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改良NIH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小红 曹守春 +4 位作者 石磊泰 王云鹏 赵丹华 李加 李玉华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790-797,共8页
目的按照动物试验3R原则,建立改良NIH法(modified NIH,M-NIH)即单一稀释法检测狂犬病疫苗效价,替代传统的NIH法。方法通过比较单一稀释度的待检疫苗与第八批狂犬病疫苗效力试验用国家标准品的小鼠保护率,建立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的改良NI... 目的按照动物试验3R原则,建立改良NIH法(modified NIH,M-NIH)即单一稀释法检测狂犬病疫苗效价,替代传统的NIH法。方法通过比较单一稀释度的待检疫苗与第八批狂犬病疫苗效力试验用国家标准品的小鼠保护率,建立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的改良NIH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准确性及适用性验证。采用M-NIH法和NIH法对52批狂犬病疫苗进行比较研究,再联合9家实验室验证共计247批次,使用Kappa系数和Mcnemar-Bowker检验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并采用3家企业生产的狂犬病疫苗,进行适用性验证。对M-NIH法获批准后近4年来应用于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检验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2批次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的两种方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2.3%(Kappa=0.82,P<0.01);247批次扩大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0.2%(Kappa=0.54,P<0.01)。采用M-NIH法测定标准品保护率时,实验室内变异系数为21.7%,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23.4%。3家企业批签发狂犬病疫苗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M-NIH重复性检测结果与NIH结果符合率为100%。近4年来批签发机构采用M-NIH法抽检820批狂犬病疫苗效价,合格率为93.8%;M-NIH不合格批次最终经NIH法测定后,合格率合计为99.8%。结论建立了改良NIH法。该方法获得批准后用于狂犬病疫苗的效价检测,大大减少了动物使用量,提高了狂犬病疫苗的批签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用狂犬病疫苗 效价测定nih 改良nih 方法学验证
下载PDF
火箭电泳法进行人用狂犬病疫苗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芳 陈继军 +2 位作者 李晓莉 任宏伟 邹勇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应用火箭电泳法(RIE)建立并优化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抗原的检测方法。以传统的动物NIH法对电泳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重复性好、简便易行,与NIH法有较好的相关性。适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中间品抗原的检测,对人用狂犬病疫苗... 应用火箭电泳法(RIE)建立并优化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抗原的检测方法。以传统的动物NIH法对电泳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重复性好、简便易行,与NIH法有较好的相关性。适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中间品抗原的检测,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用狂犬病疫苗 抗原 火箭电泳法 nih
下载PDF
三维人体扫描系统在慢性皮肤溃疡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鲁晋 王亮 +3 位作者 万燕 姚砺 唐洪泰 夏照帆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9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Burn Calc扫描系统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测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皮肤慢性溃疡患者30例,分别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NIH Image J方法和Burn Calc扫描方法对患者创面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种... 目的研究Burn Calc扫描系统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测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皮肤慢性溃疡患者30例,分别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NIH Image J方法和Burn Calc扫描方法对患者创面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种检测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显示3种方法测得创面面积无统计学差异(F=2.57,P=0.085);独立t检验分析B法与A法创面面积差值,无统计学差异(t=-0.728,P=0.472);独立t检验分析C法与A法创面面积差值,无统计学差异(t=2.010,P=0.054)。结论 Burn Calc扫描系统可以精确测量慢性皮肤溃疡创面面积,可作为临床评估慢性皮肤溃疡创面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 无菌薄膜勾法 数码相机法 慢性溃疡面积测量
下载PDF
应用ELISA法检测纯化狂犬病疫苗制备过程中的病毒回收率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洪涛 胡晓明 +2 位作者 荣爱红 郭海英 杨宇飞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应用ELISA和病毒毒力滴度测定两种方法对狂犬病疫苗纯化过程中各步样品进行检测 ,并应用NIH效力测定法对ELISA法测定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易行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病毒回收率测... 应用ELISA和病毒毒力滴度测定两种方法对狂犬病疫苗纯化过程中各步样品进行检测 ,并应用NIH效力测定法对ELISA法测定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易行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病毒回收率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法 病毒毒力滴度测定法 狂犬病毒 回收率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抗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国强 王远征 +2 位作者 王晋 施彤 冯素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病毒含量的监测。方法用狂犬病病毒aG株免疫豚鼠,制备抗狂犬病病毒多克隆抗体,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检测系统。以狂犬病疫苗国家参考品...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病毒含量的监测。