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粒尺寸对界面含Cr-O-C防黏层Cu/Ni复合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光 胡正晨 +1 位作者 惠越 陈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符合细晶强化规律,晶粒塑性变形主要受晶体内部的位错滑移控制,最大应力增加9.52%;当晶粒尺寸小于12 nm时,由于晶界所占比例的增加,拉伸过程的塑性变形更多受晶界变形控制,屈服强度下降。Cr-O-C界面弱化了Cu/Ni复合体的强度,随着界面上Cr、O和C原子数量的增加,Cu/Ni复合体的抗拉强度随之降低,最大应力下降56.40%,Cu/Ni复合体内部的位错数量也随之降低,转移到Ni表面的Cu原子数量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晶粒尺寸 Cu/ni复合体 Cr-o-C防黏层 拉伸性能
下载PDF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对1997/1998年ElNio后期热带太平洋降水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锐 傅云飞 赵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35,i002,共12页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 (TRMMPR)的探测结果 ,对 1 997 1 998年El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对比了非ElNin~o的 1 999年和 2 0 0 0年的同期降水情况 ,取得如下结果 :( 1 ) 1 997 1 998ElNin~o后期与非ElNin~...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 (TRMMPR)的探测结果 ,对 1 997 1 998年El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对比了非ElNin~o的 1 999年和 2 0 0 0年的同期降水情况 ,取得如下结果 :( 1 ) 1 997 1 998ElNin~o后期与非ElNin~o期间相比 ,1 997 1 998ElNin~o后期 ,热带东、中太平洋层云降水和对流云降水的比例明显增大、平均降水率也增大 ,并且层云强降水的比例增多 ,而层云弱降水比例减少。 ( 2 )在非ElNin~o期间 ,热带东、中太平洋对流云降水系统较为浅薄 ,冻结层高度比西太平洋低约 0 5km ;而在 1 997 1 998ElNin~o后期 ,这种差异明显减小 ,热带东、中太平洋对流云降水和层云降水都变得深厚 ;对流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降水率随高度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 ( 3)对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 ,对应于降水结构的变化 ,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高空辐合辐散分布也发生了改变 ,导致Walker环流在 1 997 1 998ElNin~o后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测雨卫星 nino 1998年 热带太平洋 降水结构 El 后期 雷达资料 WALKER环流 中太平洋 2000年 1999年 太平洋地区 对流云 测雨雷达 探测结果 降水系统 西太平洋 大气环流 辐合辐散 降水率 层云 比例 强降水 分析表 增大
下载PDF
El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 Ⅱ.模式结果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严邦良 黄荣辉 张人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观测的Ni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和观测Ni区SSTA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 0.90。模式对 El Nio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随时间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为了分析El Nio期间SSTA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还对1986~1989年 ENSO循环期间赤道太平洋地区观测的 SSTA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观测到的赤道太平洋地区SSTA的传播特征,即从1986年底至1987年 4月, SSTA具有向东传播的特征,从 1987年 6月至 1988年 2月具有向西传播的特征。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缔向风应力异常对 El Nio事件的发生和消亡具有重要作用。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异常可强迫出东传的Kelvin波,这个东传的 Kelvin波对正 SSTA的东传起主要作用,当这个东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KELVIN波 纬向风应力 厄尔尼诺事件 太平洋 动力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El Nio位相期间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中国南部初夏降水及初夏亚洲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肖子牛 晏红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IAP 9L大气环流模式,设计并完成了赤道太平洋暖异常海温和印度洋地区的不同结构异常海温的强迫试验.以研究在 El Nio位相期间印度洋不同海温异常分布对初夏亚洲季风及我国南部地区初夏降...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IAP 9L大气环流模式,设计并完成了赤道太平洋暖异常海温和印度洋地区的不同结构异常海温的强迫试验.以研究在 El Nio位相期间印度洋不同海温异常分布对初夏亚洲季风及我国南部地区初夏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EINio位相期间印度洋异常海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 El Nio位相期间,印度洋不同的海温结构对越赤道气流异常,对印度、中南半岛及中国南方的降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利用NCEP的资料进行合成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面温度 季风 数值模拟 中国 降水 亚洲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两类El Nio事件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秦甲 丁永建 +1 位作者 叶柏生 王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9-1285,共7页
在两类El Ni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Ni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 在两类El Ni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Ni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受El Ni珘no较强影响,在第一类El Nio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第二类El Nio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相比高海拔山区,气温在低海拔地区对El Nio响应程度更高,降水对El Nio的响应在山区和低海拔平原区差别不大,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与出山径流量相比,降水量和气温对El Nio的响应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El nio事件 河西走廊 降水 径流量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剂上丙烯与Ni的相互作用——XPS EPR UV-DRS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秋莹 翟宇恺 +7 位作者 李轶 晁自胜 杨保平 罗继中 阎子峰 菅盘铭 王水菊 曾金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8,共8页
