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omodomain-helicase-DNA binding protein 5, 7 and pronecrotic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serve as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s 被引量:2
1
作者 Crystal S Seldon Lauren E Colbert +3 位作者 William A Hall Sarah B Fisher David S Yu Jerome C Landr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期358-365,共8页
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deadliest cancers with a very poor prognosis.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search directed towards identifying potential biomarkers tha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 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deadliest cancers with a very poor prognosis.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search directed towards identifying potential biomarkers tha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nd provid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 These markers can be used clinically to optimize and personalize therapy for individual patient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ed on 3 biomarkers involved in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pathway and the necroptosis pathway: Chromodomainhelicase-DNA binding protein 5, chromodomain-helicaseDNA binding protein 7, and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present literature provided for these biomarkers and current studies in which their effectiveness as prognostic biomarker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future use as biomarkers in clinical medicine. Based on the data presented, these biomarkers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and should be validated in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domain-helicase-DNA BINDING protein 5 Chromodomain-helicase-DNA BINDING protein 7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Biomarker
下载PDF
SOX7靶向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2
作者 武雪亮 王立坤 +3 位作者 马洪庆 路永刚 李少东 惠志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对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样本中SOX7表达水平,之后通过裸鼠、转染SOX7 mimic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进一步研究。用Western-blot验证SOX7与ERK1/2/PD-L1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用CCK8检测SOX7与ERK1/2/PD-L1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体外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测定SOX7与ERK1/2/PD-L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SOX7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P<0.01),同时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小鼠体内肿瘤生长(P<0.01)。SW480细胞中SOX7的过表达抑制了ERK1/2、c-Jun的表达,并在ERK1/2的激动剂Senkyunolide I的作用下上调了SW480细胞的ERK1/2、c-Jun蛋白表达(P<0.01),逆转了SOX7对SW480细胞中ERK1/2、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HUVEC中SOX7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enkyunolide I上调了HUVEC的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并逆转了SOX7对HUVEC中上述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1)。PD-1/PD-L1 Inhibitor 3抑制了PD-L1、V-EGFR2、p-PI3K、HIF-1α的蛋白表达,SOX7过表达在PD-1/PD-L1 Inhibitor 3的影响下并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显著抑制了HUVEC的增殖能力,Senkyunolide I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上升,PD-1/PD-L1 Inhibitor 3作用下的两组HUVEC增殖能力较SOX7 NC组与SOX7 mimic组明显下降,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成管实验结果显示SOX7过表达抑制了HUVEC的血管生成,Senkyunolide I强烈加速了血管生成,而PD-1/PD-L1 Inhibitor 3血管生成则被显著抑制,以上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OX7通过ERK1/2/PD-L1通路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增殖和血管生成,SOX7可能是晚期CRC患者临床治疗中潜在的抗血管生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增殖 血管生成 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
下载PDF
PTK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3
作者 孙昕奕 潘玥彤 +4 位作者 陆欣悦 吕中静 袁健 李家锋 石欢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68-275,302,共9页
目的探讨PTK7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quanti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K7在OSCC细胞系和口腔鳞... 目的探讨PTK7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quanti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K7在OSCC细胞系和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PTK7在HN6和Cal27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PTK7下调后其对OSCC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TK7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的临床意义。结果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K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中高表达,并在6例新鲜口腔鳞癌标本中的表达高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下调PTK7的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在75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TK7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的发病年龄、吸烟情况、病理分化程度等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PTK7的OSCC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PTK7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潜在癌基因,其表达水平影响OSCC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临床上可根据PTK7表达水平了解口腔鳞癌的特性,PTK7可作为口腔鳞癌预后判定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蛋白酪氨酸激酶7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iRNA-7-EGFR/ERK通路用于卵巢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心悦(综述) 路会侠(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2728-2731,共4页
