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Ni-W及Ni-W-SiC镀层的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赵显蒙 李长青 +2 位作者 鞠辉 张庆霞 孙淑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和Ni-W-SiC镀层,并对镀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维氏硬度、与基体的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在镀态为非晶结构,在500℃热处理2 h会发生明显晶化,Ni-W和Ni-W-SiC镀层的维... 采用电沉积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和Ni-W-SiC镀层,并对镀层的成分及组织结构、维氏硬度、与基体的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在镀态为非晶结构,在500℃热处理2 h会发生明显晶化,Ni-W和Ni-W-SiC镀层的维氏硬度分别高达1036 HV和1136 HV,硬度和耐磨性均明显高于Cr镀层。经过中性盐雾试验,镀层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保护评级可达到1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镀层 ni-w-SiC镀层 维氏硬度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深冷轧制变形对新型Ni-W-Co-Ta高密度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舒康豪 熊毅 +5 位作者 厉勇 岳赟 陈正阁 查小琴 韩顺 王春旭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14-1225,共12页
采用熔炼-浇铸-锻造流程制备新型Ni-W-Co-Ta高强度合金,并对Ni-W-Co-Ta合金经深冷轧制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新型Ni-W-Co-Ta高密度合金中等轴晶粒沿轧制方向不断被拉长,同时产生大量... 采用熔炼-浇铸-锻造流程制备新型Ni-W-Co-Ta高强度合金,并对Ni-W-Co-Ta合金经深冷轧制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新型Ni-W-Co-Ta高密度合金中等轴晶粒沿轧制方向不断被拉长,同时产生大量的滑移带以协调剧烈的塑性变形,并最终形成纤维组织。变形量的增大导致位错密度急剧增大,位错交互作用显著加强,进而使晶粒尺寸细化至纳米量级;合金强度、硬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伸长率则急剧下降。断口形貌则由韧性断裂(未变形)向准解理-韧性混合型断裂转变(90%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Co-Ta高密度合金 深冷轧制 纤维组织 力学性能 准解理-韧性混合型断裂
下载PDF
超音速微粒轰击时间对Ni-W-Co-T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苗苗 熊毅 +2 位作者 杜楠 汤金金 厉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10,共13页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系统研究了恒定气体压力(1.0 MPa)条件下SFPB时间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的表面完整性、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PB处理后,新型Ni-W-Co-Ta合金表...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系统研究了恒定气体压力(1.0 MPa)条件下SFPB时间对冷轧态Ni-W-Co-Ta合金的表面完整性、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PB处理后,新型Ni-W-Co-Ta合金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梯度纳米结构,随着SFPB时间的延长,合金表面晶粒尺寸可细化至9.74 nm左右,相应的形变层深度、力学性能(强度、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均呈现出增大趋势;当SFPB时间为120 s时,合金表面粗糙度最小的同时其力学性能指标达到峰值;SFPB时间继续增加至150 s后,合金表面出现数量众多的微裂纹,残余压应力松弛的同时相应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SFPB处理前、后新型Ni-W-Co-Ta合金的伸长率无明显变化,断口形貌均呈现出典型的韧-脆混合型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 表面纳米化 ni-w-Co-Ta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用于金刚石摩擦化学抛光的Ni-W合金盘制备
4
作者 牛昊 金洙吉 +1 位作者 沈煜 杨辉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为探究镀液成分、工艺条件等因素对Ni-W合金镀层的影响,制备出低内应力、高硬度的Ni-W合金盘,用于金刚石的摩擦化学抛光。采用单一性实验分别探究络合剂浓度、溶液pH、糖精钠浓度对镀层内应力、钨含量、硬度以及沉积速率的影响,并探究... 为探究镀液成分、工艺条件等因素对Ni-W合金镀层的影响,制备出低内应力、高硬度的Ni-W合金盘,用于金刚石的摩擦化学抛光。采用单一性实验分别探究络合剂浓度、溶液pH、糖精钠浓度对镀层内应力、钨含量、硬度以及沉积速率的影响,并探究不同添加剂对镀层表面整平的效果。最终选用水杨醛为整平剂,并采用反向脉冲电流降低了镀层表面粗糙度,制备出硬度达HV 713,镀层厚度约为0.66 mm的Ni-W合金盘。使用合金盘对金刚石进行摩擦化学抛光,并探究合适的抛光工艺参数。在合金盘转速为8000 r/min,压力为40 N时,金刚石的抛光效果较好,其材料去除率为5.56μm/min,磨削比达0.394,金刚石表面粗糙度Sa为3.7 nm。使用传统铸铁盘对金刚石进行摩擦化学抛光,通过对比磨损参数发现,Ni-W合金盘能够达到更好的抛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ni-w合金 镀层内应力 摩擦化学抛光
下载PDF