用 XPS研究了 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选择负载量为 8%的 Ni/γ- Al2 O3催化剂 ,解迭出 Ni2 p3 /2 XPS,Eb(Ni O) =855.2 e V,Eb[Ni- O(T) ] =856.5 e V,Eb[Ni- O(O) ] =857.9e 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 H2 还原后吸附丙烯及不同温... 用 XPS研究了 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选择负载量为 8%的 Ni/γ- Al2 O3催化剂 ,解迭出 Ni2 p3 /2 XPS,Eb(Ni O) =855.2 e V,Eb[Ni- O(T) ] =856.5 e V,Eb[Ni- O(O) ] =857.9e 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 H2 还原后吸附丙烯及不同温度吸附丙烯后 Ni2 p3 /2 及 C1 s XPS的变化 .对照EPR及 UV- DRS结果 ,推断丙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 [Ni(C3H6 ) n] (1 -δ) +及 [Ni(C3H6 ) n] (2 -δ) + (n =1 ,2 )过渡态配位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丙烯过渡态配位化合物 结合能 镍/γ-氧化铝催化剂 吸附作用 表面结构 XPS EPR UV-DRS [ni-o(T)] [ni-o(o)]
下载PDF
丙烷氧化脱氢Ni-V-O催化剂的原位电导 被引量:11
7
作者 照日格图 葛庆杰 +3 位作者 李文钊 于春英 贾美林 徐恒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98-803,共6页
应用原位电导方法测定了Ni-V-O系列催化剂在氧+丙烷→氧→丙烷连续变化气氛下的电导率,确定其导电类型并与其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p型半导体较n型半导体具有优良的催化氧化脱氢性能;在反应气氛下催化剂的p型半... 应用原位电导方法测定了Ni-V-O系列催化剂在氧+丙烷→氧→丙烷连续变化气氛下的电导率,确定其导电类型并与其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p型半导体较n型半导体具有优良的催化氧化脱氢性能;在反应气氛下催化剂的p型半导性越大,n型半导性越小,其催化活性越高.这是由于p型半导体空穴导电,而n型半导体则为电子迁移导电,使得表面活性氧物种形成机理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氧化脱氢 丙烯 电导率 ni-V-o催化剂
下载PDF
2009/2010年El Nio事件变化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锦年 王宏娜 +1 位作者 王东晓 左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8,共10页
应用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热带太平洋实测海温和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发生在2009/2010年的El Nio事件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此次El Ni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东、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传播过程,特别是... 应用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热带太平洋实测海温和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发生在2009/2010年的El Nio事件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此次El Ni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东、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传播过程,特别是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0年赤道太平洋的增温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一是西太平洋暖池(WPWP)区域次表层异常海温沿温跃层东传,以及赤道东太平洋的局地增温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层海洋增温过程。二是中西太平洋区域的异常西风加强,使得在中太平洋产生强的风场辐合,导致表层较高海温下传(downwelling),使中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再次升高,从而导致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出现第2次增温过程。这一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0年赤道太平洋增温过程与以往的El Nio事件过程有所不同,此次事件不仅包括了经典的暖事件形成过程,同时也具备了中部型El Nio(Central Pacific Pattern ElNio,简称CPP El Nio)事件的特征。此次异常海温信号不仅与热带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信号通道中的异常海温循环有关,还与中西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风场异常强迫引起的中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信号增强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o实测资料 西太平洋暖池 CPP EL nio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与El Nio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彰贵 邢如楠 陈幸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1-454,共14页
分析了 1 980年以来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观测资料 ,并利用POM海洋模式模拟了赤道太平洋海温对不同类型西风异常的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 ,赤道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可以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 ,但是ElNi no事件是否能发... 分析了 1 980年以来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观测资料 ,并利用POM海洋模式模拟了赤道太平洋海温对不同类型西风异常的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 ,赤道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可以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 ,但是ElNi no事件是否能发生 ,则与西风异常的位置、强度和东移有关。只有当赤道中太平洋 ( 1 60°E~ 1 60°W )出现一定强度的西风异常并较快东移 ,才有利于ElNi no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异常 海洋模式 数值模拟 ELniNo事件
下载PDF
层状Li(Ni_(1-x)Co_x)O_2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谷亦杰 吴惠康 +3 位作者 麻向阳 周恒辉 魏清 常文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4-497,共4页
