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毛源 阚淑华 +1 位作者 田养林 唐存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3 2 1 ,水驱开发效果改善。该技术在埕东特高含水油藏成功应用 ,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结合技术 埕东油田 东区西北部ng3^2层 调剖剂 驱油剂 采收率
下载PDF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NG3固定化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峰 王萍萍 刘志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633-12634,12728,共3页
[目的]研究PVA复合栽体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中的COD,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其最佳处理条件:曝气时间为25h,处理温度为25~35℃,pH为6~8.在该条... [目的]研究PVA复合栽体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中的COD,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其最佳处理条件:曝气时间为25h,处理温度为25~35℃,pH为6~8.在该条件下,其对抗生素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5%以上.[结论]包埋固定化增强了菌体抵抗环境的能力,使包埋固定化菌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最适温度、pH和进水COD范围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抗生素废水 ACINETOBACTER sp.ng3
下载PDF
深入对东区东Ng3蒸汽吞吐的开发
3
作者 张学锋 李亚波 +2 位作者 马新玉 陈干群 王伟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东北东ng3 孤岛油田 蒸汽吞吐 油藏 边水 注汽 开发管理
下载PDF
多种驱替方式后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变化规律研究——以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11-检11井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姚秀田 盖丽鹏 +3 位作者 崔传智 吴忠维 王春雪 马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8-1493,共6页
目前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11-检11井区经历了水驱、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开发。探索多种驱替方式后的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变化规律对高含水期油藏进一步挖潜,特别是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的进一步稳产、增产具... 目前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11-检11井区经历了水驱、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开发。探索多种驱替方式后的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变化规律对高含水期油藏进一步挖潜,特别是GD油田中一区Ng3单元的进一步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一区Ng3单元中11-检11井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闭取芯井及开发动态资料,对注水、注聚及非均相复合驱等多种驱替方式后的油藏物性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驱前相比,聚合物驱后的储层非均质性得到了一定改善;对正韵律储层,聚合物驱后底部层位储层非均质性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增强,而其他部分层位的储层非均质性减弱;对于复合正韵律储层,分段水洗明显,各韵律段中下部水洗较强,各韵律段上部水洗弱、剩余油富集。非均相复合驱前后的储层孔隙度分布变化差异小,但非均相复合驱后储层的非均质性变强。研究成果对GD油田中一区及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一区ng3单元 聚合物驱 非均相复合驱 储层物性 剩余油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东区Ng3-4产能块地面工程方案设计
5
作者 张洪芒 王阳阳 +2 位作者 王奔 陈广崧 刘志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第13期260-260,共1页
新井地面工程是对新钻井进行配套的工程,地面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对新钻井的采出液进行收集和外输,并实现地质和工艺上提出的注水、热采等要求。东区Ng3-4区块设计总井数16口,其中热采井10口,更新常规油井2口,水井4口。本文结合区块地理位... 新井地面工程是对新钻井进行配套的工程,地面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对新钻井的采出液进行收集和外输,并实现地质和工艺上提出的注水、热采等要求。东区Ng3-4区块设计总井数16口,其中热采井10口,更新常规油井2口,水井4口。本文结合区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利用相邻区块现有集输管网,设计新区块集输管网,以求经济和效率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区ng3—4 新井 地面工程 集输
下载PDF
生产PET瓶片最先进的技术——NG3
6
作者 黄兴山 《技术创新》 2003年第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PET瓶片 先进技术 ng3 杜邦公司 生产技术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生产技术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从容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简述了PET的发展现状 ,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聚酯生产工艺———杜邦NG3工艺。此外还介绍了 2种 新的高效环保型催化剂。
关键词 杜邦ng3工艺 PET 催化剂 发展趋势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技术进展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2-6块油藏的剩余油分布及其水平井挖潜
8