软装设计用铜合金的表面Ni-W-P镀层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凱智 宗彦 吴克凡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_(2)WO_(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 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_(2)WO_(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_(2)WO_(4)浓度从15 g/L增加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沉积速率先增后减,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镀层中P元素含量逐渐减小,W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不同Na_(2)WO_(4)浓度的镀层中都可见Ni和Ni_(5)P_(4)衍射峰,镀层硬度高于未添加Na_(2)WO_(4)的镀层。且随着Na_(2)WO_(4)浓度增加,镀层硬度先增后减,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随着Na_(2)WO_(4)浓度从15 g/L上升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腐蚀电位先正向移动后负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值和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值。电化学阻抗谱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相吻合,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Na_(2)WO_(4)浓度 ni-w-P镀层 显微形貌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钨含量对Ni-W合金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高强 白霄 +2 位作者 牟毅 张德建 万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1,190,共8页
为探究W含量对Ni-W合金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Ni-W合金镀层,探究钨含量对Ni-W合金镀层微观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Ni-W合金镀层晶粒尺寸均匀致密,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紧... 为探究W含量对Ni-W合金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Ni-W合金镀层,探究钨含量对Ni-W合金镀层微观结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Ni-W合金镀层晶粒尺寸均匀致密,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紧密;与基体材料相比,Ni-W合金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且硬度随着钨含量增加而增加;45钢基体磨损行为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Ni-W镀层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且随着W含量的增加,镀层的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在干摩擦和PAO6油润滑条件下,Ni-W合金镀层能够显著降低基体的磨损,尤其在油润滑条件下,镀层表面几乎没有出现磨损。因此,脉冲电沉积Ni-W合金镀层具备优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调节镀层中的钨含量可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ni-w合金镀层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Ni-W镀管在CO_(2)注入井工况下的适用性研究
7
作者 马英文 邢希金 +2 位作者 冯桓榰 杨芝乐 王竹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63-70,共8页
为研究Ni-W镀管材料在CO_(2)注入井工况下的适用性,采用高温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结合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Ni-W镀层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含有杂质的超临界CO_(2)注入工况下Ni-W镀层具有一定的耐均匀腐蚀能力... 为研究Ni-W镀管材料在CO_(2)注入井工况下的适用性,采用高温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结合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Ni-W镀层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含有杂质的超临界CO_(2)注入工况下Ni-W镀层具有一定的耐均匀腐蚀能力,但存在局部腐蚀风险;在地层水反流的CO_(2)注入井工况下,微量的H_(2)S会诱发Ni-W镀层发生较为严重的腐蚀失效,造成镀层开裂和局部破损;在存在地层水反流的高含氧CO_(2)注入井工况下,Ni-W镀层会形成微裂纹,并在内外镀层界面形成腐蚀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ni-w镀层 超临界二氧化碳 腐蚀 硫化氢 氧含量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Ni-W-P化学镀层沉积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文畅 盛施展 +1 位作者 吴金洪 王慧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Ni-W-P化学镀层因具有良好的耐蚀、耐磨性能而成为重要的“代铬”镀层。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镀液对基体润湿能力,加快界面处H2逸出速率,减少镀层针孔数量或氢缺陷,从而提高镀层质量。