LiNi1-xCoxO2 with x=0.1, 0.2, 0.3, 0.5 and 1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of mixed solution of Ni- and Co-salt in NaOH. The structure of LiNi1-xCoxO2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t cell const... LiNi1-xCoxO2 with x=0.1, 0.2, 0.3, 0.5 and 1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of mixed solution of Ni- and Co-salt in NaOH. The structure of LiNi1-xCoxO2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t cell constants a and c decrease as the Co content increases. Although the change of unit cell constants can reflect the substitution of Co ions with Ni ions in the lab, the splits of the pairs of (006), (102) and (108), (110) in the XRD pattern can not reflect the presence of Ni2+ in the lithium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Li(ni1-xCox)o2 ni^2+与Li^+有序性 ni-o八面体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活性正极材料LiCo_(1-x)Ni_xO_2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人敏 罗江山 +1 位作者 王新波 林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37,共4页
用热重分析方法并配合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物相鉴定,研究了LiCo1-xNixO2合成过程的机理及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碳酸锂和钴、镍的碱式碳酸盐,在共混后热合成LiCo1-xNixO2的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碱式碳酸镍... 用热重分析方法并配合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物相鉴定,研究了LiCo1-xNixO2合成过程的机理及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碳酸锂和钴、镍的碱式碳酸盐,在共混后热合成LiCo1-xNixO2的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碱式碳酸镍(钴)盐的热分解(<300℃),第二步(>300℃)包括碳酸锂的分解和LiCo1-xNixO2的合成。温度升高,合成产物中锂含量增加,晶格参数增大,生成物为具有单相结构的LiCoO2和LiNiO2固溶体。随着LiCo1-xNixO2中x值的增加,晶格参数增大。合成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对Co++、Ni++氧化成Co+++、Ni+++产生影响,因此合成的气氛和原料对产物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合成条件的优化得到的LiCo0.5Ni0.5O2和LiNiO2放电量均可达到LiCoO2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1-xnixo2 锂离子电池 活性正极材料 阳极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Co-Mn-O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唐爱东 王海燕 +2 位作者 黄可龙 谭斌 王晓玲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3-1321,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掺杂、包覆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其中,LiNi1/3Co1/3Mn1/3O2材料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凭借优异的性价比,该材料将取代LiCoO2。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ni-Co-Mn-o
下载PDF
1982年夏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与ElNio事件发展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真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2-68,共7页
本文利用1980—1983年四个夏季(以7月平均为代表)的ECMRWF资料,分析了1982—1983年El Nino事件强烈发展前的1982年夏季热带大气环流的异常.从一系列显著异常的观测事实分析中得出:1982年夏季异常强的东亚高空东风急流是1982~1983年El N... 本文利用1980—1983年四个夏季(以7月平均为代表)的ECMRWF资料,分析了1982—1983年El Nino事件强烈发展前的1982年夏季热带大气环流的异常.从一系列显著异常的观测事实分析中得出:1982年夏季异常强的东亚高空东风急流是1982~1983年El Nino事件发展的一个可能促发机制;1982年澳大利亚冬季冷空气的异常堆积导致澳大利亚至东太平洋纬向热力对比的增强,是赤道太平洋偏东信风迅速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热带大气环流 夏季 高空急流 发展机制
下载PDF
层状LiNi_(1-x)Co_xO_2的循环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谷亦杰 崔洪芝 +1 位作者 黄小文 吴惠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层状LiNi1-xCoxO2(x=0.1、0.2、0.3、0.5和1.0),并采用XRD和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掺Co量x的增加,当x<0.3时,存在于锂层中的Ni3+使LiNi1-xCoxO2产生的畸变减少,循环性能提高较快,当x>0.3时,在锂层...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层状LiNi1-xCoxO2(x=0.1、0.2、0.3、0.5和1.0),并采用XRD和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掺Co量x的增加,当x<0.3时,存在于锂层中的Ni3+使LiNi1-xCoxO2产生的畸变减少,循环性能提高较快,当x>0.3时,在锂层中不存在Ni3+,循环性能提高缓慢。随着x的增加,Ni含量减少,造成Ni—O八面体收缩的不均匀和Li+脱出产生的应变减少,有利于循环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xCoxo2 ni-o八面体 循环性能
下载PDF
Ce-Ni-M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燃烧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兵 王志良 +4 位作者 吴海锁 黄琼 严小康 陈英文 沈树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7-1460,共4页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以Ce(NO3)2、Ni(NO3)2和Mn(NO3)2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Ni-M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Ce、Ni与Mn摩尔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催化燃烧苯的性能影响,并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以Ce(NO3)2、Ni(NO3)2和Mn(NO3)2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Ni-M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Ce、Ni与Mn摩尔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催化燃烧苯的性能影响,并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系列催化剂中,n(Ce)/n(Ni)/n(Mn)=1∶0.5∶0.5,经500℃焙烧7h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燃烧苯的活性,在300℃及体积空速为15000h-1条件下,即可促使浓度为4.8g/m3的苯催化转化率达到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i-Mn-o复合氧化物 苯的催化氧化 堇青石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云团发展与两类El Nio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焕同 黄超 +1 位作者 张伟 史达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利用1982—2009年全球热带云团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并引入热带云团生成率(Genesis Productivity,GP)来分析EP(Eastern Pacific)El Nio和CP(Central Pacific)El Nio事件与西北太平洋热带云团发展... 