员,包括20个查尔酮合酶基因(PeCHSs)、8个查尔酮异构酶基因(PeCHIs)和1个黄酮-3-烃化酶基因(PeF3H1),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中均含有响应低温及其他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元件。PeCHSs倾向在根和叶中表达,而PeCHIs为组成型表达。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中,仅PeCHS1表达与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低温胁迫下,3个PeCHSs、2个PeCHIs和PeF3H1在功能叶片中呈上调表达,与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毛竹可能通过提高类黄酮早期生物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促进类黄酮的合成来响应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黄酮 分子特征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