本论文探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Ni-W-P化学镀层因具有良好的耐蚀、耐磨性能而成为重要的“代铬”镀层。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镀液对基体润湿能力,加快界面处H2逸出速率,减少镀层针孔数量或氢缺陷,从而提高镀层质量。本论文探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以及聚乙二醇-200(PEG-200)三种典型表面活性剂对Ni-W-P镀层沉积行为及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电化学方法对Ni-W-P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物相、气孔率和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接触角、沉积电位阐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镀Ni-W-P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改善镀层表面质量以及颗粒尺寸均匀性,并显著降低镀层内部针孔数量,优先顺序为PEG-200>SDS>CTAB。XRD衍射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镀层内合金元素W和P含量,有利于形成耐蚀性能良好的Ni-W-P非晶镀层。此外,三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改善镀液对基体的润湿能力,其中PEG-200对基体的润湿角最小(65°),说明PEG-200对于提高界面处H2逸出速度,降低化学镀过程中电位波动效果更为明显。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备内部缺陷较少、耐蚀性能优良的Ni-W-P化学镀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化学镀层 表面活性剂 气孔率 耐蚀性 润湿角 沉积电位
下载PDF
时效对重度冷变形Ni-W-Co-Ta高密度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鑫 熊毅 +4 位作者 查小琴 厉勇 舒康豪 杨苗苗 任凤章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8-157,共10页
在650~900℃温度区间内对重度冷变形Ni-W-Co-Ta高密度合金(总压下量90%)进行了16 h时效处理,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时效温度... 在650~900℃温度区间内对重度冷变形Ni-W-Co-Ta高密度合金(总压下量90%)进行了16 h时效处理,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时效温度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度冷变形可将Ni-W-Co-Ta高密度合金的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时效处理后新相Ni_4W从基体析出,且该相的尺寸和体积分数随时效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合金的力学性能指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时效温度为700℃时,合金强度达到最大值,相应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286和1989 MPa,显微硬度为765 HV。时效温度为750℃时,冷变形合金开始发生再结晶现象。合金时效处理前后断口形貌均呈现韧-脆混合型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重度变形 ni-w-Co-Ta高密度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45#钢表面Ni-W/ZnO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艳 冀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3,共8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并结合喷涂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W/ZnO超疏水复合涂层,表征了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主要成分,并对复合涂层的疏水性、机械稳定性及耐蚀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表面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主要成分为Ni、W、Zn、O、... 采用电沉积工艺并结合喷涂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W/ZnO超疏水复合涂层,表征了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主要成分,并对复合涂层的疏水性、机械稳定性及耐蚀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表面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主要成分为Ni、W、Zn、O、C和Si元素,改性ZnO颗粒在复合涂层中呈较均匀分散状态。复合涂层表面水滴接触角达到151.4°,表现出超疏水性能,并且经20次胶带提拉、20次砂粒冲击和20个周期砂纸摩擦后接触角仍然大于150°,能稳定地保持超疏水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复合涂层还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其腐蚀电流密度仅为6.79×10^(-7)A/cm^(2),极化电阻达到3.25×10^(4)Ω·cm_(2),相比于常规Ni-W合金镀层,能为45#钢提供理想的腐蚀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Zn 超疏水复合涂层 45#钢 电沉积 机械稳定性 耐蚀性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及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凯 任伟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9,共8页