卵巢癌(OC)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致死率最高,治疗多选择手术切除加辅助化疗,然而易出现耐药性,导致患者预后差。miRNA-7在卵巢癌细胞中低表达,通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综述介... 卵巢癌(OC)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致死率最高,治疗多选择手术切除加辅助化疗,然而易出现耐药性,导致患者预后差。miRNA-7在卵巢癌细胞中低表达,通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综述介绍miRNA-7-EGFR/ERK通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miRNA-7 EGFR ERK 治疗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7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秦朝晖 李蔚萍 +2 位作者 胡天华 程爱群 洪丽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7(RBP7)调控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GEPIA网站用于分析乳腺癌组织的RBP7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SKBR-3、BT474、...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7(RBP7)调控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GEPIA网站用于分析乳腺癌组织的RBP7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SKBR-3、BT474、T47D、BT549和MDA-MB-231)的RBP7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pcDNA3.1组(阴性对照)、pcDNA3.1-RBP7组(上调RBP7表达)和pcDNA3.1-RBP7+3BDO组(上调RBP7表达且增强mTOR活性)。qPCR和Western blot用于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和c-Myc的表达。MTT法、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RBP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BP7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pcDNA3.1-RBP7组p-Akt、p-mTOR和c-Myc的表达低于pcDNA3.1组(P<0.05);而pcDNA3.1-RBP7+3BDO组p-Akt、p-mTOR和c-Myc的表达高于pcDNA3.1-RBP7组(P<0.05)。此外,pcDNA3.1-RBP7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弱于pcDNA3.1组(P<0.05),而pcDNA3.1-RBP7+3BDO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强于pcDNA3.1-RBP7组(P<0.05)。结论RBP7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视黄醇结合蛋白7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 侵袭迁移
下载PDF
基于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的资生肾气丸镇痛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文昊 任鹏鹏 +5 位作者 韩洁茹 常佳怡 解颖 陈飞 李富震 姜德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52-2456,共5页
目的:探索资生肾气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末次灌胃1 h后造模,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次数,计算其扭体抑制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 目的:探索资生肾气丸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末次灌胃1 h后造模,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次数,计算其扭体抑制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 2(PGE 2)、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采用实时PCR(RT-PCR)检测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mRNA、Nod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NIMA相关激酶7(NEK7)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随着时间的增加,资生肾气丸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均可抑制小鼠扭体反应,降低扭体次数,增加小鼠扭体抑制率,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PGE_(2)、NGF的含量,降低P2X7RmRNA、NLRP3mRNA、NEK7mRNA的表达以抑制疼痛反应,以高剂量效果最优(P<0.05),与吲哚美辛、痛风舒片疗效相近。结论:资生肾气丸高剂量对小鼠血清疼痛因子的降低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生肾气丸 镇痛机制 嘌呤配体P2X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7 Nod样受体蛋白3 NIMA相关激酶7 前列腺素E 2 白细胞介素-1β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PTK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国栋 汪轶 徐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通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样本中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 7, PTK7)的表达,分析PTK7蛋白的表达在OSCC中的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OSCC组织样本总共113例,采... 目的:通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样本中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 7, PTK7)的表达,分析PTK7蛋白的表达在OSCC中的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OSCC组织样本总共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 perosidase, SP)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OSCC发展、预后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OSCC组织标本中有70例PTK7蛋白表达阳性,在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PTK7蛋白表达为阴性。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PTK7的表达与OSCC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局部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TK7蛋白表达阴性组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PTK7的检测有助于综合判断OSCC的临床预后,提示PTK7作为OSCC的预后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酪氨酸蛋白激酶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沉默CDK7通过下调YAP表达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姣 李飞浪 +2 位作者 李娜 李毅 陈会霞 《肿瘤药学》 2023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目的 研究沉默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诱导Yes相关蛋白(YAP)表达下调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HEC-1-A细胞中CDK7的表达,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干扰后CDK7的表达水平,CCK-8... 目的 研究沉默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诱导Yes相关蛋白(YAP)表达下调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HEC-1-A细胞中CDK7的表达,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干扰后CDK7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沉默CDK7对HEC-1-A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CDK7对HEC-1-A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CDK7对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及其下游蛋白Cyr16、CTGF表达的影响,凋亡实验检测共转染si-CDK7和pcDNA3.1-YA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转染si-CDK7后,HEC-1-A细胞中CDK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及其下游蛋白Cyr16、CT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共转染pcDNA3.1-YAP可逆转沉默CDK7导致的细胞凋亡(P<0.01)。结论 沉默CDK7可诱导YAP蛋白表达下调,促进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 Yes相关蛋白 子宫内膜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PTK7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9