作者 李亚辉 王卫芳 周李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临2-6块是受临2断层切割而形成的断鼻型油藏,N g33段储层为河流相正韵律厚层砂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在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N g33段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挖掘难度大。为了充分挖掘剩余油,本文开展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 临2-6块是受临2断层切割而形成的断鼻型油藏,N g33段储层为河流相正韵律厚层砂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在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N g33段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挖掘难度大。为了充分挖掘剩余油,本文开展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水平井方案设计。实践表明,水平井技术对高采收程度油藏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使单元日油能力和油藏采收率大幅提高,实现了该类油藏特高含水期的高产稳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水平井挖潜 ng3^3段 临2—6块 惠民凹陷
下载PDF
断裂带盖层油气封盖断接厚度下限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9
作者 付广 王浩然 胡欣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7,共8页
在含油气盆地盖层未被断裂完全错开的条件下,采用断层岩石封闭能力与下伏储层岩石封闭能力比较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套盖层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南堡1号构造,研究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封闭下伏东一段油气... 在含油气盆地盖层未被断裂完全错开的条件下,采用断层岩石封闭能力与下伏储层岩石封闭能力比较的研究方法,建立一套盖层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南堡1号构造,研究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封闭下伏东一段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结果表明: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在f1、f2、f3、f4断裂处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均小于实际盖层的断接厚度,因此对下伏东一段储层中的油气均是封闭的,这与目前东一段油气分布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该方法用于研究盖层封闭油气所需断接厚度下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断接厚度 预测方法 南堡1号构造 馆三段 火山岩盖层
下载PDF
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牟敦山 付广 陈雪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8-1017,共10页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南堡1号馆三段火山岩盖层上下油气分布规律,在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及其内油气渗漏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油气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相对大小的比较和对油气渗漏断裂凸面脊的确定...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南堡1号馆三段火山岩盖层上下油气分布规律,在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及其内油气渗漏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油气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相对大小的比较和对油气渗漏断裂凸面脊的确定,预测了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并结合油气分布,对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发育10处油气渗漏部位,其中:F2及分支断裂油气渗漏部位最发育,有3处油气渗漏部位;其次是F1、F6断裂,有2处油气渗漏部位;F3、F4、F5和F7断裂仅各发育1处油气渗漏部位。这些油气渗漏部位及附近有利于下伏东一段油气在上覆馆三段之上聚集成藏,应是造成南堡1-1断鼻、南堡1-3断块和南堡1-5断鼻北部油区油气既可以分布在下伏东一段又可分布在馆三段之上,而南堡1-5断鼻南部油气仅分布在下伏东一段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1号构造 馆三段 断盖配置 油气渗漏部位 控制作用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上3砂组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振泉 郭长春 +3 位作者 王军 黄迎松 闫萍 陈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7,共9页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密闭取心井 中一区Ng~上3 孤岛油田
下载PDF
辫状河心滩特征及其与河道充填的识别——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勇 国景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9,165,共5页
心滩是辫状河所特有的沉积类型,与河道充填共同构成了辫状河河道亚相最主要的两种微相类型。由于辫状河河道极易改道迁移导致砂体叠置切割形成复合砂体,因此仅依靠传统识别方法难以对这两种微相进行区分。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从岩... 心滩是辫状河所特有的沉积类型,与河道充填共同构成了辫状河河道亚相最主要的两种微相类型。由于辫状河河道极易改道迁移导致砂体叠置切割形成复合砂体,因此仅依靠传统识别方法难以对这两种微相进行区分。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从岩心观察分析着手,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并且与其他相似的现今露头沉积学类比,分析心滩岩性、测井响应特征、"落淤层"以及底部滞留沉积等单因素与河道充填的差异,探讨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划分心滩与河道充填微相的方法,从而为研究辫状河沉积微相提供了有力依据,提高了微相划分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河道亚相 心滩 河道充填 馆三段 大芦家地区
下载PDF
注聚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德军 陈辉 +3 位作者 毛卫荣 魏新辉 姜毅 李运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组又开始了注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试验。所用聚合物为HPAM 35 30S ,-M =1.5× 10 7~1.8× 10 7,HD =30 % ,交联剂为Al3 + 质量浓度 10mg/L的AlCit溶液 ,聚合物与Al3 + 质量比为 2 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70℃、渗透率 4 .5 μm2 的人造岩心中注入在 4 5℃反应 2 4h的HPAM浓度 2 0 0mg/L的LPS共 4 .0PV ,阻力系数达到 135 ,注入 18.3PV后残余阻力系数仍达 5 5 ;气测渗透率 1.2 μm2 的人造岩心在 70℃水驱 5PV后原油采收率 33% ,再水驱 5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12 0 0mg/LHPAM溶液驱替 0 .35PV后采收率增加13% ,再水驱 5 .3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2 0 0mg/LHPAM / 10mg/LAl3 + LPS驱替 5 .6PV使采收率增加11.3%。在现场试验中 ,注入 0 .0 6 8PVLPS(第一阶段 2 0 0mg/LHPAM/ 15 0mg/LAlCit溶液 ,第二阶段 35 0mg/LHPAM / 5 5 0mg/LAlCit溶液 ) ,然后水驱 ,仍获得了增油减水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交联 聚合物驱油 HPAM/柠檬酸铝/水体系 提高原油采收率 孤岛中一区馆3试验区