以Cr12MoV模具钢作为基体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以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通过改变PTFE颗粒添加量获得不同Ni-W-P/PTFE复合镀层,并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复合镀层表面... 以Cr12MoV模具钢作为基体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以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通过改变PTFE颗粒添加量获得不同Ni-W-P/PTFE复合镀层,并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复合镀层表面都存在尺寸不同、分布不均匀的胞状物,还附着白色PTFE颗粒,但是晶相结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TFE颗粒添加量从2 g/L增至14 g/L,复合镀层中PTFE颗粒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颗粒分散状况不同,硬度呈现减小趋势,而耐磨性能逐步提高,然后变差。当PTFE颗粒添加量为8 g/L获得的Ni-WP/PTFE复合镀层中PTFE颗粒含量达到3.63%,并且颗粒分布趋于均匀,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其摩擦系数仅为0.41,表面磨痕宽度和深度分别为500μm和14.7μm,作为表面改性层能有效减轻Cr12MoV模具钢的磨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PTFE复合镀层 化学镀 CR12MOV模具钢 耐磨性能
下载PDF
活化处理对高速钢Ni-W-P化学镀层结合力影响
12
作者 王靖炎 朱世照 +2 位作者 张振钢 马利杰 刘贯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为提高Ni-W-P化学镀层与高速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重点研究了高速钢化学镀前的表面活化处理工艺。以不同浓度的盐酸、硫酸、氢氟酸和活化时间为研究对象,以Ni-W-P镀层与高速钢基体的结合力为研究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活化剂组分和活化时... 为提高Ni-W-P化学镀层与高速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重点研究了高速钢化学镀前的表面活化处理工艺。以不同浓度的盐酸、硫酸、氢氟酸和活化时间为研究对象,以Ni-W-P镀层与高速钢基体的结合力为研究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活化剂组分和活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当活化剂中添加8%的浓盐酸和2.5%的氢氟酸(其余为水)并对高速钢基体进行3 min活化处理时,制备的Ni-W-P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w-P 结合力 高速钢 活化处理
下载PDF
SiO_(2)@GO增强Ni-W复合镀层及耐磨蚀性能
13
作者 玄纪元 王宗宇 +3 位作者 王鑫桐 陈兵 张宗佳 张国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2,125,共5页
为了消除氧化石墨烯(GO)络合源、降低还原GO电导率,采用不同电流密度制备Ni-W-SiO_(2)@GO镀层,在GO表面原位生成SiO_(2)(SiO_(2)@GO)并对镀层进行了摩擦磨损及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GO表面原位生成SiO_(2),靶向去除了C=O基团,消除了GO... 为了消除氧化石墨烯(GO)络合源、降低还原GO电导率,采用不同电流密度制备Ni-W-SiO_(2)@GO镀层,在GO表面原位生成SiO_(2)(SiO_(2)@GO)并对镀层进行了摩擦磨损及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GO表面原位生成SiO_(2),靶向去除了C=O基团,消除了GO在镀液中的络合源;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Ni-W-SiO_(2)@GO镀层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在增加到10 A/dm2时,镀层出现裂纹,显微硬度降低。同时还原SiO_(2)@GO的低电导率及阻隔作用提高了Ni-W-SiO_(2)@GO镀层的耐蚀性能,其润滑作用及镀层硬度的增加也提高了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镀层 氧化石墨烯 修饰 分散性和导电性 耐磨蚀性能
下载PDF
齿轮钢电沉积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毛望军 高志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共7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制造齿轮常用的40Cr钢表面制备掺杂MoS_(2)颗粒的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并研究MoS_(2)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完整覆盖40Cr钢表面,... 采用电沉积工艺在制造齿轮常用的40Cr钢表面制备掺杂MoS_(2)颗粒的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并研究MoS_(2)颗粒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晶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完整覆盖40Cr钢表面,主要成分为Ni、W、Mo和S元素,存在4个Ni的衍射峰并且都呈现(220)晶面择优取向。镀液中MoS_(2)颗粒质量浓度变化导致镀层的晶粒形态及致密性显现出差异,MoS_(2)颗粒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造成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耐磨性能先改善后变差。当镀液中MoS_(2)颗粒质量浓度为5 g/L,Ni-W/MoS_(2)复合镀层中MoS_(2)颗粒含量达到4.17%,形成条状与乳突状不同形态的晶粒,结合更紧密,其硬度达到607.5 HV,表面磨痕宽度仅为420μm,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能起到较理想的减摩作用,从而显著提高40Cr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MoS_(2)自润滑复合镀层 电沉积 齿轮钢 MoS_(2)颗粒质量浓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紫铜电沉积Zn-Ni-W合金镀层的耐腐蚀与机械性能