方法用狂犬病病毒aG株免疫豚鼠,制备抗狂犬病病毒多克隆抗体,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检测系统。以狂犬病疫苗国家参考品为定量标准,建立剂量反应曲线,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并对该方法的精密性、特异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高峰效价为1∶105,纯化后的抗血清蛋白含量为6.45mg/ml。建立的ELISA方法对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5.3mIU/ml,最佳定量区间为10~110mIU/ml,相关系数为0.9983,精密性和特异性较好。用该方法对狂犬病疫苗进行抗原定量,与NIH法测定的疫苗效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市售的不同毒株和细胞系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其结果在2.4~9.9IU/ml之间。结论已建立了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可对来自不同毒株和不同细胞系的狂犬病疫苗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为疫苗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抗原 定量检测 ELISA nih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军 戚凤春 +9 位作者 薛向光 李晓波 王丽娜 谢琳 王宇 夏青娟 隋波 张梅 魏涛 郭立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713-715,共3页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狂犬病病毒CTN-1V纯化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马抗狂犬血清纯化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检测狂犬病病毒原液毒力...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狂犬病病毒CTN-1V纯化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马抗狂犬血清纯化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检测狂犬病病毒原液毒力和疫苗效力,并与小鼠(NIH)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7 IU/ml,最佳线性范围为0.17~2.00 IU/ml,相关系数R>0.97;批间及试验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特异性、稳定性均良好;检测20批病毒原液毒力及疫苗效力,结果与NIH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已建立狂犬病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狂犬病疫苗原液和半成品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 病毒抗原 ELISA nih 效力
原文传递
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在烧伤创面面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鲁晋 王亮 +2 位作者 张永存 唐洪泰 夏照帆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97-601,共5页
目的验证本课题组研发的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在烧伤创面面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6月,笔者单位门诊共就诊符合人选标准的48例烧伤患者。对先就诊的12例患者,每例患者选取1个位于四肢或者躯干部位的创面,由3名主... 目的验证本课题组研发的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在烧伤创面面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6月,笔者单位门诊共就诊符合人选标准的48例烧伤患者。对先就诊的12例患者,每例患者选取1个位于四肢或者躯干部位的创面,由3名主治医师分别使用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单独测量创面面积,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对后就诊的36例患者,每例患者选取1个创面,其中四肢、前躯干、侧躯干创面各12个,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分别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ImageJ法、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创面面积。使用秒表记录3种测量方法分别获取36个创面信息所用时间。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试者之间的稳定性,对数据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结果(1)3名医师使用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所得患者创面面积分别为(122±95)、(121±95)、(123±96)cm^2,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P〉0.05)。3名医师之间的ICC为0.999。(2)无菌薄膜勾边法、NIHImageJ法、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所得患者四肢创面面积分别为(84±50)、(76±46)、(84±49)cm^2,无菌薄膜勾边法与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所得患者四肢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ImageJ法测量所得患者四肢创面面积小于无菌薄膜勾边法及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P值均小于0.05)。无菌薄膜勾边法、NIHImageJ法、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所得患者前躯干创面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P〉0.05)。无菌薄膜勾边法、NIHIm—ageJ法、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所得患者侧躯干创面面积分别为(169±88)、(150±80)、(169±86)cm^2,无菌薄膜勾边法与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测量所得患者侧躯干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ImageJ法测量所得患者侧躯干创面面积小于无菌薄膜勾边法及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P值均小于0.05)。(3)无菌薄膜勾边法、NIHImageJ法、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获取患者创面信息所用时间分别为(77±14)、(10±3)、(9±3)s,无菌薄膜勾边法获取患者创面信息所用时间长于NIHImageJ法及BurnCale人体三维扫描系统(P值均小于0.05),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获取患者创面信息所用时间与NIHImageJ法相近(P〉0.05)。结论BurnCalc人体三维扫描系统操作稳定,可以准确评估烧伤患者四肢和躯干创面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体表面积 成像 三维 四肢 躯干 无菌薄膜勾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ImageJ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