下载PDF
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馆三段精细构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四洪 张强 赵勇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3期88-90,共3页
针对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馆三段构造高点不清和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矛盾,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综合层位标定技术、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针对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馆三段构造高点不清和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矛盾,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综合层位标定技术、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等多种新技术与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在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补心,海拔及井斜的校正,做出了研究区的3幅顶微构造图。对各小层的顶面进行了构造特征分析,指出了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大芦家地区 馆三段 精细构造研究
下载PDF
瓶用聚酯生产新工艺和改性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从容 《塑料加工》 2001年第5期15-18,共4页
简述瓶用聚酯的发展近况,详细介绍了一种瓶用聚酯生产的新工艺,并概述了提高聚酯瓶阻隔性能的研究进展和工业化最新情况。
关键词 聚酯瓶 ng3工艺 阻隔性能 新工艺 改性 进展 PET
下载PDF
模糊数学方法在划分流动单元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长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5,45,共5页
流动单元能够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预测和油田开发,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储层参数。优选了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净毛比等9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流动单元的模糊评价矩阵;求... 流动单元能够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预测和油田开发,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储层参数。优选了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净毛比等9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流动单元的模糊评价矩阵;求取评价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作为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流动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数,来定量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利用该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进行研究,其流动单元类型以E类和G类为主,M类占一定比例,P类鲜有发育,各类流动单元的物性差异大。在储层建筑结构指导下预测出七区西Ng52+3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E类流动单元分布在侧积砂坝内,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内核";G类流动单元围绕E类流动单元展布,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主体";M类流动单元分布在废弃河道和天然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模糊数学 建筑结构 储层参数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藏层间矛盾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周其花 王勇 +1 位作者 张博 李秀英 《试采技术》 2004年第2期26-27,共2页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4单元注聚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层间矛盾,在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分析层间潜力的基础上,研究并实施了相应的调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油井见效率,改善聚合物驱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藏 调整技术 孤岛油田 剩余油 ng3
下载PDF
下一代PET技术
18
作者 王心明 《中国化纤信息》 2001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包装用 ng3树脂 生产技术 PET瓶 PET技术
下载PDF
下一代PET技术
19
作者 M.D.Farnós 骆为林 《国外纺织技术(纺织针织服装化纤染整)》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PET树脂 生产技术 ng3 瓶级树脂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层组流动单元类型划分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佃亮 傅强 +3 位作者 李林祥 黄少雄 楚志刚 刘诗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3-605,619,共4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层特征分布。采用动、静态地质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该砂层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以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含油饱和度在流动单元划分中起主要作用。对经过长期开发后含水率普遍较高的油藏来说,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有利于确定下一步挖潜区域,对进一步开发剩余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剩余油 Ng5^2+3砂层组 孤东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