15
作者 郭伟 李桐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6,共9页
采用含有钨酸钠的镀液,通过电沉积将W元素引入Zn-Ni合金镀层中,以期获得具有优良耐腐蚀与机械性能的Zn-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钨酸钠浓度对Zn-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相结构、耐腐蚀性能、硬度、耐磨性能以及弹性恢复性能的影响... 采用含有钨酸钠的镀液,通过电沉积将W元素引入Zn-Ni合金镀层中,以期获得具有优良耐腐蚀与机械性能的Zn-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钨酸钠浓度对Zn-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相结构、耐腐蚀性能、硬度、耐磨性能以及弹性恢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钨酸钠制备的Zn-Ni-W合金镀层晶粒类似花蕊状,以缠绕形式结合紧密起到强化效果,其耐腐蚀性能、硬度、耐磨性能和弹性恢复性能相比于Zn-Ni合金镀层提高,但Zn-Ni-W合金镀层的物相组成与Zn-Ni合金镀层相同。当钨酸钠浓度为35 g/L时,由于电沉积Zn-Ni-W合金镀层过程中引起较大程度晶格畸变,致使晶粒呈花蕊状缠绕结合更紧密,起到较好的强化效果。该镀层具有最低的腐蚀电流密度9.74×10^(-7) A/cm^(2),对紫铜基体的防护效率达到98.4%,硬度达到378.2 HV,较Zn-Ni合金镀层提高约160 HV,还表现出优良的耐磨性能和弹性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w合金镀层 钨酸钠浓度 耐腐蚀性能 耐磨性能 弹性恢复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Ni-W-P)-TiO_2纳米复合电极的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爱昌 骆鹏飞 刘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2-717,共6页
用恒电流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Ni-W-P)-TiO2复合电极,讨论TiO2悬浮量和电沉积时间对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稳态极化曲线对电极的催化析氢特性进行评价,并推测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用恒电流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Ni-W-P)-TiO2复合电极,讨论TiO2悬浮量和电沉积时间对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稳态极化曲线对电极的催化析氢特性进行评价,并推测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W-P)-TiO2电极是纳米TiO2粒子相和纳米晶Ni-W-P固溶体相构成的复合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析氢活性;在25℃、0.5mol/LH2SO4介质中(Ni-W-P)-TiO2电极的表观交换电流密度是Ni-W-P合金电极的2.7倍,是Ni电极的53倍;当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该电极电势相对于Ni-W-P电极正移了176mV,相对于Ni电极正移了581mV;(Ni-W-P)-TiO2复合电极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源于反应机理的改变,复合电极表面的TiO2纳米粒子与Ni-W-P合金具有明显的电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TiO2电极 ni-w-P电极 Ni电极 复合电沉积 电催化 析氢
下载PDF
脉冲复合镀层Ni-W-P-SiC和RE-Ni-W-P-SiC的组织与相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欢 郭忠诚 +2 位作者 杨定明 童云 白进伟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8,共4页
运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分析研究了Ni-W-P-SiC和RE-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Ni-W-P-SiC和RE-Ni-W-P-SiC两种脉冲复合镀层表面比相应直流镀层光滑平整细腻得多,脉冲参数不同会得到表面平整程度... 运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分析研究了Ni-W-P-SiC和RE-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Ni-W-P-SiC和RE-Ni-W-P-SiC两种脉冲复合镀层表面比相应直流镀层光滑平整细腻得多,脉冲参数不同会得到表面平整程度和粒度不同的镀层,稀土的加入使RE-Ni-W-P-SiC复合镀层比Ni-W-P-SiC复合镀层晶粒更细小、截面更均匀;同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的截面形貌也有影响,Ni-W-P-SiC、RE-Ni-W-P-SiC脉冲镀层在镀态时都是非晶态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两脉冲复合镀层的非晶态形态逐渐减弱,镀层逐渐向晶态转变,Ni3P相的衍射峰逐渐加强,且不断出现新相的特征峰;稀土元素的加入对脉冲镀层在镀态和热处理时相结构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ni-w-P-SiC复合镀层 RE-ni-w-P-SiC复合镀层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Ni-W-P镀层耐高温高压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静 王斌 +3 位作者 胡金铜 徐颖超 蒲德林 周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目的提高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高氯离子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方法采用化学镀法在L245表面制备Ni-W-P镀层和Ni-W-P-nSiO_2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及贴滤纸法对镀层结构、形貌、硬度及孔隙率进行表... 