作者 杨英 张义炜 +2 位作者 陈宁园 黄玲 潘尚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58-968,共11页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目标基因。采用StataSE15求PTK7的总标准化平均差(total SMD),绘制总受试者特征(SROC)曲线。采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验证PTK7在CHD和...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目标基因。采用StataSE15求PTK7的总标准化平均差(total SMD),绘制总受试者特征(SROC)曲线。采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验证PTK7在CHD和对照组人群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并从GEO数据库搜索CHD相关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从而分析PTK7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B数据库预测PTK7的上游转录因子,对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分析从GEO数据库获取的数据集,发现PTK7在CH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BL)中高表达(total SMD=0.81,95%CI=0.17~1.45)。人群样本验证也证实了上述结果。绘制SROC,曲线下面积(AUC)=0.79,表明PTK7具有中等的区分CHD与非CHD的能力。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TK7在正常外周血不同细胞中表达比例较低。此外通过ChIP-seq数据库预测PTK7潜在的上游转录因子,发现IRAK1、SNAI2可能是PTK7的正相关上游转录因子,EP300、NIPBL可能是PTK7的负相关上游转录因子。[结论]PBL中PTK7的高表达与CHD发生呈正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蛋白酪氨酸激酶7 单细胞RNA测序分析 反转录定量PCR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检测在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0
作者 戴斌 曾颖鸥 +3 位作者 乔弟 邬云龙 王勐 王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在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晚期肺癌患者95例为肺癌组。选...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在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晚期肺癌患者95例为肺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治疗,完成后1周内进行化疗。比较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治疗前后和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预测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MIC-1和LMTK-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MIC-1和LMTK-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IGFBP-7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癌组血清IGFBP-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癌患者出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6例,稳定(SD)+进展(PD)29例,SD+PD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MIC-1和LMTK-3水平明显高于CR+PR晚期肺癌患者,而SD+PD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IGFBP-7水平明显低于CR+PR晚期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MIC-1和LMTK-3水平升高,IGFBP-7水平降低是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晚期肺癌治疗后1年内发生死亡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5.8%,AUC为0.974,其AUC明显大于MIC-1(Z=2.378,P=0.017)、LMTK-3(Z=2.897,P=0.004)和IGFBP-7(Z=3.213,P=0.001)单独检测的AUC,而3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是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后的重要疗效评估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晚期肺癌治疗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Lemur酪氨酸激酶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消融 晚期肺癌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PKC和ERK1/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钟健 祝之明 杨永健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1-363,共3页
采用Westernblot、氚 胸腺嘧啶 ( 3H TdR)和氚 亮氨酸 ( 3H Leu )掺入等技术和方法 ,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和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 1 7) ]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 ,观察和分析Ang ( 1 7)对VSMCs增殖及蛋白激酶C (PKC)... 采用Westernblot、氚 胸腺嘧啶 ( 3H TdR)和氚 亮氨酸 ( 3H Leu )掺入等技术和方法 ,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和血管紧张素 ( 1 7) [Ang ( 1 7) ]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 ,观察和分析Ang ( 1 7)对VSMCs增殖及蛋白激酶C (PKC)和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RK)表达的影响。Ang ( 1 7)能明显抑制基础和AngⅡ刺激下的VSMCsPKC ζ和ERK1/ 2蛋白表达 (P <0 0 1或P <0 0 5 ) ,减少3H TdR和3H Leu掺入量 (P <0 0 1或P <0 0 5 )。结果提示 ,Ang ( 1 7)对VSMCs增殖有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影响PKC ζ和ERK1/ 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蛋白激酶C 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通过PI3K/Akt通路可抑制人髓核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灏涛 徐义春 +2 位作者 王其友 欧定强 周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4期3821-3828,共8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促进人髓核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减缓椎间盘退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可能通过对抗髓核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上述作用,但其进一步的分子机制一直未被详细阐明。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无血清诱导下发生凋亡的...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促进人髓核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减缓椎间盘退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可能通过对抗髓核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上述作用,但其进一步的分子机制一直未被详细阐明。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无血清诱导下发生凋亡的人髓核细胞产生的作用及其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分析并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抑制人髓核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改良Pfirrmann分级及相关条件选取12例患者获取椎间盘组织,采用酶消化法获取人髓核细胞后分组实验,以含体积分数1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正常培养的髓核细胞设为空白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48 h诱导凋亡作为阳性对照组;在无血清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剂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以及同时添加PI3K/Akt通路拮抗剂LY294002形成处理组和拮抗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p-Akt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Akt,p-Akt,BAD和Caspase 9等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无血清凋亡诱导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7处理浓度上升,髓核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加入LY294002共同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再次升高(P<0.05)。