利用1982—2009年全球热带云团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并引入热带云团生成率(Genesis Productivity,GP)来分析EP(Eastern Pacific)El Nio和CP(Central Pacific)El Nio事件与西北太平洋热带云团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夏秋两季GP与Nio3指数在东南区(SE)均为显著正相关,在西南区(SW)仅秋季呈显著正相关;GP与EMI(El Nio Modoki Index)指数在夏季SE区域为显著正相关,在秋季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SCS)区呈负相关。2)在EP El Nio年,夏季SE区域的GP增大与低层涡度、高层散度以及低层相对湿度的相对增大一致。夏季SW区域与秋季SE区域的GP增大与有利的高低空配置相关,La Nia年则与之相反。3)在CP El Nio年,夏季SE区域的GP增大伴随着低层涡度和高层散度的增加,同时与充足的水汽及弱风切变相吻合;而秋季SCS区域的GP下降源于正涡度带、正散度带以及水汽带的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云团 热带气旋 生成率 厄尔尼诺
下载PDF
CH_4在Ni-Mg-O催化剂上裂解生长碳纳米管的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毅 周金梅 +2 位作者 李清彪 林国栋 张鸿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2-526,共5页
考察甲烷在Ni0.5Mg0.5O催化剂上裂解生长碳纳米管(CNT)的本征动力学.在常压,540~640℃,GHSV=(2.0~9.0)×104mLh-1g catal-1.反应条件下,测得甲烷裂解转化率随反应温度、接触时间的变化,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算出反应速率,进而建... 考察甲烷在Ni0.5Mg0.5O催化剂上裂解生长碳纳米管(CNT)的本征动力学.在常压,540~640℃,GHSV=(2.0~9.0)×104mLh-1g catal-1.反应条件下,测得甲烷裂解转化率随反应温度、接触时间的变化,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算出反应速率,进而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幂函数模型,求得甲烷和氢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32和-1.41,反应活化能Ea为172kJmol-1,并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甲烷在Ni基催化剂上吸附、解离、脱氢的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ni-Mg-o催化剂 碳纳米管 甲烷 催化裂解 本征动力学
下载PDF
Ni-Ti-O混合氧化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富氧选择性催化还原NO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德玲 李新勇 肇启东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9-1455,共7页
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i/Ti摩尔比的Ni-Ti-O混合氧化物,考察了它们在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运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Ti摩... 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i/Ti摩尔比的Ni-Ti-O混合氧化物,考察了它们在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运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Ti摩尔比为1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430°C时NOx转化率达68%.该催化剂具有锐钛矿结构,比表面积较高(149m2/g),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其表面Lewis酸性位有利于硝酸盐物种的吸附,而硝酸盐物种是该反应的重要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混合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一氧化氮 程序升温脱附
下载PDF
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Ni^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宇 熊艳 +2 位作者 史少欣 胡金刚 陈俊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1,56,共4页
通过羧烷基化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发现当壳聚糖与氯乙酸、壳聚糖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分别为1:4.26及2:2.3时,45℃下反应4.5h,可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产率为97.1%,对产品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对Ni2+的吸附... 通过羧烷基化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发现当壳聚糖与氯乙酸、壳聚糖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分别为1:4.26及2:2.3时,45℃下反应4.5h,可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产率为97.1%,对产品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对Ni2+的吸附性,探讨溶液pH、Ni2+初始浓度和取代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H为8.0、Ni2+初始浓度为33.2778mg·mL-1、O-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为0.712、平衡吸附时间为6h。对O-羧甲基壳聚糖进行脱附研究,结果显示H2SO4是一种很好的脱附剂,能在0.5h内将吸附在O-羧甲基壳聚糖上的Ni2+脱去90%以上,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ni2+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汽车尾气检测用Mg-Co-Ni-O氧传感器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东祥 龚树萍 +1 位作者 黎步银 吕文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介绍了汽车检测用Mg-Co-Ni-O氧敏材料.发现NiO的掺入可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及电导激活能,扩宽材料检测的氧压范围等.且当Mg:Co:Ni=4:3:3时,材料具有最好的氧敏特性.采用高温多次预烧的工艺可获得晶粒尺寸均匀、气孔率适当的瓷体.
关键词 废气 检测 氧传感器 材料 汽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