目的提高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高氯离子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方法采用化学镀法在L245表面制备Ni-W-P镀层和Ni-W-P-nSiO_2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及贴滤纸法对镀层结构、形貌、硬度及孔隙率进行表征。采用高温高压腐釜模拟现场工况进行72 h均匀腐蚀试验,设置温度为150℃、压力为35 MPa,利用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结果 Ni-W-P镀层和Ni-W-P-nSiO_2复合镀层均为非晶态结构,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表明三种镀层表面均为胞状组织,吸附在基体表面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形核核心,使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组织更细小。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镀层的孔隙率从添加前的1.24减小到0.83。磁力搅拌和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硬度分别为491.6HV和421.7HV,较Ni-W-P镀层的384.5HV分别增加了107.1和37.2HV;磁力搅拌及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552 mm/a和0.0371 mm/a,是Ni-W-P镀层腐蚀速率(0.1075 mm/a)的1/2和1/3。腐蚀后表面成分分析表明,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表面腐蚀产物为Ni_3S_2,能有效保护基体。结论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相比Ni-W-P镀层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nSiO2复合镀层 ni-w-P镀层 超声辅助 高温高压 高氯离子 腐蚀速率
下载PDF
电刷镀In及Ni-W(D)复合镀层的成型模具粘着磨损修复
19
作者 陈元迪 《新技术新工艺》 2016年第3期84-87,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了滚压不锈钢钢管成型模具的表面磨损特性和形貌,分析了粘着磨损的形成机理,在Cr12MoV模具钢上电刷镀制备了具有良好自润滑性和减磨性能的In和Cu镀层作为工作层,而基层电刷镀了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Ni-W(D)镀层... 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了滚压不锈钢钢管成型模具的表面磨损特性和形貌,分析了粘着磨损的形成机理,在Cr12MoV模具钢上电刷镀制备了具有良好自润滑性和减磨性能的In和Cu镀层作为工作层,而基层电刷镀了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Ni-W(D)镀层,形成了In及Ni-W(D)和Cu及Ni-W(D)复合镀层,把这2种复合镀层分别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磨损对比试验分析,同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了这2种复合镀层的表面磨损特性和形貌。结果表明,Cu及Ni-W(D)复合镀层在磨损试验的前150min磨损失重明显,磨损失重率达到0.105%,但仍具有一定的抗粘着磨损能力。而In及Ni-W(D)复合镀层磨损失重很小,磨损失重率仅为0.024 6%,显示出了在加工强度较高的不锈钢件时具有更为优良的抗粘着磨损性能。最终采用电刷镀In及Ni-W(D)复合镀层修复了模具,使模具的抗粘着磨损能力及综合耐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及ni-w(D)复合镀层 Cu及ni-w(D)复合镀层 电刷镀 粘着磨损 奥氏体不锈钢 模具修复
下载PDF
Ni-W纳米结构梯度镀层的制备、表征及热应变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宏智 姚素薇 +1 位作者 邢冬梅 张卫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并调节镀液温度、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制备Ni-W纳米结构梯度镀层.SEM能谱测试及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沿镀层生长方向,钨含量逐渐增加,晶粒尺寸由10.9nm递减到1.5nm,晶格畸变度逐渐增大,镀层由纳米晶逐步过渡到非晶结构.结构... 采用电沉积方法并调节镀液温度、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制备Ni-W纳米结构梯度镀层.SEM能谱测试及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沿镀层生长方向,钨含量逐渐增加,晶粒尺寸由10.9nm递减到1.5nm,晶格畸变度逐渐增大,镀层由纳米晶逐步过渡到非晶结构.结构呈连续梯度分布.热应变特性研究表明,沿镀层厚度方向,热应变变化平缓,有效地缓解了界面处材料热失配,从而缓和了材料的热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梯度镀层 制备 表征 热应变特性 电沉积 ni-w合金 镍钨合金 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