p-Akt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与凋亡阳性对照组相比,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实验组中,p-Akt表达明显增加,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BAD、Caspase 9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在同时加入Akt通路拮抗剂LY294002后,p-Akt蛋白表达下降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又恢复到相对较高的水平(P<0.05)。结果证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无血清诱导的人类髓核细胞凋亡中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拮抗了BAD-Caspase 9相关的细胞凋亡过程,抑制了髓核细胞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基础实验 骨形态发生蛋白7 PI3K Akt通路 人髓核细胞 凋亡 无血清 BAD蛋白 CASPASE9 流式细胞术 蛋白印迹法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癌组织RAGE、MKK7、JNK1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蒙丽恒 黄耀 +3 位作者 徐梦婕 周嘉 李励 秦映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KK7)及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1(JNK1)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18例(DMHC组)、单纯肝癌患者30例(...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KK7)及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1(JNK1)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18例(DMHC组)、单纯肝癌患者30例(HCC组),取两组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RAGE、MKK7及JNK1表达;分析两组癌组织RAGE、MKK7、JN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DMHC组和HCC组癌组织RAGE、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且DMHC组癌组织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CC组癌组织(P均<0.05)。HCC组低分化者RAGE、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高分化者,DMHC组低分化者MKK7、JNK1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高分化者(P均<0.05)。DMHC组和HCC组癌组织RAGE、MKK7、JNK1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RAGE表达升高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MKK7、JNK1表达升高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MKK7和JNK1可能在一定水平上受RAGE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糖尿病 2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 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1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友昭 练渝 +2 位作者 曾俊 陈文 陈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69-2273,共5页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4组(n=20):2型糖...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4组(n=20):2型糖尿病模型组,PBS对照组(PBS腹腔注射),BMP7低剂量组(BMP7,100μg/kg,隔日腹腔注射),BMP7高剂量组(BMP7,200μg/kg,隔日腹腔注射)。4周后,分别检测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水平、体质量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小鼠胰腺,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及磷酸化PKD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PBS对照组相比,BMP7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血糖、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β均显著升高(P<0.05)。BMP7低剂量组和BMP7高剂量组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BMP7高剂量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BMP7处理组的PK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磷酸化PKD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BMP7可以促进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分泌和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其改善胰岛素分泌作用可能与增加PKD1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蛋白激酶D1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蛋白激酶D3对前列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负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志鹏 冯丽 +3 位作者 许万福 柯志勇 Wang Q.Jane 邓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67-177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3(PKD3)对前列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佛波脂(PMA,100nmol/L)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Westernblotting和实时RT-PCR分别检测PKD3的激酶活性和MMP-7mRNA表达;将siRNA-PKD3瞬时转染PC3细胞...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3(PKD3)对前列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佛波脂(PMA,100nmol/L)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Westernblotting和实时RT-PCR分别检测PKD3的激酶活性和MMP-7mRNA表达;将siRNA-PKD3瞬时转染PC3细胞以敲低PKD3的表达,同样用实时RT-PCR检测MMP-7mRNA的表达状况;在HEK293细胞中,分别过表达GFP-PKD3、siRNA-PKD3敲低PKD3的表达或先过表达GFP-PKD3再siRNA-PKD3敲低PKD3的表达,以上述同样的方法比较MMP-7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PC-3细胞中,PMA诱导的PKD3的激活可明显降低MMP-7mRNA表达,反之,应用siRNA敲低PKD3的表达则明显提高MMP-7mRNA表达水平(P<0.01);同样,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PKD3可明显降低MMP-7的表达水平,而敲低PKD3可明显提高MMP-7的表达,且敲低PKD3可逆转PKD3过表达诱导的MMP-7下调。结论 PKD3可能通过负调控MMP-7的表达而介导前列腺癌的恶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3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前列腺癌 负调控
下载PDF
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东海 祁晓莉 +2 位作者 张轶华 商晓青 刘洪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7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31例结肠腺瘤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31例结肠腺瘤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肿瘤黏膜组织中PTK7检出率为29.6%(8/27),腺瘤组织中为77.4%(24/31)。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51,P>0.05)。非肿瘤黏膜组织与腺瘤组织PTK7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PTK7表达与性别(P=0.198)或年龄(P=0.198)之间有相关性。结论:PTK7参与结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其阳性表达对结肠肿瘤的早期干预有提示意义,PTK7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7 结肠腺瘤 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木黄酮对MCF-7/HER-2细胞uPA表达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小平 糜漫天 朱俊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植物化学物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抗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HER-2/neu高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命名为MCF-7/HER-2),5×10-5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MCF-7/HER-2细胞24,48,72 h后,... 目的探讨植物化学物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抗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HER-2/neu高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命名为MCF-7/HER-2),5×10-5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MCF-7/HER-2细胞24,48,72 h后,应用western bolt、免疫沉淀、RT-PCR及激酶活性分析法检测genistein对MCF-7/HER-2乳腺癌细胞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HER-2/neu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变化。结果MCF-7/HER-2细胞u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MCF-7细胞u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HER-2/neu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和PTK活性增加,染料木黄酮处理MCF-7/HER-2细胞后,u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调,HER-2/neu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TK活性下降,且这种作用具有时效性。结论染料木黄酮能下调MCF-7/HER-2细胞HER-2/neu受体的PTK活性和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uPA表达,这可能是染料木黄酮抗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 MCF-7/HER-2乳腺癌细胞
下载PDF
PTK7、HER-2、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易诗琼 宋燕 +2 位作者 胡欣 张欣平 赵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41-1144,1151,共5页
目的: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18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肿瘤组织,并随机收集100例癌旁组织,通... 目的: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蛋白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18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肿瘤组织,并随机收集100例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HER-2、Mcm5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PTK7、HER-2、Mcm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出现淋巴转移组织中PTK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P<0.05)。瘤体直径大于2 cm、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ESCC组织HER-2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以及合并淋巴转移ESCC组织Mcm5阳性率更高(P<0.05)。ESCC组织中PTK7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HER-2与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Mcm5与瘤体大小、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PTK7、HER-2、Mcm5阳性的ESCC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ESCC组织中PTK7、HER-2、Mcm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且高水平的HER-2、Mcm5预示着更严重的病理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并且PTK7、HER-2、Mcm5与更差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酪氨酸蛋白激酶-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慧宇 杨志明 +3 位作者 边云飞 张娜娜 梁斌 肖传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2~5代用于实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2~5代用于实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组,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血管紧张素Ⅱ(10^(-6) mol/L)可以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增加(P<0.05),血管紧张素(1-7)(10^(-9)~10^(-6) 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增强(P<0.05);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上述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10^(-6) mol/L)诱导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管紧张素(1-7)(10^(-9)~10^(-6) 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水平增强(P<0.05),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上述效应(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上述效应,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紧张素Ⅱ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去外膜后蛋白激酶C-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军 王安才 +1 位作者 汪俊元 吴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蛋白激酶C-ζ(PKC-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HR右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ng-1(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蛋白激酶C-ζ(PKC-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HR右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ng-1(1-7)组和Ang779[Ang-(1-7)拮抗剂]组。另选8只WKY大鼠作为WKY组。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大鼠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经颈静脉给药2周,鼠尾袖法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II(AngII)浓度。取双侧颈动脉制成光镜标本,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颈动脉腔横截面积(LA)、内弹力层围绕面积(IELA)、外弹力层围绕面积(EELA),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双侧颈动脉PKC-ζ和ERK1/2蛋白表达。结果(1)各组SBP于给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周后,Ang-(1-7)组SBP较Ang779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2)对照组和Ang779组颈动脉内膜增生去外膜侧较未去外膜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颈动脉内膜增生Ang-(1-7)组较对照组和Ang779组明显改善(P均<0.01);(3)与未去外膜侧比较,去外膜侧颈动脉AngII浓度显著增高(P<0.01);(4)颈动脉PKC-ζ和ERK1/2蛋白表达对照组和Ang779组去外膜侧较未去外膜侧显著增高(均P<0.01),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颈动脉PKC-ζ和ERK1/2蛋白表达Ang-(1-7)组较对照组和Ang779组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Ang-(1-7)可通过减少PKC-ζ及ERK1/2蛋白表达而实现对SHR去外膜后颈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外膜 颈动脉 蛋白激酶C-ζ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